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340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家庭、工作上的压力,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往往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副产品的丰富,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大自然,绿色食品少了,每日入"口"之品大多含有添加剂及激素等,据报导,激素本身即可引起人体代谢旺盛,耗损了人体的阴精,即造成肝肾亏虚;另一方面,生活的多元化及繁杂的社会交往,使很多人过度饮酒及恣情纵欲,造成阴精亏耗,因此大多数人均表现为心悸,气短,或心前区剌痛,闷痛,烦躁不安,少寐,健忘多梦,头晕目眩,经临床检查部分患者心电图见有下壁导联ST段及T波改变或心率变化,很多人被误诊误治,经服用各种安神药、扩冠药、抗心律失常药而疗效不显著,甚至有人服用大量补益之剂而仍无济于事,还有部分患者当被确诊为此病后,因无药可医或认为不属于器质性病变而放弃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最早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从神经生物学观点分析,机体的一切活动均由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支配,心血管系统更不例外,但由于临床分科的传统影响,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的相互关系,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物别是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提高,由于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而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心血管病越来越引起重视,因而,在国外80年代就已形成了"神经心脏病学"的新兴学科领域。虽然对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上大多采取了积极的诊断方法,如自主神经检测等手段,但在治疗上,西医尚没有一种专门用来治疗此病的药物,只是针对临床症状,大多采用镇静、P受体阻滞剂或误按冠心病治疗,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差,且还有副作用。而中医对于此病的认识最早源于《内经》,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志",为精神意志活动之中枢。《灵枢、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所以从整体出发,认为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倚均可导致心神动荡,因此,在治疗上,在于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以安其神,古人或今人创立了许多治疗心悸的有效方剂,但对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不显著。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差、有副作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60180g的熟地黄、160180g的山茱萸、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枣仁、160180g的丹参、110145g的青皮、110145g的淫羊藿、110145g的远志和500700g的辅料制成;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制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按以下步骤实施一、将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和12014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C,然后加入占混合物C8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1.54h得到回流液,回流后剩余的沉淀即为药渣,而后在5(TC的条件下将得到的回流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A;二、将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麥仁和110145g的远志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然后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水浸泡23h,而后再与步骤一得到的药渣共同煎煮并在5(TC的条件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再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乙醇浸泡15h得上清液,而后再回收上清液中的乙醇,得浸膏B;三、将浸膏A与浸膏B混合均匀,浓縮,干燥成干浸膏,粉碎,而后加入500700g的辅料,再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中步骤三中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本发明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具有补肾滋阴,镇逆降冲,宁心除烦,理气化瘀之功效;本发明的中药颗粒经过药理毒理的实验可知,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明显,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60180g的熟地黄、160180g的山茱萸、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麥仁、160180g的丹参、110145g的青皮、110145g的淫羊藿、110145g的远志和500700g的辅料制成;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滋阴补肾,宁心等功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通过动物试验观察了中药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实验如下1、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动物自主活动的影响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正常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100200次,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咖啡因中枢兴奋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210310次;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及咖啡因中枢兴奋动物自主活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动物运动协调性的影响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的滑下率为20%30%,与戊巴比妥钠给药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剂量的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3、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百分率的和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为30%40%,在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时间为61107min,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可以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百分率,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小鼠睡眠潜伏时间均明显縮于对照组(P<0.05),可以縮短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潜伏时间,同时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有一定明显的协同作用。4、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动物缺氧环境下生存能力(存活时间)的影响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比较,体现了单位时间内动物耗氧量的多少,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特别是中枢抑制状态下,机体的耗氧量相对减少,在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相对延长。实验结果表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为4055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可以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5、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氯化钡有与钙相似的作用,给动物注射后可产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氯化钡可能通过增加钙离子的内流或抑制钾外流,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心率增快。本试验采用大鼠氯化钡静脉注射模型造型法,复制动物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了口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为616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縮短。