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858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胆囊的慢性炎症性改变,是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结果。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 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一旦因结石嵌顿而有急性发作时,右上腹将有经常的钝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差。目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主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也存在弊端,即创伤大,术后容易产生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合剂,中医认为气滞、湿热、血瘀、阴伤是导致该病的原因,治疗以通腑利胆为原则,以达到宜通腑泄热,疏肝利胆,行气止痛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虎杖7-12份、玄参7-9份、木通10-15份、川芎7-9份、金钱草 10-15份、茵陈9-12份、郁金9-12份、红花7-11份、乳香7-11份、厚朴9-12份、元胡10-15 份、陈皮9-11份、桔实7-9份、乌药5-8份。优选的,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虎杖9 份、玄参8份、木通12份、川弯8份、金钱草13份、茵陈10份、郁金10份、红花9份、乳香9 份、厚朴11份、元胡13份、陈皮10份、桔实8份、乌药6份。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各药,粉碎成粗粉,接渗漉法,用57 %乙醇作溶剂,浸渍M小时后,以每分钟约1毫升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700毫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 170毫升,取出,加水200毫升,煮沸30分钟,静置48小时,滤过,滤渣用少量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中,减压浓缩至约180毫升,加笨甲酸钠1. 5克,搅勻,静置M小时,滤过,加水250 毫升,搅勻,即得。方中虎杖、玄参、木通、川芎通腑泄热;金钱草茵陈、郁金疏肝利胆;红花、乳香活血化瘀;厚朴、元胡、陈皮、桔实、乌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行气、消炎止痛之效。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部120例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消化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8-80岁,平均(46士8. 5)岁;病程5个月 观年;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四例年龄19 81岁,平均(45 士 7. 8)岁;病程6个月 四年。2 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采用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之标准。气滞证右肋腹部经常疼痛,或有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口苦,食欲不振,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血瘀证右肋腹部时有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肋下或有积块,面色熏黑,口唇紫暗,舌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脉沉或涩。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中药胆囊康合剂,每日3次,每次50毫升;对照组服用头孢氨苄胶囊(哈药集团三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5,每日3次。两组均10日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期间停服其他药物。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疗效。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95%,影像检查正常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70%,影像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有效症状、积分减少> 30%,影像学检查达有效标准;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 < 30%,影像学检查均无改善。5、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一表1两组疗效统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其特征在于该治中药胆囊康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虎杖7-12份、玄参7-9份、木通10-15份、川芎7-9份、金钱草10-15份、 茵陈9-12份、郁金9-12份、红花7-11份、乳香7_11份、厚朴9_12份、元胡10-15份、陈皮 9-11份、桔实7-9份、乌药5-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胆囊康合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胆囊康合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虎杖9份、玄参8份、木通12份、川芎8份、金钱草 13份、茵陈10份、郁金10份、红花9份、乳香9份、厚朴11份、元胡13份、陈皮10份、桔实 8份、乌药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合剂,中医认为气滞、湿热、血瘀、阴伤是导致该病的原因,治疗以通腑利胆为原则,为此,精选通腑泄热,疏肝利胆,行气止痛的中药虎杖、玄参、木通、川芎、金钱草、茵陈、郁金、红花、乳香、厚朴、元胡、陈皮、桔实、乌药,在我院制剂室制成合剂,供患者服用。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为96.7%,而且见效快,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P1/16GK102228661SQ2011101571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刘东升 申请人:刘东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