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11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用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效、持久、安全、低成本的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赤皮病的暴发具有传播迅速、感染率高、难根治的特点,严重时可造成鱼大量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而赤皮病成为鱼农直接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鱼类生长环境质量下降,赤皮病暴发的数量和严重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其治疗方式的效用和安全性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针对赤皮病等淡水鱼传染病的防治,不少水产养殖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CN1156625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方法》提供了一种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方法,即用河弧菌CCTCC M96016疫苗和点状产气单胞菌CCTCC M96015疫苗混合制成二联疫苗、使用前加入莨菪佐剂对鱼体进行浸泡和注射接种,可对75-80%的鱼类进行为期一年的免疫防护。中国专利《CN1977901防治鱼病的洗液》提供了一种防治鱼病的洗液,其各主要成份包括当归、首乌、羌活、黑以干、 硬脂酸甘油脂、椰子油二乙醇酰胺、月桂醇聚氯乙烯醚硫酸钠,通过鱼类从体外吸收,发挥防治多种鱼病的作用。中国专利《CN1211421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提供了一种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主要成份为呋喃唑酮、红霉素、富马酸二甲酯、过碳酸钠,解决防治多种鱼病见效慢、疗效低的问题。已有技术在赤皮病的治疗效果上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 1、由于不是针对赤皮病研制,所以防治效果不够强,在大量感染的情况下效果不佳;2、药物的生物相溶性差,易在鱼体内的降解和代谢产物造成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导致鱼类肉质下降;3、药效不持久,不稳定;4、材料来源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皮病治疗用方,该用方专门针对赤皮病有理想药效,药物主要成份为无毒性和副作用天然物料,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药效稳定持久,原料来源广,在治病的同时又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如下技术方案1、加入磺胺间甲氧嘧啶,对治疗赤皮病有强效;2、加入甲壳素、五倍子,为天然物料,很大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相溶性,其中甲壳素具有抗结核性,可降低磺胺类对内脏的损害,还为其它药品构筑坚强的较密封的框架结构,使得药品能够缓慢地释放,长期维持药效;3、加入光合细菌,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对水体有净化作用。本发明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磺胺间甲氧密啶2 5 %
五倍子10 20%甲壳素10 20%光合细菌(60亿级/毫升) 20 30%水30 50%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其一种实施方式,各组分质量份数为磺胺间甲氧嘧啶3%五倍子17%甲壳素15%光合细菌(60亿级/毫升)20%水45%制造方法为先将磺胺间甲氧嘧啶、五倍子、甲壳素和水于65°C均勻混合,后冷却至常温,再与光合细菌均勻混合即得。以2%的比例掺入饲料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物质及其质量份数为 磺胺间甲氧嘧啶2 5%五倍子10 20%甲壳素10 20%光合细菌(60亿级/毫升)20 30% 水30 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其特征在于,其组分物质及其质量份数为磺胺间甲氧嘧啶3%五倍子17%甲壳素15%光合细菌(60亿级/毫升)20% 水4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赤皮病治疗用方。其组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五倍子、甲壳素、水和光合细菌。该治疗用方对赤皮病有理想药效,药物主要成份为无毒性和副作用,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药效稳定持久,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廉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526118SQ2010105954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戚冬梅 申请人:戚冬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