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手术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44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泪囊手术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是一种专用于鼻泪道阻塞并伴有泪小管阻塞手术的泪囊手 术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当患有慢性泪囊炎、鼻泪道阻塞、泪囊粘液囊肿等疾病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 手术治疗,现在的手术方法是通过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上述病症。但是,大多数上述病 症的患者均伴有泪小管阻塞,此时,采用单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则无法解决阻塞的问题,所 以需要采用全泪道插管术进行引流治疗。然而,这种手术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泪小管引管插 管时,必须穿过吻合引流管的中心孔才能进入鼻腔,这就导致了吻合引流管的中心孔的空 间被挤占,使引流效果降低,使手术时间延长,并易导致手术效果欠佳,往往需要二次手术,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手术中使用的引流管必须使用鼻内镜,才能进行造口和放 置,所以它不能用于开放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并在手术放置时难度较大,使全泪道插管术的 治疗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达到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它适用于患有鼻泪道阻塞症、慢性 泪囊炎等病症并伴有泪小管阻塞症状的患者进行全泪道插管术进行引流治疗。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包括引流 管,引流管与置入管连接,置入管内一端安装金属杆,金属杆端头设置球体,引流管设有底 座,底座的中间部位设置管体,管体相对于底座有一倾角,使管体呈弧状,管体的圆弧半径 为20-22毫米,管体中心部位开设引流腔,管体的顶部端面为斜面,斜面与引流腔的中心线 间的夹角α为30° -40°,引流腔的顶端呈椭圆状,管体的外壁呈高外壁和低外壁组成柱 状,斜面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的外壁直径,在管体的高外壁 上部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置入管,置入管安装金属杆的一端穿过底座上的第二 通孔。斜面的最高点与底座的底平面间的高度为9. 5-10. 5毫米,斜面的最低点与底座底平 面间的高度为5-6毫米。第一通孔中心线距引流腔最高点的距离为1. 2-1. 5毫米。斜面的 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外壁直径尺寸为0.5毫米。斜面与引流 腔的中心线间的夹角α为3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对患有鼻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等病症并 同时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患者进行全泪道插管术进行引流治疗,并可适用于开放式的鼻腔泪 囊吻合术。手术中不需使用鼻内镜进行造口和放置;解决了引流管不便于放置的不足,使引 流管便于置入泪管内,不产生滑脱,牢固可靠,引流效果好,一次手术即可完全消除鼻泪道 阻塞等伴有泪小管阻塞的病症,可靠性为100%,为患者消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并且由于本 发明的装置设计合理,能使该装置快速顺利引流,并使手术操作能够达到快捷准确的要求, 比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器械操作时间可缩短30%左右等。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引流管1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 图3是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泪囊手术引流装置,有一个引流管11,引流管11与置入管8连接,置 入管8内一端安装金属杆9,金属杆9端头设置球体10,引流管11设有底座1,底座1的中 间部位设置管体3,管体3相对于底座1有一倾角,使管体3呈弧状,管体3的圆弧半径R为 20-22毫米,管体3中心部位开设引流腔4,管体3的顶部端面为斜面6,斜面6与引流腔4 的中心线间的夹角α为30° -40°,引流腔4的顶端呈椭圆状,管体3的外壁呈高外壁和 低外壁组成柱状,斜面6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3的外壁直 径,在管体3的高外壁上部开设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安装置入管8,置入管8安装金属 杆9的一端穿过底座1上的第二通孔2。上述方案中引流管11置入鼻泪道吻合口内,引流管11的斜面6完全贴合在泪囊 璧上,且与泪囊壁保持平行,使泪液的引流非常顺利,便于手术快捷准确操作,斜面6与引 流腔4的中心线间夹角30° -40°是一种最佳选择,使斜面6能完全贴合在泪囊璧的同时, 不产生刺激,不发生粘连。管体3的圆弧半径R在20-22毫米,使它能够准确置入吻合口内 并与周壁完整贴合,提高支撑效果,使术后效果显著,斜面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 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3的外壁直径的特征,在使引流管11便于放置的同时,可进一步防止 引流管11放置后的滑脱,由于本发明的装置是专用于治疗鼻泪道阻塞并伴有泪小管阻塞 的手术,所以在鼻泪道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的同时,尚需对泪小管阻塞进行支撑引流,将置 入管8在金属杆9及球体10的导引下置入泪小管进行支撑引流,置入管8安装在第一通孔 7内,使第一通孔7的位置在保证具有极好支撑效果的同时,还可达到放置引流管时的牵引 作用,使手术整体操作快捷、顺利、准确。用本发明的装置治疗鼻泪道阻塞等伴有泪小管阻 塞病症的效果是目前所有手术效果均无法达到的。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是斜面6的最高点与底座1的底平面间的高度Η2为 9. 5-10. 5毫米,斜面6的最低点与底座1底平面间的高度Hl为5_6毫米,以确保引流管进 一步贴合泪囊壁并保持较好找支撑。第一通孔7中心线距引流腔4最高点的距离Η4为1. 2_1. 5毫米,进一步实现对引 流管进行准确牵引。本发明装置中的斜面6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3外 壁直径尺寸L为0. 5毫米的方案是便于放置并能防止滑脱的较好选择。斜面6与引流腔4的中心线间的夹角α为37°是一种最佳数值。图中5是通孔,Η3是斜面大于管体部分尺寸的厚度。
权利要求
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1),引流管(11)与置入管(8)连接,置入管(8)内一端安装金属杆(9),金属杆(9)端头设置球体(10),引流管(11)设有底座(1),底座(1)的中间部位设置管体(3),管体(3)相对于底座(1)有一倾角,使管体(3)呈弧状,管体(3)的圆弧半径(R)为20 22毫米,管体(3)中心部位开设引流腔(4),管体(3)的顶部端面为斜面(6),斜面(6)与引流腔(4)的中心线间的夹角α为30° 40°,引流腔(4)的顶端呈椭圆状,管体(3)的外壁呈高外壁和低外壁组成柱状,斜面(6)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3)的外壁直径,在管体(3)的高外壁上部开设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安装置入管(8),置入管(8)安装金属杆(9)的一端穿过底座(1)上的第二通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面(6)的最高点与底座 (1)的底平面间的高度(Η2)为9. 5-10. 5毫米,斜面(6)的最低点与底座(1)底平面间的高 度(Hl)为5-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7)中心线距引 流腔(4)最高点的距离(Η4)为1. 2-1. 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面(6)的长轴和短轴确 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3)外壁直径尺寸(L)为0. 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斜面(6)与引流腔⑷的 中心线间的夹角α为37°。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泪囊手术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与置入管连接,置入管内一端安装金属杆,金属杆端头设置球体,引流管设有底座,底座的中间部位设置管体,管体相对于底座有一倾角,使管体呈弧状,管体中心部位开设引流腔,管体的顶部端面为斜面,引流腔的顶端呈椭圆状,管体的外壁呈高外壁和低外壁组成柱状,斜面的长轴和短轴确定的360°范围内的尺寸均大于管体的外壁直径,在管体的高外壁上部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置入管,置入管安装金属杆的一端穿过底座上的第二通孔。本发明适用于患有鼻泪道阻塞症、慢性泪囊炎等病症并伴有泪小管阻塞症状的患者进行全泪道插管术进行引流治疗。
文档编号A61F9/00GK101972494SQ2010105105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文冰, 孙业, 张森, 王勤 申请人:山东福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