足用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77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足用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施疗者的脚及腿肚子进行按摩的足用按摩机,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改变施疗角度的足用按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对被施疗者的脚及腿肚子进行按摩的足用按摩机。
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具备插入被施疗者的脚的脚用单元、和插入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肚子用单元。在脚用单元及腿肚子用单元中分别配备有气囊等对被施疗者实施按摩的按摩机构。
在专利文献1的足用按摩机中,相对于载置在地板面上的脚用单元,可前后倾动地连结腿肚子用单元,若在使脚载于脚用单元的状态下使腿肚子向后方倾倒,则腿肚子用单元根据腿肚子的角度而向后方倾斜。
通过作成上述结构,被施疗者在横卧的状态下也能够接受按摩。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45803号公报对于上述足用按摩单元而言,是使腿肚子用单元相对于脚用单元倾动的结构,因此,例如在被施疗者以坐到椅子等上的状态接受按摩时,如果脚用单元位于靠近椅子等的位置,则在使腿肚子用单元向后方倾倒时,会碰到椅子等,从而无法倾倒。
另外,由于并非脚用单元倾动的结构,所以在使腿肚子用单元向后方倾斜时,腿肚子和脚的角度从自然的放松状态开始变化,成为脚相对于腿肚子伸展的状态,有时腿肚子和脚的筋、肌肉绷紧、紧张,血流变差,从而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按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对被施疗者的脚和腿肚子进行按摩的凹状承受部和腿承受部一体摆动的足用按摩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足用按摩机具有插入被施疗者的脚的凹状承受部和插入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承受部,在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的侧面及/或底面具有按摩机构,其中,该足用按摩机具有载置于地板面上的基座部;相对于该基座部前后摆动地配备的斜倚可动部,所述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形成于斜倚可动部,且一体地摆动。
具有凹状承受部和腿承受部的斜倚可动部形成为相对于基座部摆动的结构,由此斜倚可动部一边向前方滑动一边倾斜,从而即使后方存在椅子等也不会与其碰撞,从而能够倾倒。
另外,能够在凹状承受部和腿承受部的角度恒定的状态下使其一体地摆动,所以在使斜倚可动部倾倒时,脚不会相对于腿肚子伸展。因而,即便使斜倚可动部倾倒,腿肚子或脚的筋、肌肉也不会绷紧,筋、肌肉松弛,从而能够维持放松的状态。
因而,血管不会被压迫,血流不会受到阻碍,能够在按摩效果高的状态下接受按摩。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足用按摩机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足用按摩机的立体图,表示斜倚可动部后倾的状态;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足用按摩机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1的线X-X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从基座部卸下斜倚可动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斜倚可动部的立体图;图7是沿图1的线Y-Y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立起的状态;图8是沿图1的线Y-Y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后倾的状态;图9是沿图1的线Z-Z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立起的状态;图10是沿图1的线Z-Z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后倾的状态;
图11是表示被施疗者站起时作用于斜倚可动部的被施疗者的载荷和斜倚可动部的整体重心位置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使斜倚可动部摆动的轨迹的侧视图;图13是被施疗者将脚插入到斜倚可动部,使斜倚可动部摆动,并且使基座部前后移动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斜倚可动部摆动时的重心位置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斜倚可动部摆动时的重心位置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斜倚可动部摆动时的重心位置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制动机