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9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在短期内难以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又有一定风险,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中间高、四周矮的口袋型枕头,它不符合正常的生理要求,长期使用使颈部枕侧悬空,皮肤组织拉紧,改变了其正常的生理曲度,颈椎间的平衡随之失调,慢慢形成骨质增生,诸多韧带、肌腱、肌鞘也处在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颈项的各肌肉群也处于疲劳的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各韧带、肌肉的硬化、机化、骨化,相应部分的血管神经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颈椎随之僵硬变直,活动受限而诱发颈椎病,长期使用这样的枕头,加速了退行性病变的进程,工作姿势不当和不良生活习惯者的颈椎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得不到休息,使颈椎病患者加长了治疗周期,加重了病情。市面上也有防治颈椎病的枕头,结构、形式各异,效果不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根据仰卧位和侧卧位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而设计,使人在休息的过程中颈部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本实用新型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靠近颈部端中间部位为凹形颈背垫,颈背垫后侧为凹形枕部垫,枕部垫比颈背垫低1.52cm,颈背垫的两侧为颈侧垫,颈侧垫比颈背垫高l1.5cm,枕部垫两侧为颞部垫,颞部垫比枕部垫高1.52cm,颈背垫与枕部垫和颈侧垫之间、枕部垫与颞部垫之间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过渡。在颈侧垫与颞部垫之间可设置与枕部垫一体的凹形耳槽。仰卧位和侧卧位是睡眠和预防颈椎病的最佳体位,本实用新型根据这两种体位颈部的生理曲度和特点而设计的。仰卧时,颈后部置于颈备垫,头部置于枕部垫上,使颈部呈圆弧形且略高于枕部垫,从而保持颈椎正常的前凸生理弯曲,使颈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当人体自动翻身侧卧时,耳朵置于耳槽位置免受侧压,颈侧部置于颈侧垫上,头部置于颞部垫上,因颈侧垫略高于颞部垫,颞部垫与床面平行,颈椎处于中立位,保持颈部平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保持了颈椎的生理曲度,消除了颈椎间的压力,维护了各颈椎间关节的平衡,韧带、肌腱、肌肉群、肌鞘也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减缓了退行性改变的进程,减少了继发改变的因素,从而能够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对颈椎病患者,能够较好保护颈椎,促进颈椎病的康复,对颈椎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并可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提高睡眠质量。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l枕体2颈背垫3颈侧垫4枕部垫5颞部垫6耳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本实用新型的生理枕,在枕体1靠近颈部侧中间部位为凹形颈背垫2,颈背垫后侧为凹形枕部垫4,枕部垫4比颈背垫2低1.52cm,颈背垫2的两侧为颈侧垫3,颈侧垫3比颈背垫2高11.5cm,枕部垫4两侧为颞部垫5,颞部垫5比枕部垫4高1.52cm,在颈侧垫3与颞部垫5之间有与枕部垫4一体的凹形耳槽6。颈背垫2与枕部垫4和颈侧垫3之间、枕部垫4与颞部垫5之间以及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过渡。以下列举几种设计参考尺寸,但并不受其限制<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靠近颈部端中间部位为凹形颈背垫(2),颈背垫(2)后侧为凹形枕部垫(4),枕部垫(4)比颈背垫(2)低1.5~2cm,颈背垫(2)的两侧为颈侧垫(3),颈侧垫(3)比颈背垫(2)高1~1.5cm,枕部垫(4)两侧为颞部垫(5),颞部垫(5)比枕部垫(4)高1.5~2cm,颈背垫(2)与枕部垫(4)和颈侧垫(3)之间、枕部垫(4)与颞部垫(5)之间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侧垫(3)与颞部垫(5)之间设置与枕部垫(4)一体的凹形耳槽(6)。专利摘要防治颈椎病的生理枕,包括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靠近颈部端中间部位为凹形颈背垫,颈背垫后侧为凹形枕部垫,枕部垫比颈背垫低1.5~2cm,颈背垫的两侧为颈侧垫,颈侧垫比颈背垫高1~1.5cm,枕部垫两侧为颞部垫,颞部垫比枕部垫高1.5~2cm,颈背垫与枕部垫和颈侧垫之间、枕部垫与颞部垫之间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过渡。在颈侧垫与颞部垫之间可设置与枕部垫一体的凹形耳槽。本实用新型根据仰卧位和侧卧位颈部的生理曲度和特点而设计的,能够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对颈椎病患者,能够较好保护颈椎,促进颈椎病的康复,对颈椎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并可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提高睡眠质量。文档编号A61F5/00GK201179130SQ20082001899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发明者胡立东申请人:胡立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