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5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等时,将与输液管连接的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中并留置, 来进行输液。这样的留置针(留置针组合体),中空的外针、固定在外针基端的外针接口、被插 入上述外针内并且其前端具有锐利针尖的内针、及固定在上述内针基端的内针接口构成。 在外针接口上形成具有与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流路的主管和具有从该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 的侧管,在侧管上连接有输液管。(例如,参照对比文件1)。在将该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中时,将内针插入到外针内,以使内针的针尖从 外针的前端突出的组装状态进行穿刺操作。在内针的针尖到达血管内时,从内针的前端部流入血液,该血液在途中从形成在 内针的侧部的孔部向外针和内针之间的流路流入,并通过该流路,流入到透明的外针接口 的内部,即主管的流路,然后,从主管流入侧管的分支流路(回血)。由此,能够确认内针已 插入了血管(视觉辨认)。在确认该回血后,以内针为导向部,推进外针,将该外针插入到血管内(穿刺)。其次,用手握持外针接口,从外针拔取内针。而且,通过被连接的输液管、外针接口 的侧管、主管以及外针对输液剂进行给药。但是,在所述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存在如下缺点内针的针尖到达血管内,其血 液通过外针和内针之间的流路,流入外针接口的主管的流路,从该主管向侧管的分支流路 流入时,在主管的流路的侧管的附近,有气泡(空气)残存。专利文献1 美国专利第674958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具,液体流动时,防止在主管的流路的侧管的附 近存留气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医疗器具具有主管;具有从所述主管的流路分支的 分支流路的侧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速度降低机构,使在所述主管的流路中流动的液体中的、沿所述分支流路 所在的一侧的所述主管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所述主管的轴向的速度降低。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管的流路的侧管的附近存留气泡 (空气)。即,液体从主管的流路向侧管的分支流路流动时,使在该主管的流路中流动的液 体中的、沿分支流路所在一侧的主管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主管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 期间通过在其他部位流动的液体,将气泡送出到分支流路,该气泡从分支流路被排出到外 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速度降低机构具有形成在所述主管的内 表面上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主管的流路和所述侧管的分支流路连通。由此,液体流动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主管的流路的侧管的附近存留气泡。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开口呈具有相对于所述主管的轴线大致 垂直的直线部分的轮廓形状,所述直线部分位于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所述侧管侧流动时的 上游侧。由此,能够使向与所述开口的直线部分面对的缘边流动的液体的速度降低。具体 地,液体在所述缘边处通过表面张力暂时(瞬间)停止。由此,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 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开口呈多边形。由此,能够使向与所述开口的直线部分面对的缘边流动的液体的速度降低。具体 地,液体在所述缘边处通过表面张力暂时(瞬间)停止。由此,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 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所述速度降低机构是在所述开口和所述分支流路 的所述主管侧的前端之间形成空间的层差部。由此,能够使向与所述开口的直线部分面对的缘边流动的液体的速度降低。具体 地,液体在所述缘边处通过表面张力暂时(瞬间)停止。由此,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 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层差部在面对所述开口的缘边上具有 90°以下的角度的棱。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降低液体的速度。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速度降低机构是突出形成在所述主管的 内表面上的凸部。由此,能够暂时(瞬间)堵塞向凸部流动的液体(使沿分支流路所在一侧的主管 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在主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 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凸部位于比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所述侧 管侧流动时的、与所述主管的流路连接的所述分支流路的前端开口更靠上游侧,且位于所 述前端开口的附近。由此,能够暂时(瞬间)堵塞向凸部流动的液体(使沿分支流路所在一侧的主管 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在主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 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凸部从所述主管的轴向观察呈覆盖所述 前端开口的大致整体的形状。由此,能够暂时(瞬间)堵塞向凸部流动的液体(使沿分支流路所在一侧的主管 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在主管的流路中存留气泡(空 气)。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在比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所述侧管侧流动时 的、所述主管的流路的所述分支流路更靠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主管的流路进行密封的密
