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0981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疾病治疗的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 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患有牙龈炎,齿龈会红肿,或有出血现象。青春期和成年人较普遍患有轻微牙龈炎,若 未能及早发现,情况可能会变得严重,并可能会演变成牙周病。
由于牙龈炎病因明确,牙菌斑是发病的致病因素,且病变只局限在牙龈,因此,除去病 因,消除菌斑,即可得到明显效果。病情轻者,通常采用洁治术彻底清除牙石,控制菌斑, 牙龈红肿、出物治疗或口服抗菌药物。发生牙龈增生者,则需施行牙龈成形术,即切除部分 牙龈,恢复牙龈生理外形。经过上述治疗,牙龈炎症消除和牙龈形态恢复后,为保持和巩固 疗效,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和合理刷牙,彻底清除牙菌斑。牙龈炎如不治疗,牙龈炎继续发展 可侵犯深部牙周组织,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是人类疾病中最古老的疾患之一,它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 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 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 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 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 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在文字记载和考古的头颅标本中,常常发现在颅骨上有牙槽骨被该病破坏的痕迹。由于 牙齿周围组织呈慢性破坏过程,病人的自觉症状不明显,故一般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旦发 生牙龈出血、溢脓、牙齿松动、移位或形成牙龈脓肿等才去医院,往往到了晚期,只好拔牙。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牙龈出血、口中有味、牙齿松动等现象时,应尽早到医院 检查, 一旦确诊为牙周炎,要争取采取早期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以改善患者的用药环境。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适应大生产的要求,满足需求。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
熟地黄25 — 65份 麦冬30—80份 广藿香25 —65份枳实30—80份 枇杷叶50—100份 牡丹皮30_80份茵陈30—80份 连翘50—100份 茯苓30—80份石斛25—65份 金银花50—100份广藿香40份 石斛40份 金银花80份2、 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熟地黄40份 麦冬65份 枳实65份 茵陈65份 枇杷叶80份连翘80份 牡丹皮65份 茯苓65份3、 制备方法(1) 取广藿香、茵陈、石斛、牡丹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 2005年版附录I 0 ),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 3ml的 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 续漉液,浓縮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 待用;(2) 将其余熟地黄、麦冬等七味混合,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6 10倍药材量,每 次1 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2-1. 18 (50 70 °C)的清膏,待用;(3) 取上述流浸膏加入(2)的清膏中,混匀,挥发残余溶剂后,于6(TC减压干燥至干 膏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糊精等药剂学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制 得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熟地黄、麦冬、广藿香、枳 实、茵陈、石斛、枇杷叶、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茯苓共十一味中药材制得的口服中药。 具有疏散风热,清热凉血等功效,具有很好的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作用。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 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采用以下原料组方熟地黄40g 麦冬65g 广藿香40g 枳实65g茵陈65g 石斛40g 枇杷叶80g 连翘80g金银花80g 牡丹皮65g 茯苓65g制备方法(1) 取广藿香40g、茵陈65g、石斛40g、牡丹皮65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 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0),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 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縮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 过,即得流浸膏,待用;(2) 将其余熟地黄、麦冬等七味混合,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8倍药材量,每次1 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6 (6(TC)的清膏,待用;(3) 取上述流浸膏加入(2)的清膏中,混匀,挥发残余溶剂后,于60。C减压干燥至干 膏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约90g、乳糖约45g,混合均匀,用乙醇制粒,干燥, 即得颗粒剂。实施例2:采用以下原料组方熟地黄65g 麦冬80g 广藿香65g 枳实80g茵陈80g 石斛65g 枇杷叶100g 连翘100g金银花100g 牡丹皮80g 茯苓80g制备方法(1) 取广藿香65g、茵陈80g、石斛65g、牡丹皮8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 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0),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l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 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縮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 过,即得流浸膏,待用;(2) 将其余熟地黄、麦冬等七味混合,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10倍药材量,每次2 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4 (7(TC)的清膏,待用;(3) 取上述流浸膏加入(2)的清膏中,混匀,挥发残余溶剂后,于60。C减压干燥至干 膏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糊精=4:1的混合物约184g,混匀,用水制粒,鼓 风干燥,压制成片,即得。实施例3:采用以下原料组方熟地黄25g 麦冬30g 广藿香25g 枳实30g茵陈30g 石斛25g 枇杷叶50g 连翘50g金银花50g 牡丹皮30g 茯苓30g制备方法(1) 取广藿香25g、茵陈30g、石斛25g、牡丹皮3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 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0),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 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縮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 过,即得流浸膏,待用;(2) 将其余熟地黄、麦冬等七味混合,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6倍药材量,每次1 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7 (55°C)的清膏,待用;(3) 取上述流浸膏加入(2)的清膏中,混匀,挥发残余溶剂后,于60。C减压干燥至干 膏粉,粉碎成细粉,加入乳糖约66g,滑石粉约25g,混合均匀,装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包括重量单位按份计的以下原料熟地黄25-65份 麦冬30-80份 广藿香25-65份枳实30-80份 茵陈30-80份 石斛25-65份枇杷叶50-100份连翘50-100份金银花50-100份牡丹皮30-80份 茯苓30-8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 配比是熟地黄40份 麦冬65份 广藿香40份枳实65份 茵陈65份 石斛40份枇杷叶80份 连翘80份 金银花80份牡丹皮65份 茯苓65份。
3、 如权利要求1_2所述的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 剂的制备方法为(1) 取广藿香、茵陈、石斛、牡丹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 2005年版附录I 0),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 3ml的 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 续漉液,浓縮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静置,俟澄清后滤过,即得流浸膏, 待用;(2) 将其余熟地黄、麦冬等七味混合,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6 10倍药材量,每 次1 2小时,分别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2-1.18 (50 70 °C)的清膏,待用;(3) 取上述流浸膏加入(2)的清膏中,混匀,挥发残余溶剂后,于60'C减压干燥至干 膏粉,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糊精等药剂学辅料,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制 得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熟地黄、麦冬、广藿香、枳实、茵陈、石斛、枇杷叶、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茯苓共十一味中药材制得的口服中药。具有疏散风热,清热凉血等功效,具有很好的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28085SQ20081011684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王丽娟 申请人: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