构的足用按摩机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制动机构的足用按摩机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制动机构的足用按摩机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在基座部形成有导轨部、在斜倚可动部形成有辊部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在基座部形成有导轨部、在斜倚可动部形成有辊部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制动机构不同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制动机构不同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将腿承受部设置为可相对于凹状承受部上下滑动且倾动的足用按摩机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将腿承受部设置为可相对于凹状承受部上下滑动且倾动的足用按摩机的剖视图。
图中10-足用按摩机;20-基座部;30-第一导轨部;34-第一辊部;40-车轮;42-制动机构;50-斜倚可动部;60-第二导轨部;64-第二辊部;70-凹状承受部;74-腿承受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足用按摩机10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的足用按摩机10的立体图,图2是在使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下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沿图1的线X-X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从基座部20卸下斜倚可动部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斜倚可动部50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沿图1的线Y-Y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状态,图8是表示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1的线Z-Z的剖视图,表示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状态,图10是表示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的剖视图。再有,图7~图10是便于理解导轨部30、60的形状而表示的图,省略或简化了内部结构等而表示。
如图所示,足用按摩机10由载置在地板面上的基座部20、和由该基座部20支承且可摆动的斜倚可动部50构成。在斜倚可动部50中如后所述,形成有收容被施疗者的脚的凹状承受部70、和收容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承受部74,在凹状承受部70及腿承受部74的侧面及/或底面配备有多个气囊等公知的按摩机构。
基座部20由内部中空的树脂制壳体21形成。在基座部20的内部收容有气泵12、控制基板或电源单元(未图示),该气泵20向斜倚可动部50中作为按摩机构而配备的气囊80、81、82、83供给压缩空气。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基座部20的左右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导轨部(以下,称作“第一导轨部30、30”)。第一导轨部30、30分别为向下弯曲的截面矩形形状,在上面中央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宽度狭窄的缝隙31。,后述的斜倚可动部的辊部(以下,称作“第二辊部64、64”)可滚动地与第一导轨部30、30嵌合。
第一导轨部30、30只要是弯曲形状即可,如图7及图8所示,可例示前方为圆弧状,随着靠近后方而成为直线状的形状。通过作成为这种形状,在斜倚可动部50的摆动时,斜倚可动部50并非进行以固定支点(假想支点)为中心的摆动运动,而是摆动中心向前方滑动且倾动,能够实现不会对被施疗者的腿带来负担的动作。
再有,也可将第一导轨部30作成为圆弧状。
如图5及图9所示,在基座部20的后端,向上突设有左右一对托架32、32,在该托架32、32的上端,轴支承有与后述的斜倚可动部50的导轨部(以下,称作“第二导轨部60、60”)嵌合的辊部(以下,称作“第一辊部34、34”),第一辊部34、34转动自如。第一辊部34、34可分别由橡胶或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3及图4所示,基座部20的下面形成有2条凹部22、22,各凹部22、22中轴支承有车轮40、40,从而可沿地板面前后移动足用按摩机10。
斜倚可动部50由内部中空的树脂制壳体51形成。壳体51的下侧朝向前方突出,后端侧向上突出。如图1及图4等所示,在壳体51上凹设有插入被施疗者的脚的左右一对凹状承受部70、70,和从各凹状承受部70、70的后端连续且插入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承受部74、74。在凹状承受部70、70之间及腿承受部74、74之间立设有中央壁78。在凹状承受部70、70及腿承受部74、74上,如后所述,配备有对被施疗者实施按摩的按摩机构。
