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5405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脉软膏是藏族民间医生根据《藏医医决补遗释难》、《四部医典》二书记载,结合实践经验组成的经典藏医药验方,白脉软膏原收载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95年版藏药第一册310页。白脉软膏的处方为姜黄150g、肉豆蔻50g、甘松80g、阳起石50g、甘草70g、人工麝香或麝香0.7g、山奈100g、藏茴香130g、藏菖蒲70g、花椒50g、碱花75g。制法以上十一味,除人工麝香或麝香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加入人工麝香或麝香细粉配研,用酥油和猪油调成软膏,即得。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用于白脉病,瘫痪,偏瘫,筋腱强直,外伤引起的经络及筋腱断伤、手足挛急、跛行等。根据藏医理论,脉病分为白脉和黑脉,其中白脉是人体在胚胎阶段首先生出的脉络,也是胚胎发育获得营养的脉络,出生后这些脉络又起着吸收饮食精华、输送糟粕,以保证三因素七物质的正常循环,如若这些脉络的功能发生紊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白脉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剧烈活动,损伤机体脉络;瘟毒热邪等降入脉中;兵器棍棒等机械损伤引起风湿;机能紊乱而入于脉道。藏医对白脉病的整治原则是理气活血通络。藏族人民根据《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记载,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山奈、麝香、藏茴香、花椒、碱花为原料生产的藏药白脉软膏,以显著的质量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但是传统藏药白脉软膏制备工艺是将所有原药材细粉混合后调制成软膏,其工艺繁杂,批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不稳定;原料及辅料来源不稳定,不利于工业化生产;部分药物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不能完全保证疗效,不宜发挥药物的疗效;另外产品不宜存放,携带不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疗效及推广。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以传统藏药白脉软膏的处方为基本方通过改剂型制备得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本发明目的还在于公开该涂膜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涂膜剂的原料药组成及用量为姜黄30-40重量份、肉豆蔻10-15重量份、甘松15-25重量份、阳起石10-15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人工麝香或麝香0.15-0.2重量份、干姜20-28重量份、藏茴香28-35重量份、藏菖蒲15-20重量份、花椒10-15重量份、碱花15-20重量份。本发明涂膜剂的原料药组成及用量优选为姜黄36.3重量份、肉豆蔻12.1重量份、甘松19.4重量份、阳起石12.1重量份、甘草17.0重量份、人工麝香或麝香0.17重量份、干姜24.2重量份、藏茴香31.5重量份、藏菖蒲17.0重量份、花椒12.1重量份、碱花18.2重量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5-25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5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0-100重量份、聚乙烯醇30-45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30-120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50-15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0-450体积份、丙二醇0-80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_50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0-200重量份、丙二醇0-80重量份、冰片0-30重量份、薄荷脑0-5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0-30重量份、松节油0-1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0-30重量份、油酸0-30重量份、杜香萜烯0-30重量份、枫香油0-15重量份、当归挥发油0-30重量份、丁香挥发油0-30重量份、丁香油酚0-30重量份、丁香提取物0-30重量份、桉叶油0-30重量份、香芹酚0-30重量份、沉香醇0-30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0-3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30-75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优选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50-20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0-4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20-80重量份、聚乙烯醇50-40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50-100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80-12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50-400体积份、丙二醇20-60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40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50-150重量份、丙二醇20-60重量份、冰片5_25重量份、薄荷脑10-4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5-25重量份、松节油3-12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5_25重量份、油酸5-25重量份、杜香萜烯5-25重量份、枫香油3-12重量份、当归挥发油5_2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5-25重量份、丁香油酚5-2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5-25重量份、桉叶油5_25重量份、香芹酚5-25重量份、沉香醇5-2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5-2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80-70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优选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122重量份、乙基纤维素2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55重量份、聚乙烯醇24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10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225体积份、丙二醇40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100重量份、丙二醇4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薄荷脑2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15重量份、松节油8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油酸15重量份、杜香萜烯15重量份、枫香油7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油酚1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15重量份、桉叶油15重量份、香芹酚15重量份、沉香醇1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1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39