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颗粒口服给药不能抑制氯化钡所致的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既不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可以明显縮短动物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促进心律失常动物窦性心律的恢复,表明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模型动物心律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阴虚证动物模型的脑织ATP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Na-K-ATP酶活为0.81iiMpi/mgprot/h。与模型组比较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提高阴虚证大鼠脑组织的ATP酶活力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示其对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产生一定调节作用。通过上述药理实验的结果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好。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毒理学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成人用量为24g/日,相当于70公斤体重(成人标准体重)0.342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0.757g/kg体重。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最大灌胃容量(40ml'kg—1体重)给予最大浓度(最大浓度60%)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因受试药物浓度及灌胃体积所限给药剂量已无法再增加,为了增加给药量,采用24小时累积给药法,给药次数为2次,2次给药时间间隔6小时,故给药剂量已达最大耐受剂量,结果受试动物给药剂量为48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326.4gkg—1体重。按公斤体重计算,受试小鼠口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最大耐受量(MTD)已达成人每日用生药量的431.l倍以上,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6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2、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本试验用Wistar大鼠,经口服(灌胃)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6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40.8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生药量0.757gkg—1体重)的53.8倍。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可逆性观察2周。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通过上述毒理学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250260g的磁石、250260g的赭石、205215g的珍珠母、165175g的龟甲、165175g的百合、250260g的酸麥仁、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120140g的淫羊藿、120140g的远志和550650g的辅料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72g的熟地黄、172g的山茱萸、258g的磁石、258g的赭石、212g的珍珠母、172g的龟甲、172g的百合、258g的酸枣仁、172g的丹参、135g的青皮、135g的淫羊藿、135g的远志和650g的辅料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正常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169次;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咖啡因中枢兴奋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286次;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的滑下率为25%;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为36%;缺氧条件下的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为49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对因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大鼠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后,大鼠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为15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縮短;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Na-K-ATP酶活为0.9863yMpi/mgprot/h,与模型组比较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通过上述的药理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具有滋阴补肾,宁心等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明显。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70g的熟地黄、170g的山茱萸、255g的磁石、255g的赭石、210g的珍珠母、170g的龟甲、170g的百合、255g的酸枣仁、170g的丹参、130g的青皮、130g的淫羊藿、130g的远志和600g的辅料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正常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180次;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咖啡因中枢兴奋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298次;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的滑下率为28%;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为37%;缺氧条件下的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为51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对因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大鼠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后,大鼠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为14.2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縮短;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Na-K-ATP酶活为0.9623yMpi/mgprot/h,与模型组比较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通过上述的药理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具有滋阴补肾,宁心等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明显。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制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按以下步骤实施一、将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和12014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C,然后加入占混合物C8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1.54h得到回流液,回流后剩余的沉淀即为药渣,而后在50°C的条件下将得到的回流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A;二、将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麥仁和110145g的远志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然后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水浸泡23h,而后再与步骤一得到的药渣共同煎煮并在5(TC的条件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再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乙醇浸泡15h得上清液,而后再回收上清液中的乙醇,得浸膏B;三、将浸膏A与浸膏B混合均匀,浓縮,干燥成干浸膏,粉碎,而后加入500700g的辅料,再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中步骤三中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三中的颗粒是按照常规手段进行制作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滋阴补肾,宁心等功效,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