如图5、图6及图9等所示,在斜倚可动部50的后端左右形成有所述基座部20的第一辊部34、34所嵌合的第二导轨部60、60。第二导轨部60是在朝向后方膨胀的方向上弯曲的截面矩形形状,且在后面侧形成有沿长度方向的幅度狭窄的缝隙61。
第二导轨部60、60只要是弯曲形状即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作成为圆弧状。在作成圆弧状时,圆弧角度优选约是90~120°。另外,可作成为与所述基座部20的第一导轨部30、30相同的弯曲形状,也可改变曲率或长度、圆弧角度等而形成。
另外,在斜倚可动部50前后方向的中央的左右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有与所述基座部20的第一导轨部30嵌合的第二辊部64、64。第二辊部64、64可分别由橡胶或树脂材料形成。
在凹状承受部70、70及腿承受部74、74的侧面、底面配备有按摩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按摩机构,如图9所示,在凹状承受部70、70的底面配置有指压件85、85,在凹状承受部70、70的侧面及腿承受部74、74的侧面、底面配置有气囊80、81、82。再有,作为按摩机构的气囊80、81、82仅示于图9中。
如图9、图17至图19所示,指压件85配备为可从在凹状承受部70的底面沿前后方向狭长开设的长孔72出没且可沿长孔72前后移动。具体而言,如后述的图17至图19所示,指压件85其下端与收容在外壳86中的气囊83连结,通过连接板87连结与左右的凹状承受部70、70的指压件85、85对应的左右的外壳86,经由螺纹筒(未图示)将连接板87的中央部与沿凹状承受部70的底面前后平行地被轴支承的螺纹轴88连接。螺纹轴88经由减速机构89a与马达89(参照图9)连接。螺纹轴88旋转时,连接板87前后移动,指压件85沿长孔72移动。在图9、图17~图19、以及后述的图24、图25中,表示指压件85向最前后和后方移动的状态。
马达89可设在中央壁78的下侧。如后所述,为了使斜倚可动部50的重心位于前方侧,如图9所示,马达89优选配置在斜倚可动部50的前方侧。
另外,为了使斜倚可动部50的重心位于前方侧,收容指压件85的外壳86优选预先设定为电源断开时,移动到凹状承受部70的最前方侧并停止。
此外,对于重心位置而言,优选如下进行调节,即,被施疗者在将脚掌放到凹状承受部70上并站起时,为了防止斜倚可动部50摇晃,而在被施疗者的载荷施加于凹状承受部70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斜倚可动部50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第二辊部64的前方。
被施疗者在将脚掌放到凹状承受部70上并站起时,如图11所示,被施疗者的载荷施加于端前侧(つま先側),所以如图所示,斜倚可动部50整体的重心位于作为支点的第二辊部64的前方,从而斜倚可动部50不会向后方旋转,即使被施疗者在凹状承受部70上站起,斜倚可动部50也会成为最立起的状态,而不会摇晃。
配置于左右的凹状承受部70、70及腿承受部74、74的气囊80、81、82以及使指压件85出没的气囊83,分别与配管连接,侵入斜倚可动部50的壳体51内。在各配管上连接有电磁阀。从电磁阀延伸的配管延伸到基座部20,与气泵12连接。再有,在电磁阀的上游侧的配管优选为一根或数根,并与气泵12连接。由此,能够减少连接斜倚可动部50和基座部20的配管的数目。
电磁阀优选配置为柱塞可沿相对于斜倚可动部50的摆动方向垂直且相对于地板面水平的方向往复移动。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柱塞的往复移动方向,即使因斜倚可动部50的摆动而倾斜,也能够避免电磁阀的误动作或动作不良。
再有,电磁阀也可设置在基座部20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足用按摩机10,通过弯曲的第一导轨部30、30以及第二导轨部60、60,能够使斜倚可动部50相对于基座部20摆动。因而,被施疗者在将脚插入凹状承受部70、将腿肚子插入腿承受部74的状态下,坐到椅子上或横卧时,腿肚子的角度变化,如图12所示,斜倚可动部50摆动。由于将第一导轨部30、30以及第二导轨部60、60作成为图7、图9的形状,所以如图12所示,摆动时斜倚可动部50不易向后方移动。特别是,足用按摩机10的后侧不会在斜倚可动部50的摆动下向后方突出,所以即使后面有椅子等障碍物90,也不会碰撞,从而能够使斜倚可动部50摆动,能够接受按摩。
另外,如图13所示,通过在基座部20上设置有车轮40、40,被施疗者在横卧或弯曲腿的状态下,将腿插入斜倚可动部50并伸展腿时,斜倚可动部50后倾,并且足用按摩机10本身受到腿的推动,向前方移动。因而,被施疗者不必预先调节足用按摩机10的位置之后再插入腿,而能够在期望的角度、位置接受按摩。
再有,斜倚可动部50优选在被施疗者没有插入腿的状态下维持立起状态,且被施疗者容易插入腿。然而,若在使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下,向斜倚可动部50强力立起的方向对其施力,则被施疗者插入腿并使斜倚可动部50后倾时,始终需要预先沿后倾方向绷紧脚,在按摩效果方面并不优选。
因而,通过调节使得斜倚可动部50的重心G位于前方(作为摆动的假想支点的摆动中心的前方),并且如图14所示,通过调节使得在使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下,斜倚可动部50的重心G位于设在斜倚可动部50上的第二辊部64的大致正上方,能够提高斜倚可动部50后倾的状态下的斜倚可动部50的稳定性。
