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38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器械装置,特别是涉及矿难抢险现场救护、院前及院内 病人的转运和救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难抢险设备功能略显单一、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使用、无法在复杂现场完成 生命的救护工作。现有救护设备存在的弊端设备种类多,功能单一,零散分布,不便于携 带,以上诸多情况均不利于矿井下操作。因此,急需一种具有可折叠、压缩、体积小、重量轻、 结构简单、提供氧气储存空间、止血抗休克、利用救护系统供氧、电动充气和电动驱动胸外 按压等功能,实现对多发伤患者进行现场急救监护快速转运的便携式转运工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以解决传统的救护设 备存在的功能单一和不便于携带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包括充气式担架框架、颈部固 定结构、电动胸外按压背板、抗休克裤结构和电动充气装置;所述颈部固定结构位于充气式 担架框架上侧面的一端,由充气式担架框架上的凸起结构构成一个头枕体和一对固定颈部 的挡板;所述抗休克裤是在充气式担架框架上侧面的另一端,位于人体腿部处的两条腿部 固定筒结构,所述抗休克裤、颈部固定结构与充气式担架框架连成一体同为充气体结构;所 述电动胸外按压背板使用时,放在充气式担架框架上方的人体胸位置;在充气式担架框架 周边设有握持把手和固定用搭扣。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还包括一个抢救物品储存箱,该箱体 中存放有供氧通气装置、蓄电结构和电动胸外按压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以转运担架为框架,整合抗休克裤功能,集合各种常用急救物品及设备,便于携 带、功能齐全、运转灵活,以上特点均适合于矿难发生时矿井下矿难现场的特殊环境中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至图3。具体包括可折叠担架框架1、颈部固定 结构2、胸外按压背板3、抗休克裤结构4、固定用搭扣5、复合人握持把手柄6等结构。[0012]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所述颈部固定结构2位于充气式担架框架1上面的一端,由 充气式担架框架1上的凸起结构构成一个头枕体和头枕体下方的一对固定颈部的挡板组 成;所述抗休克裤4是在充气式担架框架1的另一端位于人体腿部处的两条腿部固定筒,所 述抗休克裤4、颈部固定结构2与充气式担架框架1连成一体同为充气体结构;所述电动胸 外按压背板3使用时放在充气式担架框架1上方的人体胸位置;在充气式担架框架1周边 设有握持把手8和固定用搭扣7。使用时先打开便携式转运装置外箱体,取出可折叠担架框架,该可折叠担架框架 采用坚固软体材质制成,将胸外按压的背板3按抢救伤员的需要放于担架的上端,将可折 叠担架框架1放于担架上,扣上尼龙搭扣5紧固于担架上,采用电动充气系统向囊内充气后 呈人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头颈部、躯干及四肢的固定融合于充气装置内,固定人体的同时 亦可实现抗休克功能。根据伤员救护的需要,启用胸外按压装置进行胸外心肺按压抢救。急 救氧气瓶及供氧装置和抢救物品储存在一个集成箱内。转运伤员时,复合人握持把手柄便 于救护人员转运握持,符合节力原则。
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充气式担架框架、颈部固定结构、电动胸外按压背板、抗休克裤结构和电动充气装置;所述颈部固定结构位于充气式担架框架上侧面的一端,由充气式担架框架上的凸起结构构成一个头枕体和一对固定颈部的挡板;所述抗休克裤是在充气式担架框架上侧面的另一端,位于人体腿部处的两条腿部固定筒结构,所述抗休克裤、颈部固定结构与充气式担架框架连成一体同为充气体结构;所述电动胸外按压背板使用时,放在充气式担架框架上方的人体胸位置;在充气式担架框架周边设有握持把手和固定用搭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抢 救物品储存箱,该箱体中存放有供氧通气装置、蓄电结构和电动胸外按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充气担架转运系统,它包括充气式担架框架、颈部固定结构、电动胸外按压背板、抗休克裤结构和电动充气装置;所述颈部固定结构位于充气式担架框架上侧面的一端,由充气式担架框架上的凸起结构构成一个头枕体和一对固定颈部的挡板;所述抗休克裤是在充气式担架框架上侧面的另一端,位于人体腿部处的两条腿部固定筒结构,所述抗休克裤、颈部固定结构与充气式担架框架连成一体同为充气体结构;在充气式担架框架周边设有握持把手和固定用搭扣。本产品以转运担架为框架,整合抗休克裤功能,集合各种常用急救物品及设备,便于携带、功能齐全、运转灵活,以上特点均适合于矿难发生时矿井下矿难现场的特殊环境中应用。
文档编号A61G1/00GK201727658SQ20102025896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建民 申请人:李建民;袁聚祥;金子环;吴庆文;徐应军;朱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