通过动物试验观察了中药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实验如下1、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动物自主活动的影响8给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的正常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100200次,给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的咖啡因中枢兴奋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210310次;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及咖啡因中枢兴奋动物自主活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动物运动协调性的影响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的滑下率为20%30%,与戊巴比妥钠给药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剂量的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3、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百分率的和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为30%40%,在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时间为61107min,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可以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百分率,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小鼠睡眠潜伏时间均明显縮于对照组(P<0.05),可以縮短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潜伏时间,同时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有一定明显的协同作用。4、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动物缺氧环境下生存能力(存活时间)的影响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比较,体现了单位时间内动物耗氧量的多少,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特别是中枢抑制状态下,机体的耗氧量相对减少,在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相对延长。实验结果表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为4055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可以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5、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氯化钡有与钙相似的作用,给动物注射后可产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氯化钡可能通过增加钙离子的内流或抑制钾外流,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心率增快。本试验采用大鼠氯化钡静脉注射模型造型法,复制动物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了口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为616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縮短。实验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颗粒口服给药不能抑制氯化钡所致的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既不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可以明显縮短动物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促进心律失常动物窦性心律的恢复,表明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模型动物心律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阴虚证动物模型的脑织ATP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Na-K-ATP酶活为0.81iiMpi/mgprot/h。与模型组比较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显示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提高阴虚证大鼠脑组织的ATP酶活力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示其9对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产生一定调节作用。通过上述药理实验的结果可知,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效果好。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毒理学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成品人用量为24g/日,相当于70公斤体重(成人标准体重)0.342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0.757g/kg体重。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最大灌胃容量(40ml'kg—1体重)给予最大浓度(最大浓度60%)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因受试药物浓度及灌胃体积所限给药剂量已无法再增加,为了增加给药量,采用24小时累积给药法,给药次数为2次,2次给药时间间隔6小时,故给药剂量已达最大耐受剂量,结果受试动物给药剂量为48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326.4gkg—1体重。按公斤体重计算,受试小鼠口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最大耐受量(MTD)以达成人每日用生药量的431.l倍以上,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2、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本试验用Wistar大鼠,经口服(灌胃)给予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6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40.8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生药量0.757gkg—1体重)的53.8倍。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可逆性观察2周。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通过上述毒理学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和12014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同。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172g的熟地黄、172g的山茱萸、172g的丹参、135g的青皮和135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同。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正常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180次;给服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的咖啡因中枢兴奋小鼠在5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次数为210310次;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的滑下率为20%30%;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后,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为30%40%;缺氧条件下的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为4055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对因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大鼠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后,大鼠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为616mi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縮短;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Na-K-ATP酶活为0.81yMpi/mgprot/h,与模型组比较服用本实施方式中药颗粒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通过上述的药理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具有滋阴补肾,宁心等功效,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明显。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将170g的熟地黄、170g的山茱萸、170g的丹参、130g的青皮和13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同。