更加具体为,如图14所示,在斜倚可动部50最为后倾的状态下,相对于作用在第二辊部64上的要使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力FA,第一辊部34和第二辊部64的接触面A1的角度大致呈直角(图中为94°),所以,相对于FA成分阻力变大,斜倚可动部50变为静止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若使斜倚可动部50稍向立起方向立起,则相对于要使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力FA2,第一辊部34和第二辊部64的接触面A2的角度增大,且重心G也向第二辊部64的前方移动,所以斜倚可动部50受到立起方向的力,进而如图16所示,相对于要使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力FA3,第一辊部34和第二辊部64的接触面A3的角度进一步增大,相对于FA3阻力减少,且重心G相比于图15也进一步向前方移动,所以斜倚可动部50能够依靠自重向立起方向立起。
再有,如上所述,根据重心的位置以及导轨部30、60和辊部34、64的位置关系、接触角度的关系,斜倚可动部50自动立起,但也可使用弹簧或橡胶等弹性机构来进行施力。该情况下,斜倚可动部50可作成为具有快动作(snap action)机构的结构,在预先承受立起方向的施加力,斜倚可动部50最为后倾时,通过快动作机构解除施加力。
如图3及图4所示,配置在基座部20上的车轮40、40,在被施疗者接受按摩时,调节足用按摩机10的位置或斜倚可动部50的角度的情况下应用,但在被施疗者坐到椅子等上利用足用按摩机10接受按摩时,在将腿插入足用按摩机10或按摩结束而从足用按摩机10中拔出腿时,若被施疗者在斜倚可动部50的凹状承受部70上站起,则有时造成车轮40、40滚动,足用按摩机10产生运动。
因此,优选在基座部20上形成防止基座部20前后移动的制动机构42。制动机构42的结构更加优选为只在对足用按摩机10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制动器产生作用。
如图17~图19所示,作为制动机构42可例示只在斜倚可动部50最为立起的情况下作用的结构。图示的制动机构42配备于在基座部20上开设的贯通孔23中。制动机构42具有相对于橡胶等的地板面不易滑动的材料所构成的制动构件43。
制动构件43可例示圆柱状的构件。制动构件43的上端侧,为了在斜倚可动部50立起的状态下有效接触,而与斜倚可动部50的壳体51的倾斜对应,后方侧稍微降低,下端侧为了在与地板面接触时获得最大的制动效果,而作成为与地板面平行。制动构件43的上端及下端为了止滑而形成有多个凹凸。
在制动构件43的周面突设有凸缘44,制动构件43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可出没地收纳在收容外壳45内。在收容外壳45内配备有对制动构件43向上施力的螺旋弹簧等施力机构46,利用该施力机构46对制动构件43的凸缘44向上施力。收容外壳45配备在贯通孔23内。
如图17所示,上述结构的制动机构42,在斜倚可动部50后倾时,在施力机构46的施加力的作用下使制动构件43的下端没于收容外壳45内,不过如图18所示,在使斜倚可动部50立起时,斜倚可动部50的壳体51下表面与制动构件43的上端抵接,进而,被施疗者在斜倚可动部50的凹状承受部70上站起时等,如图19所示,若最为立起而达到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载荷的状态,则制动构件43克服施力机构46的施加力,被斜倚可动部50的壳体51下表面推压,从而制动构件43的下端与地板面抵接,制动器产生作用。
因而,被施疗者在凹状承受部70上站起时,足用按摩机10不会因车轮40、40而前后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倾倒等。
(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基座部20上设有第一导轨部30、在斜倚可动部50上设有第二导轨部60,不过如图20及图21所示,也可构成为在基座部20上形成第一导轨部30及第二导轨部60,在斜倚可动部50上配备第一辊部34及第二辊部64。当然,也可构成为在斜倚可动部50上设置第一导轨部30及第二导轨部60,在基座部20上配备第一辊部34及第二辊部64。
(实施例3)图22及图23表示制动机构42的不同实施例。
图22所示的制动机构42的结构为在基座部20的下面形成安装车轴47的凹部24,车轮40可从凹部24出没。车轴47可上下滑动,且安装在车轴47上的车轮40被螺旋弹簧等施力机构49向下施力。另外,在基座部20的下表面安装有橡胶等的止滑机构48,若在基座部20上作用规定值以上的载荷,则克服施力机构49的施加力,基座部20向下侧移动,车轮40被压入到凹部24,并且止滑机构48与地板面接触,从而制动器在基座部20上产生作用。
另外,图23所示的制动机构42是将止滑机构48设在收容车轮40的凹部24的侧面的结构,若在基座部20上作用规定值以上的载荷,则克服施力机构49的施加力,基座部20向下侧移动,车轮40被压入到凹部24,与止滑机构48抵接,由此使车轮40无法旋转,从而制动器在基座部20上产生作用。
(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斜倚可动部50上一体地形成有凹状承受部70和腿承受部74,不过如图24及图25所示,也可独立地形成凹状承受部70和腿承受部74,经由可上下移动且可前后倾动的连结机构76相对凹状承受部70来连结腿承受部74。由此,被施疗者能够将配备在腿承受部74上的按摩机构调节到腿肚子的期望的高度位置而接受按摩。另外,能够将脚和腿肚子的角度调节到期望的角度而接受按摩。