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优选为成膜剂是指聚乙烯吡咯烷酮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4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5重量份、聚乙烯醇44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3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14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是指甘油440体积份、丙二醇5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5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氮酮5重量份、丙二醇75重量份、冰片5重量份、薄荷脑4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5重量份、松节油10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油酸25重量份、杜香萜烯5重量份、枫香油1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25重量份、丁香油酚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25重量份、桉叶油5重量份、香芹酚25重量份、沉香醇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2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4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优选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245重量份、乙基纤维素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95重量份、聚乙烯醇35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11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5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5体积份、丙二醇75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195重量份、丙二醇5重量份、冰片25重量份、薄荷脑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25重量份、松节油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25重量份、油酸5重量份、杜香萜烯25重量份、枫香油5重量份、当归挥发油2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5重量份、丁香油酚2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5重量份、桉叶油25重量份、香芹酚5重量份、沉香醇2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74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辅料组成及用量优选为聚乙烯醇350重量份、氮酮140重量份、甘油250体积份、乙醇50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5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20重量份、丙二醇15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175重量份、丙二醇50重量份、甘油75体积份、乙醇19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薄荷脑18重量份、甘油15体积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42重量份、松节油7.5重量份、枫香油7.5重量份、甘油22体积份、乙醇6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3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2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甘油18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甘油3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薄荷脑30体积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5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175重量份、丙二醇50重量份、甘油75体积份、乙醇19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42重量份、氮酮15重量份、甘油22体积份、乙醇6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350重量份、氮酮140重量份、甘油250体积份、乙醇50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50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甘油18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小豆蔻提取物15重量份、丙二醇3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100%,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_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100%,用5-20重量倍的30-90%乙醇提取1-4次,每次提取0.5_24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5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3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的30%乙醇提取4次,每次提取3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的4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10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水煎煮1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的5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1.5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2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40-6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的9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24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60-9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90-15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本发明涂膜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分别用药物总重量10、8、6倍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分别提取90、60、30分钟,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图1:本发明涂膜剂与白脉软膏作用时间比较图本发明涂膜剂与现有技术白脉软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产品涂于患处,待溶剂挥发后便形成精密附着在患处的一层黄褐色薄膜,能够长时间地附着在患处成为药物载体,达到缓释药物的目的,使药效作用时间长、持久。