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49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学领域,具体来说属于外伤学、矫形学和神经学,更具体来说,是一种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 矫正方法以及用来实现该方法的装置。目前,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逐渐增多,这些因素中包括对孕期妇女的不利影响,其后果是导致下一代出现遗传性病变。鉴于此类病变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多发的趋势,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包括幼儿阶段矫正)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下肢各节段,即人体下肢骨骼肌肉系统的各不同部位,例如,大腿节段,小腿节段,足部节段等。以往达到的技术水平在骨骼肌肉系统各部位支撑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目前已有一些不同方法及装置,其中包括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法,这种方法至少有三种类型,下面逐一说明。第一种类型运用较为广泛,即通过在下肢各节段分步骤施加石膏绷带的方法来实现矫正,以消除大腿、小腿、踝部、足部等部位的病理畸形。但这种方法的运用受到一定限制,一般来说,更适用于年幼的儿童。运用这种方法时,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无法自由活动的姿势,从而导致丧失部分运动能力,骨盆和下肢等部位发生肌肉营养不良。第二种类型是借助于训练器械、通过训练逐步消除下肢各节段的病理畸形,从而实现矫正。例如,比较著名的有一种“莲花”矫正训练器,可用来辅助治疗支撑运动器官的病变。将患者置于这种训练器上,使其保持盘腿打坐的姿势,背部贴紧于垂直支架。用固定装置将患者的小腿和膝部固定,背部也要固定于垂直支架上。患者每天要有2 3个小时保持这种姿势。借助于上述方法和装置,能够矫正下肢节段的病理畸形,但这种矫正需要多年的持续训练才能达到目的,并且矫正的程度不高。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虽然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但不能用于幼儿期儿童的下肢病理畸形(包括儿童脑瘫)的矫正。同时,将患者固定于上述器械上,也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使其下肢运动功能得不到发展,不利于促进患者独立行走。第三种类型是使用能帮助患者独立行走的各类装置,尽管患者存在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但只实施轻微的矫正。这类装置是“穿”在患者身上的,即为患者安装所谓的“皮外骨”,保护肌肉和关节囊,使患者能够独立行走。这种方法对下肢各节段的病理畸形只实施轻微矫正。在编号为GB2301776的专利申请书中,描述了一种使用控制器减轻行走困难的方法及其装置。这种已知装置包括一套在躯干和下肢周围起支撑作用的外骨架,以及用来操纵该装置的控制器。外骨架包括骨盆节段、大腿节段、髋关节节段、膝关节节段、小腿节段、踝部节段、足部节段,各节段通过活节和滑杆相连,并通过手柄控制。当患者用手操纵手柄时,信号传递到相应的滑块,滑块驱动相应的外骨架节段,从而帮助患者行走。同时,在长期使用这种外骨架的过程中可实现对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的轻微矫正。然而,上述装置构造复杂,并且由于大腿节段和小腿节段的长度固定,需为每个患者专门定制,不能根据需要改变装置的长度,所以,该装置的使用也具有局限性。此外,上述装置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使用。如果根据医学指征没有必要对下肢全部节段实施辅助运动,就不适合使用这种装置。编号为5658242的美国专利中,描述了一种辅助下肢支撑运动功能的方法及其装置,可对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实施轻微矫正。该装置为整体结构,包含一个腰部固定带、一副小腿和足部固定带以及一副大腿固定带。各固定带通过刚性拉杆连接在一起,拉杆在两个膝关节的位置装有连接活节。该装置属于刚性外骨架,根据具体患者的尺寸制作,整个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运用上述方法及其装置能够消除下肢骨骼和肌肉所承受的负荷,使患者能够实现独立行走。但是,该方法及其装置的运用也存在局限性,即只能用于成人和大龄儿童,而不能用于幼儿下肢病理畸形(包括儿童脑瘫)的矫正,因为该装置是按具体患者的尺寸定制,且尺寸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不可调节。这样,该装置就不能用于身体生长较快的儿童。此外,该装置也会导致下肢肌肉出现无力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已知另一种辅助行走装置(专利号JP 2006 087478),可对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进行更加轻微的矫正。该装置包含一个套在患者骨盆四周的可调式固定带,以及沿患者下肢四周分布的髋关节转动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小腿转动器、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足套。这些部件通过一些扁平状拉杆彼此相连。上述方法及装置可用于下肢缺乏周围神经支配的患者辅助行走。该装置的骨盆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与骨盆固定带连接的髋关节转动器是位于大腿部的一个扁平形活节,能够使大腿只沿矢状面运动。为了实现大腿强制运动,在髋关节活节所在位置使用了第一个电路。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是一个借助于两个皮套固定在患者大腿部位的扁平状拉杆,它与髋关节活节以及小腿转动器均采取刚性连接,小腿转动器为扁平状活节(膝关节活节)。在膝关节活节处使用了第二个电路,用于驱动膝关节活节的运动并实现小腿沿矢状面的相应运动。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与大腿固定器类似,是一个借助于皮套固定于患者小腿部位的扁平状拉杆,并与膝关节活节采取刚性连接。该装置的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是一个扁平状活节(踝关节活节),用于保持小腿沿矢状面运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与便鞋式足套采取刚性连接。
上述装置为整体外骨架结构,可同时使用所有结构和功能组件。大腿节段和膝关节节段的各电路通过执行机构控制,用来减轻下肢缺乏周围神经支配的患者的行走困难。该装置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其骨盆固定带只是用来将器械安装于患者身体上,而并不能完成股骨头与髋白对正的矫正,因而不能用于股骨脱位和半脱位患者。不能使股骨头与髋白对正,也就无法将相应的负荷施加于患者整个下肢表面。由于上述装置采用的扁平状膝关节活节在胫骨病理畸形情况下不能调节小腿相对于大腿的位置,因而无法实现膝关节转动轴线的矫正。此外,由于不能根据小腿或大腿的形状等情况改变扁平状连接拉杆的形状,该装置不具备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学特征作出相应调节的性能。同时,该装置结构非常复杂,其活节连接件包含的运动部件和旋转部件几乎直接贴于患者身体,所以,实际上根本无法用于儿童(包括幼儿)。
本发明详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任务是提出一种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的矫正方法并研制出及其实现装置,该方法应采用具体的手段以及简化的结构型式,以实现在水平面和(或)立面和(或)矢状面同时(或按需要方式)完成下肢各节段位置的矫正,同时,应保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能够围绕被矫正的生理轴线正常活动,此外,还要拓展对下肢病理畸形的矫正范围,使其能够适用于成人及各年龄段的儿童(包括幼儿),确保患者在矫正过程中可自由活动,并逐步消除各种局部性或综合性下肢病理畸形。为解决上述任务而提出的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借助于矫形工具对一侧下肢病理畸形的矫正,本发明中,对一侧下肢病理畸形的矫正是通过逐步矫正该下肢节段在水平面和(或)立面和(或)矢状面相对于轴线的位置来实现的,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措施,同时缩小该下肢节段的病理畸形,进而在每个阶段利用矫形工具将该节段固定于正确的位置。所使用的矫形工具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针对具体患者进行调节的外骨架模块,可在矫正治疗的不同阶段使畸形节段逐渐接近于正常生理位置,同时,每个阶段将该节段固定于正确位置时,都可保证相应关节能够围绕矫正后的轴线在该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活动,使患者相应关节的运动形态逐步接近于正常的生理运动形态。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成果是能够改善下肢支撑功能,矫正幼儿、青少年以及成人患者的姿态畸形和运动畸形,适用于各类原因引起的下肢痉挛型或萎缩型轻瘫,骨骼肌肉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代谢类疾病),以及可导致局部性或综合性下肢病理畸形的疾病和情况。该技术成果扩大了这种矫正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用于成人和各年龄段的儿童(包括幼儿),能够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实现患者的自由活动,保持患者下肢各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内部的活动状态,同时逐步消除下肢局部性或综合性病理畸形。此外,本发明方法能够用于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的单独矫正,从而使患者不必使用全套外骨架,而只使用其个别模块即可。 对于下肢相应髋关节内股骨内收型病理畸形应实施逐步的缩小矫正,其具体方法是对大腿内收肌实施定量拉伸,同时,通过沿立面外弓I股骨的方式对股骨头在相应髋臼内的位置实施定量矫正,进而使用第一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相应髋关节在水平面、立面和矢状面在第一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活动。对于股骨内旋型病理畸形,在沿立面实施外引的同时,还应沿平面对股骨实施向外的定量旋转牵引。对于下肢各节段内旋型病理畸形能够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消除髋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在相应髋关节实施下肢向外的旋转牵引,并进而使用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并且能够保证相应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沿平面活动。对于膝关节部位的胫骨反屈型病理畸形能够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对于支撑行走时胫骨在膝关节部位沿矢状面屈曲的情况采取定量限制措施,并使用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二外骨架模块可保证小腿在膝关节部位、在该模块限定范围内能够沿矢状面做屈伸动作。对于膝关节部位的胫骨屈曲型病理畸形能够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消除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定量限制行走时胫骨在膝关节部位沿矢状面的屈曲,并使用带弹簧的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二外骨架模块能 够保证小腿在膝关节部位、在该模块限定范围内做屈伸动作。对于膝关节部位的胫骨外翻和内翻型病理畸形能够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消除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胫骨在立面的位置进行矫正,并使用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二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小腿在膝关节部位、在该模块限定范围内能够沿矢状面做屈伸动作。对于踝关节部位的足部内收和外展病理畸形能够很方便地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消除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足部相应进行向外或向内的平面方向牵引,并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三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在踝关节部位、在该模块限定范围内沿矢状面做跖屈和背屈动作。对于踝关节部位的足部外翻和内翻型病理畸形能够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消除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改变足骨在踝关节内的位置,并借助于第三外骨架模块和矫正垫块(该垫块安装于外骨架足套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能够保证在踝关节部位、在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能够沿矢状面做跖屈和背屈动作。对于踝关节部位的足下垂病理畸形可使之尽量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限制足部沿矢状面的跖屈动作,并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三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在踝关节部位、在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沿矢状面做足部背屈动作。对于踝关节部位的马蹄足病理畸形可使之逐步缩小,其具体矫正方法是定量拉伸相应小腿的三头肌,同时,定量限制足部沿矢状面的跖屈动作,并进而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足部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三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在踝关节部位、在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能够沿矢状面做足部背屈动作。对于两侧下肢均存在病理畸形的情况,可分别予以逐步矫正,并且在矫正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在上述矫正过程的每个阶段,能够使病理畸形部位的轴线位置逐步接近正常生理位置,且这一矫正过程是在不使患者产生疼痛的范围内实现的。使患者下肢病理畸形部位轴线达到正常生理位置的过程可在站立姿势下完成。
在上述各矫正阶段的间隙,最好让患者进行一些运动练习,以消除相关肌肉功能不足的情况,以及(或者)对患者给予推拿、器械、理疗、药物等措施。运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改善下肢支撑功能,矫正幼儿、青少年以及成人患者的姿态畸形和运动畸形,适用于各类原因引起的下肢痉挛型或萎缩型轻瘫,骨骼肌肉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代谢类疾病),以及可导致局部性或综合性下肢病理畸形的疾病和情况。本发明拓展了下肢病理畸形矫正方法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适用于成人及各年龄段的儿童(包括幼儿),能够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实现患者的自由活动,在矫正的运动范围内保持患者下肢各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内部处于活动状态。为解决本发明的任务而研制的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包括一个套在患者骨盆部位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以及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至 少一个足套组件,以及一套连接件。其中,可调式骨盆固定带可实现至少一个股骨的股骨头与髋曰对正矫正,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可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小腿转动器可矫正膝关节沿立面和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可保证足部能够沿水平面转动,每个连接件均为圆柱形拉杆,拉杆可做规定范围内的线性移动和(或)旋转和(或)自由线性移动。可调式骨盆固定带与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通过第一拉杆相连(拉杆可转动和自由线性移动),组成一外骨架模块,该模块能够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并使大腿能够在静止和运动时转动。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以及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分别通过第二和第三拉杆彼此相连(第二拉杆可转动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三拉杆可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组成第二外骨架模块,该模块能够通过沿水平面向外和向内转动小腿改变小腿的位置,并可矫正小腿在立面的位置。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与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通过第四拉杆相连(第四拉杆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组成第三外骨架模块,该模块能够通过在水平面向外和向内转动小腿和足部改变小腿和足部的位置。