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40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骨科脊柱内固定器系统的
颈后横联器。
背景技术
横联器是脊柱钉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是用于连接两个椎 弓根连接棒,以使该系统构成一个"井"字形的稳定结构。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的横联器,主要有两种。 一种结构如图6所 示由五个部件组成,两个钩形体100,200,两个顶丝300,400,一个连接螺栓500。钩形体 100中间有滑槽,钩形体200也有螺纹,通过螺栓500将钩形体100和200连成一个整体。 临床手术时,纵向连接棒(颈部矫形手术中称之为椎弓根连接棒)由钩形体的侧开口卡入, 再由螺栓500在滑槽600内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紧固而定位。 还有一种横联器,名称为"用在脊柱矫正装置上的横向连接器"(专利申请号 95102021.8)的专利申请,如图7所示,其包括可与纵向件连接的两个连接件,一个长形板 垂直于纵向件并将两个连接件相互连接。各连接件均包括有包容纵向件的钩部,上部固定 的螺钉将纵向件夹紧到连接件的钩部上。 上述的两种横向连接器均属于侧开口方式,存在的缺陷是①由于是侧开口结构, 故手术卡入椎弓根连接棒时,需要横向多向外侧扩一定距离后再下移、横向回移至可卡住 椎弓根连接棒。不仅操作不方便,还会使得创伤口相对要大些,创伤口的恢复手术时间会更 长。②图6所示的横联器,置于椎体间的中央部分板宽较大,由于颈椎锥间距小,手术中不 得不去掉一个颈椎后突,从而降低了手术效果。图7所示的横联器是一种高切迹的横联器, 在临床上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切迹、下开口的颈后横联器,其可克服现有技术 的不足,方便医生颈部矫形手术的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种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由二个横联组件和一个横向穿过横联组件的连接棒组 成; 所述的横联组件包括有 —个横联主体,其上部是具有带螺纹孔的上承接头部;从正面看,上承接头部的下
方双侧具有用于抱紧椎弓根连接棒的弹性卡子(门字形双瓣);从侧向看,横联主体的中部
有一个供横联棒穿过的通孔;所述弹性卡子是一种具有外锥的弹性卡头。 —个压紧套,装配时,使横联主体的弹性卡子内收,同时将压紧套套到弹性卡子
上; —个顶丝,可拧入横联主体上部的螺纹孔内。[0013] 所述的横联棒是一个截面边长不大于3X3mm的方形棒,或是一个截面最大直径 不大于3mm的圆棒或椭圆棒。横联主体中部供横联棒穿过的通孔应与相应棒的形状一致, 方形棒对应方形孔为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由于各部件的构型经精心设计,使得各部件的连接无需复杂定位,固定有效而牢靠。 2、由于下开口的设计,使得操作简便,且使得创伤口相对要小些,恢复时间縮短,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3、夹紧方式的独特设计,使得可以增加矫正力,既稳定,又可实现矫正力度的微调。 4、横向连接部分由现有技术中的板式结构改为横联棒式设计,且横联棒是一支截
面不大于3X3mm的方棒,其尺寸适于从颈椎椎间穿过,从而使颈椎后路钉棒系统更加完善。 5.此结构为低切迹,更适合人体颈椎后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下)。 图2为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的横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分解结构)。 图3为横联组件的顶丝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
图4为横联组件的压紧套结构示意图(a为主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5为横联组件的横联主体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d
为局剖的主视图;e为立体等轴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一横联器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b为俯视)。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横联器结构示意图(a为使用状态参考图,b为连接件立
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与现有技术的侧开口对比示意图(a为本实 用新型技术,b为现有技术)。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由二个横联组件1和横向穿过横联 组件连接孔(通孔)的一根横联棒2相互连接组成。 参见图2,所述的各横联组件均由顶丝11、横联主体12和压紧套13三个部件组 成。 参见图5所示,所述横联主体12具有一上承接头部,从正面看,上承接头部的下方 双侧具有用于抱紧纵向连接棒(即图1所示的部件3)的弹性卡子121,参见图5a);从侧向 看,横联主体的中部有一个供连接棒穿过的通孔122,参见图5b);所述上承接头部的上壁 开有供顶丝(或螺栓、螺丝)拧入的带有螺纹的通孔123;参见图5c)、图5d);为更方便理 解,图5e)给出了该部件的立体结构参考图。