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加入占混合物A8.59.5倍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同。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加入占混合物A9倍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八同。具体实施方式i^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250260g的磁石、250260g的赭石、205215g的珍珠母、165175g的龟甲、165175g的百合、250260g的酸枣仁和120140g的远志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258g的磁石、258g的赭石、212g的珍珠母、172g的龟甲、172g的百合、258g的酸枣仁和135g的远志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255g的磁石、255g的赭石、210g的珍珠母、170g的龟甲、170g的百合、255g的酸枣仁和130g的远志混合均匀。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同。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加入占混合物D8.59.5倍的水浸泡2.22.8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三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加入占混合物D9倍的水浸泡2.5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三同。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五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71.19。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五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五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8。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五同。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加入550650g的辅料。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七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加入600g的辅料。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至十七同。具体实施方式二十本实施方式制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按以下步骤实施一、将172g的熟地黄、172g的山茱萸、172g的丹参、135g的青皮和135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C,然后加入占混合物C8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1.54h得到回流液,回流后剩余的沉淀即为药渣,而后在5(TC的条件下将得到的回流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A;二、将258g的磁石、258g的赭石、212g的珍珠母、172g的龟甲、172g的百合、258g的酸枣仁和135g的远志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然后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水浸泡2.5h,而后再与步骤一得到的药渣共同煎煮并在5(TC的条件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7,再加入占混合物D9倍的乙醇浸泡4h得上清液,而后再回收上清液中的乙醇,得浸膏B;三、将浸膏A与浸膏B混合均匀,浓縮,干燥成干浸膏,粉碎,而后加入600g的辅料,再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中步骤三中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药理学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正常动物自主活动状态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小鼠30只,体重2022g,雌雄各半;2、受试品的准备30g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和100ml的混合均匀得到混悬液,置于普通冰箱冷藏保存(4°C),于试验给药前1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即得到中药颗粒受试品;3、动物分组,按随机原则,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养阴镇静片)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受试品),每组io只。4、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动物经口服(灌胃)给药,中药颗粒组的给药剂量为6gkg—1体重(30%X20mlkg—1体重),阳性药对照组(给小鼠服用养阴镇静片)的给药剂量为6gkg—1体重(30%X20mlkg—1体重),空白对照组的给药剂量为20mlg—1体重自来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给药期结束,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进行自主活动测定。5、自主活动次数的测定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调至工作状态,将测试活动单元的记数系统回零。受试动物放入自主活动仪中,先熟悉环境5min,然后启动动物自主活动测试开关,仪器自动记录小鼠5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组别例剂量自主活动次数(5分钟)(x士S)对照组10186.31±39.4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从表l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药颗粒组(6g*kg—M本重)的动物自主活动次数(5min内)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养阴镇静片)和空白对照组(P<0.OOl,O.05)。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咖啡因中枢兴奋动物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小鼠30只,体重2022g,雌雄各半,按随机原则,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咖啡因组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每组10只。2、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中药颗粒组的给药剂量为6gkg—1体重(30%X20mlkg—1体重),咖啡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给药剂量均为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给药期结束,于末次给药30分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经皮下注射给予咖啡因120mgkg—1体重,20分钟后进行自主活动测定。5、自主活动次数的测定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调至工作状态,将测试活动单元的记数系统回零,。受试动物放入自主活动仪中,先熟悉环境5min,然后启动动物自主活动测试开关,仪器自动记录小鼠5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与对照组比较**P<0.01。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咖啡因组动物5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P<0.001),表明咖啡因可引起动物中枢兴奋而表现为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加,中药颗粒组的给药动物5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0.05)。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咖啡因中枢兴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动物运动协调性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Wistar大鼠40只,体重150200g,雌雄各半。2、受试品的准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和养阴镇静片作为受试品。3、动物分组,按随机原则,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养阴镇静片组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0只。4、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各组动物经口服给药(灌胃),中药颗粒高剂量组的给药剂量为1.5gkg-1体重(7.5%X20mlkg-1体重)(再给服剂量为20mlkg-1的戊巴比妥钠后再服用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养阴镇静片对照组的给药剂量为3gkg—1体重(15%X20ml.kg-1体重)(再给服剂量为20ml.kg-1的戊巴比妥钠后再服用养阴镇静片),空白对照组和戊巴比妥钠(25mgkg—1)组的给药剂量均为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给药期结束,于试验前先空腹16小时,测试前30分钟再灌胃给药一次,实验时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25mg*kg—、注射后10分钟进行滑板协调性试验。