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外骨架模块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患者下肢病理畸形的具体情况组合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成果是实现了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沿水平面、立面和矢状面旋转轴线位置的矫正。本发明装置可实现股骨、胫骨、足骨病理畸形的功能性矫正,可用于因各种临床形态的儿童脑瘫、脊髓神经局部受损、周围神经受损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成人及儿童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如下肢轴线内旋、股骨内旋、股骨内收、胫骨外翻或内翻、足骨外翻或内翻、马蹄足、足前段下垂、足部内收或外展等。由于采用了模块式结构,当患者一侧或双侧下肢存在股骨、胫骨、足骨的各种不同组合类型的病理畸形时,可实现对下肢所有节段的同时矫正。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相当简单,各组件的连接也十分轻便,因此非常适合于年幼的儿童。由于连接件采用圆柱形拉杆,不仅能够改变整个装置的长度,还能够完成各部分的旋转和线式自由移动,从而使装置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节,这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上述可调式骨盆固定带应包含一个支撑片,用来固定骨盆固定带底板,固定带底板的两面均安装有股骨头对中器,该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半圆形凹槽的法兰,一个与该法兰刚性连接、并带有相反方向凹槽的可卸式盖子,以及一个与上述凹槽刚性连接的半圆形活节,该活节安装处可自由转动,活节上设置了第一通孔,第一拉杆的第一端固定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够自由转动。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股骨头与髋臼的对正,同时完成下肢纵向轴线的矫正。该装置股骨头对中器的结构在静止状态(坐、立)以及行走状态下均可实施股骨牵引。股骨头对中器可在患者处于各种不同姿势下(坐、立)以及在患者行走过程中完成不同程度的股骨牵引,这是由于半圆形活节的安装处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自由转动,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固定于指定位置。上述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由第一和第二两个部分组成,两个部分在其安装位置均能够沿矢状面做彼此相对的自由转动,且其安装位置均能够沿水平面转动。该装置有一可调式大腿固定带,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第一部分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可调式固定带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第一部分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拉杆的第一端固定于该 通孔内,且拉杆能够转动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第二部分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固定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够做线式自由移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包含一个轴,该轴将可调式大腿固定带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第一和第二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以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第二部分。上述小腿转动器可由两个部分组成,两个部分在其安装位置均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做彼此相对的转动。其第一部分设有第四通孔,第二拉杆的第二端固定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其第二部分设有一开口,开口内的轴上安装有一个膝关节活节,该活节可限制小腿沿矢状面的屈伸动作,活节上还有一个座,用于刚性固定第三拉杆的
笛一雜兎顧。膝关节活节应包含一个滚针轴承,轴承两端固定于小腿转动器第二部分的两个相对的面上。第二部分的开口处有一挡板,用于限制膝关节活节沿矢状面的转动。限制膝关节活节转动的挡板能够避免小腿的过度伸直。根据本发明装置结构的要求,小腿转动器应包含一个轴,轴的一端与小腿转动器的第一部分刚性连接,另一端与小腿转动器的第二部分相连,使第二部分能够做相对于小腿转动器第一部分的转动。小腿转动器的上述结构(即膝关节转动位置矫正)实现了对小腿水平面和立面的位置矫正,同时也实现了要求的屈伸动作,即小腿行走时的重复动作。上述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包含一个可调式小腿固定带和一个底板,该底板上设有第五和第六通孔,第三拉杆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拉杆的第一端即分别固定于第五和第六通孔内,且拉杆均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相应地,该底板上也有一个轴,用于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可调式小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器所包含的固定带位于小腿中间位置,这比较适合于小腿长度较小、小腿围沿腿长变化不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装置时,固定带能够可靠地绑住小腿,并且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对于小腿围沿腿长变化较大的情况,上述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包含第一和第二两个可调式小腿固定带,且分别带有各自的底板,每个底板上都设有第七和第八通孔。这种情况下还包含一个过渡拉杆。第一固定带底板中的第七通孔与上述第三拉杆的第二端刚性连接,第一固定带底板中的第八通孔则与上述过渡拉杆的第一端连接,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二固定带底板中的第七通孔与第八通孔分别与过渡拉杆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拉杆的第一端相连,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相应地,每个底板也都有各自的轴,用来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相应的可调式小腿固定带。过渡拉杆应根据患者小腿的形状设置适当弯曲。这种包含两个可调式小腿固定带的结构(一个位于上面、靠近膝部,一个位于下面、靠近踝部)能够使小腿固定器工作更加可靠,防止出现扭曲或与小腿贴合不良的情况。上述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应包含一个踝关节活节,活节包含一个个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套管头的一端与第四拉杆的第二端刚性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中空壳体内踝关节活节的轴上,且能够沿矢状面转动。
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还应包含一个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另一端与足套刚性连接。连接片的外形应符合患者足部的解剖学特征。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踝关节活节的中空壳体内应安装至少一个弹性体,用来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上述足套组件应包含一个便鞋式足套和至少一个足部固定件。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的结构能够实现对足部病理畸形的矫正,使用方便、可靠。该矫正器所包含的弹性体能够使踝关节活动顺畅,更方便使用。本发明装置还应包含膝关节伸直器,位于第二和第三拉杆的相应端部。该膝关节伸直器应包含至少一个弹簧,弹簧一端固定于小腿转动器的第二部分,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拉杆的第一端。该膝关节伸直器还应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的相应端部。本发明装置还应包含一个固定在股骨头对中器安装部位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上的驱动装置。上述可调式骨盆固定带应包含一个底板,在靠近该底板相对两端的地方设置相应的嵌座,嵌座上设有第一环状齿面,用来安装相应的股骨头对中器,股骨头对中器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嵌座中。股骨头对中器包含一个外壳,在外壳朝向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齿面,在底板与外壳之间以可旋转方式安装有倾斜式凸轮,凸轮两端设有第三和第四环状齿面,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环状齿面相互啮合。本发明装置应包含至少一个可调式大腿固定带,其安装处可沿矢状面转动,该可调式固定带与相应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连接,且能够沿水平面转动。在股骨头对中器外壳内,沿底板方向设有第九通孔,第一连接拉杆第一端的固定装置固定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自由旋转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而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则安装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上。第一拉杆第一端的固定装置应包含两个套管及相应的套筒法兰,两个套管以可旋转方式分别安装在位于股骨头对中器外壳上的第九通孔的两侧。在第一拉杆第一端的外表面以及两个套管的内表面上均设有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拉杆第一端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上述倾斜式凸轮在其安装位置可做离散式旋转,嵌座内围绕第一环状齿面设有刻度盘,其刻度恰与倾斜式凸轮离散式旋转的的齿距相对应。该倾斜式凸轮的倾斜角度最好在3° 30°范围内。股骨头对中器包含有第一簧片,该簧片安装于底板与倾斜式凸轮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一和第三环状齿面之间。股骨头对中器还包含第二簧片,该簧片安装于外壳与倾斜式凸轮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二和第四环状齿面之间。上述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包含一个中空壳体,以及用来将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 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的固定件。该固定件连接于中空壳体的一侧,部分进入壳体内,使大腿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能够转动。而中空壳体的另一侧与第一拉杆的第二端连接,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固定件可包含一个插杆,该插杆固定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中空壳体内,插杆的尾部露出壳外,用于安装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包含定子和转子,可沿矢状面和水平面转动。本装置应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拉杆第一端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可沿水平面转动,设有第九通孔,通孔内以可旋转方式与第二拉杆第一端连接,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本发明装置的小腿转动器应包含一个分段式外壳,第一段用于连接第二拉杆第二端(可沿立面和水平面转动),第二段用于安装膝关节活节(可沿矢状面有限转动),同时还应设置一个固定件,用于连接膝关节活节与第三拉杆的第一端。膝关节活节应包含一个底板,一个盖子(盖子可离散式转动并固定于指定位置),一个弹簧(弹簧一端固定于分段式外壳的第二段,另一端固定于膝关节活节的盖子上),一个轴(轴的一端固定于分段式外壳的第二段,另一端固定于膝关节活节的盖子上)。膝关节活节的底板与分段式外壳第二段之间最好设置一个垫块,用于限制膝关节活节的转动。该垫块最好制成C形,并使用弹性材料。第三拉杆第一端的固定件可包含一个卡箍(固定于膝关节活节底板上),一个固定器(可与膝关节活节盖子啮合)。最好还设置一个夹紧件,用于将上述卡箍和固定器夹紧。上述小腿转动器应包含一个用于限制沿矢状面转动的齿轮对(包括第一和第二齿轮,每个齿轮均有一个齿冠和一个转轴),第一和第二侧片(分别安装于齿轮对两端,用于固定穿过两个齿轮的两个转轴),以及前挡片和后挡片(固定于一个侧片上)。第二拉杆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一齿轮,第三拉杆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上述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应包含第一可调式小腿固定带(与第一底板连接,可沿矢状面转动),以及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与第二底板连接,可沿矢状面转动)。这种情况下还应包含过渡拉杆,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上述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应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活节包含一个个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套管头的一端与第四拉杆的第二端刚性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同时,此矫正器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的中空壳体内应安装至少一个弹性体,用来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可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该活节包含一个轴和一个外壳,活节内与第四拉杆的第二端连接。同时,此矫正器还可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通过弹簧贴于外壳上,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可沿矢状面转动),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
本发明装置最好还包含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拉杆,而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还应包含至少一个内侧踝关节活节。同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上,还应从小腿内侧部位、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分别安装第一和第二卡箍,其中,第一卡箍连接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一端(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而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则穿过第二卡箍,与内侧踝关节活节连接。上述内侧踝关节活节应包含一个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套管头的一端与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刚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内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且能够沿矢状面转动。同时,此矫正器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内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可沿矢状面转动),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内侧踝关节活节应包含一个外壳,里面固定有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同时,此矫正器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通过弹簧贴于外壳上,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可沿矢状面转动),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每个第一拉杆均应为构成复杂空间形状的圆柱形杆,其第一段为直线形,沿第一拉杆旋转轴线分布,第二段为直线形,根据患者大腿形状分布,第三段为曲线形,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直线段能够流畅连接。本发明的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与其他用类用途的矫正装置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实现下肢各节段纵向轴线位置的矫正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旋转轴线位置的矫正,矫正结果具有高效的特点。本发明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使用更加方便。不存在与身体接触的旋转和摩擦部件,也是本装置的一个优点。