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811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医学上因为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脑出血疾 病经常发生,这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极高。当头颅受到内部或外 部伤害,颅内受伤害的组织就会渗液或渗血,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并会由此带 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而且当今神经外科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脑瘤、重 度颅内损伤等的治疗,都需要用到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目前此装置只能作 为引流使用,在使用时,先将头皮切口,然后用钻头为颅骨钻孔,向脑内硬膜 下插入引流管,从而使脑内硬膜下形成血肿的积血从引流管引出颅外,而在操 作过程中,通常需要观察和控制颅内的压力值,以便于观察和治疗,现有的一 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一般可以观察,但无法控制,也无法随时根据情况向颅内 进行药物治疗和注入溶血剂等,需多次从接头处拔开,操作繁琐,而多次的更 换器具易引起颅内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这种引流器具不能根据病 情需要及治疗需要来方便快速的调节引流速度。
另外,上述的引流管一般采用引流冲洗浓血,这样容易堵塞引流管的管口, 造成引流困难,往往繁琐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安全,可调节 引流速度并防止阻塞引流管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颅脑外引节装置,用于调节颅内压力。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引流管上设有三通;所述的引流 袋、引流管和引流瓶上设有刻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的疏通气囊,可以在引 流管堵塞时,按压疏通气囊加以疏通,从而保证引流效果;通过在引流管上设 有的颅内压力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引流的速度,使颅内保持正常的颅内压值,而 且可以控制向颅内注入溶血剂或抗生素等药物时的流速,保证输药液正常进行, 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用 频繁拔下插接头,从而防止了颅内感染,縮短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 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r// I— nf51 、;i4 n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
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由引流袋1和引 流管2构成,引流管2与脑室引流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2的上方设 有引流瓶3,引流瓶3与引流袋1之间设有输出管4,在引流管2上设有疏通气 囊7,当引流管2堵塞时,按压疏通气囊7加以疏通,从而保证引流效果,在引 流管2上设有颅内压力调节装置5,用于调节颅内压力,通过颅内压力调节装置 5可以调节引流的速度,使颅内保持正常的颅内压值,而且可以控制向颅内注入 溶血剂或抗生素等药物时的流速,保证输药液正常进行。所述的引流管2上设有三通6;所述的引流袋l、引流管2和引流瓶3上设有刻度,便于观察。
正常情况下的作引流使用时,通过引流管2的输入端连接颅脑外引流管,
脑脊液流入引流管2,可从引流瓶3、引流瓶3的内腔的引流管2的刻度随时读 取颅内压值,当颅内压值高时,脑脊液从引流管2溢出,进入引流瓶3,再通过 输出管4流入引流袋1。引流管2和所述输出管4为软管,根据临床需要,可方 便的通过三通6接入其他管路,向脑室内或脑血肿腔内注入溶血剂或抗生素药 物,可以通过颅内压力调节装置5控制药物进入颅内的流速,而且当引流管2 堵塞时,按压疏通气囊7加以疏通,不用频繁拔下插接头,从而防止了颅内感 染,以便于治疗,通过引流袋1上的刻度便于观察引入脑脊液的多少,便于更 换,可以在引流袋1的下方设有可抽取脑脊液的开口,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 便。
权利要求1、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由引流袋(1)和引流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2)的上方设有引流瓶(3),引流瓶(3)与引流袋(1)之间设有输出管(4),在引流管(2)上设有疏通气囊(7),在引流管(2)上设有颅内压力调节装置(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 管(2)上设有三通(6);所述的引流袋(1)、引流管(2)和引流瓶(3)上设 有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由引流袋(1)和引流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2)的上方设有引流瓶(3),引流瓶(3)与引流袋(1)之间设有输出管(4),在引流管(2)上设有疏通气囊(7),在引流管(2)上设有颅内压力调节装置(5)。该一次性颅脑外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用频繁拔下插接头,从而防止了颅内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418895SQ20092002096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6日
发明者利先云, 胡延凤, 红 蒋 申请人:利先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