2、本发明产品在患处所形成的薄膜,因其不溶于水,不怕水洗;又因其可塑性大,不会龟裂,不需要时可方便的揭下,所以它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实验例1本发明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辅料筛选实验1、透皮促进剂的筛选实验①透皮促进剂的选择称取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先将人工麝香加适量甘油研磨成细粉;其余药材用药材总重量10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取聚乙烯醇75g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150ml,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使充分均匀,再徐徐加入上述浓縮液a、上述人工麝香细粉、甘油15ml及不同种类的透皮促进剂100g,充分搅拌均匀,制备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涂膜剂,测定药物透皮吸收情况。本发明采用在体透皮试验方法,将药物直接贴于剃过毛的动物皮肤上,测定24h药物的透过量。选择涂膜剂中姜黄所含姜黄素为药物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姜黄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l。表1姜黄素含量测定结果样品编号1234567透皮促进剂空白氮酮薄荷脑二甲基亚砜丙二醇冰片松节油姜黄素(mg/g)0.0680.1250.1220.1090.1140.1020.098样品编号891011121314透皮促进剂油酸丁香挥发油枫香油杜香萜烯十四烷基硫酸钠当归挥发油桉叶油姜黄素(mg/g)0.0850.0890.0910.0800.0840.0860.095样品编号1515171819透皮促进剂香芹酚丁香油酚丁香提取物沉香醇小豆蔻提取物姜黄素(mg/g)0.0800.0870.0860.0790.083本发明中所用透皮促进剂均有明显的透过效果,其中氮酮、薄荷脑、二甲基亚砜、丙二醇、冰片透过效果最好。②透皮促进剂用量的选择按下表2设计方案表进行试验,制成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涂膜剂,采用在体透皮试验方法,将药物直接贴于剃过毛的动物皮肤上,测定24h药物的透过量,选择涂膜剂中姜黄所含姜黄素为药物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姜黄素的含量,结果见表3。表2透皮促进剂试验设计方案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表3姜黄素透过量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实验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的最佳用量为氮酮占原料药的0.25-0.75倍,薄荷脑占原料药的O.1-0.125倍、丙二醇占原料药的0.125-0.25倍、二甲基亚砜占原料药的0.1倍、冰片占原料药的0.l倍。2、成膜剂的筛选实验①成膜剂的选择称取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先将人工麝香加适量甘油研磨成细粉;其余药材用药材总重量10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分别取不同种类的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待降温后,缓缓加入乙醇150ml,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使充分均匀,再徐徐加入上述浓縮液a、上述人工麝香细粉、甘油、薄荷脑,充分搅拌均匀,制成不同成膜剂的涂膜剂,室温放置,观察其表面适应性情况,结果见表4。表4各种成膜剂的表面适应性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上述成膜剂除火棉胶外,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树脂作为成膜剂时,其成膜时间适中,药膜表面润湿,指压有弹性,可作为本发明涂膜剂的成膜剂。①成膜剂用量的选择按下表5设计方案表进行试验,制成不同成膜剂的涂膜剂,室温放置,观察其表面适应性情况,结果见表6。表5成膜剂试验设计方案表名称编号12345678910原料药(重量份)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乙醇(原料药总重量的重量份1i11111111倍)廿油(原料药总重量的重量份1i11111111倍)薄荷脑(原料药总重量的重量份0.10.10.10.10.10.10.10.10.10.1倍)聚乙烯醇(原料药总重量的重量0.10.20.250.30.40.50,751.01.251.5份倍)聚乙烯醇縮丁醛(原料药总重量0.10.20.250,30.40.50.751.01.251.5的重量份倍)乙基纤维素(原料药总重量的重0.10.20.250,30.40.50.751.01.251.5量份倍)丙烯酸树脂(原料药总重量的重0.10.20.250.30.40.50.751.01.251.5量份倍)聚乙烯吡咯烷酮(原料药总重量o.i0.20.250,30.40.50.751.01.251.5的重量份倍)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药总重量的重量份倍)ai0.20.250.30.40.50.751.01.251.5表6各种成膜剂的表面适应性结果名称编号12345678910原料药(重量份)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200用量倍数0.10.20.250.30,40.50.751.01.251.5聚乙烯醇不好不好不好不好较好好好好较好不好聚乙烯醇縮丁醛不好不好较好好好好较好不好不好不好乙基纤维素好好较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丙烯酸树脂较好好好好好较好不好不好不好不好聚乙烯吡咯烷酮不好不好不好不好较好好好好较好不好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好较好较好好好好较好不好不好不好注好是指成膜时间适中,药面平整、表面润泽,指压有弹性,不受活动限制,稍有绷紧感;不好是指成膜时间长,药面不平整、表面干燥,指压无弹性,受活动限制,稍有绷紧感;较好是指成膜时间适中,药面基本平整、表面基本润泽,指压稍有弹性,基本不受活动限制,稍有绷紧感。实验结果表明,成膜剂的最佳用量为聚乙烯醇占原料药的0.5-1.0倍,聚乙烯醇縮丁醛占原料药的O.3-0.5倍、乙基纤维素占原料药的0.1-0.2倍、丙烯酸树脂占原料药的0.2-0.4倍、聚乙烯吡咯烷酮占原料药的0.5-1.0倍、羧甲基纤维素钠占原料药的0.3-0.5倍。实验例2本发明涂膜剂与白脉软膏作用时间对比试验资料17试验样品传统白脉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白脉软膏1:制备方法①将麝香0.08份研磨成细粉;②将姜黄20份、肉豆蔻5份、甘松10份、阳起石5份、甘草8份、、山奈12份、藏茴香15份、藏菖蒲8份、花椒7份、碱花10份挑拣干净,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③取步骤②的超微粉20份置于容器中,在其中加入8份的液体石蜡,8份的甘油,9份聚山梨酯_80,0.2份尼泊金甲酯,加水至100份,在7585t:搅拌制膏,待降温至3540°C时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制成软膏,出料,室温放置38小时,加入防腐剂适量,分装即得;白脉软膏2:制备方法①将姜黄18g、肉豆蔻6g、甘松12g、阳起石6g、甘草8g、人工麝香0.08g、干姜12g、藏茴香16g、藏菖蒲8g、花椒6g、碱花9g进行净制,粉碎,混合均匀,备用;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加水煎煮1次,同时收集挥发油,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8(TC,煎1.5小时,收集煎液;合并煎液和挥发油,滤过,浓縮成比重为1.0的浓縮液,备用;③将剩余药粉(50%)粉碎成0.01200iim的药粉后、与浓縮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t:备用;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t: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TC,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白脉软膏3:制备方法①将姜黄18g、肉豆蔻6g、甘松12g、阳起石6g、甘草8g、人工麝香0.08g、干姜12g、藏茴香16g、藏菖蒲8g、花椒6g、碱花9g进行净制,粉碎,混合均匀,备用;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1.5小时,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50°C,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比重为1.0的浓縮液,备用;③将剩余药粉(50%)粉碎成0.01200iim的药粉后、与浓縮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t:备用;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C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TC,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本发明涂膜剂根据本发明说明书中实施例1制备而成。