此外,使用本装置能够改善下肢的支撑功能,可用于矫正幼儿、青少年以及成人患者的姿态畸形和运动畸形,适用于各类原因引起的下肢痉挛型或萎缩型轻瘫,骨骼肌肉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代谢类疾病),以及可导致局部性或综合性下肢病理畸形的疾病和情况。本装置扩大了此类矫形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其能够用于成人和各年龄段的儿童(包括幼儿),能够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实现患者的自由活动,保持患者下肢各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内部的活动状态,同时逐步消除下肢局部性或综合性病理畸形。本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的实现方式本发明方法用于逐步消除单侧或双侧下肢各节段(大腿、小腿、足部)各类单项或综合性病理畸形。这些病理畸形包括单侧或双侧股骨内收;单侧或双侧股骨内旋;单侧或双侧下肢整体内旋;单侧或双侧胫骨屈曲或反屈;单侧或双侧胫骨外翻或内翻;单侧或双侧马蹄足或足下垂;单侧或双侧足骨外翻或内翻;单侧或双侧足骨内收或外展,以及由以上原因导致的其他综合性病理畸形。本发明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包括借助于矫正装置对单侧或双侧下肢病理畸形进行矫正。该矫正装置属于一种下肢旋转矫正生物机械装置,我们称之为模块式外骨架。这种模块式外骨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还可重新调节。本装置包含第一、第二、第三外骨架模块以及其他组件,这些模块和组件可根据患者下肢病理畸形的不同类型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关于本装置的详细情况将在下文介绍具体的外骨架装置型式时进行详细描述。运用本发明的矫正方法时,可对存在单项或综合性病理畸形的单侧或双侧下肢节段的纵向轴线位置予以逐步矫正。这种矫正能够在水平面和(或)立面和(或)矢状面上实施。根据患者病理畸形的具体情况,可在每个平面上实施单独矫正,也可在不同平面上实施综合矫正,或者同时在所有平面上实施矫正。上述矫正的实现方式是定量消除相应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缩小相应节段的病理畸形,进而在每个矫 正阶段借助于上述矫正装置将相应节段固定于矫正后的位置。这些矫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外骨架模块,外骨架模块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在矫正过程的每个阶段使每个存在病理畸形的节段逐渐接近于正常生理位置。在每个矫正阶段将相应节段固定于矫正后的位置时,保证相应的关节能够活动,相应的关节能够围绕矫正后的生理轴线、在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患者相应关节的运动姿态逐渐接近于正常的运动生理姿态。如果患者只有一个节段的病理畸形,可只使用一个模块,并在该病理畸形要求的平面上实施相应的矫正。如果患者存在多个节段的综合性病理畸形,可以组合方式使用相应的模块或其组成部件,并在所需平面上对相应节段的病理畸形实施矫正。在运用本方法实施矫正时,应在患者处于站立姿势时确定上述平面的位置。在每个矫正阶段使用相应模块固定矫正后的位置时,应使患者处于躺下的姿势。在完成固定后,再使患者回到站立姿势,这样,患者就能够行走并完成各个关节(包括被矫正关节)的动作,且不会造成疼痛。矫正的阶段数量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取决于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的表现程度,患者肌肉紧张度的初始情况,患者对物理负荷的耐受程度,以及患者的生长发育速度。本矫正方法最好保持长期(如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和连续的实施(睡眠时间除外)。对于内收综合症患者,应在相应的髋关节内逐步缩小其股骨内收病理畸形,在定量拉伸股骨内收肌的同时,采用沿立面外引股骨的方法对股骨头在相应髋白内的位置进行定量矫正,并进而借助于第一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且该外骨架模块可保证相应的髋关节能够在水平面、立面和矢状面上、在第一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完成动作。对于股骨前旋(内前旋)型病理畸形,应采取沿立面定量外引股骨的措施,同时在水平面上对股骨实施定量外旋。在上述矫正过程的每个阶段,应使股骨头在相应髋白内逐渐接近于正常的生理位置。同时,每个阶段对股骨内收肌采取的定量拉伸、股骨的定量外引、对股骨头在相应髋臼内位置的定量调节等措施,均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同时,在选择矫正分几个阶段进行时,应保证在不造成患者疼痛的情况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实现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双侧下肢股骨内收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髋关节进行逐步矫正。根据股骨病理畸形的程度,对每个股骨的内收肌采取不同程度的定量拉伸和股骨的定量外引,并对每个股肌在相应髋白内的位置实施定量调节。对于儿童脑瘫患者,应逐步缩小其下肢(股骨和胫骨)内旋型病理畸形。具体方法是定量消除相应髋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相应髋关节采取外旋矫正措施,然后用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相应髋关节和膝关节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在对相应髋关节采取外旋矫正措施以及定量消除相应髋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每个阶段,矫正措施均应在不造成患者疼痛的前提下完成。对于双侧下肢内旋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下肢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在相应髋关节内的下肢采取不同程度的定量外旋矫正,同时采取定量消除相应髋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在选择矫正分几个阶段进行时,也应保证在不造成患者疼痛的情况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实现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对于下肢萎缩型或痉挛型轻瘫患者,应逐步缩小其相应膝关节的胫骨反屈病理畸形。具体方法是对相应膝关节的胫骨在行走支撑时沿矢状面伸直的情况采取定量限制,并使用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二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必要时,对于双侧下肢相应膝关节内胫骨反屈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膝关节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膝关节内的每个胫骨采取不同的定量限制其反屈的措施。对于某些疾病,例如儿童脑瘫的患者,应逐步缩小其膝关节胫骨屈曲型病理畸形。具体方法是定量消除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相应膝关节的胫骨在行走支撑时沿矢状面屈曲的情况采取定量限制,并进而使用弹性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在该第二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对于双侧下肢相应膝关节胫骨屈曲型病理畸形,必要时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使用两个弹性第二外骨架模块对每个膝关节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定量消除措施,对相应膝关节胫骨屈曲采取定量限制措施。在每个阶段采取的定量消除相应关节肌肉不均的措施以及定量限制相应关节胫骨屈曲的措施,均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所确定的矫正阶段数,也应保证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其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儿童脑瘫或者因各类代谢性质疾病引起的下肢节段外翻或内翻型病理畸形,采取逐步矫正措施的方法是定量消除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胫骨在立面的位置予以矫正,进而使用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在第二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对于双侧下肢节段外翻或内翻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胫骨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定量消除措施,并对相应胫骨采取定量拉直的措施。在每个阶段采取的定量消除相应关节肌肉不均的措施以及定量调节胫骨在立面位置的措施,均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所确定的矫正阶段数,也应保证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其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儿童脑瘫患者,应逐步缩小其踝关节内足骨内收型或外展型病理畸形。具体方法是定量消除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足骨在水平面采取定量外引或内引的相应措施,进而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该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做跖屈和背屈动作。 对于双侧下肢相应踝关节内足骨内收型或外展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足骨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定量消除措施,并对相应足骨采取定量牵弓I措施。在每个阶段采取的定量消除相应踝关节肌肉不均的措施,以及对相应足骨采取定量外引或内引的措施,均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所确定的矫正阶段数,也应保证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其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各类代谢性质疾病或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综合症导致的踝关节内足骨外翻型或内翻型病理畸形,采取逐步矫正措施的具体方法是定量消除小腿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对足骨在踝关节内的立面位置予以矫正,使至少一个根骨的纵向轴线与相应下肢正常生理位置重合,进而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以及矫正衬块(安装于矫正工具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的范围内做跖屈和背屈动作。对于双侧下肢足骨外翻型或内翻型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足骨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踝关节内足骨的位置采取不同程度的调节措施。在每个阶段采取的定量调节踝关节内足骨位置的措施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所确定的矫正阶段数,也应保证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其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对于儿童脑瘫或者腓骨神经疾病引起的马蹄足或足下垂类型的踝关节内足骨病理畸形,采取逐步矫正措施的具体方法是对相应小腿的三头肌采取定量拉伸措施,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跖屈动作,并进而使用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足部位置固定住,且该第三外骨架模块能够保证在踝关节部位、在第三外骨架模块限定范围内,沿矢状面做足部背屈动作。对于双侧下肢马蹄足或足下垂类型的踝关节内足骨病理畸形,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对每个足骨进行逐步矫正。根据病理畸形的程度,对相应小腿的三头肌采取不同程度的拉伸措施,并限制足骨的跖屈。在每个阶段采取的定量拉伸小腿三头肌以及限制足骨跖屈的措施,均应在不给患者造成疼痛的前提下完成。所确定的矫正阶段数,也应保证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使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其下肢纵向轴线逐渐达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在上述矫正过程各阶段的间隙,最好让患者进行一些运动练习,以消除相关部位肌肉紧张的情况。此外,还可对患者给予推拿、器械、理疗、药物等措施,这些措施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可使用的药物包括A型肉毒杆菌制剂、肌 肉松弛剂、局部麻醉制剂等。可采取的理疗措施包括电刺激肌肉、包括行、走时的电刺激(运动的人工矫正)、振动疗法、低温疗法、冷热交替疗法等。综上所述,运用本发明方法,通过消除大腿、小腿和(或)足部的病理畸形,可实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纵向轴线位置逐步和连续的矫正,同时可在无痛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下肢各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转动生理轴线位置的矫正以及动作幅度的被动限制或增大。为实现上述目的,应在不造成患者疼痛的前提下逐步调节外骨架模块各组成部分,使患者的运动姿态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的运动生理姿态。此外,运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在实现左侧和(或)右侧下肢节段纵向轴线达到正常生理位置的同时,保证患者各大关节处于活动状态,从而为在连续的矫正过程中培养熟练动作创造了条件,也避免了长时间的固定对骨骼、肌肉以及中枢神经造成不良影响。附图简要说明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内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范例及其构造进行描述,该范例并不是本发明方法范围内的唯一实现方式,也不是本发明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的唯一型式。描述所涉及图纸说明如下图I :本发明的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总图;图2 :本发明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图3 :本发明的股骨头对中器,横剖面图;图4:同图3,平面图;图5 :本发明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纵剖面图;图6 :图5的I-I线方向剖面图;图7 :本发明的小腿转动器,纵剖面图;图8 :图7的II-II线方向剖面图;图9 :图7的俯视图,含整体剖面图和局部剖面图;图10 :本发明的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含局部剖面图的纵向剖面图;图11 :图10的III-III线方向剖面图,含局部剖面图;图12 :本发明的足骨相对踝关节位置固定及其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装置,带局部剖视的剖面图;图13 :图12的IV-IV线方向剖面图;图14 :本发明的膝关节伸直器;图15 :本发明的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制造方案,包含一个可调式骨盆固定带、一个股骨头对中器和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总图;图16 :本发明的带有股骨头对中器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局部图;图17 :图16的V-V线方向剖面图18 :图17的D部分局部放大图;图19 :本发明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纵向剖面图;图20:图19的IV-IV线方向剖面图;
