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

文档序号:85615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产生模块、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特别关于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靶点治疗是在体内注入一靶点药物,使其针对特定的细胞进行攻击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注入身体内的靶点药物易分散在体内,导致靶点治疗的功效降低。另外,药物的分散亦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另一种伤害。为了改善靶点治疗的效果,磁导引控制系统结合靶点治疗的方式因应而生。磁导引控制系统是利用一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磁力,以导引具磁性的靶点药物至一特定区域,以对某一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通过磁导引控制系统的技术,可精确地导引靶点药物至标的区域,因此,除了可针对特定区域的进行治疗外,也可降低患者的副作用,进而可提高治疗的效果。请参照图IA及图IB所示,图IA是公知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1的剖视图,而图IB 是图IA的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磁场产生模块1应用在磁导引控制系统, 以产生导引磁性靶点药物所需的磁力。磁场产生模块1包括一壳体11、三个磁极121 123及多个线圈组13。其中,壳体11具有一内侧111,而磁极121 123设置在壳体11的内侧111,并使两个磁极121 123与中心点间的夹角是120度。另外,线圈组13分别对应设置在磁极121 123。通过对线圈组13轮流通电,即可使磁场产生模块1产生如图IB所示的磁力线(图IB是对磁极 121对应的线圈组13通电)。然而,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力线分布相当不均勻,也相当不密集,且由于空气的磁阻效应,使磁通密度与磁力随着与磁极的距离增加而大幅衰减,导致磁导引效果随着距离增加而变差。为了使磁场产生单元1有较优的磁通密度,则需提高线圈组13的电力,以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此将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 可提供更密集的磁力线分布,并可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已成为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具有更密集的磁力线分布,并可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的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本发明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包括一壳体、多个中间磁极、多个短磁极以及多个线圈组。壳体具有一环形截面,并具有一内侧。中间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所述环形截面的内周缘。短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其中,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分别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线圈组分别与所述中间磁极对应设置, 并位在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实质上是中空圆柱体。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中间磁极及短磁极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与中间磁极或短磁极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一体成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中间磁极的数量是三时,所述中间磁极中任意二者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120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短磁极与壳体的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 5度、10度、12度或15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短磁极的数量是69、33、27或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线圈组具有多个线圈位在各中间磁极与短磁极间。另外,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一壳体的一内侧设置多个中间磁极,所述中间磁极排列在壳体的一环形截面的内周缘,并使所述中间磁极间的间距相等;设置多个短磁极在壳体的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一间距,与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二间距相等;以及分别设置多个线圈组对应所述中间磁极。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磁力提升的方法,应用在一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具有一壳体,壳体具有一环形截面,壳体的一内侧设置有多个中间磁极排列在圆形截面的内周缘,所述中间磁极间的间距相等,且磁场产生模块具有多个第一线圈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磁极,磁力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多个短磁极在磁场产生模块的壳体的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一间距与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二间距相等;以及设置多个第二线圈组分别对应所述等中间磁极。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因依据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中间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壳体的环形截面的内周缘,而短磁极平均设置在中间磁极间,且相邻的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而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借此,使磁场产生模块具有间极式的磁极结构,而短磁极的设计可降低两个中间磁极间空气的磁阻效应,并改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力衰减,使中间磁极对应的线圈组所产生的磁力线可有效地延伸,使磁力线的分布更密集、更均勻。因此,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具有更密集、更均勻的磁力线分布,并可有效地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另外,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亦具有上述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结构,因此,亦可有效地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