本发明采用离体透皮试验方法,取小白鼠,乙醚麻醉,用剪刀小心剪去背部毛,处死,剥离背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粘液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净后,置于Franz立式扩散池的结合部,皮肤真皮面向接收液,准确称取上述白脉软膏和本发明,均匀涂布于皮肤表面,接收池加入30ml接收介质(恒温(32±1)°C,搅拌速度100r/min)。分别于0,l,3,6,9,12,24h取样2ml(同时补充接收介质2ml)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以空白样品同法操作,制得空白对照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累计透过量,实验结果见图1。实验例3药理实验资料——本发明涂膜剂对巴豆油性小鼠耳肿胀的影响1、试药、动物及仪器(1)试药传统剂型的白脉软膏(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白脉软膏1(制备方法①将姜黄18g、肉豆蔻6g、甘松12g、阳起石6g、甘草8g、人工麝香0.08g、干姜12g、藏茴香16g、藏菖蒲8g、花椒6g、碱花9g进行净制,粉碎,混合均匀,备用;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加水煎煮1次,同时收集挥发油,加水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8(TC,煎1.5小时,收集煎液;合并煎液和挥发油,滤过,浓縮成比重为1.0的浓縮液,备用;③将剩余药粉(50%)粉碎成0.01200iim的药粉后、与浓縮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t:备用;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t: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TC,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白脉软膏2(制备方法①将姜黄18g、肉豆蔻6g、甘松12g、阳起石6g、甘草8g、人工麝香0.08g、干姜12g、藏茴香16g、藏菖蒲8g、花椒6g、碱花9g进行净制,粉碎,混合均匀,备用;②称取混合药粉总重量的50%,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1.5小时,加醇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0倍,温度50°C,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比重为1.0的浓縮液,备用;③将剩余药粉(50%)粉碎成0.01200iim的药粉后、与浓縮药液、45g十八醇、200g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药液与水相的混合液,升温至75t:备用;取100g羊毛脂,升温至75°C时加入③中所得混合液,搅拌均匀,在保持真空压力为0.09MPa的条件下置于均质机内快速搅拌20分钟,待温度降至3(TC,加入人工麝香搅拌均匀后即制成软膏。);白脉软膏3(制备方法①将麝香0.08份研磨成细粉;②将姜黄20份、肉豆蔻5份、甘松10份、阳起石5份、甘草8份、、山奈12份、藏茴香15份、藏菖蒲8份、花椒7份、碱花10份挑拣干净,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③取步骤②的超微粉20份置于容器中,在其中加入8份的液体石蜡,8份的甘油,9份聚山梨酯_80,0.2份尼泊金甲酯,加水至IOO份,在7585t:搅拌制膏,待降温至3540°C时加入麝香搅拌均匀,制成软膏,出料,室温放置38小时,加入防腐剂适量,分装即得。);本发明涂膜剂(根据本发明说明书中实施例1制备而成),巴豆油等。(2){义器打孔器,分析天平,等。(3)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雄性。2、方法与结果(1)方法取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设对照组(1)、基质组(11)、传统剂型的白脉软膏组(III)、白脉软膏1组(VI)、白脉软膏2组(V)、白脉软膏3组(IV)、本发明涂膜剂组(VII)。实验前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用硫化钡将动物背部毛脱净。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按照表1所示剂量,每日背部脱毛处涂抹给药,每天l,连续给药3天。给药组贴敷本发明,基质组贴敷空白基质。末次给药后,将2%巴豆油致炎剂0.05ml滴于每只小鼠右耳壳致炎,2h后,脱颈处死,剪下左右耳,用直径9mm打孔器打下同一部位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之差(Amg)作为耳肿胀度。(2)结果SPSS11.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组和II组没有差异,I、II和其它各组比较,肿胀程度高,均极显著性差异(P<0.01),IV、V、VI组数据相差不大,结果均优于III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VII组结果和I、II、III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O.Ol),和IV、V、V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涂膜剂对巴豆油性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优于白脉软膏1,白脉软膏2,白脉软膏3,传统剂型的白脉软膏。结果如表7。表7本发明涂膜剂对巴豆油性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组别(n=10)_给药量(原生药)耳肿程度^土S"(ra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和II组比较氺P<0.05,**P<0.01禾PVII组比较女P<0.05,女女P<0.01)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所述的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350g、氮酮140g、甘油250ml、乙醇50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3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醇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甘油、氮酮,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2: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O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丙烯酸树脂50g、二甲基亚砜20g、丙二醇15ml、乙醇50ml。制备方法12.51±1.04*'12.56±1.34*'6.14±1.11***,5.15±1.03"*4.94±1.10***5.05±1.08"*3,89±0.96"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10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丙烯酸树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二甲基亚砜、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3: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75g、丙二醇50g、甘油75ml、乙醇19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水煎煮1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④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甘油、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4: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75g、薄荷脑18g、甘油15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ml、乙醇1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21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40-60