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71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袜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袜子,其在筒状的主体部具备比周边的箍紧力强的支撑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己觉得小腿部浮肿的人们不断增加。因此,期待整容效果,追求能够消除浮肿。小腿部是难以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的身体部位,是稍微施加压迫力也不要紧的身体部位。因此,为了抑制小腿部的浮肿,开发有一种利用周向力(周向应力、环向应力)进行压迫的加压短袜,该周向力是通过箍紧穿着者的小腿部而产生的从周围向深部方向作用的力。由此,减少小腿部的浮肿量。在日本特开2008-266802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形成有螺旋形状的支撑线的袜子。 该袜子的支撑线成为从外踝骨经由后脚踝直至膝关节后表面的下端的外回旋的螺旋形状。 通过形成此种支撑线,作用于小腿部的骨骼而提高骨的可动性,从而预防脚的浮肿、发酸、
疲劳等。在日本特开2006-219805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斜向上形成的多个加压部沿上下方向分离配置的袜子。在该袜子中,沿着淋巴的流动方向形成加压部,在加压部对下肢肌面的按压作用下,能得到沿着淋巴的流动方向的刺激效果及按摩效果。在日本实用新型第3091572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袜子,在形成为圆筒状的护腿中,将弹性布料部和中间布料部(非弹性布料部)沿脚的周向交替配置,使一方的开口侧相对于另一方的开口侧扭转而安装于腿肚子。在日本特开平10-310903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通过使加压力沿上下方向阶段性地变化而促进血液循环的袜子。在日本特开2008-266802号公报所记载的袜子中,从胫骨的下端到胫骨全长的 1/4 1/2的位置以斜向横切迎面骨(胫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大隐静脉131、隐神经 132显露在迎面骨的该位置上。利用迎面骨以横切它们的方式形成支撑线时,阻碍静脉血的回流且妨碍血液循环,会产生无法消除浮肿的问题。并且,以成为外回旋的螺旋的方式形成支撑线时,难以避开横切大隐静脉131、隐神经132的部位而有效地配置支撑线,从而无法有效地消除浮肿。另外,穿着者感受到“紧”那样由于过度的周向力而小腿部受压迫时,有可能会抑制血液循环,而产生脚尖的发冷。此外周向力大时,有可能会引起穿着时的疼痛或穿着后的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的变形。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66802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腿支撑线部的施加最高压力的部分(P点)的压力值优选为1. Ilia 5.0kPa。然而,在此种高压力值下,可以考虑为对身体部位的压迫过强。此外,在日本特开2006-219805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及日本实用新型第 3091572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从脚尖到踝骨的部位(脚部)未考虑脚掌等,因此存在无法压迫容易浮肿的足底静脉的问题。而且,从脚部到腿肚子的压力平衡不适当,作为加压短袜(袜子)无法使适当的箍紧起作用,而存在无法减轻对穿着者的身体的负荷而健康地改善浮肿的问题。在日本特开平10-310903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通过从全向将小腿部箍紧的路线单位的环向应力,而将小腿部箍紧,因此会对穿着者施加多余的箍紧感,从而有可能会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穿着者不会感到 “过紧”的不适感,实现压感(紧的感觉)的适当化并促进血液循环而消除浮肿,并且抑制血液循环的阻碍主要原因而确保保温效果的袜子。本发明者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反复锐意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通过以避开大隐静脉、隐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所显露的部分的方式配置支撑线,而不会妨碍血液循环,有效地消除浮肿,使支撑线沿倾斜方向趴在小腿部中的形状变化最大且体积变化速度大的脚踝腹侧而压迫该部位,从而能够产生大的补正效果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腹侧是穿着者的正面侧(脸侧)。