图IA是公知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IB是图IA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2A是本发明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3A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3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与公知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通密度的比较示意图;图4A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4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与公知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力的比较示意图;图5A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5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在一半径为2单位的圆D的圆周上,不同方位角度的磁力与公知的比较示意图;图6A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剖视图;图6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在一半径为4单位的圆D的圆周上,不同方位角度的磁力与公知的比较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的磁力提升方法流程图;以及图9A至图9D分别是应用本发明的磁力提升方法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2、3、3a 磁场产生模块11、21、31 壳体111、211、311 内侧121 123:磁极13 23、33 短磁极212 外侧22、32:中间磁极221 223、321 323 特定中间磁极24、34、34a 线圈组Ml 线圈A 直线B、C:区域D、E:圆D1、D2、D3、D4 间距SOl S03、POl P03 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A是本发明的一种磁场产生模块2的剖视图, 而图2B是图2A的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磁场产生模块2包括一壳体21、 多个中间磁极22、多个短磁极23以及多个线圈组M。磁场产生模块2可应用在一磁导引控制系统,以进行一磁性物质的导引。而磁导引控制系统可应用在医疗上的靶点治疗、心血管治疗、医用微型机具导引、手术用导管方位导引等领域。当然,磁场产生模块2也可应用在非医疗的领域。壳体21具有一内侧211。在此,壳体21实质上是一中空的圆柱体,其中,壳体21 具有一环形截面,并具有一内侧211与一外侧212。中间磁极22设置在壳体21的内侧211,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壳体21圆形载面的内周缘。在本实施例中,以中间磁极22的数量以三为例。在此,将此三个中间磁极22 称为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平均地设置在内侧211。换言之, 本实施例的三个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平均地位在壳体21的内侧211,使得三个中的任两个特定中间磁极,亦即特定中间磁极221、222、特定中间磁极222、223与特定中间磁极 223、221,之间与壳体21的圆形截面的中心点夹角分别是120度,如图2A所示。不过,设计者也可依其磁力需求,在内侧211设置6个或更多个特定中间磁极,并使其平均地排列在壳体21的环形截面的内周缘上。短磁极23设置在壳体21的内侧211,并平均地分布在中间磁极22间,使磁场产生模块2具有间极式的磁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短磁极23的数量是69,因中间磁极22的数量是3,故每23个短磁极23平均地位在两个中间磁极22间。另外,两个相邻近的短磁极 23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1,每一中间磁极22与相邻的短磁极23间分别具有一第二间距D2, 且第一间距Dl与第二间距D2相等。在此,因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与短磁极23的数量总和是72,且第一间距Dl等于第二间距D2,故两个相邻的短磁极23与壳体21的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5度(360度除以72),且各中间磁极22与相邻的短磁极23与壳体21的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亦是5度。特别说明的是,设计者也可依其对磁力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短磁极23,例如3 个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搭配33、27或21个短磁极23,使两个相邻的短磁极23与壳体21 的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分别是10度(360除以36)、12度(360除以30)或15度(360 除以M)。在此,并不限制中间磁极22与短磁极23数量总和。另外,壳体21、中间磁极22 及短磁极23的材质可包括导磁材料,例如可以是硅钢、非晶质合金(amorphous alloy)、铁磁(ferromagnetic)或亚铁盐(ferrite)等。此外,壳体21与中间磁极22或短磁极23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一体成形。本实施例以壳体21、中间磁极22及短磁极23是一体成形为例。值得一提的是,短磁极23与中间磁极22两者的长度比例是可调整。设计者也可依其对磁力的需求调整两者的长度比例,例如短磁极23比中间磁极22的长度比是0. 4比 1,或0.7比1,或者是其它比例。另外,线圈组M分别与中间磁极22对应设置,并位在中间磁极22与短磁极23间。 在本实施例中,各线圈组M具有多个线圈M1,线圈241分别对应设置在各特定中间磁极 221 223,且分别位在各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与短磁极23间。其中,线圈Ml的材质例如可包括铜、超导体(superconductor)或其它导电材料。在此,并不加以限制。当磁场产生模块2的中间磁极22对应的线圈组M通电时,其磁力线的分布可如图2B所示(图2B为特定中间磁极221对应的线圈组M通电)。由于磁场产生模块2使用间极式的磁极结构,因此,短磁极23的设置可降低两个中间磁极22间空气的磁阻效应,并改善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衰减,使中间磁极22对应的线圈组M所产生的磁力线可以有
7效地延伸。因此,可使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线的分布更密集、更均勻。请比较图2B与图IB的磁力线分布图,在两个图示中可清楚地发现,图2B的磁场产生模块2比图IB具有更均勻分布及更密集的磁力线。另外,请参照图3A与图;3B所示,其中,图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与公知个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通密度的比较示意图。图3B的横坐标是图3A的直线A上不同位置与特定中间磁极221顶端间的距离,而图:3B的纵坐标是本发明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通密度与公知个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通密度的比值。如图:3B所示,在离特定中间磁极221的顶端越远时,两者磁通密度的比值越高。换言之,离特定中间磁极221越远时,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通密度与公知相较,其改善幅度越大。另外,在距离2. 5至6. 5单位的一工作区域B内,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通密度是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通密度的1. 2至1. 4倍。此外,因磁场产生模块2是对称性结构,故相同情况下,与特定中间磁极222、223对应的磁通密度与公知相较,其提升情况亦相同。再者,请参照图4A与图4B所示,其中,图4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与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力的比较示意图。