4封机构。由此,能够不发生漏液,另外,也能够确保外针接口内或输液管的无菌性。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主管的前端侧的留置针。由此,能够对生物体表面进行穿刺操作,并能够保持其穿刺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中,优选所述留置针是供内针穿插的中空的外针,在被固定在所述外针的基端部上的外针接口上,分别形成有所述主管、所述侧管 以及所述速度降低机构。由此,能够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的情况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外针接口、内针以及管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C-C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8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9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10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11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12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作用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作用的图。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层差部的其他结构例的俯视 图。图16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层差部的其他结构例的俯视 图。图17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层差部的其他结构例的俯视 图。图1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的情况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的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9是图18中的D-D线剖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作用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作用的图。图2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的情况的其他结构例的立 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医疗器具。此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备主管、和具有从该主管的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的侧 管的各种医疗器具,但在下述实施方式中,代表性地对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 组合体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的情况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外针接口、内针以及管的剖视图,图3是 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剖 视图。另外,图5是图4中的C-C线剖视图,图5(a)表示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图5(b)表 示层差部。另外,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 7 图11分别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12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连结部件的立 体图,图13以及图14分别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作用的图,图15 图17 分别是表示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外针接口的层差部的其他结构例的俯视图。此夕卜,以下,以图1、图2 图17中的右侧为“基端”、以左侧为“前端”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7 图11中,省略内针接口 5的图示。另外,图2以外的各图的内针4的外径被 图示成一定的。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血液(体液)或药液(输液)等的液体从外针接口 3的主管 36侧向侧管37侧流动时的上游侧为“前端”,下游侧为“基端”,即,液体向与上述相反方向 流动时的下游侧为“前端”,上游侧为“基端”。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血液(体液)或药液(输液)等总称为“液体”。各图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医疗器具)1具有中空的外针(留置针)2 ;固定在外 针2的基端部上的外针接口 3 ;穿插在外针2内的内针4 ;固定在内针4的基端部上的内针 接口 5 ;内腔71与外针2的内腔21连通地被连接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或侧方部)的 管7。以下,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外针2优选使用具有某程度的挠性的部件。外针2的构成材料是树脂材料,特别 优选软质树脂材料,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PTFE、ETFE、PFA等氟类树脂、聚乙烯、聚 丙烯等烃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醚尼龙树脂、上述烃类树脂和乙 烯_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等。这样的外针2,其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具有内部的视觉辨认性。另外,在外针2的 构成材料中,配合例如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铋、钨酸等X射线造影剂,使其具有造影功能。在外针2的基端部上通过例如铆接、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等)、粘接剂粘接等方 法,液密地紧固(固定)有外针接口 3。外针接口 3具有主管36 ;具有从主管36的流路31分支的分支流路32的侧管 (分支管)37。这些流路31以及分支流路32的横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呈大致圆 形,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等。如上所述,在主管36的前端侧固定有外针2的基端部,流路31在其前端侧与外针 2的内腔21连通。流路31 (主管36)以其轴线(中心轴)与外针2的中心轴O1大致一致 的方式(与管7的前端部上的中心轴O2大致平行)配置。
另外,在外针接口 3的图2中下侧的部分(部位)的基端部形成有凹部33,在该凹 部33的底面,凸部(连接部)34朝向基端侧突出形成。侧管37被配置在主管36的图2中下侧,其分支流路32的前端(一端)向外针 接口 3的流路31开放,分支流路32的基端(另一端)在凸部34的基端开放。分支流路 32(侧管37)以其轴线(中心轴)从前端到中途相对于流路31 (主管36)的轴线以规定角 度倾斜且在中途弯曲并从中途到基端与流路31的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此外,所述分 支流路32的倾斜部分是以分支流路32的图2中下侧位于基端侧的方式倾斜。由此,液体 能够顺畅地在分支流路32流动,并且能够顺畅地从分支流路32向流路31的前端侧流动, 或从流路31的前端侧向分支流路32流动。此外,分支流路32 (侧管37)的轴线也可以相 对于流路31 (主管36)的轴线垂直(也可以不倾斜)。凸部34被插入管7的前端部的内腔71,由此,管7的前端部(一端部)被连接在 外针接口 3的侧管37上。由此,通过管7,能够向外针2 (外针接口 3)供给药液(输液)等 液体。另外,在外针接口 3的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侧方,一对翼12a、12b与外针接口 3 — 体地形成。翼12a、12b分别具有挠性,翼12a、12b相对于外针接口 3的接合部附近通过屈 曲或弯曲能够开闭。在将外针2以及内针4向血管等穿刺时,成为用手指捏住翼12a、12b而关闭的状 态,能够进行穿刺的操作。