图21 :本发明的小腿转动器,纵向剖面图;图22 :图21的E方向视图;图23 :本发明的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外观图;图24 :图23的VII-VII线方向剖面图;图25 :本发明的小腿转动器的另一种制造方案的纵向剖面图;图26 :本发明的足骨相对踝关节位置固定及其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装置,含局部剖视的纵剖面图;图27 :图26 ^ VIII-VI11线方向剖面图;图28 :图27的F方向视图;图29 :本发明的足骨相对踝关节位置固定及其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装置另一种制造方案,纵向剖面图;图30(a,b):同图15,包含一个小腿转动器、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一个足骨相对踝关节位置固定及其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装置、一个足套组件,前视图和后视图;图31 :本发明的第二过渡拉杆固定件,局部剖面图。本发明的最佳实现方案本发明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是一种被称为模块式外骨架的下肢旋转矫正生物机械装置,该外骨架包含一个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见图I),安装于患者骨盆周围,能够完成至少一个股骨头与髋臼的对正。股骨头与髋臼对正的矫正是由至少一个股骨头对中器(2)实现的,股骨头对中器与骨盆固定带(I)连接,可将大腿固定于指定位置。上述外骨架包含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4)(可矫正小腿沿立面与水平面转动轴线),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可保证足骨能沿水平面转动),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以及至少一个足套组件(7)。在图I所示的外骨架方案中,上述(2 7)各部件均安装于患者两侧下肢。同时,上述(2 7)各部件也可根据具体的医学指征,只安装于患者一侧或两侧下肢,并且可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外骨架还包含一套连接件,用于将上述(2 6)各部件相互连接起来。每个连接件均为圆柱形拉杆,即(8、9、10、11),各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的线性移动和(或)旋转和(或)线性自由移动。关于上述(8、9、10、11)各拉杆的线性移动(自由移动和规定范围移动)将在上述(2 6)各部件的具体描述中予以说明。(8、9、10、11)各拉杆的共同之处是均为圆柱形杆,能够转动,做线式自由移动或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在(8、9、10、11)各拉杆的端部应安装至少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塑料盖帽,例如,拉杆(9) 一端安有盖帽(%)。如有必要,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能够对两侧下肢所有节段的病理畸形进行矫正,在这种情况下,该装置应包含安装于每侧下肢的所有上述(2 6)各部件,这些部件通过拉杆(8、9、10、11)相互连接。可调式骨盆固定带⑴包含一个支撑片(12)(见图1、2),用来固定底板(13),该底板沿骨盆固定带(I)分布,形状复杂,以适应患者的解剖学特征。底板(13)是一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倒圆角薄板,上部呈对称式收缩。在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的底板(13)相对的两侧安装有股骨头对中器(2)。为方便患者使用,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在前腹壁位置设有一个挡板(I1),挡板
(I1)以弹性材料制成,带有可卸式外罩(I2),里面安装有相应的股骨头对中器(2)。图I所示的外罩(I2)的部分已从骨盆固定带(I)上取下。骨盆固定带底板(13)呈哑铃形,以重量较轻的金属制成(可选材料包括钛、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而支撑片(12)由坚固的塑料制成(如聚丙烯)。 每根第一拉杆(8)均为构成复杂空间形状的圆柱形杆,有两个直线形段(S1)和
(82),第一段沿拉杆(8)的旋转轴线分布,第二段沿患者大腿形状分布,第三段(S3)为曲线形,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直线段(S1)和(S2)能够流畅连接。第一拉杆(8)的直线段(S1)和(S2)的长度应符合患者身体测量尺寸,且第一拉杆
(8)的总长度应设置至少三个标准尺寸。每个股骨头对中器(2)(见图3、4)均包含一个带有半圆形凹槽的法兰(14),一个与法兰(14)刚性连接(如螺栓连接)、并带有相反方向凹槽的可卸式盖子(15),以及一个与上述凹槽刚性连接的半圆形活节(16),该活节可做规定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拉杆(8)在水平面和立面形成一定的姿态。第一拉杆(8)的第一端固定于可自由转动的半圆形活节(16)内部。为了使拉杆
(8)能够自由转动,在活节(16)上设置了一个通孔,第一拉杆(8)的第一端穿过该通孔并留有间隙,其固定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垫圈、扩口、螺纹连接垫圈,等等。为使底板(13)每个法兰(14)以及每个盖子(15)的半圆形活节(16)能够做规定范围转动或自由转动,在相应的第一拉杆(8)的连接位置均设有锥形凹槽。锥形凹槽顶部平角α可达20° 60°,从而能够确保活节(16)安装位置有足够大的范围。该角度的确定应考虑到具体患者的病情特点。图4的K1箭头表示活节(16)能够沿立面做规定范围的转动,图3的K2箭头表示活节(16)能够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的转动。此外,当患者使用装置时,第一拉杆(8)能够做相对于活节(16)的转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包含两个部分(17、18)(见图5、6),两个部分在其安装位置均能够沿矢状面做彼此相对的自由转动以及沿水平面的规定范围转动。该装置包含一个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一部分
(17)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第一部分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拉杆(9)的第一端位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够转动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第二部分(18)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拉杆(8)的第二端位于该通孔内,且拉杆固定位置可线式自由移动。为了增加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的强度,设置了金属垫片(20),用铆钉(1%)固定于固定带(19)相对的两侧。此外,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还包含一个轴(21),该轴将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两个部分(17、18)连接在一起。轴(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以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二部分(18)上(例如,使用螺栓Ol1)固定于轴(21)上)。为了避免(17、18)两个可旋转部分相互挂住或碰到大腿固定带(19)以及螺栓Ol1),在(17、18)两个部分之间及其与固定带(19)以及螺栓(21^之间设置了垫片(22)(垫片可用氟塑料加工)。为了使第一拉杆(8)在第二通孔内的线性移动更加顺畅,通孔内装有一个套管
(23)(套管用聚合物材料加工,如聚丙烯或氟塑料)。为了方便将第二拉杆(9)安装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一部分(17)上,该第一部分(17)采用了组装式结构。完成第二拉杆(9)在(17)上的安装之后,可使用螺栓
(24)固定。本发明装置的小腿转动器(4)包含两个部分(25、26)(见图7、8、9),两个部分在其安装位置均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做彼此相对的规定范围转动。第一部分(25)内设有第三通孔,第二拉杆(9)的第二端位于该通孔内,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而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内设有一个开口(27),开口内的轴(28)上安装有一个膝关节活节
(29),该活节可限制小腿沿矢状面的屈伸动作。活节上还有一个座,用于将第三拉杆(10)的第一端固定于膝关节活节(29)上,固定第三拉杆(10)可使用铆钉(IO1)15为了使膝关节活节(29)能够围绕轴(28)转动,设置了轴承,可采用滚针式轴承
(30),膝关节活节(29)的轴(28)即为该轴承的轴。在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的开口(27)处有一挡板(31)(见图7),用来限制膝关节活节(29)沿矢状面的转动。为了方便将第二拉杆(9)安装于小腿转动器(4)的第一部分(25)上,该第一部分
(25)采用了组装式结构,并使用两个螺栓(32)固定第二拉杆(9)的第二端。小腿转动器
(4)的第一部分(25)为圆柱形突出形状,内有一轴(33),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可围绕该轴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旋转。轴(33)安装于指定位置后,可使用螺栓(33J固定。小腿转动器(4)的上述结构实现了对小腿水平面和立面的姿态矫正,同时也实现了在行走(运动)时沿矢状面规定的屈伸动作。挡板(31)可在行走的支撑阶段限制小腿的过度伸直。本方案之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包含一个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见图10、11)和一个底板(35),该底板上设有第四和第五通孔,第三拉杆(10)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拉杆(11)的第一端分别固定于该第四和第五通孔内,且拉杆均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底板(35)上有一轴(36),用来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为了方便将第三和第四拉杆(10、11)安装于底板(35)上,该底板(35)采用了组装式结构,底板(35)的各个部分用螺栓固定在一起。如果患者小腿长度较小,且小腿围沿腿长变化不大,则只用一个小腿固定器(5)即可。该小腿固定器包含一个安装于小腿固定带(34)上的底板(35),小腿固定带通常位于 小腿的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带(34)能够可靠固定于小腿上,并且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该固定带(34)的两侧与大腿固定带(19) 一样,也设有金属垫片(20),用于增强固定带(34)的强度,防止其扭曲。为了避免相邻部件(垫片(20)与轴(36),垫片(20)与底板(35))相互挂住,在这些部件之间设有垫片(22)(垫片可用氟塑料加工)。如果患者的小腿围沿腿长变化较大,只用一个固定带(34)难以保证第三和第四拉杆(10、11)的贴合。在这种情况下,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应包含两个同类可调式固定带(34D (见图I)和(342),分别安装于相应的底板(35J和(352)上。另设有一过渡拉杆(37)(见图I),用于连接底板(35J和(352)。底板(35J和(352)内分别设有第六和第七通孔,其中第一底板(35^的第六通孔内有第三拉杆(10)的第二端,而第一底板(35J的第七通孔内有过渡拉杆(37)的第一端(拉杆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二底板(352)的第六和第七通孔内分别有过渡拉杆(37)的第二端和第四拉杆(11)的第一端(拉杆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同时,底板(35^和(352)均有各自的轴(36)(见图11),轴上分别固定有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D和(342)(可沿矢状面旋转,见图I)。上述所有固定带(包括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34p342)) 均以坚固塑料加工而成(如聚乙烯、聚丙烯、塞维纶或其他类似的材料),并使用锁扣(192)和(343)固定,锁扣可采用维克罗型搭扣。在图I所示本发明装置的方案中,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包含两个固定带(34J和(342),其使用方法同上。为使过渡拉杆(37)更好地贴合小腿,该拉杆既可采用图I所示的直线形,也可采用适合患者小腿形状的弯曲形。带有两个小腿固定带(34D和(342)的方案中,第一个固定带位于上面、在膝盖以下,第二个位于下面,这样能够使小腿固定器(5)工作更加可靠,防止出现扭曲或贴合不良的情况。本方案之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包含一个踝关节活节
(38)(见图12、13),活节包含一个个中空壳体(39),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40)。套管头(40)的一端与第四拉杆(11)的第二端刚性连接(可使用铆钉(Il1))。套管头(40)的另一端固定于中空壳体(39)内踝关节活节(38)的轴(41)上,且能够沿矢状面转动。中空壳体(39)包含两个部分(3%)和(392),通过螺栓(393)和(394)连接在一起。为了使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的中空壳体(39)内的踝关节活节(38)活动更加顺畅,中空壳体(39)内应安装至少一个弹性体(42)(本方案包含两个弹性体(42)),可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弹性体(42)可使用橡胶材料加工,它的设置使本装置更加好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还包含一个连接片(43),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踝关节活节(38)的轴上(见图12),另一端与足套组件(7)刚性连接(见图I),足套组件包含便鞋式足套(44)和足套固定件(45)。足套组件
(7)的便鞋式足套(44)应适合患者足部的长度,可包含(或不包含)袜子。便鞋式足套
(44)可在需要时更换为其他号码的便鞋式足套(44)。如果根据医学指征需要减轻患者膝关节难以伸直的情况,本装置可包含一个膝关节伸直器(46)(见图1、14),安装于第二和第三拉杆(9)和(10)相应端部所在的区域。本方案包含的膝关节伸直器(46)包含至少一个弹簧(46J (见图14),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上(见图I),另一端与第三拉杆(10)的第一端连接。本发明装置的其他方案中,膝关节伸直器(46)还可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图上未显示),安装于第二和第三拉杆(9)和(10)相应端部所在的区域。如果根据医学指征需要减轻患者大腿活动困难的情况,本装置可包含一个驱动装置(图上未显示),安装于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上、装有股骨头对中器(2)的区域。本发明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能够实现对下肢所有节段病理畸形的矫正。下面详细说明上述第(2 6)部件在针对一些具体下肢病理畸形时应如何合理使用。如果患者具有大腿部分的病理畸形,如发生股骨内旋或内收,本装置可包含一个能够实现股骨头对中矫正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以及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
(3),这两个部件通过第一拉杆(8)相互连接,该拉杆可转动和线式自由移动。 上述结构单元共同构成了第一模块A,该模块可保证股骨在静止和运动(行走)时能够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以及沿矢状面的旋转。如果患者具有小腿部分外翻或内翻类型的病理畸形,本装置可包含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4),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这些部件通过相应的拉杆(9、10)相互连接。其中,拉杆(9)可旋转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拉杆
(10)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上述(3、4、5)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第二模块B,该模块可完成胫骨在水平面和立面的姿态矫正。对于小腿或足部外翻或内翻畸形,为使本装置取得最佳使用效果,最好将模块A与模块B结合使用。如果患者具有马蹄足或足内收或足下垂等病理畸形,本装置应包含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以及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这两个部件通过第四拉杆(11)相互连接(该拉杆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上述(5、6)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第三模块C,该模块可实现胫骨和足骨在水平面向外和向内的旋转矫正。对于马蹄足或足内收或足下垂畸形,为使本装置取得最佳使用效果,最好将模块B与模块C结合使用。如上所述,根据患者下肢病理畸形的不同类型,A、B、C三个模块可单独使用,也可
结合使用。在使用全套装置或其某些模块之前,应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尺码。通常提供三个尺码,同时,某些模块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某些拉杆(8 11,37)的长度来调节。此外,本装置也可为患者专门定制。下面介绍如何将包含A、B、C三个模块和全部(2、3、4、5、6、7)的外骨架装置安装在患者身上。首先安装小腿固定带(34i、342)和便鞋式足套(44),用锁扣(343)和固定件(45)将其位置固定。确定拉杆(10、11)和(37)长度时,应使膝关节活节(29)的轴(28)能够达到略高于膝关节关节缝的位置(约高出2cm)。然后将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见图I)套在患者骨盆部位,使其贴合于患者身体。再将大腿固定带(19)套在患者大腿上,用锁扣(192)固定于大腿下部三分之一处,勿使固定带(19)落到膝关节以下,然后摆好拉杆(9)的长度。