图4B的横坐标是图4A的直线A上不同位置与特定中间磁极221顶端间的距离,而图:3B的纵坐标是本发明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与磁场产生模块1 的磁力的比值。如图4B所示,在距离2. 5至6. 5单位的一工作区域C内,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是磁场产生模块1的1. 0至1. 6倍。另外,因磁场产生模块2是对称性结构,故与特定中间磁极222、223对应的磁力与公知相较,其提升情况亦相同。请参照图5A与图5B所示,其中,图5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在一半径是2单位的圆D的圆周上,不同方位角度的磁力与公知的比较示意图。图5B的横坐标是图5A的圆D的圆周的不同角度方位,而图5B的纵坐标是本发明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与公知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力的比值。如图5B所示,在圆D的圆周的不同角度上,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是磁场产生模块1的1. 4至1. 7倍。另外,因磁场产生模块2是对称性结构,故与特定中间磁极222、223 对应的磁力与公知相较,其提升情况亦相同。请参照图6A与图6B所示,其中,图6B是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在一半径是4单位的圆E的圆周上,不同方位角度的磁力与公知的比较示意图。图6B的横坐标是图6A的圆E的圆周的不同角度方位,而图6B的纵坐标是本发明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与公知磁场产生模块1的磁力的比值。如图6B所示,在圆E的圆周的不同角度上,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是磁场产生模块1的1. 0至1. 9倍。另外,因磁场产生模块2是对称性结构,故与特定中间磁极222、223 对应的磁力与公知相较,其提升情况亦相同。承上所述,因磁场产生模块2的中间磁极22设置在壳体21的内侧211,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壳体21的环形截面的内周缘,而短磁极23设置在壳体21的内侧211,并平均地分布在中间磁极22间,且相邻的短磁极23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1,各中间磁极22与相邻的短磁极23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2,而第一间距Dl与第二间距D2相等。借此,使磁场产生模块2具有间极式的磁极结构,而短磁极23的设计可降低两个中间磁极22间空气的磁阻效应,并改善磁场产生模块2的磁力衰减,使中间磁极22对应的线圈组M所产生的磁力线可有效地延伸,使磁力线的分布更密集、更均勻。因此,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具有更密集、更均勻的磁力线分布,并可有效提升工作区域的磁通密度与磁力。另外,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2A所示,以说明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2的制造方法。磁场产生模块2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Ol至S03。步骤SOl 在一壳体21的一内侧211设置多个中间磁极22,所述中间磁极22排列在壳体21的一环形截面的内周缘,并使所述中间磁极22间的间距相等。在此,在壳体21 的内侧211设置三个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并平均地排列在壳体21的环形截面的内周缘,使得两两中间磁极22间具有相同的间距。步骤S02 设置多个短磁极23在壳体21的内侧211,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22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23间的一第一间距D1,与各中间磁极22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23间的一第二间距D2相等。在此,设置69个短磁极23在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间,使两个中间磁极22间平均分配23个短磁极23,并使第一间距Dl等于第二间距D2。步骤S03 分别设置多个线圈组M对应所述中间磁极22。在此,各线圈组M具有多个线圈M1,所述线圈241对应设置在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且分别位在特定中间磁极221 223与所述短磁极23间。另外,磁场产生模块2的其它特征已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9A所示,以说明本发明的磁力提升的方法。本发明的磁力提升的方法是应用在一公知的磁场产生模块3,磁场产生模块3具有一壳体31,壳体31 具有一环形截面,壳体31的一内侧311设置有多个中间磁极32排列在环形截面的内周缘, 所述中间磁极32间的间距相等,且磁场产生模块具有多个第一线圈组34分别对应设置在中间磁极32 (本实施例以具有3个特定中间磁极321 323,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线圈组 34为例。当然也可设置6个或其它数量的中间磁极32)。另外,须先将磁场产生模块3的第一线圈组34去除后(如图9B所示),并运用本方法,才可提升磁力。本发明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Ol至P03 步骤POl 如图9C所示,设置多个短磁极33在磁场产生模块3的壳体31的内侧 311,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32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短磁极33间的一第一间距D3, 与各中间磁极32与相邻的短磁极33间的一第二间距D4相等。在此,设置69个短磁极23 在特定中间磁极321 323间,使两个中间磁极32间平均地设置23个短磁极33,并使第一间距D3等于第二间距D4,且使两个相邻的短磁极33与壳体31的圆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5度,且特定中间磁极321 323与相邻的短磁极33与壳体31的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亦是5度。当然,也可如上述实施例一样,设置不同数量的短磁极33。步骤P02 如图9D所示,设置多个第二线圈组3 分别对应特定中间磁极331 333。在此,将各第二线圈组3 对应设置在各中间磁极32与短磁极33间,完成磁场产生模块3a。磁力提升的方法更可包括步骤P03 轮流对磁场产生模块3a的第二线圈组3 通电,使磁场产生模块3a产生磁力。另外,磁场产生模块3a的其它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的磁场产生模块2的相同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与连结关系,在此不再赘述。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可改变公知的磁场产生模块3的结构,可使
