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气泡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器,尤其涉及该输液器中在滴斗内的防气泡管。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是一种在医疗护理使用中患者进行输液所使用的
# 口
广叩o
由图l可见输液器由滴管l、滴斗2、药液3、防气泡管4、导管5 组成;其中防气泡管4与导管5相通,导管5与输液针(图中未画出)相 连。
由图2可见防气泡管4是一个上部开口的圆柱型管子。为了解决防 气泡目的,必须进行人工排气先将滴斗倒挂,待液体过防气泡管管口后, 将滴斗正挂,才达到防气泡目的,这样操作过程长并且操作繁琐,给医务 人员以及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气泡输液器,旨在解决上 述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滴管、滴斗、药液、防气泡管、导管;所述的防气泡管
是一个上部封口的、在圆柱型的侧旁开有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阻止药液中的气泡进入导管
中,并大大縮短临床输液时的排气操作时间;也因设计中的管内真空负压
作用,更能在急需大量输液时增加输液速度,满足临床的抢救效果。
图1是现有技术中输液器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防气泡管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4是图3中防气泡管结构示意图5是图4中A-A向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图4、图5可见本发明包括滴管l、滴斗2、药液3、防
气泡管40、导管5;所述的防气泡管40是一个上部封口的、在圆柱型的侧
旁开有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 41。
所述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 41为三个。
本发明操作与普通输液器基本相同,但无需人工排气,排气时间不超
过10秒,(普通管一般在30秒以上)。其作用原理是当液体中的气泡在流 过防气泡管的窄缝时,因气泡的表面张力而被阻止在防气泡管外,不能继 续流入输液管路。
本发明利用了液体与气体的表面张力与水的动力学原理,共同作用达 到先排气体再排气液体的效果,气体排完时全管内成真空负压的状态,使 水流加快(是普通管的8倍以上)。
操作时将本发明连接在药液瓶上,药液经滴管进入滴斗内,药液经防 气泡管进入导管和输液针。由于液体与气体的表面张力作用,药液在低于 防气泡管时只排气体,当药液上升高于防气泡管时,由于滴斗内形成真空 负压作用,液体进入导管。为了便于液滴形成和观察,滴管下面必须有一 定的空间,所以防气泡管必须比滴管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包括滴管(1)、滴斗(2)、药液(3)、防气泡管(40)、导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气泡管(40)是一个上部封口的、在圆柱型的侧旁开有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4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气泡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 (41)为三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包括滴管(1)、滴斗(2)、药液(3)、防气泡管(40)、导管(5);所述的防气泡管(40)是一个上部封口的、在圆柱型的侧旁开有至少二个以上的槽口(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阻止药液中的气泡进入导管中,并大大缩短临床输液时的排气操作时间;也因设计中的管内真空负压作用,更能在急需大量输液时增加输液速度,满足临床的抢救效果。
文档编号A61M5/14GK101564562SQ20081003662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
发明者毛春元 申请人: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