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33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对病忠实施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新型温灸治疗器,属于医 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 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 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 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 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 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 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目前市场供应及临床使用的各种灸具、灸器,基本是一种灸具,只适用于某一个平 整面、某一个部位、或某一个穴位的专用灸具。如灸架、灸盒、灸棒、灸座、灸头等,不能够一 具多用,也不能够通过升降来调节温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弥补了以上传统灸具的不足,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 旋转,可以进行升降调节,距离远近的调节,从而调节艾灸的温度。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由温灸炉1、支架2和支脚3构成, 其特征在于各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所述1)温灸炉1为底部敞口的桶状结构,包括炉体11、炉盖12和位于炉体11底部的 隔热圈13,炉盖12和炉体11通过连接活页14连接,炉体11内部设有隔药网15,隔药网15 上具有数个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针16,炉体11的侧面开有数个通气孔17 ;2)支架2为L形结构,包括直接与支脚3连接的中空的立杆21、可插入立杆21中 并且可以上下移动的升降杆22,升降杆22通过固定螺栓41与立杆21相互连接固定,所述 的之间2还包括L形杆23,L形杆23的一端与升降杆22直接连接,另一端为中空结构,连 接杆24可以插入L形杆23中并且可以前后移动,连接杆24通过固定螺栓42与L形杆相 互连接固定,连接件25的一端与炉体11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3与连接杆24相 互连接固定,连接件25可以以固定螺栓43为圆心旋转;3)支脚3底部设有滑轮3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位于炉体11高二分之一处。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上的固定针16的数目为一个以上。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孔17位于炉体11高上三分之一处,数目为一个以上。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31为万向轮。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21和升降杆22的截面可以是方形或 圆形。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杆23和连杆24的截面可以是方形或 圆形。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为单层或多层的网状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炉体可以设计为高12cm、直径20cm的结构, 炉体二分之一处为隔药网,隔药网为3层细钢丝网结构,网上有层粗格钢网,上面设有六个 排列有序的艾条固定针。所述的炉体底边设有一周橡胶隔热圈防止金属灼伤肌肤,炉体上三分之一处四周 设有直径为1. 5cm的四个对称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配合针刺适用于治疗头痛、肩周炎、颈椎病、腰痛、 关节痛、胃肠虚寒症、前列腺炎、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及风湿麻痹、保健养生的调理。使 用方法根据疾病辩证施治,选穴、先针刺,施针的同时用本温灸治疗器灸之,或不扎针直接 灸之。操作每次取3-4cm艾条、4-6节,一端燃着插在炉体内的固定针上,盖上盖,调理好 距离角度,扣罩在治疗部位上,温度控制在病人能耐受为主。一次20-30分钟,一日一次或 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技术原理本温灸治疗器灸之热力相对封闭集中,热辐射面广, 艾火渗透力深,能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细胞活跃,炎症吸收。长期灸之能增强 机体免疫技能,并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调元固本,扶正祛邪之功能。正如《神灸经纶》上
说“......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祛寒湿,暖子宫,治百病,效如反
掌”,本温灸治疗器在临床中试用无不良反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与以往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操作方便,可升可降调节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灼伤病患;2.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不受身体部位的限制,全身通用;3.针法、灸法可同时使用;4.本温灸治疗器药力热力相对封闭集中,热辐射面广,艾条渗透力深;5.本温灸治疗器采用不锈钢的金属结构,不易损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温灸炉、3为支脚、13 为隔热圈、17为通气孔,21为立杆、22为升降杆、23为L形杆、24为连接杆、25为连接件,31 为滑轮,41、42和43为固定螺栓;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的温灸炉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炉体、 12为炉盖、13为隔热圈、14为连接活页、15为隔药网、16为固定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目的是为了公 众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制,事实