完成装置安装和拉杆(9、10、11、37)的长度设置后,将股骨头对中器(2)、小腿转动器(4)、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摆放到(2、4、6)三个部件对应的位置,使其能够起到矫正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水平面和立面转动轴线的作用。为了实现对髋关节转动轴线的矫正,应将半圆形活节(16)(见图3、4)安装于中间位置,使第一拉杆(8)的轴线平行于底板(13)的纵向轴线。上述安装位置可在患者处于“坐”和“立”的姿势时实现对股骨的外引,并且两个姿势下外引的角度相同。借助于与第一拉杆(8)连接的半圆形活节(16)在水平面的转动,可在患者处于“坐”和“立”的姿势时实现对股骨不同角度的外引。通过多次靠近,确定相应的第一拉杆(8)的最佳轴线方向,然后用螺栓将半圆形活节(16)固定。这样,半圆形活节(16)和第一拉杆(8)的位置即为股骨矫正治疗位置,且 该位置不会造成患者疼痛。必要时,本装置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每个髋关节进行单独调节,且两个关节互不影响,在这一点上,本发明装置优于其他同类装置。如需矫正膝关节沿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将两个螺栓(32)(见图7)放松(该螺栓位于小腿转动器(4)第一部分(25),用于固定第二拉杆(9)第二端的位置),并沿水平面转动小腿转动器(4)和患者的下肢。然后,将患者下肢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并将两个螺栓(32)抒紧。如需矫正膝关节沿立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将螺栓(33J放松(该螺栓位于小腿转动器(4)第二部分(26),用于将第二部分(26)固定在轴(33)上),挪动拉杆(10)三分之一处的位置和患者小腿,然后拧紧螺栓(33^,将调整后的位置固定。如需矫正踝关节沿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将底板(35)上的两个螺栓(35p352)(见图10、11)放松,并通过旋转底板(35)上第五通孔内的第四拉杆(11)第一端,使患者足部连同便鞋式足套(44)转至所需方向。然后,用底板(35)的螺栓(35ρ352)将调整后的位置固定。由于本发明外骨架装置结构简单,它可以与患者(特别是儿童)的其他下肢病理畸形矫正装置一起使用。例如,本发明外骨架装置可与支撑运动损失治疗仪(专利号ΡΦ Na 2241500) > (TpaBHCTaTa )矫正器械以及其他类似的装置共同使用,从而实现独立完成或综合完成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以及上肢各节段和(或)身体的病理畸形矫正。下面介绍本发明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的另一个方案,该方案与前面介绍的方案在局部结构上有所区别,更加简化。该方案更适于双侧下肢病理畸形的矫正。在该方案中,外骨架装置包含一个可调式骨盆固定带(47)(见图15),安装于患者骨盆周围,骨盆固定带包含一个底板(48),底板相对的两端均装有股骨头对中器(49),能够将股骨头固定于髋白内。本方案装置还包含两个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均置于患者大腿远端部位,且能够沿矢状面转动。每个大腿固定带(50)上均装有相应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每个固定器均可在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本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拉杆(52),每个第一拉杆(52)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一拉杆第一端固定器(图上未显不)安装于相应的股骨头对中器(49)上,其第二端则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连接,且能够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每个第一拉杆(52)均为构成复杂空间形状的杆,第一段(53)为直线形,沿第一拉杆(52)的旋转轴线分布,第二段(54)为直线形,沿患者大腿形状分布,第三段(55)为曲线形,用于使第一段和第二段(53、54)顺畅连接。第一拉杆(52)的直线段(53、54)应符合患者的解剖学特征,第一拉杆(52)的总长度应至少设置三个标准尺码。同时,本方案装置中第一拉杆(52)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下面将做具体说明。在可调式骨盆固定带(47)底板(48)相对两端,均设有嵌座(56)(见图16、17),每个嵌座中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环状齿面,以及相应的股骨头对中器(49),且安装处能够做规定范围转动。
每个股骨头对中器(49)均包含一个外壳(57),一个倾斜式凸轮(58),一个第一拉杆第一端固定器(59)。在外壳(57)朝向底板(48)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齿面。倾斜式凸轮(58)的倾斜角度为3° 30°。倾斜式凸轮(58)安装于底板(48)与外壳(57)之间嵌座的位置,且能够做规定范围转动。第一拉杆(52)第一端固定器(59)能够使第一拉杆
(52)的第一端做自由旋转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倾斜式凸轮(58)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和第四环状齿面,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环状齿面。倾斜式凸轮(58)安装于底板(48)与外壳(57)之间,从而使凸轮(58)的第三和第四环状齿面能够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环状齿面啮合,并且能够沿底板(48)的平面做规定范围旋转。放大图18显示了上述齿面相互啮合的情况。每个股骨头对中器(49)均包含一个第一簧片(60),该簧片安装于底板(48)以及倾斜式凸轮(58)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一和第三环状齿面之间。另外还包含第二簧片(61),安装于外壳(57)与倾斜式凸轮(58)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二和第四环状齿面之间。图16中以虚线显示了呈十字花瓣形状的第一和第二簧片出0、61),以及上述各齿面的边缘。外壳(57)、倾斜式凸轮(58)以及第一和第二簧片(60、61)均通过螺栓¢2)固定在底板(48)上,螺栓的一端伸入套管¢3)内,该套管位于底板(48)内,且部分置于倾斜式凸轮(58)中。螺栓(62)的另一端带有端帽(64),端帽的形状可方便旋动螺栓(62)。如上所述,股骨头对中器(49)结构轻便,突出于底板(48)的部分不多,因而在使用时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每个倾斜式凸轮(58)在其安装位置可做离散式旋转,在嵌座(48)表面围绕第一环状齿面设有刻度盘(65),其刻度恰与倾斜式凸轮(58)离散式旋转的的齿距相对应。为使倾斜式凸轮(58)安装位置可见,特别设置了一个突出部(66)。在股骨头对中器(49)外壳(57)内、沿底板(48)设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内设有第一拉杆(52)第一端的固定器(59),该固定器能够使第一拉杆(52)自由旋转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本方案中第一拉杆(52)第一端的固定器(59)包含第一和第二套管出7、68),每个套管带有相应的法兰出9、70),套管以能够线性移动的方式、从相对的两侧安装于外壳(57)上的第八通孔内,并且能够相对于外壳(57)自由转动。套管出7、68)内表面均设有螺纹,且第一套管¢7)的螺纹方向与第二套管¢8)的螺纹方向相反。套管出7、68)内安装拉杆(52)的第一端(该拉杆外表面有螺纹)。第一拉杆(52)第一端与套管(67、68)共同构成螺纹连接,从而使第一拉杆(52)能够做线性移动。在套管(67、68)旋转时,第一拉杆(52)第一端通过不同方向的螺纹实现不同方向的线性移动,从而使第一拉杆(52)能够适应患者的具体情况。图16显示了第一拉杆(52)第一直线段(53)在套管(67、68)中的几个不同位置,反映了其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的情况。每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均安装于可调式固定带(50)上,且能够在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本方案中,每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均包含一个中空壳体(71)(见图19、20)和一个紧固组件(72),该紧固组件从一侧连接中空壳体(71)、且部分置于该中空壳体内,并且连接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上的轴(73),使大腿能够在运动时沿矢 状面转动。中空壳体(71)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拉杆(52)的第二端,且拉杆能做线性移动。中空壳 体(71)的一端用螺栓(74)安装有盖子(75),拉杆(52)的第二端即从盖子中通过。为使拉杆(52)在中空壳体(71)内的移动更加顺滑,在中空壳体(71)内安装盖子(75)的位置设置了由弹性材料(如氟塑料)制成的套管(76、77)。紧固组件(72)包含一个插杆(78),该插杆安装于中空壳体(71)内,插杆的尾部
(79)露出壳外,用于安装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包含固定在插杆尾部(79)上的定子(80)和刚性固定在轴(73)上的球带形转子(81),转子可沿矢状面和水平面转动。插杆(78)为组装结构,包含以铆钉(82)相互连接的两个部分。以上所描述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在本发明装置中用于矫正大腿的病理畸形。如果除了大腿之外,患者还需要矫正小腿和(或)足部的位置,则本装置还应包含小腿转动器和(或)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和(或)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与位于其下方的其他装置(如小腿转动器)通过第二拉杆(83)互相连接。图19、20显示了第二拉杆(83)第一端固定器(84)。如果本装置仅用来矫正患者大腿位置,则装置内不包含第二拉杆(83),相应地,也不包含其固定器(84)。为便于理解图纸,图19、20只涉及了上述装置结构的一个方案,即包含有第二拉杆(83)第一端固定器(84)的情况。在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的轴(73)上,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拉杆(83)第一端的固定器(84),该固定器的外壳(84D上设有第九通孔,该通孔内装有第二拉杆(83)第一端的固定器(84),且拉杆能够旋转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为便于安装,固定器(84)的外壳(84D包含两个部分,以螺栓(85)相互连接。为了增加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的强度,安装了金属垫片(86),以铆钉(82)刚性固定于固定带(50)相对的两侧。轴(73)的两端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大腿固定带(50)以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的插杆(78)上,其连接可使用轴(73)的螺栓(87)。为避免第二拉杆(83)第一端的固定器(84)碰到固定带(50)及其中间的轴承,安装了垫片
(88)(垫片可用氟塑料加工)。
外骨架模块包含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89)(见图21、22),用于矫正膝关节在立面和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另见图23、24,将在下文描述),可保证足部能够沿水平面转动;至少一个第二拉杆(83);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拉杆(90),用于连接小腿转动器(89)和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以及相应的小腿固定器。本方案之外骨架模块的小腿转动器(89)包含分段式外壳(91),其第二段装有膝关节活节(92),可沿矢状面做相对于膝关节活节(92)的轴(93)的有限转动。轴(93)的两端分别与分段式外壳(91)和膝关节活节(92)相连接。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固定于分段式外壳(91)的第一段,可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旋转。第三拉杆(90)的第一端与第三杆(90)第一端的固定器(94)连接,该固定器又与膝关节活节(92)相连。本方案之小腿转动器(89)包含一个垫块(95),安装于膝关节活节(92)的底板
(96)与分段式外壳(91)之间,以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在本方案中,为便于在分段式外壳(91)中安装垫块,垫块(95)制成了 C型形状。 膝关节活节(92)包含一个与垫块(95)贴在一起的底板(96),一个可做离散式旋转并固定于指定位置的盖子(97),以及一个弹簧(98),该弹簧一端(98^固定于分段式外壳(91)的第二段,另一端(982)固定于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上,可限制膝关节活节(92)的转动。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用卡箍(99)固定于分段式外壳(91)的第一段,该卡箍安装在位于分段式外壳(91)突出部(101)上的轴(100)上。分段式外壳(91)的突出部(101)为组装结构,用螺栓(102)连接固定。盖子(97)与底板(96)通过紧固件连接,本方案使用的紧固件为螺栓(102)。为了使转动更加顺畅,膝关节活节(92)的轴(93)安装于套管(103)内,该套管可采用氟塑料加工。本方案之第三拉杆(90)的第一端固定器(94)包含一个固定于膝关节活节(92)底板(96)上的卡箍(104),以及一个能够与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啮合的定位器
(105)。沿盖子(97)在朝向底板(96)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呈离散形分布的槽线(106),这些槽线与定位器(105)相互作用,从而使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能够在规定范围内做离散式移动。本方案中定位器(105)为一个插销(闩鼻)。为了使该插销的固定更加可靠,设置了一个能夹住卡箍(104)和定位器(105)的压紧件(107),在本方案中该压紧件采用的是橡胶绑带。在另一方案中,小腿转动器(89)(见图25)包含一个齿轮对,即可沿矢状面有限范围旋转的第一和第二齿轮(108、109),每个齿轮均包含相应的齿冠(108^10%)、旋转轴(IlOUll)以及安装于齿轮对两端的第一和第二侧片(112)(图中有一个侧片(112)未显示)。侧片(112)可保护齿轮(108、109),防止患者衣服、其他物品或患者上肢卷入齿轮,这
一点对于儿童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两个侧片(112)之间安装有前后两个挡板(113、114),它们固定于一个侧片
(112)上,用于防止小腿转动器(89)过度伸直和过度弯曲。侧片(112)在构造方面的用途是齿轮(108、109)借助于穿过齿轮(108、109)、并用螺栓(115)固定在相应侧片(112)上的轴(110、111)结合为一个整体。本方案之小腿转动器(89)中,第二拉杆(83)第二端与第三拉杆(90)第一端的固定方式相同。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通过轴(117)上的卡箍(116)固定于第一齿轮(108),并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旋转。第三拉杆(90)的第一端通过轴(图上未显示)上的卡箍(118)固定于第二齿轮(109),并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旋转。第二拉杆
(83)和第三拉杆(90)的长度可通过紧固件(如螺栓(119,120))固定。本方案之小腿转动器(89)能够实现胫骨在水平面和立面的姿态矫正,同时保证行走时小腿能够做规定范围的屈伸动作。如上所述,本装置还包含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见图23、24)。本方案之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包含一个可调式固定带(122)(见图24)和 一个底板(123),底板上设有第九通孔和第十一通孔,通孔内分别装有第三拉杆(90)第二端和第四拉杆(124)第一端,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底板(123)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轴(125)上,轴(125)则固定于可调式小腿置固定带(122)上。为方便第三和第四拉杆(90、124)的安装,底板(123)采用了组装结构,并用三个螺栓(126)(见图23)连接底板(123)的各组成部件。轴(125)为分段式结构,其大头一端与小腿固定带(122)连接。为了增加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的强度,在其两侧安装了金属垫片(127),垫片(127)用铆钉(128)固定于固定带(122)上。在第三和第四拉杆(90、124)的两端均装有盖帽(129)。本方案之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见图26、27、28)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131),该活节含有一个轴(132)以及一个中空壳体(133),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134)。在套管头(134)的一端安装有第四拉杆(124)的第二端,套管头
(134)的另一端则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外骨架模块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135),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另一端则固定于足套组件上(图上未显示)O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的中空壳体(133)采用组装结构,各部分通过紧固件(如螺栓(136))固定。中空壳体(133)内装有至少一个弹性体
(137),用于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本方案中,中空壳体(133)内装有两个弹性体(137),填充于中空壳体(133)内,可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弹性体(137)可使用橡胶材料加工,它的设置使本装置更加好用。在本发明装置的另一方案中,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见图29)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131),该活节含有一个轴(132)以及一个外壳(133),外壳内装有第四拉杆(124)的第二端。外骨架模块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135),通过弹簧(138)贴于外壳(133)上,夕卜壳内装有插销(139),该插销位于与连接片(135)相互作用的支撑区域(140)内。连接片