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醇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薄荷脑、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5: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丙烯酸树脂42g、松节油7.5g、枫香油7.5g、甘油22ml、乙醇6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60-90iim的药粉;④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丙烯酸树脂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松节油、枫香油、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6: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30g、乙基纤维素20g、冰片15g、丙二醇30ml、乙醇10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冰片、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7: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g、羧甲基纤维素钠90g、当归挥发油15g、丁香挥发油15g、甘油18ml、乙醇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将聚乙烯醇縮甲乙醛、羧甲基纤维素钠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当归挥发油、丁香挥发油、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8: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O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75g、十四烷基硫酸钠15g、甘油35ml、乙醇1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③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聚乙烯醇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十四烷基硫酸钠、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9: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O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75g、薄荷脑30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ml、乙醇1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的30%乙醇提取4次,每次提取3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醇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薄荷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0: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0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50g、冰片15g、丙二醇30ml、乙醇10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的4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10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冰片、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1: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75g、丙二醇50g、甘油75ml、乙醇19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的5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1.5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④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24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甘油、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2: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0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丙烯酸树脂42g、氮酮15g、甘油22ml、乙醇6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2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40-6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丙烯酸树脂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氮酮、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3: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350g、氮酮140g、甘油250ml、乙醇50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的9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24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60-90iim的药粉;④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聚乙烯醇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氮酮、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4: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50g、十四烷基硫酸钠15g、丙二醇30ml、乙醇lOO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a;③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十四烷基硫酸钠、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5: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0g、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g、羧甲基纤维素钠90g、当归挥发油15g、丁香挥发油15g、甘油18ml、乙醇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分别用药物总重量10、8、6倍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分别提取90、60、30分钟,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将聚乙烯醇縮甲乙醛、羧甲基纤维素钠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当归挥发油、丁香挥发油、甘油,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实施例16:本发明涂膜剂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g、肉豆蔻12.lg、甘松、19.4g、阳起石12.lg、甘草17.Og、人工麝香0.17g、干姜24.2g、藏茴香31.5g、藏菖蒲17.Og、花椒12.lg、碱花18.2g;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75g、小豆蔻提取物15g、丙二醇35ml、乙醇150ml。