另外,不捏住翼12a、12b,用大拇指和中指捏住内针接口 5进行穿 刺,在外针2的前端进入血管后,用食指推压后述的手指抵接部6来推进外针接口 3,能够只 将外针2推进血管内。留置外针2时,成为打开翼12a、12b的状态,将翼12a、12b用胶带等 固定在皮肤上。另外,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供后述的保护器9的保护器罩 92的四个突出部922的各突起923插入的四个孔部(凹部)35。在外针2上穿插有前端具有锐利的针尖41的内针4。留置针组合体1是将内针4 穿插在外针2中,在使后述的内针接口 5和外针接口 3抵接的状态(针尖41从外针2的前 端开口 22突出的状态)下,S卩,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以下,将该状态称为“组 装状态”。内针4的长度是在成为组装状态时,成为至少针尖41从外针2的前端开口 22突 出程度的长度。内针4也可以是中空针,也可以是实心针。内针4为实心针的情况下,使其外径小, 从而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另外,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操作结束后,废弃内针4时,在内 针4的内部不会残留血液,所以没有该血液流出的危险,安全性高。 另夕卜,内针4为中空针的情况下,该内针4穿刺血管时,血液流入内针4的中空部, 由此确认血液的回流,但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血液会流入内针4和外针2的间隙,能够 更快地确认血液的回流。此外,内针4能够形成为同时具有中空部和实心部双方的结构(例如,通过填充中 空针的内腔的一部分,使前端侧为中空,使其基端侧为实心的结构等),通过由一个部件构 成其整体,能够实现内针4的成本削减。另外,内针4的外径可以是恒定的,但在图示的结构中,具有其外径不同的多个
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部分。即,内针4具有在前端侧(前端部)外径最大的最大外 径部4a ;在基端侧外径最小的最小外径部4c ;它们之间外径处于最大外径部4a和最小外 径部4c之间的中间外径部4b。另外,在内针4中,在最大外径部4a和中间外径部4b的边界部形成有外径连续变 化的第一外径变化部42,在中间外径部4b和最小外径部4c之间形成有外径连续变化的第 二外径变化部43。在各外径变化部42、43中,内针4的外径也可以阶梯式地变化,但通过连续地变化 (呈锥状),在从外针2拔去内针4时,能够防止各外径变化部42、43勾挂在后述的密封部 件8的狭缝81的前端缘部或保护器9等上,能够更顺畅且可靠地进行从外针2拔去内针4 的操作。此外,各外径变化部42、43也可以分别在制造内针4时形成,也可以在形成后述的 槽44时利用必然形成的层差。另外,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设定得与外针2的内径大致相等,在将内针4穿插外 针2的状态下,最大外径部4a与外针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在该最大外径部4a(前端部) 的外周部,沿内针4的长度方向凹陷地形成有槽(流路)44。通过该槽44,在将内针4插入 外针2的状态下,外针2的前端开口 22与外针接口 3的流路31及分支流路32连通。槽44 在例如穿刺血管时,作为血液(体液)的流路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可靠地确认血液的回流。作为这样的内针4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不锈钢、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这 样的金属材料。在内针4的基端部紧固(固定)有内针接口 5。该内针接口 5具有穿插有内针 4,且在组装状态下收纳(配设)后述的保护器9及连结部件20的保护器收纳部(连结部件 收纳部)51 ;设置于保护器收纳部51的侧方(图1中下侧)且在组装状态下收纳(配设) 管7的前端侧的管收纳部52。保护器9以及连结部件20分别能够相对于保护器收纳部51移动。另外,在组装状态下,管7被穿插入内针接口 5中,由此,能够防止管7成为留置针 组合体1操作的障碍。这里,在管收纳部52中形成有槽521,管7配置在该槽521内。划分(构成)该槽 521的部分(部位)作为引导管7的导向机构发挥功能。该导向机构,即,划分槽521的部 分是以管7的前端部上的中心轴(轴)02与内针接口 5的长度方向(外针2的中心轴O1) 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管7被连接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在组装状态下,外针2的中心轴O1和管 7的前端部上的中心轴O2大致平行。即,管7从外针接口 3的基端向基端方向突出。另外,将内针4从外针2中拔去时,从内针接口 5取下管7的情况下,利用该槽 521 (通过槽521),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取下管7。内针4相对于内针接口 5的固定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嵌合、铆接、熔接、粘接剂粘接 等方法,或者并用它们的方法。另外,内针4为中空的情况下,例如,需要进行封固,以使穿 刺血管时回流的血液不从内针4的基端飞出。这样的内针接口 5以及前述的外针接口 3优选分别由透明(无色透明)、着色透明 或半透明的树脂构成,以确保内部的视觉辨认性。由此,确保外针2已插入血管时,能够通
8过肉眼确认经由前述的内针4的槽44流入的血液的回流。另外,如果内针4为实心,由于 例如因血管内部的压力回流的血液全部经由槽44回流,所以视觉辨认性更好。作为外针接口 3、内针接口 5以及翼12a、12b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分别可以 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碳酸酯、聚丁二烯、聚氯乙烯、聚缩醛等各 种树脂材料。管7具有挠性,如上所述,其前端部被连接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在管7的基端 部(另一端部)安装有连接器72。在该连接器72上,例如,连接有在对给药的输液(药液) 进行供给的输液管的端部上安装的连接器和收纳有药液的注射器的口部(前端部)等。此外,作为管7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_乙 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丁二烯、聚酰胺、聚氨酯、聚酯等。另外,留置针组合体1中,在外针接口 3的流路31上,作为对该流路31进行密封 的密封机构,具有圆柱状(块状)的密封部件8。该密封部件8被设置(固定)在比主管 36的流路31的分支流路32 (前端开口 321)更靠基端侧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密 封部件8被配置在后述的层差部13的附近。在该密封部件8中,形成有能够供内针4穿插的、且在拔去穿插的内针4时封闭的 孔或狭缝。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8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沿该密封部件8的长度方向 贯通的狭缝81。狭缝81的形状呈一字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闭状态的狭缝81成为打开状态。因 此,内针4能够顺畅地插入密封部件8 (狭缝81),即,在如后述那样地以内针4作为引导部 推进外针2时,能够降低内针4(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和狭缝81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 阻力。由此,留置针组合体1的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8在组装状态下被内针4插入狭缝81,并且,在拔去被插入的内针4时, 狭缝81具有通过密封部件8自身的弹性力(复原力)封闭的自我封闭性。由此,在拔去内 针4时,能够防止来自外针接口 3的基端的漏液,并能够维持外针接口 3内的无菌性。