本发明的袜子至少具备覆盖脚背、脚掌及脚踝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成从脚背通过脚掌直至脚踝的内卷的螺旋状且比周边的箍紧力强的支撑线,支撑线具有从脚背经由内侧直至脚掌而配置的第一箍紧部;及在脚踝腹侧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呈面状地压迫脚踝腹侧的第二箍紧部。根据此种袜子,由于比周边的箍紧力强的支撑线形成为内卷的螺旋状,因此容易以避开大隐静脉、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所显露的部分的方式设定线。而且,由于形成有螺旋状的支撑线,因此能够缓和环向应力而使适度的箍紧起作用,从而能缓解穿着者感到 “紧”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不需要的负荷作用于身体。而且,由于支撑线以避开大隐静脉、 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所显露的部分的方式进行设定,因此不会阻碍静脉血或淋巴的回流,而实现适合的支撑线。另外,支撑线具备从脚背经由内侧并延伸至脚掌的第一箍紧部。脚背是即使比其它的身体部位较强地箍紧时,穿着者也难以感受到“紧”的部位。因此,由于形成通过脚背并与其它的身体部位接连的支撑线,能够使隔着脚背分离的其它的身体部位彼此连动而有效地作用箍紧力。而且,由于在作为容易浮肿的身体部位的脚掌(脚心)配置有支撑线,因此能够压迫足底静脉而提高血液循环。例如,优选在第一箍紧部的与脚掌对应的部分采用集圈编织,与周围相比增强箍紧力。在此所谓脚背是指与楔形骨对应的部位。另外,支撑线具备第二箍紧部,该第二箍紧部在脚踝腹侧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呈面状地压迫脚踝腹侧。由此,通过将第二箍紧部相对于身体的上下方向倾斜配置而防止环向应力产生的压迫,从而能够以面来压迫软性组织且容易受到负荷的脚踝腹侧。 尤其是预防脚踝腹侧容易产生的褶皱而以面来压迫脚踝腹侧,从而防止因布料重合而产生的局部的压迫,因此不仅是皮肤组织而且还能减轻比皮肤靠深部的肌细胞的损伤,从而能够防止对显露在脚踝腹侧的大隐静脉及隐神经的局部的压迫。第二箍紧部以通过脚踝腹侧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将横切大隐静脉、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支撑线的部分抑制成最小限度,从而能够设定适当的支撑线。另外,优选,主体部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脚踝的上方,支撑线具有第三箍紧部,其以覆盖将跟腱和小腿三头肌连结的肌腱过渡部的方式配置,且下端侧与所述第二箍紧部的上端侧接连。由此,通过第三箍紧部提升腓肠肌,因此能够提高血液循环及淋巴的回流,能够有效地消除浮肿。另外,优选,主体部形成为至少覆盖至小腿部,支撑线具有第四箍紧部,其从小腿部外侧向小腿部腹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到达膝盖骨下端腹侧。由此,能够以避开大隐静脉、 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所显露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支撑线,其中,所述大隐静脉、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胫骨相比显露在身体中心的内侧的区域,因此,不会妨碍静脉血或淋巴的回流,并且能够从小腿部外侧压迫小腿部腹侧而促进血液循环。另外,主体部形成为至少从跖骨的体覆盖至膝盖骨下端,支撑线从第三或第四跖骨的体的足底开始连续形成至膝盖骨下端腹侧,主体部的压力值优选满足下式(1),脚围部小腿最小围部小腿最大围部=2.2 1.6 1.0··· (I)0由此,对于脚部(足部)和小腿部这双方的身体部位连续形成支撑线,对于脚部、脚踝、小腿部能够实现适当的压力平衡。需要说明的是,脚部是指从脚尖到踝骨的部分,小腿部是指从踝骨到膝下的部分。而且,脚围部是指通过脚心和楔形骨的部位。小腿最小围部是指小腿部中的周长最小的部位 (相当于脚踝的部位)。小腿最大围部是指小腿部中的周长最大的部位(相当于腿肚子的部位)。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右脚用)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右脚用)的另一图。图3是从腹侧(正面侧)观察小腿部(右脚)的图,是表示大隐静脉的位置的图。图4是从腹侧(正面侧)观察小腿部(右脚)的图,是表示隐神经的位置的图。