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942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 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 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査,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 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2) 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 镜等技术检査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2)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3) 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4)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5) 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6) 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7) 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 肌纤维使之收縮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8) 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縮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 为4.9Kpa),但子宫收縮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縮所致 的痛经。(9) 子宫不正常收縮。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 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縮,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10) 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 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11) 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 等造成痛经。(12) 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13)空气不好受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 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 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 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 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 低了生活的质量。
中医认为痛经属"经行腹痛"范畴,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经水为血所化,而血 又随气运行,若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疼痛之患。若气血不足,或气 滞血瘀,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本病最早记载于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妇人杂病脉 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至隋《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候 月水来 腹痛候》对本病的病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 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明,《景岳全书 妇人规 经期腹痛》 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 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按拒揉为实。"可见周期性小 腹疼痛虽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往往通过其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部位及疼痛的程 度进行辨证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以通调气血为主,然病因不同,证有虚实,治法各异。临 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脂、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 气滞血瘀型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或 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或弦滑。治宜理气化瘀止痛。
(2) 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 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3) 气血虚弱型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 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 血止痛。
(4) 湿热下注型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 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 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中医采用通经止痛、调中下气、化瘀散寒的方药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 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玄胡10-15份 艾叶15-20份 桂枝20-25份 红花5-15份 川芎15-20份 薄荷10-15份 有效成分优选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益母草15-25份 薏苡仁5-10份 大枣25-30份 柴胡15-20份 细辛10-20份
干姜5-10份 香附15-25份 花椒15-25份 白术10-15份 羌活5-15份
益母草21份 薏苡仁8份 大枣28份 柴胡18份 细辛16份
干姜8份 香附21份 花椒21份 白术13份 羌活12份
玄胡13份 艾叶18份 桂枝23份 红花12份 川芎18份 薄荷1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桂枝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益母草、香附、红花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 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 (60'C)的清膏;
(3) 玄胡、干姜、艾叶、薏苡仁、大枣、花椒、柴胡、白术、川芎、细辛、羌活、薄荷加 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 对密度为1.20 (6(T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 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胶囊及丸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等; 粘合剂如维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通经止痛、调中下气、化瘀散寒之功效,用于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 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乳房胀痛、胸闷烦躁、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h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
(1) 桂枝23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益母草210g、香附210g、红花12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 (6(TC)的清膏;
(3) 玄胡130g、干姜80g、艾叶180g、薏苡仁80g、大枣280g、花椒210g、柴胡180g、 白术130g、川芎180g、细辛160g、羌活120g、薄荷13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 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1000g、乳糖800g,混匀, 以75%乙醇湿法制粒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
(1) 桂枝23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益母草210g、香附210g、红花12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5 (60°C)的清膏;
(3) 玄胡130g、干姜80g、艾叶180g、薏苡仁80g、大枣280g、花椒210g、柴胡180g、 白术130g、川芎180g、细辛160g、羌活120g、薄荷13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 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700g混匀,装入空胶囊内 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丸剂
(1) 桂枝23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益母草210g、香附210g、红花12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 (60°C)的清膏;
(3) 玄胡130g、干姜80g、艾叶180g、薏苡仁80g、大枣280g、花椒210g、柴胡180g、 白术130g、川芎180g、细辛160g、羌活120g、薄荷13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 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炼蜜50 g及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制成小蜜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玄胡10-15份 益母草15-25份 干姜5-10份艾叶15-20份 薏苡仁5-10份 香附15-25份桂枝20-25份 大枣25-30份花椒15-25份红花515份柴胡15-20份白术10-15份川芎15-20份 细辛10-20份羌活5-15份薄荷10-15份。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 成的益母草15-25份 薏苡仁5-10份 大枣25-30份 柴胡15-20份 细辛10—20份干姜5-IO份 香附15-25份 花椒15-25份 白术10-15份 羌活5-15份干姜8份 香附21份 花椒21份 白术13份 芜活12份玄胡13份 益母草21份 艾叶18份 薏苡仁8份桂枝23份 大要28份红花12份 柴胡18份川芎18份 细辛16份 薄荷13份。
3、 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可制成颗粒、胶囊及丸 剂。
4、 一种如权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桂枝粉碎成极细粉备用;(2) 益母草、香附、红花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 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 (60'C)的清膏;(3) 玄胡、干姜、艾叶、薏苡仁、大枣、花椒、柴胡、白术、川芎、细辛、羌活、薄荷加 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 对密度为1.20 (6(T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 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胶囊及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玄胡、益母草、干姜、艾叶、薏苡仁、香附、桂枝、大枣、花椒、红花、柴胡、白术、川芎、细辛、羌活、薄荷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本发明还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通经止痛、调中下气、化瘀散寒之功效,用于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乳房胀痛、胸闷烦躁、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
文档编号A61K9/16GK101537164SQ200810102429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何俊保 申请人: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