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停节约型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4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停节约型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尤其涉及该输液器的关闭结构。
背景技术
由图1可见现有应用于临床上的输液器均由瓶塞穿剌器1、导管3、滴斗2、流量 调节器4及静脉输液针5构成;此种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需 要随时观察输液瓶内液体情况,以免在输液结束时因没有及时换药或拔除输液针头而造成 回血或空气进入血管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自停节约型输液器,旨在解决上述 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两通管;所述的上两通管的上端通过短管和瓶塞穿剌器相
连,上两通管的下端插入一薄膜袋内;还包括下两通管;所述的下两通管的上端在薄膜袋
内、并与上两通管的下端有距离,下两通管的下端通过短管与滴斗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瓶内药液输完后自动封闭; 而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又可以重新打开进行输液。

图1是现有技术中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两通管31 ;所述的上两通管31的上端通过短管
和瓶塞穿剌器(图中未示)相连,上两通管31的下端插入一薄膜袋20内;还包括下两通
管32 ;所述的下两通管32的上端在薄膜袋20内、并与上两通管31的下端有距离,下两通 管32的下端通过短管与滴斗(图中未示)相连; 所述的薄膜袋20是放置在壳体40内; 壳体40两端端内壁分别设有限位槽;上两通管31通过两通上突起41卡在壳体上 端内壁的上限位槽51上;下两通管32的两通下突起42位于下限位槽52上部并与下限位 槽52有距离。 本实用新型在输液开始时,插入瓶塞穿剌器,关闭流量调节器,挤压滴斗,薄膜袋 在闭合状态下通过滴斗挤压的气体冲击而打开,打开流量调节器,液体自然通过薄膜袋流 到滴斗内,即可正常输液,当自停机构上端液体流完时,由于薄膜的回弹作用及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薄膜的两片袋体合在一起,输液自动停止,这样即为病患家属减轻负担,也为护士 工作带来便利;如果需要继续输液,换好药液后,只需牵拉一下下端两通,薄膜袋在牵拉作 用下会自然打开,可以继续输液;如果输液完成后,在自停机构关闭后,自停机构下端还有 剩余的药液,在不想浪费剩余药液情况下,则同样牵拉一下下端两通,薄膜袋在牵拉作用下 会自然打开,在护士的监督下,可将剩余的药液输完。
权利要求一种自停节约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两通管;所述的上两通管的上端通过短管和瓶塞穿刺器相连,上两通管的下端插入一薄膜袋内;还包括下两通管;所述的下两通管的上端在薄膜袋内、并与上两通管的下端有距离,下两通管的下端通过短管与滴斗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停节约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袋是放置在壳 体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停节约型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两端端内壁分别设有 限位槽;上两通管通过两通上突起卡在壳体上端内壁的上限位槽上;下两通管的两通下突 起位于下限位槽上部并与下限位槽有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停节约型输液器,包括上两通管;所述的上两通管的上端通过短管和瓶塞穿刺器相连,上两通管的下端插入一薄膜袋内;还包括下两通管;所述的下两通管的上端在薄膜袋内、并与上两通管的下端有距离,下两通管的下端通过短管与滴斗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瓶内药液输完后自动封闭;而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又可以重新打开进行输液。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505330SQ20092021063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晁小华, 朱国华, 李知青, 毛春元, 王国福, 王长清 申请人: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