4[0032] 所述弹性卡子121底端具有一外凸的弹性卡头,图5所示实施例中,该外凸的弹性 卡头纵剖面呈近似"〈"型,带有外锥斜面1211,内壁形态与所抱紧的纵向连接棒(图1所示 的部件3)外壁形状相匹配。现钉棒系统使用的纵向连接棒一般截面呈圆形,故为更好的实 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连接配合,所述弹性卡子外凸的弹性卡头内侧呈圆弧状为佳。当钉 棒系统使用的纵向连接棒截面形态改变时,该弹性卡子外凸的弹性卡头内侧亦可以是对应 呈其他形状,如为多边形状。 所述供横联棒穿过的通孔122亦应与横联棒的形状相匹配。横联棒应是一个截面 边长或直径不大于3mm的棒,比如3X3mm的方形棒或直径不大于3mm的圆形棒,亦可是最 大直径不大于3mm的椭圆棒等等,所述供连接棒穿过的通孔即呈对应形状。本实施例中设 计的横联棒截面是一个3X3mm的方形棒(较佳截面尺寸)。 所述压紧套13,套设在横联主体两侧的弹性卡子121上。本实用新型在对部件构 型的处理上也做了大量创造性的设计,为使压紧套的紧固作用更有效而牢靠,对压紧套的 接合面也做了充分的考虑。1、将压紧套的底端面对应纵向连接棒的形状设计呈内凹槽状, 本实施例中其为圆弧状,以与弹性卡头呈圆弧的内侧配合放置纵向连接棒并将其更好的紧 固。2、压紧套底端内侧131呈圆锥斜面,使得着力点是面接触而不是点或线接触(上述外锥 的弹性卡头具有一大直径锥面;本压紧套下面内侧对应的是一小直径的锥面,套紧时压紧 套的小直径锥面向下压弹性卡子的大直径锥面),这样即连接牢固而可靠,又相对耐磨损, 使用寿命长,其具体构造形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 所述的顶丝11用于锁紧横联组件的各单元部件,该顶丝11既可采用标准件紧密
螺纹,亦可根据需要特制加工而成,如图3所示,结构为螺纹连接,有微调能力。 上述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
含及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的工作原理是横联主体12与压紧套组装后形成
一个近似的弹性夹头。使用时,横联主体12中部的通孔122内装上横联棒,当拧入顶丝11
时,顶丝向下压横联棒,横联棒再推压紧套,由于锥度的作用,横联主体的两侧弹性卡头上
的外锥面受压,卡头必然会向内收,同时下开口牢牢卡住并抱紧钉棒系统的纵向连接棒,达
到横向牢固连接的目的。 使用中,先将横联棒穿入两个横联组件的通孔内,调整两个横联组件的适当距离, 使弹性卡子的两个下开口对准椎弓根连接棒,使用持棒钳向下按,卡口即卡在椎弓根连接 棒上,再拧顶丝,此时,顶丝向下压横联棒,横联棒向下压压紧套,压紧套下部是锥面(指压 紧套下面的小直径锥面),由于锥度作用,弹性卡子下部的大直径锥面必然内收,抱紧钉棒 系统的椎弓根连接棒。 由上述的操作使用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的行进轨迹是直 线向下,如图8a)所示,在椎弓根连接棒按入的部位只需再向外扩张l距离(l距离相当于 弹性卡子的壁厚,因其可以做的很精细,可以限制在1 2mm内),故给术者不会造成太大 的创伤面,恢复起来会更快,所以说本实用新型是低切迹,更适合人体颈椎后路使用。而现 有技术则不然,至少要在椎弓根连接棒外侧扩展一段L(L距离相当于横联器部件的整体宽 度,因其必须要加工出可容纳椎弓根连接棒的钩形部,所以做的较宽,甚至达到lcm以上), 且还需向下移动H距离(相当于底钩弧的弓高)到侧开口与椎弓根连接棒对合的位置,很
5显然,在人体颈椎这样的位置上横向加纵向的错动会给术者造成更大的创伤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下开口颈后横联器设计得更合理、更科
学、更兀善o
权利要求一种下开口颈后横联器,由二个横联组件和横向穿过的一根横联棒相互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横联组件包括有一个横联主体,其上部是具有带螺纹孔的上承接头部;从正面看,上承接头部的下方双侧具有用于抱紧椎弓根连接棒的弹性卡子;从侧向看,横联主体的中部有一个供连接棒穿过的通孔;一个压紧套,套在横联主体双侧弹性卡子上;一个顶丝,拧入横联主体上承接头部的螺纹孔内,以用于锁紧横联组件的各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开口颈后横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子下部为具有 外锥的弹性卡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开口颈后横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的弹性卡头具有 一大直径锥面;所述的压紧套下面内侧对应有一小直径的锥面,套紧时压紧套的小直径锥 面向下压弹性卡子的大直径锥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开口颈后横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联棒是一个截面 边长不大于3X3mm的方形棒,或是一个截面最大直径不大于3mm的圆棒或椭圆棒。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开口颈后横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联棒是一个截面 为3X3mm的方形棒;所述供横联棒穿过的通孔为与之匹配的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开口颈后横联器,其由二个横联组件和横向穿过的一根横联棒相互连接组成;所述的各横联组件均包括有一个横联主体,其上部是具有带螺纹孔的上承接头部;从正面看,上承接头部的下方双侧具有用于抱紧纵向连接棒的弹性卡子;从侧向看,横联主体的中部有一个供横联棒穿过的通孔;一个压紧套,套在横联主体两侧弹性卡子上;一个顶丝,拧入横联主体上承接头部的螺纹孔内,以用于锁紧横联组件的各部件。其是一种低切迹、下开口的颈后横联器,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医生的颈部的矫形手术操作,相对的使术者创伤小。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453354SQ2009201097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郭谦 申请人:郭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