另外,如图2所示,在组装状态下,内针4的最小外径部4c位于狭缝81内。由此, 最小外径部4c的外表面和狭缝81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摩 擦阻力。另外,能够防止在密封部件8 (狭缝81)上留下折印,并防止其密封性降低。作为这样密封部件8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异丁烯 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腈基丁二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 素橡胶、硅胶等各种橡胶材料(特别是经过硫化处理的材料),和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 类、聚烯烃类、苯乙烯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的各种弹性材料。另外,在留置针组合体1上优选实施降低狭缝81的内表面和内针4的外表面之间 的摩擦阻力的摩擦降低处理。作为该摩擦降低处理可以列举例如,在狭缝81的内表面以及内针4的外表面(外 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施与润滑剂的处理、在狭缝81的内表面形成由低摩擦材料构成的层 (低摩擦层)等。通过这样的摩擦降低处理,将内针4作为引导部推进外针2时,能够可靠地降低内 针4和密封部件8之间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使外针2顺畅地移动,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
9穿刺操作时优良的操作性。另外,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在将内针4从外针2中拔去时覆盖内针4的至少针尖 41的保护器9。以下,对该保护器9进行说明。保护器9以能够自由拆装的方式与外针接口 3连结,如图3以及图7所示,具有 保护器主体91 ;设置在保护器主体91内的挡板部件(挡板机构)94。保护器主体91具有保护器罩92 ;被插入到保护器罩92中的中部件93。保护器 罩92和中部件93能够相对移动地构成,具有其移动被阻止的状态和能够移动的状态。保护器罩92具有呈管状(筒状)的罩主体部921 ;形成在罩主体部921的前端 部且朝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四个突出部922。这些突出部922的前端侧被插入外针接口 3的 基端部。在各突出部922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被插入到形成于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上的 孔部35中的、卡挂在面向该孔部35的缘部上的突起923。如图3以及图7所示,中部件93被插入保护器罩92,中部件93的前端部位于保护 器罩92的各突出部922的突起923的部分(位置)时,通过该中部件93,各突起923向内 针4的中心轴(轴)方向的移动(变位)被阻止,各突起923和面向孔部35的各缘部之间 的卡挂(各突起923卡挂在面向孔部35的各缘部上的状态)被保持(维持)。由此,保护 器9和外针接口 3的连结状态被保持。从该状态,使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基端方向移动,中部件93的前端部 到达保护器罩92的各突起923的基端侧时,如图10所示,各突起923能够向内针4的中心 轴方向移动。在该状态下,使保护器罩92相对于外针接口 3朝向基端方向移动时,各突出 部922沿接近内针4的中心轴的方向变形(挠曲),各突起923和面向孔部35的各缘部之 间的卡挂被解除,保护器9从外针接口 3脱离。另外,在罩主体部921的两方的侧方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内针4的长度方向)形 成有长孔924以及925。各长孔924形成在罩主体部921的前端部。另外,各长孔925形成 得比各长孔924更靠基端侧,该长孔92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长孔92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保护器罩92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与作为外针接口 3以及内针 接口 5的构成材料所列举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中部件93被插入所述保护器罩92,呈管状(筒状)。即,在中部件93的中心部, 穿插内针4的内针通路931从中部件93的基端贯通到前端地形成。在内针通路931的中 途,在中部件93的前端部收纳有挡板部件94。中部件93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与作为外针接口 3以及内针接 口 5的构成材料所列举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挡板部件94是将具有弹性(弹性变形)的带状的板部件弯曲成大致V字形地形 成的,通过其打开角度变化(开闭),能够得到(能变形)内针4能够穿插(贯通)内针通 路931的第一姿态(图3以及图7所示的姿态)和阻止内针4的针尖41通过的第二姿态 (图8所示的姿态)。如图3以及图7所示,内针4完全插入(贯通)内针通路931时,挡板部件94以 打开角变小地折叠的状态被收纳,成为第一姿态。在该状态下,保护器9相对于内针4以及 内针接口 5,能够沿内针4的长度方向(外针2的中心轴O1的方向)相对移动。
从该状态,使内针接口 5相对于保护器9向基端方向移动,内针4的针尖41到达 挡板部件94的基端侧时,如图8所示,挡板部件94通过自身的弹力(复原力)打开,成为 阻断内针通路931的第二姿态。该状态下,挡板部件94阻止针尖41超过挡板部件94向前 端方向移动(通过)。挡板部件94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阻止针尖41的通过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 列举例如与上述外针接口 3、内针接口 5相同的各种树脂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铜、钛等各 种金属材料等。另外,挡板部件94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0. 03 0. 2mm左右,更优选 0. 04 0. Imm 左右。另外,在这样的挡板部件94的表面,优选施与润滑剂。由此,挡板部件94为第一 姿态时,内针4的外周面和挡板部件94的摩擦阻力(滑动阻力)降低,能够进一步顺畅地 进行内针4相对于保护器9的移动。此外,挡板部件94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例如埋入、熔接、粘接剂粘接等方法被固 定在中部件93上。另外,在本发明中,挡板部件94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也可以是任何的形 状、构造。另外,在中部件93的中央部上的两侧的侧方,分别形成有被插入到所述保护器罩 92的对应的长孔925中的凸部932。由此,能够防止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的旋转(转动)。另外,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基端方向移动时,如图10所示,中部件93 的凸部932与保护器罩92的长孔925的基端侧的缘部926抵接。由此,中部件93相对于 保护器罩92向基端方向的移动被阻止,在该状态下,若使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 基端方向移动,则中部件93和保护器罩92—体地向基端方向移动。另外,能够防止中部件 93从保护器罩92脱落(脱离)。另外,在中部件93的图7中上侧的侧部中的挡板部件94的设置位置(前端部) 和凸部932之间,旋转自由地设置有卡定部件933。如图7所示,内针4完全插入(贯通)内针通路931时等,在内针4位于卡定部件 933的部分上时,内针4与卡定部件933的底部(基端部)935抵接,卡定部件933被保持在 其前端部934朝向从内针4远离的方向(图7中的上侧)的姿态(卡定部件933的旋转被 阻止)。