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73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侧孔型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道(Nasal inhaler)由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麻醉医生Clover发明,以后经过多次改进。鼻咽通气道是用来经单侧鼻腔插入咽腔,以排开咽腔软组织,达到上呼吸道通气的目的,解除或缓解患者上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梗阻。鼻咽通气道一般由软硅胶或塑料材料制成,呈稍有弧度的圆柱形管,类似无气囊气管导管,但较短,且管壁较薄而软,软硬度适中,其长度随内径增加而递增。鼻咽通气道鼻端的翼缘较管体粗大而翻边,以防置入后全部滑入鼻腔内,其翼缘外既可直接面罩加压通气,也可与气管导管的衔接管连接,再与通气环路接通,用作通气。其导气管稍有弧度且有一定柔软度,可顺应鼻咽腔径路。其咽端斜口角度为45° 55°,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所在弧面的左侧,插入时可减少与鼻腔组织的摩擦,利于通过鼻腔,又可减少对鼻腔和咽侧壁的损伤。目前通常使用的鼻咽通气道的导气管的管壁呈密闭管状,因此,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置入过程中与鼻腔组织的摩擦较大,有时给置入操作带来一定困难;2、置入过程中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腔出血;3、置入固定后容易阻断与鼻咽通气道管壁接触受压的鼻腔黏膜的毛细血管血流,导致鼻腔黏膜缺血性损伤;4、保留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传统鼻咽通气道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轻对鼻腔黏膜的损伤,同时有利于置入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另一端为咽端,咽端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所述导气管上均布有多个侧孔。进一步,所述导气管上均布有6 8个大小相同的侧孔;进一步,所述侧孔的直径为导气管内径的1/3 1/2 ;再进一步,所述咽端的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与传统鼻咽通气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吸收传统鼻咽通气道优点的基础上,设计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具有如下优点1、置入过程中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与鼻腔组织的摩擦较小,有利于置入;2、置入过程中不易损伤鼻腔黏膜,可减少鼻腔出血;3、置入固定后不易阻断与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接触的鼻腔黏膜的毛细血管血流,可减少因管壁压迫鼻腔黏膜所致缺血性损伤;4、置入固定后由于减轻了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对鼻腔黏膜的压迫和刺激,患者容易耐受;5、靠近咽端的侧孔在置入过深或咽端通气孔阻塞时能保持正常通气;[0015]6、由于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有多个(最佳为6 8个)圆形的侧孔,可减少鼻腔感染机会;7、保留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时间较长;8、有利于拔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而且使用简便、快捷。

图1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图1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导气管1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3,另一端为咽端4,咽端4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本实施例中,咽端的端口呈45°斜面),导气管1上均布有多个侧孔2 (在导气管上均布有6 8个侧孔为最佳的设计结构)。侧孔2的直径为导气管1内径的1/3 1/2,咽端4的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导气管1由软硅胶材料或者医用级PVC材料制成。考虑到其导气管有侧孔,整个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软硬度要适宜管壁支撑和置入。鼻咽通气道置入后应进入下咽腔,其咽端通气孔应在会厌上0. 5cm处为佳,以避免舌根后坠阻挡其咽端通气孔。为了减小鼻咽通气道对鼻腔的压力和刺激,特在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导气管上设有分布均勻的6 8个大小相同的圆形侧孔。由于不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的鼻咽腔大小和生理长度不同,可制成不同型号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根据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内径(ID)和长度确定型号, 如①、8号ID为8. 0 mm,长度为16謹;②、7. 5号ID为7. 5 mm,长度为15謹;③、 7号ID为7. 0 mm,长度为14 mm ;④、6. 5号ID为6. 5 mm,长度为13 mm ;⑤、6号ID 为6.0 mm,长度为12 mm。此外,根据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咽端开口斜面朝向的不同,可制成开口斜面朝向左侧或右侧两种。该侧孔型鼻咽通气道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型号选择一般情况成人男性选择7号, 成人女性选择6号,置入右侧鼻腔选择咽端开口斜面朝向左侧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因为插入后其斜口可远离右咽侧壁,可避免右咽侧壁与其斜口贴近而阻塞斜口,反之亦然。使用前准备先向患者鼻孔内滴血管收缩药和润滑剂,将侧孔型鼻咽通气道表面涂抹润滑剂。使用时,将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咽端经一侧鼻孔置入鼻咽腔至翼缘达鼻孔处即可。由于在其导气管上有分布均勻的6 8个大小相同的圆形侧孔,因此,将该侧孔型鼻咽道气道在置入鼻腔过程中,可减小其导气管的管壁与鼻腔组织之间的摩擦,从而有利于置入并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伤,置入固定后还可减少其导气管的管壁对鼻腔黏膜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减轻因导气管的管壁对鼻腔粘膜的压迫所致鼻腔黏膜缺血性损伤,减少鼻腔感染机会,靠近咽端的侧孔在置入过深或咽端通气孔阻塞时能保持正常通气,保留时间较长,利于拔出,患者容易耐受,操作者使用简便、快捷。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导气管(1)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3),另一端为咽端(4),咽端(4)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上均布有多个侧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上均布有 6 8个大小相同的侧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2)的直径为导气管(1)内径的1/3 1/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咽端(4)的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另一端为咽端,咽端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导气管上均布有多个侧孔(最佳为6~8个)。将该侧孔型鼻咽道气道在置入鼻腔过程中,可减小导气管的管壁与鼻腔组织之间的摩擦,从而有利于置入并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伤,置入固定后还可减少其导气管的管壁对鼻腔黏膜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减轻因导气管的管壁对鼻腔粘膜的压迫所致鼻腔黏膜缺血性损伤,减少鼻腔感染机会,靠近咽端的侧孔在置入过深或咽端通气孔阻塞时能保持正常通气,保留时间较长,利于拔出,患者容易耐受,操作者使用简便、快捷。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1996947SQ20112007888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唐佩灵, 杨建平, 税春玲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