图5是从背侧观察小腿部(右脚)的图,是表示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位置的图。图6是从背侧观察小腿部(左脚)的图,是表示小隐静脉的位置的图。图7是从足底观察右脚的图,是表示跖骨的图。图8是从背侧观察小腿部(左脚)的图,是表示将跟腱和小腿三头肌连结的肌腱过渡部的位置的图。图9是表示集圈编织组织的图。图10是表示拉伸试验的测定部位的图。图11是表示超声波回声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回声照片的图。图12是表示相对体积增加率(% )的图形。图13是表示衣服压力测定的结果的图形。图14是表示压感的测定结果的图形。图15是表示相对温度增加率(% )的图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加压短袜(袜子)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右脚用)的图。图KA)是外侧视图。图I(B)是主视图。图I(C)是内侧视图。图I(D)是背视图。而且,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背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加压短袜1 (加压螺旋短袜)是在筒状的主体部2上形成有比周边的箍紧力强的支撑线3的袜子。在加压短袜1中,通过利用该支撑线3的箍紧力来压迫小腿部及脚部,而提高血液循环并预防浮肿。而且,加压短袜1还具有使穿着者的脚看起来细的整容效果。主体部2从脚尖110形成至膝盖骨下端111的位置。主体部2成为覆盖小腿部 123及脚部121整体的结构。即,主体部2以覆盖脚尖、脚的脚背、脚掌、脚踝、脚后跟、小腿、 腿肚子、膝盖骨下端的方式形成。主体部2的布料,具有伸缩性,例如,通过使用了平针织的织物形成。主体部2形成为比通常的高统袜长。主体部2的上端部优选形成为在穿着状态下稍稍覆盖膝盖骨的下端111。膝部是由于活化血液循环而灵敏度高的部位,因此通过覆盖膝部的保温而能够活化血液循环。即使仅覆盖膝部的下端111,也能够活化穿着者的血液循环。另外,设置在主体部2的上端的袜口罗纹加是仅产生底布的松缓的压迫的部分。 由此,能防止袜口罗纹加上产生局部的压力。接着,说明小腿部123及脚部121的周向力的压感。压感是指穿着袜子时人所感受到的压力的感觉。穿着者感觉到“正好”的压感的法则是周向力的平均压力满足下式(2) 的情况。脚围部小腿最小围部小腿最大围部膝下围部=2.2 1.6 1.0 l.(l··· 0),在该式( 所示的比率下产生压力时,感觉到“正好”的人比较多。换言之,加压短袜1 的主体部2优选以使压力平衡满足下式(1)的方式形成,脚围部126 小腿最小围部127 小腿最大围部 128 = 2. 2 1.6 1.0- (I)0根据发明者们的研究,穿着加压短袜的穿着者能够舒适地穿着的极限压力在小腿部为20hl^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该极限压力的测定方法基于液压平衡方式的衣服压力计测系统进行。该测定方法在非专利文献1 (三野玉木等合著,纤维产品消费科学Vol. 32 No. 8另印,“关于衣服压力测定的研究(第一报)液压平衡方式的衣服压力测定”,社团法人日本纤维产品消费科学会,1991年,p. 34 p. 39)、非专利文献2 (三野玉木等合著,纤维产品消费科学Vol. 32 No. 8另印,“关于衣服压力测定的研究(第二报)液压平衡方式的衣服压力测定”,社团法人日本纤维产品消费科学会,1991年,p. 40 p. 44)中有详细记载。例如,使用宽度2. 5cm的橡皮带(箍紧部件)仅勒紧1面时的压感在脚部为44hPa 左右,在脚踝为3 左右,在小腿部为20hl^左右。然而,由橡皮带(箍紧部件)覆盖的面积增加时,若不降低通过箍紧部件压迫时的压力值,则会超过上述的极限压力(在小腿部为20hPa)。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使用的橡皮带的应力(kgf/2.5cm)变形(mm)特性是应力为0(kgf/2. 5cm)时变形为0(mm)、应力为M0(kgf/2. 5cm)时变形为8· 3 (mm)、应力为 320 (kgf/2. 5cm)时变形为 15. 0 (mm)、应力为 360 (kgf/2. 5cm)时变形为 25. 1 (mm)、应力为 390 (kgf/2. 5cm)时变形为 33. 3 (mm)、应力为 460 (kgf/2. 5cm)时变形为 41. 7 (mm)、应力为580 (kgf/2. 5cm)时变形为50.0(mm)所示那样的典型的伸缩材料的特性(试验环境 200C 65% RH,拉伸速度50mm/min,夹持间隔10cm,使用岛津 AUTOGRAPH S-100)。