卡定部件933采用该姿态时,其前端部934分别能够抵接(卡合)在长孔924的基 端侧的缘部928以及长孔925的前端侧的缘部927上。另外,如图9所示,内针4位于比卡定部件933的部分更靠基端侧的位置时(不位 于卡定部件933的部分时),卡定部件933能够旋转,其卡定部件933能够取得任意部位都 不与缘部927及928抵接的姿态。另外,在中部件93的基端部中的两方的侧方,分别形成有与所述保护器罩92的罩 主体部921的基端面抵接的肋(凸缘)936。在组装状态下,如图3以及图7所示,中部件93被插入保护器罩92,且中部件93 的前端部位于保护器罩92的各突出部922的突起923的部分。由此,如上所述,各突起923 和面向孔部35的各缘部之间的卡挂被保持,保护器9和外针接口 3的连结状态被保持。另外,中部件93的各肋936与保护器罩92的罩主体部921的基端抵接,由此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前端方向移动被阻止。另一方面,内针4完全插入内针通路931,如上所述,卡定部件933被保持在其前端 部934从内针4远离的方向(图7中上侧)的姿态。卡定部件933的前端部934位于长孔 924内,并与长孔924的基端侧的缘部928抵接,由此中部件93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基端 方向的移动被阻止。由此,中部件93和保护器罩92 —体地移动,由此,保护器9和外针接口 3 —体地 移动。通过这样的保护器9,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迅速且安全地覆盖使用后的内针4的针 尖41,另外,通过挡板部件94的作用,一旦被覆盖,针尖41就不会从保护器9的保护器主体 91(中部件93)的前端突出。由此,在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防止其作业者等被针 尖41刺伤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另外,如图12所示,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连结部件20,该连结部件20具有如下功 能在保护器9覆盖内针4的针尖41时防止该保护器9从针尖41脱落的脱落防止机构的 功能;连结保护器9和内针接口 5的连结机构的功能。该连结部件20用于连结保护器9的中部件93和内针接口 5。由此,使内针接口 5 向基端方向移动时,中部件93 (保护器9)通过连结部件20向基端方向被牵引(移动)。另外,连结部件20呈波纹状,由此伸缩自由。而且,连结部件20在最大伸长的状 态(完全拉伸的状态)下,内针4的针尖41位于比卡定部件933更靠基端侧,并且,具有针 尖41被收纳在中部件93内(不从中部件93脱落)的程度的长度。这样,连结部件20连结中部件93和内针接口 5,在最大伸长的状态下,具有针尖 41被收纳在中部件93内的程度的长度,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保护器9从内针接口 5及针 尖41脱落,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保护器9覆盖针尖41的状态。由此,在内针4等的废弃 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其作业者等误被针尖41刺伤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另外,连结部件20,在组装状态下收缩,即,被折叠,并在内针4从外针2被拔去且 保护器9覆盖针尖41的状态下伸长,即,展开。这样的连结部件20,在组装状态下收缩,在该收缩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内针接口 5 内。由此,在穿刺操作时,连结部件20不会成为障碍,留置针组合体1的操作性提高。另外, 还具有能够谋求留置针组合体1的小型化的优点。另外,在连结部件20收缩的状态以及伸长的状态下,内针4贯通该连结部件20。 由此,内针4作为连结部件20的伸缩时的该连结部件20的引导部发挥功能。因此,例如, 使留置针组合体1为组装状态(制造)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连结部件20在非本意的状态下 收缩,即,不被收纳在内针接口 5中地收缩。另外,连结部件20具有返回其自然状态的自回复性(复原性),在与自然状态相比 收缩的状态下,连结部件20作为通过其复原力向伸长的方向弹压的弹压机构发挥功能,另 外,在与自然状态相比伸长的状态下,连结部件20作为通过其复原力向收缩的方向弹压的 弹压机构发挥功能。所谓“自然状态”是指不向连结部件20施加外力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保护器9的保护器罩92上,突出形成(设置)有为了使外针2相 对于内针4向前端方向移动而供手指推压的手指抵接部(翼片)6。保护器罩92和手指抵 接部6—体地形成。另外,手指抵接部6向上方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指抵接部6形成在保护器罩92的罩主体部921的前端 部,呈使板体弯曲的形状。即,手指抵接部6由以下部件构成被配置得比罩主体部921更 靠前端侧且朝向基端侧倾斜的倾斜部(倾斜板)61 ;被固定在罩主体部921的前端部上的 根部63 ;连接倾斜部61和根部63的连接部(连接板)62。而且,倾斜部61的基端侧的面 构成手指抵接面64。在该手指抵接部6的情况下,在穿刺操作中,使外针2相对于内针4向前端方向移 动时,将手指插入手指抵接面64(倾斜部61)和连接部62之间,将该手指卡挂在手指抵接 面64上,并用手指,将手指抵接部6向其突出方向(图3中上方)抬高(欲抬高)并向前 端方向推压。由此,能够使外针2不弯曲地沿其中心轴O1笔直地移动,即,沿中心轴O1的方 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外针2顺畅地移动(推进),操作性优良。另外,在手指抵接部6的手指抵接面64上,作为手指的防滑机构,形成有凹凸(例 如,沿手指抵接面64的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肋)。由此,用手指推压手指抵接部6并使 外针2向前端方向移动时,能够防止手指打滑。另外,手指抵接部6具有抑制被手指推压时的挠曲的加强部。该加强部由以下部 件构成形成在倾斜部61的手指抵接面64的相反侧的肋611 ;形成在根部63上的肋631。此外,保护器罩92和手指抵接部6分体地形成,也可以将它们接合。该情况下,作 为手指抵接部6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使用例如与作为外针接口 3以及内针接 口 5的构成材料所列举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另外,手指抵接部6也可以朝向其他方向(例 如,侧方)突出。另外,手指抵接部6也可以突出形成在其他部位(部件),例如,外针接口 3上。如图2 图6所示,该留置针组合体1的外针接口 3具有层差部13,其作为速度降 低机构,使在主管36的流路31中流动的液体中的、沿位于分支流路32 —侧的主管36的内 表面流动的液体的、流路31 (主管36)的轴向(长度方向)的速度降低。层差部13具有形成在主管36的内表面上的开口 131。该开口 131被配置在分支 流路32的主管36侧的前端,即,与前端开口 321对应的位置,层差部13在开口 131和分支 流路32的前端开口 321之间形成空间132。通过该开口 131以及空间132,连通流路31和 分支流路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流路32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大致圆形,从而分支流路 32的前端开口 321呈大致椭圆形,其前端开口 321的短轴的长度与分支流路32的直径相寸。开口 131呈具有相对于流路31 (主管36)的轴线(中心轴)38大致垂直的直线 部分1311的轮廓形状,该直线部分1311位于前端侧(液体从主管36侧向侧管37侧流动 时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 131呈四边形(长方形),该四边形的前端侧的一边 是所述直线部分1311。通过与该层差部13的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1面对的缘边(缘 部)1331,能够使向该部位(缘边1331)流动的液体的速度降低。具体地,液体在缘边1331 处通过表面张力暂时(瞬间)停止。由此,如后述,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 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存留气泡(空气)。另外,俯视时(在图5中),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1位于比前端开口 321的前 端更靠前端侧,或者,优选与前端开口 321的前端一致(相接),在图示的结构中,直线部分
