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动脉腔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动脉腔内支架,属 于可植入人体的医用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对于血管瘤、动脉夹层等病 变,常采用动脉腔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即将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送入 动脉病变部位,在动脉腔内重建动脉壁,恢复正常血流。现有的动脉 腔内覆膜支架已能够对部分病变进行修复,但对复杂的病变,例如累 及动脉分支部位的病变,仍然有不完善的情况。尽管现有的分支支架 已开始用于修复血管分支部位的病变,但由于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的 结构相对固定,限制了支架的应用,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动脉腔 内支架,以扩大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范围,增强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 组成,支架表面覆盖有膜或织物,主干支架有侧口与分支支架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单元轴向排列,通过连接体或膜或织物形 成管状体。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与其表面覆盖的膜或织物在整体上形成固结。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
的距离为lmm-5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分支支架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主干支架上, 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分支支架中心轴线与主干 支架侧口平面的夹角可在0。 180。之间变化。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与现有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相似,也是通 过支架送放器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病变区域。有所不同的是,当主干 支架的前段与分支支架从送放器中被释放时,这两部分支架发生分 离,但各自仍通过送放器保持在约束状态。通过送放器首先是将分支 支架送入分支血管腔内,进而将主干支架前段调整到主千血管的适宜 部位,再分别释放分支支架和主干支架的前段,随后释放主干支架的 其余部分。由于分支支架在连接于主干支架时仍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 意方向翻转,因而可以分别调整主干支架前段和分支支架的释放位 置,使修复血管的效果更为完善。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图。图中1是主干支架, 2是分支支架,3是主干支架与分支支架相连接的侧口, 4是主干支 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1和分支支架2组 成,主干支架有侧口 3与分支支架相连接。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4为10mm。分支支架直接连接在主干支 架上,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分支支架中心轴线 与主干支架侧口平面的夹角可在0。 180。之间变化。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主干支架前段和分支支架的释放位置, 保持分支血管通畅,同时使修复血管的效果更为完善,进而达到降低 治疗风险和提高治疗成功率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动脉腔内支架,由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组成,支架表面覆盖有膜或织物,其特征是主干支架有侧口与分支支架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支架单元 轴向排列,通过连接体或膜或织物形成管状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支架与其 表面覆盖的膜或织物在整体上形成固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mm-5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分支支架 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主干支架上,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 任意方向翻转,分支支架中心轴线与主干支架侧口平面的夹角可 在0。 180。之间变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动脉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人体的医用器件。该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组成,其结构特征是支架单元轴向排列,通过连接体或膜或织物形成管状体。主干支架有侧口与分支支架相连接。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动脉血管分支部位的修复。
文档编号A61F2/82GK201131823SQ20072030489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潮 李 申请人:潮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