此外,如图24及图25所示,通过在腿承受部74具备与连结机构76独立的、腿肚子和脚的角度调节功能78,被施疗者能够将脚和腿肚子的角度调节到期望的角度而接受按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作为能够使形成有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的斜倚可动部相对于基座部摆动的足用按摩机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足用按摩机,其具有插入被施疗者的脚的凹状承受部和插入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承受部,在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的侧面及/或底面具有按摩机构,该足用按摩机的特征在于,该足用按摩机具有载置于地板面上的基座部;相对于该基座部前后摆动地配备的斜倚可动部,所述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形成于斜倚可动部,且一体地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的侧面及/或底面配置的按摩机构为气囊,向该气囊供给压缩空气的气缸配置于基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连通所述气囊和气泵的配管上具有电磁阀,该电磁阀配备于斜倚可动部,电磁阀的柱塞的往复移动方向配置为与地板面平行、且与斜倚可动部的摆动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凹状承受部及腿承受部一体地凹设于斜倚可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斜倚可动部以其摆动中心根据摆动角度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基座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基座部或斜倚可动部中至少一个上具有弯曲的导轨部,在另一个上具有沿该导轨部滑动的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前后不同的位置至少具备两个辊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基座部及斜倚可动部上分别具有弯曲的导轨部和沿该导轨部滑动的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斜倚可动部在被施疗者将脚载于凹状承受部而施加满载时,其重心位置位于摆动中心的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斜倚可动部在无载荷的状态下调节其重心位置,使得成为相对于基座部最为立起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斜倚可动部在无载荷的状态下被施力而成为相对于基座部最为立起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基座部的底面具有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用于防止基座部相对于地板面前后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基座部的底面支承有车轮,该车轮使基座部可相对于地板面前后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制动机构具有制动构件,该制动构件的上端可与斜倚可动部抵接,且下端可从基座部的底面出没,该制动构件在被向上施力而对斜倚可动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被斜倚可动部压下,下端与地板面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车轮在可相对于在基座部的底面形成的车轮壳体上下移动且被向下施力的状态下受到支承,在对斜倚可动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车轮被压上到基座部内,与车轮壳体的一部分抵接而无法旋转,由此构成制动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足用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车轮在可相对于在基座部的底面形成的车轮壳体上下移动且被向下施力的状态下受到支承,在基座部的底面具有制动构件,在对斜倚可动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车轮被压上到基座部内,制动构件与地板面抵接而无法旋转,由此构成制动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对被施疗者的脚和腿肚子进行按摩的凹状承受部和腿承受部一体摆动的足用按摩机。该足用按摩机具有插入被施疗者的脚的凹状承受部(70)和插入被施疗者的腿肚子的腿承受部(74),在凹状承受部(70)及腿承受部(74)的侧面及/或底面具有按摩机构,其中,该足用按摩机具有载置于地板面上的基座部(20);相对于该基座部(20)前后摆动地配备的斜倚可动部(50),所述凹状承受部(70)及腿承受部(74)形成于斜倚可动部(50),且一体地摆动。
文档编号A61H23/04GK101045029SQ20071008847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渡边力, 山本达明, 中村尚, 冈田则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