131311位于比前端开口 321的前端更靠前端侧。此外,直线部分1311 (缘边1331)和轴线38所成的角(角度)θ 1如图示的结构 那样优选90°。另外,层差部13中,在其缘边(缘部)1331上具有规定角度的棱。S卩,层差部13 的缘边1331不圆滑,而是尖锐的。该缘边1331的棱的角度Θ2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 60 90°左右。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降低液体的速度。另外,层差部13优选与所述缘边1331同样地,在与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1的 图5中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两个(一对)直线部分1312、1313面对的缘边(缘部)1332、1333 上分别具有棱。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降低液体的速度。另外,在与层差部13的开口 131的基端侧的直线部分1314面对的缘边(缘 部)1334上,可以形成棱,也可以不形成棱。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差部13的基端侧的侧面 1344和密封部件8的前端面82形成了没有层差的连续的平面(面)。由此,液体在这些层 差部13的侧面1344和密封部件8的前端面82之间,沿各自的面顺畅地流动。此外,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4(缘部1334)也可以位于比密封部件8的前端面82更靠前端侧。另外,俯视时(在图5中),层差部13的开口 131包含分支流路32的前端开口 321。在图示的结构中,开口 131的前端侧、基端侧、图5中的上侧以及图5中的下侧的部位 都比前端开口 321大。S卩,开口 131的前端即直线部分1311 (缘边1331)、基端即直线部分 1314 (缘边1334)、图5中的上侧端即直线部分1313 (缘边1333)以及图5中的下侧端即直 线部分1312(缘边1332)分别位于比前端开口 321更靠前端侧、基端侧、图5中的上侧以及 图5中的下侧。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 附近存留气泡。开口 131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流路31的直径(主管36的内径)、分支 流路32的直径(侧管37的内径)、分支流路32相对于流路31的倾斜角度等各条件适当设 定,但优选范围如下所述。S卩,开口 131的宽度(直线部分1311 (缘边1331)的长度)W没有特别限定,但优 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1 3mm左右。由此,能够适度地降低液体的速度,能够更可靠地 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残留气泡。另外,主管36的轴向上的开口 131的长度(直线部分1312、1313 (缘边1332、1333) 的长度)L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 1 3mm左右,更优选为0. 5 2mm左右。由此,能够 适度地降低液体的速度,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 的附近存留气泡。另外,层差部13的高度(深度)d没有特别限定(在图示的结构中,较短,但也可 以较长),但优选为0. 05 2mm左右,更优选为0. 1 Imm左右。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存留气泡。另外,层差部13的底面135,在图示的结构中,为平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 弯曲面,即,弯曲凹面或弯曲凸面。另外,优选对例如层差部13的侧面1341、1342以及1343或底面135,尤其对前端 侧的侧面1341实施疏水化处理(防水化处理),使该部位的疏水性(防水性)比其他部位 高。由此,在液体的速度快的情况下,或在压力高的情况下等,也能够应对,另外,能够使层
14差部13的尺寸变小,设计的自由也大。即,能够更可靠地降低液体的速度,能够更可靠地防 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存留气泡。作为疏水化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列举例如通过氟处理等形成氟树脂 的膜等。下面,基于图13以及图14,对该留置针组合体1的作用,即,层差部13的作用(效 果),与在外针接口上没有设置层差部的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相比较地进行说明。图20以及图21分别是用于说明在外针接口上没有设置层差部的以往的留置针组 合体的作用的图,图20以及图21中的右侧为“基端”,左侧为“前端”。首先,在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如图20(a) (d)所示,液体在主管360的流路 310中从前端侧向基端侧流动,在流入侧管370的分支流路320时,会在主管360的流路310 的侧管370的附近存留气泡(空气)400。另外,在以往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如图21(a) (d)所示,液体在侧管370的分支 流路320中从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在流入主管360的流路310时,同样地,也会在主管360 的流路310的侧管370的附近存留气泡400。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如图13(a)所示,液体在主管36的流路 31中从前端侧向基端侧流动,在流入侧管37的分支流路32时,如图13(b)以及(c)所示, 沿分支流路32所在一侧的主管36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层差部13的缘边1331通过表面 张力暂时(瞬间)停止(流路31的轴向的速度降低)。另一方面,沿主管36的其他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其流路31的轴向的速度不降低地 流动,如图13(d)所示,沿分支流路32所在一侧的主管36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缘边 1331停止期间,沿密封部件8的前端面82,从图13中上侧向下侧流动,由此,气泡被送出到 分支流路32,该气泡从分支流路32被排出到外部。即,成为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 附近的空间被液体充满的状态之后,液体从流路31流入分支流路32。这样,能够防止在主 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附近存留气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如图14(a) (d)所示,液体在侧管37 的分支流路32从基端侧向前端侧流动,而流入主管36的流路31时,同样地,液体的一部分 在层差部13的缘边1331通过表面张力暂时停止,期间,液体沿密封部件8的前端面82,从 图14中下侧向上侧流动,由此,气泡被送出到流路31,该气泡从流路31被排出到外部。这 样,能够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附近存留气泡。