(135)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另一端则与足套组件(图上未显示)连接。如果患者小腿围沿腿长变化较大,则在使用本发明装置时,特别是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患者,只使用一个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很难保证第三和第四拉杆(90、124)贴合于小腿,而固定带(122)的固定也不牢靠。在这种情况下,本装置应包含两个样式相同的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和(12 ),分别位于小腿的上部和下部,并通过过渡拉杆(141)(见图30(a,b))相互连接,这样就可避免出现扭曲和贴合不良的情况。关于本装置在图30 (a,b)所示的这种结构方案将在下文中具体说明。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的固定带(122J和(12 )的每个部分均与上文的描述相同(见图23,24) ο为了更可靠地将患者小腿固定于指定位置,本装置还可包含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拉杆(142)(见图30(a,b)),该过渡拉杆安装于患者小腿内侧,与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J和(1222)连接。第二过渡拉杆(142)用两个(第一和第二)卡箍(143)固定(见图31),每个卡箍均安装于轴(144)上,该轴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相应的小腿固定带上,如图31所示,固定于固定带(122J上。
第二过渡拉杆(142)的第一端以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卡箍(143)内,第二过渡拉杆(142)的第二端则穿过第二卡箍(143),连接于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的内侧踝关节活节(145)。内侧踝关节活节(145)与上述外侧踝关节活节(131)(见图26 29)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另


。本发明装置的一个方案中,内侧踝关节活节(145)有一个中空壳体,内装一个套管头,套管头的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另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内侧踝关节活节(145)的轴上。同时,该方案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踝关节活节(145)的轴上,另一端与足套组件刚性连接。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个方案中,在内侧踝关节活节(145)的外壳内安装有上述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同时,装置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通过弹簧贴于上述外壳上,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45)的轴上(可沿矢状面转动),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图30(a,b)中显示了本发明全套外骨架模块的一个方案,包含骨盆固定带(47)(带有股骨头对中器(49));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小腿转动器(89);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以及足套组件(146)。其中,带有股骨头对中器(49)的骨盆固定带(47)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共同构成第一模块A。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小腿转动器(89)以及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共同构成第二模块B。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与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共同构成第三模块C。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拉杆(52、83、90、124)以及第一和第二过渡拉杆(141、142)为连接模块,均为圆柱形杆,如上所述,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和(或)旋转和(或)自由线性移动。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采用了模块式结构,能够通过单独使用、组合使用或整套使用模块A、模块B和模块C实现对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的矫正。下面针对各种不同的下肢病理畸形详细说明本发明装置上述各模块应如何使用。如果患者具有一侧下肢股骨内旋或内收型病理畸形,本装置应包含第一模块A,其中包括带有股骨头对中器(49)的可调式骨盆固定带(47),以及与第一拉杆(52)连接的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49),拉杆能够转动和线式自由移动。如果患者具有一侧下肢胫骨外翻或内翻型病理畸形,本装置应包含第二模块B,其中包括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小腿转动器(89),以及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这些组件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和第三拉杆(83、90)相互连接。同时,第二拉杆(83)能够转动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三拉杆(9 0)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上述(51、89、121)(即第二模块B)可矫正小腿在水平面和立面的位置。如果患者具有一侧下肢足骨内收或外展型病理畸形,本装置应包含第三模块C,其中包括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这两个组件通过第四拉杆(124)相互连接,且拉杆可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上述(121)和(130)两个组件(即第三模块C)可矫正小腿和足部在水平面的位置。如果患者具有马蹄足或足内收或外展病理畸形,为获得最佳使用效果,可同时使用所有上述模块A、B、C,其中包括所有上述(47、49、51、89、121)和(130)各组件。在使用外骨架模块之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装置尺码。通常提供三个尺码,同时,某些模块的长度也可以通过指定一些连接拉杆的长度来调节。下面说明如何为患者双侧下肢安装包含上述模块和组件的外骨装置。首先应安装小腿固定带(122^和(12 )以及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并摆好拉杆(90、141、142、124)的长度,使小腿转动器(89)的轴(93)能够达到略高于膝关节关节缝的位置(约高出2cm)。然后将可调式骨盆固定带(47)(见图15)套在患者骨盆位置,使其贴合于患者身体。再将患者大腿置于大腿固定带(50)中,使固定带固定于大腿下部三分之一处,勿使固定带(50)落到膝关节以下,然后摆好第二拉杆(83)的长度当患者已佩戴好外骨架模块、且已摆好上述各拉杆(90、141、142、124)的长度后,将股骨头对中器(49)、小腿转动器(89)以及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
(130)分别摆放到(49、89、130)三个组件的相应位置,使其能够实现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水平面和立面位置的矫正。为了矫正髋关节转动轴线的位置,股骨头对中器(49)(见图16、17、18)应安装于中间位置,使第一拉杆(52)的轴平行于底板(48)的纵向轴线。上述安装位置可在患者处于“坐”和“立”的姿势时实现对股骨的外引,并且两个姿势下外引的角度相同。借助于股骨头对中器(49)与第一拉杆(52)在水平面的旋转,可在患者处于“坐”和“立”的姿势时实现对股骨不同角度的外引。通过多次接近确定相应第一拉杆(52)的最佳轴线位置,然后用螺栓将股骨头对中器(49)固定。这样,股骨头对中器(49)和第一拉杆(52)的位置即为股骨矫正治疗位置,且该位置不会造成患者疼痛。必要时,本装置的外骨架模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每个髋关节进行单独调节,在这一点上,本发明装置优于其他同类装置。为了矫正膝关节沿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放松小腿转动器(89)的两个螺栓
(102)(见图21,该螺栓用于固定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并沿水平面转动小腿转动器(89)和患者的下肢。然后,将患者下肢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并将两个螺栓(102)拧紧。如需矫正膝关节沿立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将小腿转动器(89)的螺栓(102)放松,挪动拉杆(90)三分之一处的位置和患者小腿,然后拧紧螺栓(102),将调整后的位置固定。如需矫正踝关节沿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可将底板(96)上的螺栓(102)(见图21,22)放松,并通过旋转底板(35)上第十一通孔内的第四拉杆(124)第一端,使患者足部连同便鞋式足套(146)转至所需方向。然后,用底板(96)的螺栓(102)将调整后的位置固定住。由于本发明外骨架装置结构简单,它可以与患者(特别是儿童)的其他病理畸形矫正(包括下肢矫正)装置一起使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由三个单独的模块A、B、C(每个模块的构造见上文描述)组成,这些模块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图30(a,b)所示的外骨架装置方案中,所有上述模块A、B、C,包括其各组件(47、49、51、89、121、130、146)安装于患者的双侧下肢。同时,上述模块A、B、C,包括其各组件(47、49、51、89、121、130、146),也可根据医学指征,安装于患者的单侧下肢或者双侧下肢,可使用全套组件,也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使用。综上所述,本发明之模块式外骨架装置能够完成下肢所有节段的病理畸形矫正,在这种情况下应包含所有上述组件和单元(47、49、51、89、121、130、146),这些组件通过相应的拉杆(53、83、90、124、141、142)相互连接;同时也能够完成下肢某个节段单一性病理畸形或某些节段的综合性病理畸形的矫正,在这种情况下应包含部分上述组件和单元,这些单元可通过相应的拉杆相互连接。下面列举对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本发明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和装置的具体病例。 病例I患者N.R.,8 岁诊断儿童脑瘫,双侧下肢重度痉挛型瘫痪,右下肢较严重,双侧股骨内收旋前型畸形,双侧胫骨屈曲和内翻型病理畸形,右侧较严重,双侧足骨等平面内翻型畸形。表现患者不能自主站立和行走。在一只手搀扶下或借助于双拐能够行走,呈三重弯曲姿势,大腿内旋,足内前部支撑。行走时下肢有时在大腿下部三分之一处交叉。站立和行走时可见右侧小腿内翻畸形,左侧小腿内翻畸形较轻。站立和行走时可见两侧足部外展畸形,右侧较严重。治疗措施使用本发明装置对右侧和左侧下肢纵向轴线进行逐步矫正,持续三年。所使用的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包括双侧下肢的三个模块(A、B、C)。在双侧下肢模块B的膝关节活节中使用了弹簧机构,用于限制支撑和行走时的胫骨屈曲畸形。在双侧下肢模块C的便鞋式足套中使用了矫正垫块,用于矫正两侧足部的内侧纵向足弓和内部高度支撑。本发明外骨架装置模块C包含双侧下肢的外侧和内侧两个踝关节活节,用于加强双侧足部姿态矫正的稳定性。所采用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对双侧下肢各节段上述病理畸形进行矫正,即分四个阶段对下肢各节段的轴线位置实施矫正。具体做法是在三年期间,采用上述方法逐步消除双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并根据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动态情况、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在每个矫正阶段对下肢各节段矫正位置的适应情况,对外骨架装置的各结构组件进行四次调节。在患者双侧下肢肌肉体系存在痉挛型内前旋病理畸形的情况下,为消除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矫正肌肉紧张程度,采用了冷热交替疗法(对痉挛肌肉的所谓“启动点”施加冷热交替作用),借助于Compex-3刺激对抗肌,以改善对抗肌的收缩能力,根据患者情况选取治疗训练负荷适度的治疗体操,用于在每个矫正治疗阶段改善患者肌肉的适应性,针对导致两侧下肢大腿、小腿和足部病理畸形的肌肉功能不足问题,采用相应的肌肉训练法(Dr. Kenzo Kase,Founder)。用于矫正每个股骨内收前旋畸形的第一外骨架模块A分阶段进行调整,同时,在每个阶段针对病理畸形情况对每个股骨分别采取的外引和外旋措施之间互不影响。分阶段沿水平面和立面逐渐转动外骨架模块B和患者小腿。然后,与模块C 一起,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以实现在双侧下肢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完成小腿内翻和内旋以及与之相关的足部内翻畸形的矫正。此外,通过改变每侧下肢模块C相对于模块B的位置,实现足部外展畸形的 矫正。每侧下肢踝关节活节的活动幅度可限制足部的跖屈动作,但不限制背屈动作,左侧和右侧基本相同。一年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不佩戴外骨架的情况下可自行站立,可依靠双拐行走,双侧小腿(特别是左侧)内翻程度缩小。患者可实现全足支撑。双侧足部内收畸形消失。双侧大腿内收肌痉挛程度缩小,股骨被动外引幅度加大。建议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装置继续治疗。病例2患者K. K·,24 岁诊断儿童脑瘫,双侧下肢中度痉挛型瘫痪,左下肢较严重,二度肌营养不良综合症,双侧股骨内收旋前型畸形,双侧下肢内旋,左侧胫骨内翻,左侧足部马蹄足及扁平内翻型变形。表现患者可自主行走,行走时躯干摇摆,双侧下肢内旋,右足全足支撑和左足内前部支撑。双侧大腿内收。行走的支撑阶段不明显(行走时没有从足跟到足端部“滚动”的现象)。处于站立和行走姿势时左小腿可见中度内收现象。右侧下肢支撑性较大,左侧下肢单独支撑时间较短。处于站立和向左侧行走时可见骨盆倾斜和躯干扭转。因扭转畸形和左侧小腿内收(8_),左侧下肢作用时间较短。治疗措施使用本发明装置对一侧下肢生理轴线进行矫正。所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包含左侧下肢的三个模块(A、B、C)以及右侧下肢的一个模块A。在左侧下肢的足部模块C中,使用了一个矫正垫块,用于矫正左足纵向足弓和内侧高支撑的情况。鉴于左侧足部马蹄足和扁平内收畸形表现较为严重,左侧下肢的模块C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和一个踝关节活节,用于提高左侧足部矫正姿态的稳定性。所采用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对双侧下肢上述节段病理畸形实施矫正。具体做法是在矫正过程中分阶段对外骨架各组件进行调节;使用三个模块(左侧下肢的模块A、B、C)对左侧股骨内收和内旋、左侧胫骨内翻和内旋以及左侧足骨马蹄足和扁平内收变形等病理畸形实施逐步矫正;使用模块A对右侧股骨位置实施矫正,以消除右侧下肢轴线内旋现象。
外骨架装置的调节方法同上所述,详见病例I。调节阶段的数量一年期间五次调节。外骨架装置使用方式除睡眠时间外始终使用。鉴于患者左侧股骨内收畸形表现更明显,矫正时加大对左侧股骨外引,并且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完成两侧股骨内收旋前型畸形的矫正。为了更好地实现左右两侧股骨头与相应髋白的对正,对两侧股骨旋前畸形的情况未采取全部矫正。在运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矫正的每个阶段,在每次调节外骨架之前,均采取了定量消除髋关节近侧肌肉系统以及膝关节小腿运动肌肉的紧张(痉挛强直)和随意运动现象的措施。矫正过程中还给予了推拿,夜间膝关节部位上夹板,踝关节使用无负载夹板等措施。此外,还在平静状态下在行 走正视野对左侧和右侧大腿的骶棘肌、臀肌、四头肌实施了电刺激,并辅助给予药物治疗(Akatinol Memantine每昼夜40mg滴注,持续一年)。为改善患者对外骨架装置的适应性,在每个矫正阶段都进行了治疗体操训练。在佩戴装置时,左侧下肢长度不需要另外矫正。一年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可独立行走,佩戴装置时行走步态有明显改善,躯干扭转和骨盆倾斜的程度缩小。静态和动态稳定性以及身体对负荷的耐受性都有改善。能够连续行走较长距离(达300米)。左侧小腿内翻明显缩小。大腿内收现象完全消失(佩戴装置时),两侧下肢仍有内旋,但程度明显缩小。髋关节和踝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程度增大。两侧下肢单独支撑时间长度基本相同。建议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装置继续治疗。病例3患者Α·Α·,3 岁诊断封闭式颅脑损伤后遗症,颅脑外伤,左侧分离性半身轻偏瘫(下肢较明显),立面姿态破坏,左前臂屈曲畸形,左侧股骨内收旋前,左侧胫骨反屈,左侧足骨内收及马蹄足型畸形和足前部内收,左侧下肢缩短7mm。表现患者可自主站立行走,行走时有半轻瘫、僵硬表现,躯干有立面摇摆,行走支撑位于左足外前部,左足支撑无相变。行走支撑阶段左侧小腿膝关节部位反屈。行走时两侧上肢无往返动作。左足无主动背屈动作。所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包含用于矫正左侧下肢股骨、胫骨和足部病理畸形的三个模块(A、B、C),以及右侧下肢的一个模块A (用于稳定骨盆固定带在患者身体的位置)。鉴于左足内收及马蹄足情况能够被动进入正常生理位置,左侧下肢的模块C只包含一个外侧膝关节活节。模块C还包含一个矫正垫块,用于缩小左足外翻和左足前部内收现象(中部足弓形成的、较高侧向旋前的、以及侧向足趾旋前的)。所采用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装置对双侧下肢的上述病理畸形实施矫正。具体做法是分阶段逐步调节外骨架各组件,方法详见病例1、2。针对该患者外骨架调节的特点是借助于挡板限制膝关节活节的活动,从而消除行走支撑时左侧胫骨的反屈现象。装置使用方式为除睡眠时间外始终使用。另外,夜间在左侧膝关节部位使用夹板,在左侧踝关节部位使用无负载夹板。在一年期间,对左侧下肢大腿、小腿和足部等节段病理畸形的矫正分为四个阶段,因此需要对矫正装置进行经常性调节。使用本装置时,未要求对左侧下肢长度(短7mm)进行补偿。模块A在健康一侧下肢调节为中点位置,对右侧髋关节活动不做矫正。左侧下肢肌肉紧张性的初始症状表现为大腿内收肌、胭绳肌(即小腿屈肌)和小腿三头肌痉挛。第一阶段采取的定量消除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为使用肉毒杆菌毒素制剂(大腿内收肌、比目鱼肌、腓肠肌(特别是内侧腓肠肌)注射丽舒妥),其余阶段调节肌肉紧张度的措施为物理疗法(冷热交替)。在每个矫正阶段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体操,以增强下肢各节段对矫正位置的适应性。一年后检杳结果显示患者可独立行走,对物理负载的耐受力增强,行走步态有所改善。不佩戴装置行走时,左侧大腿内收程度缩小,左侧小腿反屈现象消失。行走时轻瘫一侧全足支撑。能够有意识调整步态,左足能做(“滚动式”)支撑相变(非持续性)。行走时躯干立面摆动现象明显缩小。左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幅度加大,出现了小幅度的主动背屈动作。病例4患者P. A.,7 岁诊断脊柱外伤(腰膨大部局部脊髓损伤)的远期后遗症,下肢萎缩性轻瘫,骨盆 功能受损(遗尿,尿失禁),腰部脊柱前凸,髋关节和膝关节不稳定,双侧胫骨反屈,双侧足前部下垂。表现患者不能自主站立,不能行走。能够自主保持两腿下垂的坐姿,坐时可见脊柱后凸形态。可依靠高架或骨盆部位支撑站立,站立时可见腰部脊柱前凸和小腿过度伸直。依靠骨盆部位支撑可做行走动作,行走主要依靠邻近肌肉残余的功能,因而在下肢试图前伸时,只会做大腿环绕形动作。立面可见躯干的摇摆。支撑时有小腿反屈现象,两侧下肢交替支撑时可见双侧足前部下垂。所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包含左侧下肢的三个模块(A、B、C)和右侧下肢的三个模块(A、B、C)。每个模块C均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借助于每个模块B的膝关节活节的支撑作用,可在支撑时消除胫骨反屈现象。为减轻交替支撑时小腿的轮形动作以及改善下肢支撑能力和斜向稳定性,每个模块B均装有弹簧机构。所采用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外骨架装置对双侧下肢各节段上述病理畸形实施矫正。具体做法是分阶段逐步调节外骨架各组件,方法详见病例1、2、3。此外,因存在双侧下肢肌肉紧张度降低情况,采取定量消除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消除肌肉力量不均需使用Compex-3治疗仪,实施电刺激并改善肌肉营养状况,给予药物治疗(Neurox,Cortexin,爱维治 Actovegin, Neyromidin, Elcar,细胞黄素 Cytoflavin),理疗措施(卢页脑磁疗,经皮电神经刺激,激光疗法),刺激性按摩,以及运动训练疗法(Dr. Kenzo Kase,Founder)。在每个矫正阶段都为患者指定一套练习方案用于改善下肢随意运动现象和增强对矫正装置的适应性。为期一年的矫正分为五个阶段,对外骨架装置进行了五次调节(包括一次因患者身高突增而进行的调节)。一年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佩戴装置时可在借助于一只手臂搀扶行走,立面躯干摇摆程度减小,大腿和小腿主动屈曲的幅度增大。交替支撑时足前部下垂现象消失(佩戴装置时)。下肢支撑能力改善。借助于装置可自主行走数步。病例5患者K. E.,14 岁诊断儿童脑瘫,双侧下肢痉挛型瘫痪,右侧较严重。躯干向右扭转畸形,双侧下肢股骨内收旋前畸形,双侧下肢胫骨屈曲内翻畸形,双侧下肢足骨外展和马蹄足畸形。肌筋膜