9磁力线的分布更密集、更均勻,另外可有效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中间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壳体的环形截面的内周缘,而短磁极平均设置在中间磁极间,且相邻的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而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借此,使磁场产生模块具有间极式的磁极结构,而短磁极的设计可降低两个中间磁极间空气的磁阻效应,并改善磁场产生模块的磁力衰减,使中间磁极对应的线圈组所产生的磁力线可有效地延伸,使磁力线的分布更密集、更均勻。因此,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具有更密集、更均勻的磁力线分布,并可有效地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另外,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磁力提升的方法亦具有上述的磁场产生模块的结构,因此,亦可有效地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非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环形截面,并具有一内侧;多个中间磁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侧,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所述圆形截面的内周缘;多个短磁极,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其中,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所述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分别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以及多个线圈组,分别与所述中间磁极对应设置,并位在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实质上是中空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所述中间磁极及所述短磁极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中间磁极或所述短磁极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中间磁极的数量是三时,所述中间磁极中任意二者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短磁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5度、10度、12度或1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短磁极的数量是69、 33,27 或 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产生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所述线圈组具有多个线圈,并位在各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
9.一种磁力提升的方法,应用在一磁场产生模块,所述磁场产生模块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环形截面,所述壳体的一内侧设置有多个中间磁极排列在所述环形截面的内周缘,所述中间磁极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磁场产生模块具有多个第一线圈组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磁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多个短磁极在所述磁场产生模块的所述壳体的所述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一间距,与各所述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二间距相等;以及设置多个第二线圈组分别对应所述中间磁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所述中间磁极及所述短磁极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中间磁极或所述短磁极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一体成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实质上是中空圆柱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中间磁极的数量是三时,所述中间磁极中任意二者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120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短磁极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5度、10度、12度或15度。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短磁极的数量是 69、33、27 或 21。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多个第二线圈组的步骤中,将各所述第二线圈组设置在各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
17.根据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磁力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流对所述第二线圈组通电。
18.—种磁场产生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一壳体的一内侧设置多个中间磁极,所述中间磁极排列在所述壳体的一圆形截面的内周缘,并使所述中间磁极间的间距相等;设置多个短磁极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且使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一间距,与各所述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的一第二间距相等;以及分别设置多个线圈组对应所述中间磁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所述中间磁极及所述短磁极的材质包括导磁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中间磁极或所述短磁极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一体成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实质上是中空圆柱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中间磁极的数量是三时,所述中间磁极中任意二者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120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相邻的短磁极与所述壳体截面的中心点的夹角是5度、10度、12度或15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短磁极的数量是69、33、 27 或 21。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多个线圈组的步骤中,将各所述线圈组设置在各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
全文摘要
一种磁场产生模块包括一壳体、多个中间磁极、多个短磁极以及多个线圈组。壳体具有一环形截面,并具有一内侧。中间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具有相同的间距排列在所述环形截面的内周缘。短磁极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并平均地分布在所述中间磁极间,其中,相邻近的两个所述短磁极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各中间磁极与相邻的所述短磁极间分别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线圈组分别与所述中间磁极对应设置,并位在所述中间磁极与所述短磁极间。本发明的磁场产生模块具有更密集的磁力线,并可提升磁通密度与磁力。
文档编号A61M31/00GK102468030SQ20101053409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林瑞礼, 萧胜富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立成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