脚踝即使勒紧至32hl^左右也没有问题,越勒紧脚踝,则脚踝整体的体积越减少, 但勒紧脚踝时特意增加脚部的体积。例如,穿着女用舞鞋时,将脚踝勒得过紧并不是上策。 而且,压感与压力值存在特意的相关关系,但箍紧部件的覆盖面积增加时,压力值减少,压感向与“压力值与覆盖面积之积”之间的相关关系转移。若勒紧脚踝整体(宽度7. 5cm左右),则认为平均为1 1 左右是穿着者感觉到“正好”的极限值。因此,对上述的式⑴进行重新考虑时,穿着者能顺利穿着的压力平衡的比率优选满足下式(3),脚围部126 小腿最小围部127 小腿最大围部128 = IShPa 13hPa 8hPa··· (3)。其中,考虑到肌肉的发达程度或爱好等个人差别时,若为式 0),脚围部126 小腿最小围部127 小腿最大围部128 = 18hPa 40hPa 26hPa 8hPa 20hPa- (4),则认为在感觉到“正好”的压感的容许范围内。并且,施加给主体部2的脚围部126、小腿最小围部127、小腿最大围部128的平均压力形成为上述式的范围内。然而,认为在水平围从脚尖至膝部依次减少加压地同样进行压迫的情况是妨碍向脚尖的血液循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1中,在同一周围上对压迫强度设置差别。需要说明的是,压迫强度表示加压短袜1的主体部2压迫穿着者的身体部位的力的强度的程度。而且,压迫而使体积减少的效果显著的部位是脚踝腹侧103和脚心102。因此,加压短袜1是不通过配置在同一周围上的箍紧部件对脚踝腹侧103和脚心102加压,而通过配置成螺旋状的支撑线(压迫带)3对脚踝腹侧103和脚心102进行加压的结构。接着,对支撑线3进行说明。支撑线3是具有比周边布料的箍紧力强的箍紧力的压迫带。支撑线3在穿着加压短袜1的状态下,形成为对抵接的身体部位进行适度压迫。支撑线3是通过抑制伸缩性而提高箍紧力的带状部,一体地设置于主体部2的布料。而且,带状部的宽度在未产生压力的状态下,优选为例如3. 5cm 5. Ocm左右。支撑线3优选以满足下述的条件的方式配置。作为第一条件,支撑线3以覆盖不直接压迫大隐静脉131 (参照图3)、隐神经132 (参照图4)、及腓肠外侧皮神经133 (参照图 5)的身体部位的方式进行配置,并形成为螺旋状。作为第二条件,支撑线3通过面来压迫脚踝腹侧103地配置。由于大隐静脉131 及隐神经132也显露在脚踝腹侧103,因此在脚踝腹侧103配置支撑线3时,直接压迫静脉 131/神经132。因此,在脚踝腹侧103,为了不产生向身体部位的进入,而优选以面进行压迫。尤其是在穿着者直立静止的状态下,脚踝腹侧103产生的多余的布料发生重合,而产生向身体部位的进入。因此,优选尽力除去脚踝腹侧103的褶皱的发生。作为第三条件,支撑线3配置成尽可能不横切在胫骨113的内侧(体中心侧)显露的大隐静脉131、隐神经132、向腓肠肌的肌腹进入的小隐静脉134(参照图6)、及腓肠外侧皮神经133。作为第四条件,支撑线3以从脚尖到膝部描绘一连串的螺旋的方式配置,相对于脚的轴线方向成为内卷的螺旋形状。具体而言,支撑线3从第三或第四跖骨的体114、115(参照图7)的与足底对应的位置开始,经由外侧而到达脚背101。支撑线3具备从脚背101经由内侧直至脚掌102而配置的第一箍紧部31 ;与该第一箍紧部31接连形成,在脚踝腹侧103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配置的第二箍紧部32 ;与该第二箍紧部32接连形成,以覆盖将跟腱IM和小腿三头肌125连结的肌腱过渡部104 (参照图8)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箍紧部33 ;与该第三箍紧部33接连形成,从小腿部外侧105向小腿部腹侧106向斜上方配置,直至膝盖骨下端腹侧111的第四箍紧部34。支撑线3使所述箍紧部31 34接连而形成,从而成为内卷的螺旋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一箍紧部31从第三或第四跖骨的体114、115的与足底对应的位置开始。第一箍紧部31向外侧方向卷起,覆盖第五脚趾的基节骨116、第五跖骨的头117和体118并向腹侧脱落,通过与第一跖骨的体119对应的位置,延伸至脚掌102。第一箍紧部 31覆盖脚心102、第五跖骨的粗面120并向腹侧脱落,与第二箍紧部32接连。脚背101的部分由于神经或血液由骨保护,因此是可以通过第一箍紧部31进行压迫的部位。而且,容易浮肿的部位即足底静脉(脚掌)被第一箍紧部31压迫。第二箍紧部32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延伸,以覆盖脚踝腹侧103的方式形成,与第三箍紧部33接连。并且,与其他的身体部位相比,软且容易受到损害的脚踝腹侧103被第二箍紧部32以面进行压迫。而且,第二箍紧部32形成为更难以发生褶皱的结构。第三箍紧部33经由内踝上部,向斜上方卷起跟腱124的上部并延伸。第三箍紧部 33在脚踝背侧上部(小腿部背侧下部)从内侧向外侧向斜上方延伸,以覆盖将跟腱IM和小腿三头肌125连结的肌腱过渡部104的方式形成,与第四箍紧部34接连。并且,作为容易浮肿的部位的腓肠肌125被第三箍紧部压迫,而被向上方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小腿三头肌是表示将腓肠肌125和比目鱼肌合在一起的身体部位的名称。第四箍紧部34从小腿部外侧105向小腿部腹侧106向斜上方配置,延伸至膝盖骨下端腹侧111。