4上,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内容的发明精神之内所做的任何增减、替换和改进都在本实 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内容之内。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由温灸炉1、支架2和支脚 3构成,温灸炉1为底部敞口的桶状结构,包括炉体11、炉盖12和位于炉体11底部的隔热 圈13,炉盖12和炉体11通过连接活页14连接,炉体11内部设有隔药网15,隔药网15上 具有数个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针16,炉体11的侧面开有数个通气孔17 ;隔热圈13的作用 是防止在温灸炉1距离人体很近时将人体烫伤,而连接活页14将炉盖12和炉体11连为一 体,这样在温灸炉1旋转倾斜的过程中,炉盖12不会掉落,使用时将艾条插在固定针16上, 得以固定,通气孔17的作用是便于艾灸燃烧产生的烟气的排放。支架2从整体上看,为L形结构,包括直接与支脚3连接的中空的立杆21、可插入 立杆21中并且可以上下移动的升降杆22,升降杆22通过固定螺栓41与立杆21相互连接 固定,这样在需要调节支架2的高度时,就可以将固定螺栓41拧松,将升降杆22调整至适 当的高度,然后再将固定螺栓41拧紧;另外还有,L形杆23 —端与升降杆22直接连接,另 一端为中空结构,连接杆24可以插入L形杆23中并且可以前后移动,连接杆24通过固定 螺栓42与L形杆23相互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杆24在L形杆23中伸缩的 长度,来调节与之相连的温灸炉1可以伸长的范围;另外,也可以通过连接杆24在L形杆23 中的旋转(如果连接杆24为方形柱状结构,则需要先将连接杆24从L形杆23中抽出,然 后调整好角度后,再重新插入L形杆23中,再将固定螺栓42拧紧),来调节与之固定连接的 温灸炉1底部开口的朝向,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方向和角度的需要;连接件25的一端与炉体 11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3与连接杆24相互连接固定,连接件25可以以固定螺 栓43为圆心旋转,这样就可以调节与之相连的温灸炉1底部开口的俯仰角度。由此可知, 通过上述支架2连接部件的调节,则可以实现温灸炉1在立体空间内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旋 转,从而可以适应不同体位、不同部位的病患的治疗。支脚3底部设有滑轮31,滑轮可以采用万向轮,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个方向的便捷 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方位温灸治疗器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温灸炉全方位多角度 的旋转移动,使用于不同体位、不同部位的病患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一种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由温灸炉(1)、支架(2)和支脚(3)构成,其特征在于各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所述1)温灸炉(1)为底部敞口的桶状结构,包括炉体(11)、炉盖(12)和位于炉体(11)底部的隔热圈(13),炉盖(12)和炉体(11)通过连接活页(14)连接,炉体(11)内部设有隔药网(15),隔药网(15)上具有数个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针(16),炉体(11)的侧面开有数个通气孔(17);2)支架(2)为L形结构,包括直接与支脚(3)连接的中空的立杆(21)、可插入立杆(21)中的升降杆(22),升降杆(22)通过固定螺栓(41)与立杆(21)相互连接固定,所述的支架(2)还包括L形杆(23),L形杆(23)的一端与升降杆(22)直接连接,另一端为中空结构,连接杆(24)可以插入L形杆(23)的另一端中,连接杆(24)通过固定螺栓(42)与L形杆(23)相互连接固定,连接件(25)的一端与炉体(11)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3)与连接杆(24)相互连接固定;3)支脚(3)底部设有滑轮(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位于炉体(11)高二分之一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上的固定针 (16)的数目为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孔(17)位于炉体(11) 高的上三分之一处,数目为一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31)为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药网(15)为单层或多层 的网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方位温灸治疗器由温灸炉、支架和支脚构成,支架为L形结构,由多个连接杆相互连接构成,可以使与之相连的温灸炉实现升降、伸缩和旋转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患者的对不同体位、不同部位进行灸疗,而且可以调节炉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温灸治疗器弥补了传统灸具的不足之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1701477SQ20102023885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新民, 王伟瑛, 罗正中, 舒薇薇, 郝奇瑞 申请人:罗正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