制备方法①将姜黄、肉豆蔻、干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分别用药物总重量10、8、6倍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分别提取90、60、30分钟,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人工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聚乙烯醇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26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小豆蔻提取物、丙二醇,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权利要求一种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0-40重量份、肉豆蔻10-15重量份、甘松15-25重量份、阳起石10-15重量份、甘草15-20重量份、人工麝香或麝香0.15-0.2重量份、干姜20-28重量份、藏茴香28-35重量份、藏菖蒲15-20重量份、花椒10-15重量份、碱花15-20重量份;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5-25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5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0-100重量份、聚乙烯醇30-450重量份、聚乙烯醇缩甲乙醛30-120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50-15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0-450重量份、丙二醇0-80重量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5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0-200重量份、丙二醇0-80重量份、冰片0-30重量份、薄荷脑0-5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0-30重量份、松节油0-1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0-30重量份、油酸0-30重量份、杜香萜烯0-30重量份、枫香油0-15重量份、当归挥发油0-30重量份、丁香挥发油0-30重量份、丁香油酚0-30重量份、丁香提取物0-30重量份、桉叶油0-30重量份、香芹酚0-30重量份、沉香醇0-30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0-3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30-750体积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50-20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0-4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20-80重量份、聚乙烯醇50-40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50-100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80-12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50-400体积份、丙二醇20-60体积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40体积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50-150重量份、丙二醇20-60重量份、冰片5-25重量份、薄荷脑10-4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5-25重量份、松节油3-12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5_25重量份、油酸5-25重量份、杜香萜烯5-25重量份、枫香油3-12重量份、当归挥发油5_2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5-25重量份、丁香油酚5-2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5-25重量份、桉叶油5_25重量份、香芹酚5-25重量份、沉香醇5-2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5-2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80-700体积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122重量份、乙基纤维素2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55重量份、聚乙烯醇24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100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225体积份、丙二醇40重量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100重量份、丙二醇4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薄荷脑2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15重量份、松节油8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油酸15重量份、杜香萜烯15重量份、枫香油7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油酚1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15重量份、桉叶油15重量份、香^酚15重量份、沉香醇1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1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390体积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成膜剂是指聚乙烯吡咯烷酮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4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5重量份、聚乙烯醇440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3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14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是指甘油440体积份、丙二醇5重量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氮酮5重量份、丙二醇75重量份、冰片5重量份、薄荷脑4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5重量份、松节油10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油酸25重量份、杜香萜烯5重量份、枫香油1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25重量份、丁香油酚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25重量份、桉叶油5重量份、香芹酚25重量份、沉香醇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2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40体积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245重量份、乙基纤维素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95重量份、聚乙烯醇35重量份、聚乙烯醇縮甲乙醛115重量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5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增塑剂甘油5体积份、丙二醇75重量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195重量份、丙二醇5重量份、冰片25重量份、薄荷脑5重量份、二甲基亚砜25重量份、松节油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25重量份、油酸5重量份、杜香萜烯25重量份、枫香油5重量份、当归挥发油2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5重量份、丁香油酚25重量份、丁香提取物5重量份、桉叶油25重量份、香芹酚5重量份、沉香醇25重量份和小豆蔻提取物5重量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