5、动物协调性的测定方法取光滑木板(30X40cm),将木板倾斜放置,放置角度为42.5。,试验时将大鼠放于木板上端,观察大鼠是否滑下,如不滑下表示大鼠协调性良好,如滑下表明运动协调性欠佳,每只动物重复3次,滑下2次以上者为运动协调性欠佳,记录每组动物滑下的大鼠数,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组别例给药剂量滑下动物百分率(%,x±S)空白对照组100戊巴比妥钠组1025mgkgi20养阴镇静片组103gkg—140中药颗粒组101.5gkg—130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正常动物在实验条件下(滑板,角度为42.5。)没有滑下,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给药动物滑下比例增加,在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基础上给予的中药颗粒后,与戊巴比妥钠给药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有协同作用。四、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睡眠百分率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按随机原则,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养阴镇静片对照组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每组15只。142、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中药颗粒组的给药剂量为3gkg—1体重(15%X20ml*kg—M本重),养阴镇静片对照组的给药剂量为6g'kg—M本重(30%X20ml'kg一1体重),空白对照组20ml4g—M本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末次给药前空腹16小时,实验时给药后30分钟进行睡眠率的测定。3、动物睡眠率的观察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3mg/kg(睡眠率10%左右),记录小鼠睡眠发生百分率,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观察指标。5、统计学处理分别计算各组动物30分钟内动物睡眠数,各组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X2检验。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药颗粒组动物的睡眠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养阴镇静片对照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催眠有协同作用。五、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按随机原则,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养阴镇静片对照组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每组10只。2、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各组动物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中药颗粒组9gkg-1体重(45%X20mlkg-1体重),养阴镇静片对照组(给服养阴镇静片):6gkg-1体重(30%X20mlkg—1体重),空白对照组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天一次。未次给药前空腹16小时,实验时给药后30分钟进行睡眠率的测定。3、动物睡眠时间的测定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后。放观察笼中,观察指标为(1)睡眠潜伏期记录小鼠从给药到出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为潜伏期。(2)睡眠持续时间,S卩小鼠睡眠翻正反射消失为开始到翻正反射消失恢复为止的时间,超过120分钟者按120分钟计算。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与对照组比较,<0.01。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组小鼠睡眠潜伏时间均明显縮短;与对照组比较,动物睡眠持续时间比较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有一定明显的协同作用。六、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动物缺氧环境下生存能力(存活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小鼠50只,体重2022g,雌雄各半。按随机原则,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养阴镇静片对照组和中药颗粒组。2、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各组动物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中药颗粒组9g*kg—H本重(45%X20ml*kg—H本重),养阴镇静片对照组(给小鼠服用养阴镇静片)6gkg—1体重(30%X20mlkg—1体重),空白对照组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3、耐缺氧时间的测定各组动物给药30分钟后,将分别装入200ml磨口瓶中(瓶中预先放置钠石灰10g;瓶口涂以凡士林),用瓶盖将瓶密封,开动秒表计时,以小鼠存活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组别例剂量体重存活时间(min,x士S)空白对照组1034.4±5.62养阴镇静对照组106gkg—141.3±4.45***中药颗粒组109gkg—146.1±5.72**与对照组比较**P<0.01,微P<0.001。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比较,体现了单位时间内动物耗氧量的多少,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特别是中枢抑制状态下,机体的耗氧量相对减少。在特定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相对延长。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高剂量(9g*kg—016动物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可以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七、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大鼠30只,体重200300g,雌雄各半。按随机原则,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氯化钡模型组、养阴镇静片对照组和中药颗粒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每组10只。2、动物给药途径及剂量各组动物经口服给药(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中药颗粒组3g'kg—H本重(15%X20ml*kg—H本重),养阴镇静片对照组(给小鼠服用养阴镇静片)3g*kg—H本重(15%X20ml*kg—H本重),氯化钡模型组(给小鼠服用氯化钡)20mlkg—H本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未次给药前空腹8小时,于实验时给药前30分钟再给药一次。3、动物心律变化的测定实验时大鼠以10X水合氯醛300mg'kg—H本重.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鼠台上,通过肢体电极连接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标准II导联心电图,首先记录大鼠正常心电图,做为模型前心电图正常对照。然后经尾静脉注射氯化钡(0.4%)4mg*kg—H本重。观察和记录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既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维持的时间(既恢复窦性心律时间)。心律失常观察标准,出现双相室性快速心律,持续20min以上,或二联律或二者交替出现均为心律失常,或出现双相室性快速心律,或心动过缓,持续20min以上,或二联律或二者交替出现均为心律失常。记录每只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情况。实验结果如7所示。表7组别例剂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x±S)氯化钡模型组10100%32.14±17.92养阴镇静片对照组103.Ogkg—i90%35.59±7.44中药颗粒组103.Ogkg—i100%10.85±3.97***与模型组比较微P<0.001。氯化钡有与钙相似的作用,给动物注射后可产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氯化钡可能通过增加钙离子的内流或抑制钾外流,提高心房传导组织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等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心率增快。本试验采用大鼠氯化钡静脉注射模型造型法,复制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观察了口服不同剂量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17从表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结果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和养阴镇静片口服给药均不能抑制氯化钡所致的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既不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可以明显縮短动物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表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氯化钡所致的心律失常模型动物心律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八、对阴虚证动物模型的脑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大鼠60只,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2、动物分组,按随机原则,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阴虚模型组、养阴镇静片组和中药颗粒组,每组10只。