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测定仪,具体地说,是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用于测
量下肢外旋肌力的测定仪。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的 患者更多的倾向于选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目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绝 大多数的手术方式需将控制下肢外旋的肌群,也就是外旋肌群(包括梨状肌、 上孖肌、下孖肌)切断,且在手术结束时不予缝合。造成的结果就是患者在术 后外旋肌力弱,容易发生股骨头后脱位,容易并发假体松动,给患者及其家属 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目前评价患者下肢外旋肌力强弱用于研究股骨头后脱位和 假体松动的方法是都只是凭借临床经验按6级分级法。艮P: 0级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I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縮。 II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III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rv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v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按6级分级法虽方便,但无法精确的用数据体现,属主观意识决定,对某些肌力较差的患者,凭医生的能力水平所限制。不能进行系统数据化的研究,不利
于对股骨头后脱位和假体松动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测量下肢 外旋肌力能用数字精确表示的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其关键在于由 底板、立柱、弹簧秤、鞋套和支座组成,其中所述支座固定在底板中部,该支 座上方设置有鞋套,该鞋套下端延伸有连接臂与支座铰接,靠近所述支座的底 板上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横向设置有弹簧秤,该弹簧秤伸縮端经带子与鞋 套上部相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测量的患者,将脚板插入鞋套内,鞋套下 端铰接在固定支座上,患者努力向外旋转,拉动弹簧秤,所拉出伸縮端标注的 数字就会显示出来,为测得患者的外旋肌力。根据外旋肌力的大小,选择测力 范围的大小弹簧秤,尽可能选择灵敏度比较髙的弹簧秤。
上述鞋套由鞋板、固定带和挡条组成,所述鞋板为条状,该鞋板上下边为 圆弧边,所述两根固定带横向并排设置在鞋板上,该固定带两端分别与挡条两 侧连接,所述挡条设置在鞋板下端圆弧形边上。测量时患者的脚板贴在鞋板上, 挡条对脚板进行限位。利用固定带将脚板固定,固定带可以收縮长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外旋肌力的测 定,用数字的形式反应出来,借助精确的测量数据,利于对股骨头后脱位和假 体松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单,测量数据比较精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由底板l、立柱2、
弹簧秤3、鞋套和支座4组成,其中所述支座4固定在底板1中部,该支座4上 方设置有鞋套,鞋套由鞋板5、固定带6和挡条7组成,所述鞋板5为条状,该 鞋板5上下边为圆弧边,所述两根固定带6横向并排设置在鞋板5上,该固定 带6两端分别与挡条7两侧连接,所述挡条7设置在鞋板5下端圆弧形边上。 该鞋板5下端延伸有连接臂与支座4铰接,靠近所述支座4的底板上固定有立 柱2,立柱2位于底板1边沿。所述立柱2上横向设置有弹簧秤3,该弹簧秤3 伸縮端经带子与鞋板5上部相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测量的患者,将脚板 插入鞋套内,鞋套下端铰接在固定支座4上,患者努力向外旋转,拉动弹簧秤3, 拉出的伸縮端标注的数字就会显示出来,为测得患者的外旋肌力。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立柱(2)、弹簧秤(3)、鞋套和支座(4)组成,其中所述支座(4)固定在底板(1)中部,该支座(4)上方设置有鞋套,该鞋套下端设置连接臂与支座(4)铰接,靠近所述支座(4)的底板上固定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横向设置有弹簧秤(3),该弹簧秤(3)伸缩端经带子与鞋套上部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由 鞋板(5)、固定带(6)和挡条(7)组成,所述两根固定带(6)横向并排设置 在鞋板(5)上,该固定带(6)两端分别与挡条(7)两侧连接,所述挡条(7) 设置在鞋板(5)下端圆弧形边上,所述鞋板(5)下端延伸有链接臂与支座(4) 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外旋肌力测定仪,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立柱(2)、弹簧秤(3)、鞋套和支座(4)组成,其中所述支座(4)固定在底板(1)中部,该支座(4)上方设置有鞋套,该鞋套下端延伸有连接臂与支座(4)铰接,靠近所述支座(4)的底板上固定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横向设置有弹簧秤(3),该弹簧秤(3)伸缩端经带子与鞋套上部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外旋肌力的测定,用数字的形式反应出来,借助精确的测量数据,利于对股骨头后脱位和假体松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简单,测量数据比较精确。
文档编号A61B5/22GK201426724SQ20092012667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
发明者古凌川, 旭 彭, 刚 戴, 柳 杨, 段小军, 王凤玲, 林 郭, 陈光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