第四箍紧部34形成为从小腿部外侧105覆盖小腿部腹侧106及膝盖骨下端腹侧111。换言之,第四箍紧部34朝斜上横切腓骨体外侧的中央(按腓骨短肌的肌腹、 腓骨长肌的肌腹、胫骨前肌的肌腹的顺序),以腹侧的膝盖骨为目标而卷起。第四箍紧部34 沿着腓肠肌125的移动而提升,将与下方接连的第三箍紧部33向上方拉伸,能够使其他的身体部位与腓肠肌125的移动连动。而且,第四箍紧部34为了不压迫大隐静脉131及隐神经132,而没有配置在所述大隐静脉131及隐神经132所显露的小腿部内侧107。支撑线3以与穿着者的骨或肌肉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左右脚中,对称的身体部位受到压迫。而且,箍紧部31 34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对应于受压迫的身体部位而适当变更。例如,通过适当变更箍紧部31 34的宽度,而能够调节各部位的箍紧力。构成支撑线3的箍紧部31 34形成为与其周边部不同的组织,箍紧力增强,与主体部2—体形成。图9是表示集圈编织组织的图。也可以通过在支撑线3形成集圈编织部并使该集圈编织部的比例变化,而使各箍紧部31 34的箍紧力变化。利用集圈编织部能够抑制径向(线圈纵行方向)的伸长,因此通过使单位面积的集圈编织部的数量增加而能够调整箍紧力。而且,也可以使集圈编织部的比例变化而在箍紧部31 34的区域内调整箍紧力。而且,在第二箍紧部32中,通过镶嵌集圈组织,与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更难以出现褶皱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线例如也可以使用作为其他部件的衬布来形成。接着,对加压短袜1的作用进行说明。加压短袜1在穿着状态下,与穿着者的身体部位紧贴,适当地压迫身体部位。加压短袜1通过螺旋状的支撑线3引起的压迫力的变化, 而辅助从脚尖向小腿部及大脚部的血液及淋巴的流动。通常,不改变姿势而持续站立或坐着时,脚的浮肿增大。然而,在加压短袜1中,即使在穿着者几乎不动的状态下,也能发挥减少浮肿的效果。此外,在加压短袜1中,穿着者移动时,减少浮肿的效果进一步增大。
接着,对穿着者移动时的加压短袜1的作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例如,穿着者进行起立动作时,腓肠肌125紧张,第三箍紧部33及第四箍紧部34被拉伸。箍紧部33、34被拉伸时,受此影响,压迫脚踝腹侧103的第二箍紧部32被拉伸。接下来,与第二箍紧部32接连的第一箍紧部31被拉伸,脚心102也受到压迫。另外,在穿着者进行就座动作时,腓肠肌125松弛。如此,与脚踝腹侧抵接的第二箍紧部32、与脚心抵接的第三箍紧部33的张力减少,支撑线3松弛。另一方面,穿着者进行弯曲或伸展脚踝的动作时,压迫腓肠肌的第三箍紧部33及第四箍紧部34与脚踝的动作连动而进行伸缩,腓肠肌125移动而能促进提高血液循环的肌泵效果。即,支撑线3的任意的与箍紧部31 34接触的身体部位移动时,随着该移动而箍紧部31 34进行连动并压迫其他身体部位,按摩周边的肌肉、血管及神经,促进血液或淋巴的流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1中,主体部2的上端部形成至覆盖膝盖骨下端 111的位置。覆盖膝部的情况具有与覆盖颈部背面时的保温效果相等同的保温效果。因此, 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能够消除脚尖的发冷。以上,基于该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袜子为加压短袜1的情况,但本发明的袜子除了高统袜之外,还可以适用于短袜、护腿、裤袜、紧身连脚裤等其他产品。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支撑线3的编织组织,而使箍紧力比周围强,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构成箍紧部。例如,也可以使用衬布来形成支撑线。而且,也可以通过使树脂熔敷于主体布料来形成支撑线。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支撑线3的宽度而使箍紧力变化。在箍紧部31 34内,也可以适当变更编织组织。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线3的起始位置是从第三或第四跖骨的体的与足底对应的位置开始,但例如也可以是从脚心开始形成支撑线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覆盖脚尖的方式形成了加压短袜1,但也可以是不覆盖脚尖的开放类型的加压短袜。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线3形成至膝盖骨下端腹侧,但支撑线3也可以不形成至膝盖骨下端腹侧。例如,也可以是到跟腱上部终止那样的尺寸短的加压短袜。