下面,对留置针组合体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穿刺血管的情况)(作用)进行详细 说明。[1]使留置针组合体1为组装状态(参照图1、图3、图7),预先在连接器72上连 接被安装在输液管的端部上的连接器,能够供给来自输液管的输液。此外,此时,通过例如夹子(流路开闭机构的一例)夹住管7或输液管上的规定位 置,封闭其内腔。[2]接着,解除所述夹子等对管7或输液管的封闭,并将来自输液管的输液通过管 7导入外针接口 3内。被导入外针接口 3内的输液经由分支流路32以及密封部件8填满前端侧的流路 31,并且被导入外针2的内腔21,由此,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灌注。此时,输液的一部分经由外针2的前端开口 22流出。如上所述,在该灌注操作中,通过层差部13能够可靠地除 去外针接口 3的流路31以及分支流路32内的空气,能够防止在流路31内存留气泡。[3]如上所述地灌注完成后,通过夹子等再次封闭管7或输液管,用手指捏住翼 12a、12b进行关闭,将该翼12a、12b作为握持部(操作部),将一体化的外针2及内针4穿 刺到患者的血管(静脉或动脉)中。这样,握持翼12a、12b向血管进行穿刺操作,由此与直接握持外针接口 3进行穿刺 操作的情况相比,穿刺角度变小,即,外针2以及内针4相对于血管更接近平行。由此,穿刺 操作容易,并且对患者血管的负担也被减轻。通过外针2确保插入血管时,由于通过血管的内压(血压),使血液通过内针4的 槽44在外针2的内腔21向基端方向回流,所以,在具有视觉辨认性的外针2、外针接口 3、 内针接口 5或管7中的至少一个位置,能够确认其情况。而且,确认后,再将内针4作为引导部,沿内针4使外针2以微小距离向前端方向 推进。此时,通过食指将手指抵接部6向其突出方向(图3中的上方)抬高(上抬)并 向前端方向推压,而使外针2向前端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外针2不弯曲地沿其中心轴O1 笔直地移动,即,沿中心轴O1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外针2顺畅地移动(推进)。另外,这样地向血管进行穿刺时,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灌注,从而能够可靠地防 止气泡误侵入血管内,安全性极高。另外,管7被连接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在组装状态下,外针2的中心轴O1和管7 的前端部的中心轴O2大致平行。由此,外针2以及内针4进行穿刺时,管7不会成为障碍, 操作性优良。[4]通过外针2确保插入血管(外针2移动到目标位置)后,用一只手固定外针2 或外针接口 3,用另一只手握持内针接口 5并向基端方向牵引。由此,依次、连续地进行从内 针4从外针2被拔去的动作到保护器9从外针接口 3脱离的所有的各操作(动作)。S卩,首 先,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并从外针2拔去。[5]而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针尖41在狭缝81内通过时,具有自我封闭性的 密封部件8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封闭狭缝81。由此,不会通过狭缝81产生漏液,另外,也能够 确保外针接口 3内或输液管的无菌性。[6]而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针尖41到达挡板部件94的基端侧时,如图8所 示,挡板部件94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打开,成为阻断内针通路931的第二姿态。这样,挡板部 件94成为第二姿态时,即使内针4的针尖41欲再向前端方向返回地移动,针尖41与挡板 部件94抵接而不能返回。[7]而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内针4到达卡定部件933的基端侧时,如图9所 示,卡定部件933变得能够旋转,保护器9的中部件93能够相对于保护器罩92向基端方向 移动。另一方面,将内针接口 5向基端方向牵引时,中部件93通过连结部件20向基端方 向被牵引地移动,中部件93的前端部到达保护器罩92的各突起923的基端侧时,如图10 所示,各突起923能够向内针4的中心轴的方向移动,由此,保护器9能够相对于外针接口 3向基端方向移动。
16
[8]而且,中部件93向基端方向移动,如图10所示,中部件93的凸部932与保护 器罩92的长孔925的基端侧的缘部926抵接时,中部件93和保护器罩92 —体地向基端方 向移动,保护器9从外针接口 3分离(脱离)。[9]另外,通过连结部件20的复原力,中部件93向基端方向被牵引,相对于内针4 向基端方向移动,如图11所示,针尖41推压卡定部件933的底部935,由此,卡定部件933 成为其前端部934朝向从内针4远离的方向(图11中上侧)的姿态。而且,内针4与卡定 部件933的底部935抵接,其姿态被保持。[10]通过连结部件20的复原力,中部件93相对于内针4进一步向基端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内针4的针尖41与挡板部件94抵接。另外,在针尖41与挡板部件94抵接的 状态下,通过连结部件20的复原力,中部件93向基端方向被弹压,由此,能够保持其状态。另外,连结部件20具有在最大伸长的状态下针尖41被收纳在中部件93内的程度 的长度,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保护器9从针尖41脱落,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保护器9覆盖 针尖41的状态。[11]接着,将穿插在内针接口 5的管收纳部52中的管7通过槽521拆下。这样,从外针2拔去内针4后,内针4以及内针接口 5就不需要了,供废弃处理。内针4的针尖41被保护器9覆盖,尤其,不会发生针尖41超过挡板部件94进一 步向前端侧移动而从保护器9的前端突出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进行废弃处理的人员等被 针尖41误刺伤手指等的事故。[12]其次,打开翼12a、12b,通过胶带等固定在皮肤上,并且解除所述夹子对管7 或输液管的封闭,开始进行输液的供给。从输液管供给的输液经由连接器72、管7、外针接口 3以及外针2的各内腔,被注 入患者的血管内。如上述说明,通过该留置针组合体1,液体流动时,能够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 侧管37的附近存留气泡(空气)。此外,层差部1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以下,对层差部13的其他结构例进行说 明,并以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层差部1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省略 其说明。如图15所示,在该结构例中,俯视时,层差部13的开口 131的前端即直线部分 1311 (缘边1331)、基端即直线部分1314(缘边1334)、图15中的上侧端即直线部分1313 (缘 边1333)以及图15中的下侧端即直线部分1312(缘边1332)分别与分支流路32的前端开 口 321的前端、基端、图15中的上侧端以及图15中的下侧端一致(相连)。此外,也可以为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1 1314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与前 端开口 321相连。另外,如图16所示,在该结构例中,俯视时,层差部13的开口 131不包含分支流路 32的前端开口 321。