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78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
技术背景
目前,在医院中护士为病员静脉输液时,往往要有抗菌素等药物加注于输液瓶 内的情况,但现在常用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将抗菌素抽吸于注射腔内,再把注射器内 的药液注于输液瓶内,这样操作比较麻烦,况且现有的加药针头由于采用完全筒状 结构,往往是针头在刺入药瓶的软盖时,把药瓶上的细屑留在了针孔内,造成了针 头的堵塞,给工作带来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该软 包液体加药器结构简单、减小了药液污染,避免了针头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包括针座、钢针和固定螺栓构
成,针座是主体部件,针座的两端留有卡口,贯穿两端的卡口在针座的座体中间位 置留有钢针通孔,在钢针通孔内设有钢针,在针座的座体的中间垂直于钢针设有用 于固定钢针的固定螺栓,所说的钢针的两端有一定的锥度,为封闭状,在钢针体上
设有流通液体的液体通孔。
使用软包液体加药器时,把需要加注的药瓶对准钢针一端插于针座的一端卡口 内,使其钢针刺穿药瓶盖进入药瓶内,针座的另一端的卡口与软包液体袋的袋口连 接,并使钢针另一端进入软包液体袋内,用手挤压软包液体袋,软包液体袋内的液 体便通过钢针流向药瓶,药瓶内的抗菌素与软包液体袋内的液体混合,使抗菌素溶 解,抗菌素溶解后,释放软包液体袋压力,药瓶内的药液流回到软包液体袋内,即 完成了加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加药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避免了由于多次 抽吸药液造成的药液污染,该加药器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同时也避免了针头 的堵塞现象。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1、钢针2、液体通孔3、针座4、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包括针座3、钢针1和固定螺
栓4构成,针座3是主体部件,针座3可以选用工程塑料一次注塑而成,针座3的 两端留有卡口,所说的卡口的大小可以一边的大些,另一边的小些,这样在使用时 有利于卡口内的成药容器口的衔接,贯穿两端的卡口在针座3的座体中间位置留有 钢针通孔,在钢针通孔内设有钢针1,在针座3的座体的中间垂直于钢针1设有用 于固定钢针1的固定螺栓4,所说的钢针1的两端有一定的锥度,为封闭状,在钢 针体上设有流通液体的液体通孔2,为了保证正常的流通,液体通孔2在钢针体的 四周均可设置,以不影响钢针l的正常使用为宜。使用软包液体加药器时,把需要 加注的药瓶对准钢针1一端插于针座的一端卡口内,使其钢针1刺穿药瓶盖进入药 瓶内,针座3的另一端的卡口与软包液体袋的袋口连接,并使钢针l另一端刺入软 包液体袋内,用手挤压软包液体袋,软包液体袋内的液体便通过钢针l流向药瓶, 药瓶内的抗菌素与软包液体袋内的液体混合,使抗菌素溶解,抗菌素溶解后,释放 软包液体袋压力,药瓶内的药液流回到软包液体袋内,即完成了加药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包括针座(3)、钢针(1)和固定螺栓(4)构成,针座(3)是主体部件,其特征是针座(3)的两端留有卡口,贯穿两端的卡口在针座(3)的座体中间位置留有钢针通孔,在钢针通孔内设有钢针(1),在针座(3)的座体的中间垂直于钢针(1)设有用于固定钢针(1)的固定螺栓(4),所说的钢针(1)的两端有一定的锥度,为封闭状,在钢针体上设有流通液体的液体通孔(2)。
专利摘要一种软包液体加药器,针座的两端留有卡口,贯穿两端的卡口在针座的座体中间位置留有钢针通孔,在钢针通孔内设有钢针,在针座的座体的中间垂直于钢针设有用于固定钢针的固定螺栓,所说的钢针的两端有一定的锥度,为封闭状,在钢针体上设有流通液体的液体通孔。使用软包液体加药器时,把需要加注的药瓶对准钢针一端插于针座的一端卡口内,使其钢针刺穿药瓶盖进入药瓶内,针座的另一端的卡口与软包液体袋的袋口连接,并使钢针另一端进入软包液体袋内,用手挤压软包液体袋,软包液体袋内的液体便通过钢针流向药瓶,整个加药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避免了由于多次抽吸药液造成的药液污染,同时也避免了针头的堵塞现象。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205390SQ2008200217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8日
发明者朱小红 申请人:朱小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