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防针刺伤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53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防针刺伤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上使用的便携式防针刺伤
品.O
背景技术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 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其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 网络系统报告护士被针刺伤的几率在所有医务人员中多年来一直为最高,2002年占医务人 员的45%,2003年占37.8(%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报道为10%-34% ;意大利报道外科护 士为11%,内科护士为10.6%;2003年中国学者对1075名护士的同卷调查显示,针刺伤发 生率为80. 6%,与国外报道相似,年人均针刺伤3. 5次,866名护士在1年中发生针刺伤为 3780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注射后针头处理中的针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 7%, 被空心针刺伤占92. 5%,不同科室针刺伤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手术室、急诊室和门诊注射 室针刺伤的发生频次高,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频率多少呈正相关,针 刺的深度针刺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空心针(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缝针)所携 带的血量多,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员多被空心针刺伤,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 针造成,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高 于医生。74%的锐器伤是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为此,便携式防针刺伤盒的设计兼顾了护士繁忙的工作状况、病人的利益来防止 针刺伤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医源性感染,同时 也是为提高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而设计的一种临床上使用的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整体是由长9. 2cm、宽6. 6cm.高2cm的带翻盖的塑料盒构成, 盒内成网格状,每格为1. 2X1. 2cm,网格内分别放有用硬塑料围成的长1. 2、宽1. 2cm、高 2cm的小方柱,内部填塞有橡胶,小方柱顶端开口并以粘纸密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防针刺伤效果好等明显优
点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去掉粘纸后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整体是由长9. 2cm、宽6. 6cm.高2cm的带翻盖的塑料盒1构 成,盒内成网格状,每格为1. 2X 1. 2cm,网格内分别放有用硬塑料围成的长1. 2、宽1. 2cm、 高2cm的小方柱,内部填塞有橡胶2,小方柱顶端开口并以粘纸3密封。临床具体使用时,当护士巡回病房发现病人静脉输液已肿或堵塞不滴时,护士随 机拿出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放在床头柜上,掀开小方柱上粘纸3,拔出患者身上的针头,单手 直接刺入橡胶2中,使再次接触着针头的人不会被针头刺伤,从而达到防针刺的效果,避免 医源性感染。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 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1.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整体是由长9. 2cm、宽6. 6cm.高2cm的带翻盖的塑料盒构成, 其特征在于盒内成网格状,每格为1. 2X1. 2cm,网格内分别放有用硬塑料围成的长1. 2、宽 1. 2cm、高2cm的小方柱,内部填塞有橡胶,小方柱顶端开口并以粘纸密封。
专利摘要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整体是由长9.2cm、宽6.6cm、高2cm的带翻盖的塑料盒构成,盒内成网格状,每格为1.2×1.2cm,网格内分别放有用硬塑料围成的长1.2、宽1.2cm、高2cm的小方柱,内部填塞有橡胶,小方柱顶端开口并以粘纸4密封,当护士巡回病房发现病人静脉输液已肿或堵塞不滴时,护士随机拿出便携式防针刺伤盒放在床头柜上,掀开小方柱上粘纸,拔出患者身上的针头,单手直接刺入橡胶中,使再次接触着针头的人不会被针头刺伤,从而达到防针刺的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防针刺伤效果好等明显优点。
文档编号A61G12/00GK201855390SQ20102061133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1日
发明者陈鸣明 申请人:杨东平, 金珠, 陈鸣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