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一个连续的支撑线3的加压短袜,但也可以并列设置多个支撑线3。而且,也可以是支撑线3不连续的加压短袜。制作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压短袜1作为实施例,进行了以下的评价。 比较例1、2的加压短袜未设置内卷的螺旋状的支撑线3,从脚踝到腿肚子设置了渐减的环向应力。实施例1的加压短袜的针数为144针,比较例1的加压短袜的针数为240针,比较例2的加压短袜的针数为240针。加压短袜的尺寸为23-25cm。需要说明的是,在表示评价结果的图12 图15中,光脚为“B”,比较例1为“S/’,比较例2为"S2”,实施例1为“&”。(拉伸试验)对于实施例1及比较例1、2的加压短袜的任意的测定部位,进行拉伸试验,计测了此时的尺寸(拉伸尺寸)。在各测定部位Lll L16中,以卡盘间距离50mm开始试验,记录了负荷了最大载荷3. 5kgf的状态下的距离。然后,将实测值加上卡盘间距离50mm,记录作为拉伸尺寸。试验条件试验机拉伸试验机(AUTOGRAFH AGS-H 50N(岛津社制))试验环境20°C 65% RH(恒温恒湿室)试验速度300mm/min最大载荷3. 5kgf ( = 34. 3N)夹持宽度10mm夹持范围10mm图10是表示实施例1、比较例1、2的加压短袜的各测定部位的图。表1是表示实施例1、比较例1、2的加压短袜的拉伸尺寸值的表。袜口罗纹宽Lll是将在加压短袜的上端部形成的袜口罗纹的腹侧的点Pl和背侧的点P2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测定部位。脚踝宽L12是与穿着者的脚踝对应的位置,是将距脚后跟为5cm上的腹侧的点P3和背侧的点P4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测定部位。脚宽L13是与穿着者的脚背、脚心对应的位置的值,是将脚后跟的拼缝线与脚尖部的中央点的脚背侧的点P5和脚心侧的点P6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测定部位。脚长 L14是将与脚尖对应的点P7和与脚后跟对应的点P8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测定部位。总尺寸长L15是将加压短袜上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点P9和与脚后跟对应的点P8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拉伸尺寸。腿肚子宽L16是将距加压短袜上端部为IOcm 下的腹侧的点PlO和背侧的点Pll连结的直线上的两点间的拉伸尺寸。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袜子,至少具备覆盖脚背、脚掌及脚踝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具备支撑线,所述支撑线配置成从所述脚背经过所述脚掌直至所述脚踝的内卷的螺旋状,且箍紧力比周边强, 所述支撑线具有从所述脚背经由内侧直至所述脚掌而配置的第一箍紧部;及在脚踝腹侧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呈面状地压迫所述脚踝腹侧的第二箍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至少覆盖至脚踝的上方,所述支撑线具有第三箍紧部,其以覆盖将跟腱和小腿三头肌连结的肌腱过渡部的方式配置,且下端侧与所述第二箍紧部的上端侧接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至少覆盖至小腿部,所述支撑线具有第四箍紧部,其从小腿部外侧向小腿部腹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到达膝盖骨下端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形成为至少从与跖骨的体对应的位置覆盖至与膝盖骨下端对应的位置, 所述支撑线从第三或第四跖骨的体的与足底对应的位置开始连续形成至与膝盖骨下端腹侧对应的位置,所述主体部的压力值满足下式(1),脚围部小腿最小围部小腿最大围部=2.2 1.6 1.0- (I)0
全文摘要
一种袜子,该袜子至少具备覆盖脚背、脚掌及脚踝的主体部。袜子具备比周边的箍紧力强的支撑线。支撑线配置成从脚背通过脚掌直至脚踝的内卷的螺旋状。支撑线具有从脚背经由内侧直至脚掌而配置的第一箍紧部;及在脚踝腹侧从外侧向内侧向斜上方配置并呈面状地压迫脚踝腹侧的第二箍紧部。
文档编号A61F13/08GK102293451SQ2011101801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三野环, 安藤俊生, 新贺一郎 申请人:冈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