痛综合症。
表现患者能短时间自主站立,站立时旱三重弯曲姿势,可见双侧下肢大腿内收和内旋畸形以及双侧下肢内翻畸形,右侧较严重,双侧下肢足前内侧部支撑。行走时步伐急促,沿矢状面和立面可见躯干摇摆现象且呈现典型的三重弯曲姿态,足前内侧部支撑(只有在搀扶支撑时可停止)。治疗措施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装置进行矫正,除睡眠时间外始终使用,持续一年。所使用本发明之外骨架装置包含双侧下肢的三个模块(A、B、C),模块B的膝关节活节使用了弹性机构,用于限制行走支撑时小腿的屈曲。此外,为更好地实现小腿指定位置的固定,每个下肢的模块B均包含两个固定带。左侧及右侧下肢的模块C均包含两个踝关节活节(内侧及外侧活节),用于增强足部在矫正位置的稳定性。所采用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使用本发明外骨架装置对双侧下肢各节段上述病理畸 形实施矫正。具体做法是分阶段逐步调节外骨架各组件,方法详见病例1、2、3。此外,因存在一侧大腿痉挛强直和双侧下肢肌肉系统屈曲旋前的情况,采取了定量消除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矫正分四个阶段,在一年内对外骨架装置进行了四次调节。为消除肌肉力量不均以及肌营养不良情况,采用了冷热交替疗法,放松式按摩,夕卜用贴敷药剂(Versatis),振荡和高音频疗法(Hivamat和Hi-top治疗装置)。在每个矫正阶段完成装置调节后,都为患者指定一套练习操,以提高装置对大腿、小腿和足部矫正的效果。一部分练习操在佩戴装置时练习,另一部分在佩戴装置前练习。每个阶段的运动练习负荷都比上一阶段有所增加。一年后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时的静态和动态姿态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能够自主站立的时间增加。站立和行走时两侧大腿内收明显缩小,两侧大腿旋前程度已很小,右侧下肢旋前程度略大。佩戴装置时,两侧小腿内翻现象已完全消失,不佩戴装置时也有明显缩小,左侧相对较好。可全足支撑,支撑无相变。建议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装置继续治疗。工业适用性本发明方法及其实现装置可用于因支撑运动器官受损或中枢神经损害导致的畸形的康复治疗。例如,本发明方法及其装置可用于矫正儿童脑瘫患者,脊柱损害及可能并发脊髓损害的患者,颅脑外伤后遗症、急性脑出血后遗症等患者的下肢病理畸形。此外,本发明方法还可用于治疗儿童患者下肢肌肉力量不均,关节韧带器官功能障碍,肌肉关节无固定收缩时的随意动作,以及下肢骨骼变形等病理畸形。
权利要求
1.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包含至少一侧下肢的矫正)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通过分阶段矫正下肢各节段在水平面和/或立面和/或矢状面的纵向轴线位置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缩小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并进而在每个阶段借助于矫形工具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所使用的矫形工具包含至少一个外骨架模块,该外骨架模块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能够在每个矫正阶段使存在病理畸形的下肢节段纵向轴线的位置逐渐接近于正常生理位置,同时,矫正位置的固定能够保证相应关节可围绕其矫正后的轴线在外骨架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使患者相应关节的动作姿态逐渐接近于正常的运动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相应髋关节股骨内收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点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大腿内收肌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通过沿立面外引股骨定量矫正股骨头在相应髋关节内的位置,并进而借助于第一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髋关节能够沿水平面、立面和矢状面在第一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第2条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同时实施股骨的立面定量外引与水平面定量外旋。
4.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内旋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点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髋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对相应髋关节内下肢采取外旋措施,并进而借助于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相应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能够沿水平面在第一和第二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膝关节内胫骨反屈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限制相应膝关节内胫骨在行走支撑时沿矢状面伸直动作的措施,并进而借助于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二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膝关节内胫骨屈曲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定量限制相应膝关节内胫骨在行走支撑时沿矢状面的屈曲动作,并进而借助于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在第二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膝关节内胫骨外翻或内翻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对胫骨在水平面的位置进行矫正,并进而借助于第二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胫骨在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二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屈伸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踝关节内足骨内收或外展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沿水平面对足骨实施相应的外引或内弓丨,并进而借助于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三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跖屈和背屈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踝关节内足骨外翻或内翻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采取定量消除相应踝关节肌肉力量不均情况的措施,同时对相应踝关节内足骨在立面的位置进行矫正,并进而借助于第三外骨架模块和矫正垫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矫正垫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安装于足套组件内外表面),同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三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跖屈和背屈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踝关节内足骨下垂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跖屈动作,并进而借助于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三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背屈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第I条所述方法,对于踝关节内足骨马蹄足型下肢节段病理畸形,所述方法的特征是分阶段实现上述病理畸形的矫正;具体方法是定量拉伸相应小腿的三头肌,同时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跖屈动作,并进而借助于第三外骨架模块将矫正后的位置固定住,同时保证足骨在踝关节内能够沿矢状面在第三外骨架模块规定的范围内做背屈动作。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分阶段实现双侧下肢相应病理畸形的矫正,且双侧下肢独立矫正,互不影响。
13.根据权利要求第I 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矫正阶段能够使具有病理畸形下肢节段的纵向轴线逐渐接近于正常生理位置,同时这种矫正是在不造成患者疼痛的范围内实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第I 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矫正阶段能够使具有病理畸形下肢节段的纵向轴线逐渐接近于正常生理位置,同时这种矫正是在患者处于站立的姿态下完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第I 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在各矫正阶段之间均采取了以消除相应肌肉功能不足情况为目的的积极的运动训练,和/或给予患者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推拿按摩,仪器治疗,理疗,药剂等等(以上措施可选取一项或多项)。
16.下肢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套在患者骨盆部位的可调式骨盆带(1、47),以及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51),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4、89),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21),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130),至少一个足套组件(7、146),以及一套连接组件;以上各组件的特征是可调式骨盆固定带(1、47)能够实现至少一个股骨的股骨头对中矫正;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51)能够在水平面转动;小腿转动器(4、89)能够矫正膝关节沿立面和水平面转动轴线的位置;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21)能够使足部沿水平面转动;每个连接组件均为圆柱形杆(8、/9、10、11、37、52、83、90、124、141、142),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和(或)转动和(或)自由线性移动;此外,上述可调式骨盆固定带(1、47)与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51)通 过第一拉杆(8、52)相互连接(拉杆能做自由线性移动),构成第一模块(A),该模块能够使股骨在静止和运动时沿水平面转动;上述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51)、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4、89)以及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21)通过相应的第二和第三拉杆(9、83,10、90)相互连接,构成第二模块(B),且第二拉杆(9、83)能够转动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三拉杆(10、90)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该第二模块(B)能够通过沿水平面向外或向内转动小腿而改变位置胫骨的位置;上述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21)与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130)通过第四拉杆(11、124)相互连接(拉杆能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构成第三模块(C),该模块能够通过沿水平面向外或向内转动小腿和足部而改变胫骨和足骨的位置;此外,上述第一、二、三、四模块(A、B、C、D)既可分别独立使用,也可根据患者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的类型组合使用。
17.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可调式骨盆固定带(I)包含一个支撑片(12),用来固定沿骨盆固定带分布的底板(13),在底板相对的两侧安装有股骨头对中器(2),股骨头对中器包含一个带有半圆形凹槽的法兰(14),一个与法兰(14)刚性连接并带有相反方向凹槽的可卸式盖子(15),以及一个与上述凹槽刚性连接的半圆形活节(16),该 活节可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活节上设有第一通孔,通孔内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固定有拉杆⑶的第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包含第一和第二两个部分(17、18),能够沿矢状面做相对转动和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还包含一个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在该固定带上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一部分(17),该第一部分设有第二通孔,通孔内以能够旋转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拉杆(9)的第一端;而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二部分(18)中设有第三通孔,通孔内以能够做自由线性移动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拉杆(8)的第二端。
19.根据权利要求第18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包含轴(21),该轴将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两个部分(17、18)连接在一起,轴(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19)以及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的第二部分(18)。
20.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转动器(4)包含两个部分(25、26),能够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的彼此相对转动,其中,小腿转动器(4)的第一部分(25)中设有第四通孔,通孔内以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拉杆(9)的第二端,而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中设有一个开口(27),开口内的轴(28)上安装有一个膝关节活节(29),该活节可限制小腿沿矢状面的屈伸动作,活节上有一个座,用于固定将第三拉杆(10)的第一端。