3、动物观察性给药途径及剂量各组动物经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中药颗粒组6g'kg—H本重(30%X20ml*kg—H本重),养阴镇静片对照组3g'kg—H本重(15%X20mlkg—1体重),空白对照组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阴虚模型组均为20mlkg—1体重蒸馏水灌胃。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8天,每天一次。4、阴虚模型的复制,于实验第4天起复制阴虚证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动物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0.lml/kg),隔天一次,至实验结束。5、观察指标及方法各组动物于实验第28天(实验结束)断头处死大鼠。断头立即放于冰盒上迅速取出脑组织,液氮速冻。ATP酶活性的检测,将动物脑组织制成2X的组织匀浆液,按说明书方法加样测试。用7550分光光度计,分别在波长660nm测定样本的吸光度(OD值)。按计算公式计算出ATP酶的活力。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表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从表8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阴虚模型大鼠脑组织ATP酶活力有明显的影B向,与模型组比较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组的大鼠脑组织Na-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对提高阴虚证大鼠脑组织的ATP酶活力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对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产生一定调节作用。通过上述药理学实验可知,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具有补肾滋阴,镇逆降冲,宁心除烦,理气化瘀之功效,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对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效果明显。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毒理学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成品人用量为24g/日,相当于70公斤体重(成人标准体重)0.342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0.757g/kg体重。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最大灌胃容量(40ml'kg—1体重)给予最大浓度(最大浓度60%)的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因受试药物浓度及灌胃体积所限给药剂量已无法再增加,为了增加给药量,采用24小时累积给药法,给药次数为2次,2次给药时间间隔6小时,故给药剂量已达最大耐受剂量,结果受试动物给药剂量为48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为326.4gkg—1体重。按公斤体重计算,受试小鼠口服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最大耐受量(MTD)以达成人每日用生药量的431.l倍以上,给药后连续观察七天,所有受试小鼠均未见有异常表现,无一死亡。由此可知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二、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进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本试验用Wistar大鼠,经口服(灌胃)给予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药颗粒6gkg—1体重(折合生药量40.8gkg—1体重),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生药量0.757gkg—1体重)的53.8倍。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可逆性观察2周。实验结果表明,经给药期及停药后可逆性观察,受试动物一般状态良好,给药期间四组大鼠食量和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测均表明该制剂对受试动物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无不良影响;肉眼及镜下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毒性有关的病理变化;停药后无继发性毒性反应发生。通过上述毒理学实验可知,本发明得到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安全无毒且无副作用。权利要求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60~180g的熟地黄、160~180g的山茱萸、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枣仁、160~180g的丹参、110~145g的青皮、110~145g的淫羊藿、110~145g的远志和500~700g的辅料制成;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250260g的磁石、250260g的赭石、205215g的珍珠母、165175g的龟甲、165175g的百合、250260g的酸枣仁、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120140g的淫羊藿、120140g的远志和550650g的辅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由172g的熟地黄、172g的山茱萸、258g的磁石、258g的赭石、212g的珍珠母、172g的龟甲、172g的百合、258g的酸枣仁、172g的丹参、135g的青皮、135g的淫羊藿、135g的远志和650g的辅料制成。4.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按以下步骤实施一、将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和12014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C,然后加入占混合物C8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1.54h得到回流液,回流后剩余的沉淀即为药渣,而后在5(TC的条件下将得到的回流液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得浸膏A;二、将240270g的磁石、240270g的赭石、200225g的珍珠母、160180g的龟甲、160180g的百合、240270g的酸枣仁和110145g的远志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D,然后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水浸泡23h,而后再与步骤一得到的药渣共同煎煮并在5(TC的条件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再加入占混合物D810倍的乙醇浸泡15h得上清液,而后再回收上清液中的乙醇,得浸膏B;三、将浸膏A与浸膏B混合均匀,浓縮,干燥成干浸膏,粉碎,而后加入500700g的辅料,再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其中步骤三中辅料为淀粉、糊精或白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165175g的熟地黄、165175g的山茱萸、165175g的丹参、120140g的青皮和120140g的淫羊藿混合均匀。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加入占混合物A8.59.5倍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250260g的磁石、250260g的赭石、205215g的珍珠母、165175g的龟甲、165175g的百合、250260g的酸麥仁和120140g的远志混合均匀。8.根据权利要求4、5或7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加入占混合物D8.59.5倍的水浸泡2.22.8h。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171.19。10.根据权利要求4、5、7或8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加入550650g的辅料。全文摘要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差、有副作用的问题。本发明中药颗粒由熟地黄、山茱萸、磁石、赭石、珍珠母、龟甲、百合、酸枣仁、丹参、青皮、淫羊藿、远志和辅料。方法一、制备药渣和浸膏A;二、制备浸膏B;三、将浸膏A与浸膏B混合均匀后加入辅料,再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到中药颗粒。本发明的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文档编号A61P25/00GK101703681SQ20091007333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日发明者王志国申请人:黑龙江红豆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