乙醇740体积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辅料组成为聚乙烯醇350重量份、氮酮140重量份、甘油250体积份、乙醇50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50重量份、二甲基亚砜20重量份、丙二醇15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175重量份、丙二醇50重量份、甘油75体积份、乙醇19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薄荷脑18重量份、甘油15体积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42重量份、松节油7.5重量份、枫香油7.5重量份、甘油22体积份、乙醇6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3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2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甘油18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甘油3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薄荷脑30体积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5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175重量份、丙二醇50重量份、甘油75体积份、乙醇190体积份;或丙烯酸树脂42重量份、氮酮15重量份、甘油22体积份、乙醇6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350重量份、氮酮140重量份、甘油250体积份、乙醇500体积份;或聚乙烯吡咯烷酮50重量份、十四烷基硫酸钠15重量份、丙二醇30体积份、乙醇10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縮甲乙醛75重量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0重量份、当归挥发油15重量份、丁香挥发油15重量份、甘油18体积份、乙醇50体积份;或聚乙烯醇75重量份、小豆蔻提取物15重量份、丙二醇35体积份、乙醇150体积份。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其特征在于该涂膜剂的原料药组成为姜黄36.3重量份、肉豆蔻12.1重量份、甘松19.4重量份、阳起石12.1重量份、甘草17.0重量份、人工麝香或麝香0.17重量份、干姜24.2重量份、藏茴香31.5重量份、藏菖蒲17.0重量份、花椒12.1重量份、碱花18.2重量份。8.如权利要求l-7任一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100%,用5-20重量倍水煎煮1-4次,每次煎煮0.5-3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100%,用5-20重量倍的30-90%乙醇提取1-4次,每次提取0.5_24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1.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5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3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10%,用5重量倍的30%乙醇提取4次,每次提取3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0.1-1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20%,用15重量倍的4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35-1.45的浓縮液a;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10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水煎煮1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50%,用20重量倍的5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1.5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10-40iim的超微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超微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6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2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40-6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90%,用10重量倍的90%乙醇提取1次,每次提取24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縮液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60-9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总量的80%,用10重量倍的8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10小时,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浓縮液③将剩余混合原料药粉碎成粒径为90-150iim的药粉;④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⑤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药粉、步骤④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白脉病的涂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姜黄、肉豆蔻、甘松、阳起石、甘草、干姜、藏茴香、藏菖蒲、花椒和碱花除杂,净制,混合;②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用10重量倍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收集、合并提取液和挥发油,滤过并浓縮提取液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并将挥发油加入到浓縮液中得浓縮液a;或称取上述混合原料药,分别用药物总重量10、8、6倍的60%乙醇提取3次,每次分别提取90、60、30分钟,收集提取液,滤过,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縮液a;③将人工麝香或麝香研磨使分散均匀,得到b;④将成膜剂加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其充分溶胀,缓缓加入乙醇,边加边不断快速搅拌,再徐徐加入上述步骤②得到的浓縮液a、步骤③得到的b、透皮促进剂、增塑剂,搅拌均匀,得到半透明粘稠溶液即为本发明涂膜剂。16.如权利要求l-6任一所述的涂膜剂在制备用于舒筋活络的药物中的应用。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膜剂在制备用于舒筋活络的药物中的应用。18.如权利要求l-6任一所述的涂膜剂在制备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膜剂在制备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白脉病的药物组合物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传统藏药白脉软膏的处方为基本方通过改剂型制备得到的涂膜剂。本发明采用部分药材提取部分药材超微的制备方法,既有效地保留药材中有效成分,又大大提高了生药成分的含量,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使疗效更佳。本发明涂膜剂涂于患处,待溶剂挥发后便形成精密附着在患处的一层黄褐色薄膜,能够长时间地附着在患处成为药物载体,达到缓释药物的目的,使药效作用时间长、持久。本发明涂膜剂在患处所形成的薄膜,因其不溶于水,不怕水洗;又因其可塑性大,不会龟裂,不需要时可方便的揭下,所以它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文档编号A61K35/55GK101711857SQ20091021126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5日发明者张国霞,张樱山,李波,陈丽娟申请人: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