S卩,开口 131的直线部分1314 (缘边1334)位于前端开口 321的前端 和基端之间(在图示的结构中,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另外,层差部13的开口 13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例如如图 17(a) (h)所示,梯形等其他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以及六边形等多边形、半圆、半椭圆 等,或者他们组合而成的形状等各种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图1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时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外 针接口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9是图18中的D-D线剖视图。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以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 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在外针接口 3上作 为速度降低机构设置有壁部(凸部)14。壁部14突出形成在主管36的内表面。该壁部14比连接在主管36的流路31上 的侧管37的分支流路32的前端开口 321更靠前端侧(液体从主管36侧向侧管37侧流动 时的上游侧),且位于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另外,壁部14从主管36的轴向观察(从前端侧观察基端侧时),呈覆盖前端开口 321的大致整体的形状。在图示的结构中,壁部14沿前端开口 321的轮廓形成,俯视时(在 图19中)呈半圆状。通过该壁部14,能够暂时(瞬间)堵塞朝向壁部14流动的液体(能够使沿分支流 路32所在一侧的主管36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的流路31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能够防 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存留气泡(空气)。另外,壁部14的高度h没有特别限定,根据流路31的直径(主管36的内径)、分 支流路32的直径(侧管37的内径)等各条件适当设定,但优选为0. 01 3mm左右,更优 选为0. 02 Imm左右。由此,能够适度地堵塞液体(能够适度地降低液体的速度),能够更 可靠地防止在主管36的流路31的侧管37的前端开口 321的附近存留气泡。通过该留置针组合体1,能够得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留置针组合体1同样的 效果。以上,在将本发明的医疗器具适用于留置针组合体的情况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 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留置针组合体的各部分能够置换成发挥同样功能 的任意结构。例如,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医疗器具)除了其特征部分以外,还可以是背 景技术中作为专利文献1列举的美国专利第6749588号记载的那样的形状的结构。作为该 留置针组合体的一例,可以列举图22所示的结构。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附加其他任意 的构成物。另外,本发明也可以组合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插入血管内使用的留置针组合体,也能够适用于例如插入腹 腔内、胸腔内、淋巴管内、脊柱管内等使用的留置针组合体。另外,在本发明中,密封部件(密封机构)的狭缝的形状不限于一字形,也可以是 例如十字形、Y字形、T字形(卜字形)、H字形等。另外,本发明的医疗器具不限于留置针组合体,也可以是例如留置针组合体中的 规定器具(部件),即,由外针及固定在该外针的基端部上的外针接口构成的器具,另外,除 此以外,还可以列举例如Y字管、T字管、卜字管等分支连接器(分支成两股的分支连接器) 等。此外,关于Y字管,也可以将任意的流路设定为侧管的分支流路。另外,将本发明适用于分支连接器时,作为密封机构(密封部件)可以使用例如能 够对主管的流路进行阻断(密封)、开放(开通)的调节器(夹子部件),或使用在断裂时能够使主管的流路开通的能够断裂的插片(夕U 〃夕★ W )等。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医疗器具具有主管;具有从所述主管的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的侧管, 其中,还具有速度降低机构,使在所述主管的流路流动的液体中的、沿所述分支流路所在一 侧的所述主管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所述主管的轴向的速度降低。由此,液体流动时,能够 防止在主管的流路的侧管的附近存留气泡。因此,本发明的医疗器具具有工业实用性。
权利要求
一种医疗器具,具有主管;具有从所述主管的流路分支的分支流路的侧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速度降低机构,使在所述主管的流路流动的液体中的、沿所述分支流路所在的一侧的所述主管的内表面流动的液体在所述主管的轴向的速度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降低机构具有形成在所述主管的内表面上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主管的流路和所述侧管的分支流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具有相对于所述主管的轴线大致垂直的直线部分的轮廓形状,所述直线部分位于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所述侧管侧流动时的上游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降低机构是在所述开口和所 述分支流路的所述主管侧的前端之间形成空间的层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差部在面对所述开口的缘边上 具有90°以下的角度的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降低机构是突出形成在所述 主管的内表面上的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位于比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 所述侧管侧流动时的、连接在所述主管的流路上的所述分支流路的前端开口更靠上游侧, 且位于所述前端开口的附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比液体从所述主管侧向所述侧管侧 流动时的、所述主管的流路的所述分支流路更靠下游侧,设置有对所述主管的流路进行密 封的密封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被设置在所述主管的前端侧的 留置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是供内针穿插的中空的外针,在被固定在所述外针的基端部上的外针接口上,分别形成有所述主管、所述侧管以及 所述速度降低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器具,作为医疗器具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中空的外针;固定在外针的基端部上的外针接口;穿插在外针内的内针;固定在内针的基端部上的内针接口;保护器。外针接口作为速度降低机构具有层差部,该速度降低机构使在主管的流路流动的液体中的、沿分支流路所在一侧的主管的内表面流动液体在流路的轴向的速度降低。层差部具有在主管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开口,开口被配置在与分支流路的前端开口对应的位置,层差部在开口和分支流路的前端开口之间形成空间。
文档编号A61M5/158GK101980734SQ20098011097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小林亮司, 村下尊人, 田边秀宪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