21.根据权利要求第20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膝关节活节(29)包含一个滚针式轴承(30),该轴承轴的一端固定在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相对的另一侧,而在第二部分(26)的开口(27)的区域设有一挡板(31),用来限制膝关节活节(29)沿矢状面的转动。
22.根据权利要求第20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转动器(4)包含轴(28),该轴的一端刚性固定于小腿转动器(4)的第一部分(25)上,轴(28)的另一端固定于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上,使第二部分(26)与第一部分(25)能够做彼此相对的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包含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和底板(35),该底板上设有第五和第六通孔,通孔内分别装有第三拉杆(10)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拉杆(11)的第一端,且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底板(35)上有一轴(36),用来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
24.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可包含两个小腿固定带(34p342)以及两个底板(35i、352),每个底板上分别设有第七和第八通孔,同时还包含一个过渡拉杆(37);第一底板(35J的第七通孔内以刚性连接方式固定着第三拉杆(10)的第二端;在第一底板(35^的第八通孔内固定着过渡拉杆(37)的第一端,可以进行线性移动;在第二底板(352)的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内固定着过渡拉杆(37)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拉杆(11)的第一端,可以进行线性移动;每个底板(35i、352)均有轴(36),在该轴上以能够沿矢面转动的方式固定有相应的可调式小腿固定带(34:、342)。
25.根据权利要求第24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过渡拉杆(37)根据患者小腿的形状做成弯曲形状。
26.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包含踝关节活节(38),活节包含一个个中空壳体(39),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40),套管头一端与第四拉杆(11)的第二端刚性连接,套管头(40)的另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于中空壳体(39)内踝关节活节(38)的轴(41)上。
27.根据权利要求第2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一个连接片(43),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踝关节活节(38)的轴(41)上,另一端与足套组件(7)刚性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第27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连接片(43)的形状符合患者足部解剖学特征。
29.根据权利要求第2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的踝关节活节(38)的中空壳体(39)中至少装有一个弹性体(42)用于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
30.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足套组件(7)包含便鞋式足套(44)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件(45)。
31.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膝关节伸直器(46),安装于第二和第三拉杆(9、10)相应端部所在的区域。
32.根据权利要求第20或31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膝关节伸直器(46)包含至少一个弹簧(46^,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小腿转动器(4)的第二部分(26)上,另一端与第三拉杆(10)的第一端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第31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膝关节伸直器(46)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二和第三拉杆(9、10)相应端部所在的区域。
34.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一个驱动装置,安装于骨盆关节固定带(I)上,即股骨头对中器(2)的安装部位。
35.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可调式骨盆固定带(47)包含一个底板(48)和一个倾斜垫圈(58),在靠近该底板相对两端中每一端附近均有相应的接合部(56),上设有第一环状齿面,用来安装相应的股骨头对中器(49);股骨头对中器固定在相应的接合部位(56),可以旋转;股骨头对中器还包含一个外壳(57),在外壳朝向底板(48)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齿面;倾斜垫圈(58)安装在上述在底板(48)与外壳(57)之间,可以转动,其端面上有第三和第四环状齿面,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环状齿面相互啮合。
36.根据权利要求第35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能够沿矢状面转动,且固定带上以能够沿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的方式固定有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同时,在股骨头对中器(49)的外壳(57)内部沿底板设有第九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拉杆(52)第一端的固定器(59),该固定器能够保证第一拉杆(52)自由旋转和规定范围线性移动,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则安装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上。
37.根据权利要求第3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拉杆(52)第一端的固定器(59)包含两个套管(67、68)及其相应的法兰出9、70),套管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从相对的两侧安装于股骨头对中器(49)外壳上的第九通孔内,同时,第一拉杆(52)第一端的外表面与两个套管(67、68)的内表面均设有螺纹并构成螺纹连接,从而使第一拉杆(52)第一端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第35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倾斜式凸轮(58)可做离散式旋转,在嵌座(56)表面围绕第一环状齿面设有刻度盘(65),其刻度恰与倾斜式凸轮(58)离散式旋转的的齿距相对应。
39.根据权利要求第35或38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倾斜式凸轮(58)的倾斜角度为3。 30°。
40.根据权利要求第35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股骨头对中器(49)包含一个第一簧片(60),该簧片安装于底板(48)以及倾斜式凸轮(58)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一和第三环状齿面之间。
41.根据权利要求第35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股骨头对中器(49)还包含一个第二簧片(61),安装于外壳(57)与倾斜式凸轮(58)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即位于第二和第四环状齿面之间。
42.根据权利要求第3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包含中空壳体(71)以及紧固组件(72),该紧固组件将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固定于可调式大腿固定带(50),使大腿能够在运动时沿矢状面转动,同时,该紧固组件(72)从一侧连接中空壳体(71)、且部分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中空壳体(71)的另一侧装有第一拉杆(52)的第二端,且拉杆能做线性移动。
43.根据权利要求第42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的紧固组件(72)包含一个插杆(78),该插杆安装于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的中空壳体(71)内,插杆的尾部(79)露出中空壳体(71)之外,用于安装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包含固定在插杆尾部上的定子(80)和转子(81),转子可沿矢状面和水平面转动。
44.根据权利要求第16和3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第二拉杆(83)第一端固定器(84),该固定器能够沿水平面转动,且设有第九通孔,通孔内装有第二拉杆(83)的第一端,且拉杆能够旋转和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
45.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转动器(89)包含一个分段式外壳(91),第一段装有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可沿立面和水平面做规定范围转动),第二段以能够沿矢状面有限转动的方式装有膝关节活节(92),同时还应设置一个第三拉杆(90)第一端的固定件(94),用于连接膝关节活节(92)。
46.根据权利要求第45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膝关节活节(92)包含一个底板(96),一个可做离散式旋转并固定于指定位置的盖子(97),一个弹簧(98),该弹簧一端固定于分段式外壳(91)的第二段,另一端固定于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上,另外还包含一个轴(100),轴的一端固定于分段式外壳(91)的第二段,另一端固定于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上。
47.根据权利要求第44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在膝关节活节(92)的底板(96)以及分段式外壳(91)的第二段之间装有一个垫块(95),用于限制膝关节活节的转动。
48.根据权利要求第47条所描述装置的特征是垫块(95)为C型形状,以弹性材料加工。
49.根据权利要求第45或4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第三拉杆(90)第一端的固定件(94)包含一个卡箍(104),该卡箍固定于膝关节活节(92)的底板(96)上,还包含一个定位器(105),该定位器能够与膝关节活节(92)的盖子(97)啮合。
50.根据权利要求第49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一个能夹住卡箍(104)和定位器(105)的压紧件(107)。
51.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转动器(89)包含一个能够沿矢状面做有限转动的齿轮对,其中包括第一和第二齿轮(108、109),每个齿轮均包含相应的齿冠(IOS1UOgi)'旋转轴(110、111)以及安装于齿轮对两端的第一和第二侧片(112),两个侧片位于齿轮对的两端,里面固定有穿过两个齿轮(108、109)的两个旋转轴(110、111),还包括前后两个挡板(113、114),挡板均固定于一个侧片(112)上,同时,第二拉杆(83)的第二端固定于第一齿轮(108)上,而第三拉杆(90)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109)。
52.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121)包含第一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在该固定带上以可沿矢面转动的方式固定有第一个底板(123),还包含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 ),在该固定带上以可沿矢面转动的方式固定有第二个底板(123),此外,装置还包含第一过渡拉杆(141),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i、1222)。
53.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131),该活节含有一个中空壳体(133),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134);在套管头(134)的一端安装有第四拉杆(124)的第二端,套管头(124)的另一端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可在矢状面内转动,该装置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135),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另一端则固定于足套组件上。
54.根据权利要求第53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的中空壳体(133)内装有至少一个弹性体(137),用于限制足骨沿矢状面的转动。
55.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包含一个外侧踝关节活节(131),该活节含有一个轴(132)以及一个中空壳体(133),壳体内装有第四拉杆(124)的第二端,此外,该装置套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135),该连接片通过弹簧贴于外壳(133)上,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131)的轴(132)上,另一端则固定于足套组件上。
56.根据权利要求第51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拉杆(142),而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130)包含至少一个内侧踝关节活节(145),在第一和第二可调式小腿固定带(122i、1222)上、从小腿内侧部位装有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分别安装第一和第二卡箍(143),其中,第一卡箍连接第二过渡拉杆(142)的第一端(拉杆能够做规定范围线性移动),其第二端则穿过第二卡箍(143),与内侧踝关节活节(145)连接。
57.根据权利要求第54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内侧踝关节活节(145)包含一个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内装有一个套管头,套管头的一端与第四拉杆的第二端连接,套管头的另一端固定在中空壳体内踝关节活节的轴上,且能够沿矢状面转动,该装置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以能够沿矢状面转动的方式固定在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另一端固定在足套组件上。
58.根据权利要求第54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内侧踝关节活节(145)包含一个外壳,里面固定有第二过渡拉杆的第二端,该装置还包含一个弯曲形连接片,该连接片通过弹簧贴于外壳上,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外侧踝关节活节的轴上(可沿矢状面转动),另一端连接足套组件。
59.根据权利要求第16条所述装置,其特征是每个第一拉杆均为复杂空间形状的圆柱形杆,其中包括沿第一拉杆(8、52)旋转轴线方向的第一直线段(8:、53),沿患者大腿方向的第二直线段(82、54),以及用于使第一直线段(8i、53)和第二直线段(82、54)平滑连接的第三曲线段(83、5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阶段矫正下肢各节段在水平面和/或立面和/或矢状面纵向轴线的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取措施,定量消除相应关节肌肉力量不均的情况,同时缩小所述各节段的病理畸形,并进而借助于矫形工具将矫正后各节段的位置固定,所使用的矫形工具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式外骨架,该外骨架装置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并能够在每个矫正阶段使每个节段纵向轴线的位置逐渐接近于正常的生理位置,同时保证各关节能够在该外骨架预定的范围内围绕矫正后的轴线活动。本发明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装置包括一种模块式外骨架装置,各模块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各种组合方式共同使用。模块式外骨架包含至少一个可调式骨盆固定带(1、47),至少一个大腿指定位置固定器(3、51),至少一个小腿转动器(4、89),至少一个小腿指定位置固定器(5、121),至少一个足部姿态和足骨在踝关节内活动幅度矫正器(6、130),至少一个足套组件(7、146),以及一套连接组件,每个连接组件均为圆柱形拉杆(8、9、10、11、37、52、83、90、124、141、142),均能在规定范围内线性移动和/或旋转和/或自由线性移动。
文档编号A61F5/00GK102711678SQ20108005746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维塔里·维克托维茨·褚戈杜诺夫 申请人:扎克瑞托·阿克西涅奥·奥布斯凯斯托夫·瑙克诺-普罗兹沃德斯特文尼·岑特·奥格内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