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用护眼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44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术后用护眼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眼罩,尤其涉及一种术后眼保护用的术后用护眼罩。
背景技术
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视力矫正手术等眼科手术以及眼外伤处置的后续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佩戴护眼罩是一种防止感染以及二次损伤的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眼罩产品往往具有设计结构不合理,没有透气孔,佩戴不方便,舒适度差等缺陷,这些缺陷对患者的恢复很不利。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术后用护眼罩,目的是佩戴舒适,有利于患者恢复。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术后用护眼罩由下述结构构成两片外凸型罩片,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外侧设有固定带连接用固定孔,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内侧设有罩片连接孔, 两个罩片连接孔通过罩片连接带连接,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后侧设有垫圈。所述外凸型罩片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在距外凸型罩片的外边缘8_12mm之间。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所述垫圈为海绵垫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外凸型罩片由有色、透明硬树脂材料制备而成。树脂材料质轻耐用,可有效减轻佩戴者的负担,外凸型罩片为有色透明材料,既不妨碍患者视物,又可避免强光直射刺激患眼;另外,外凸型罩片设有透气孔,可有效保持眼部气体交换通畅, 有利于患者恢复。垫圈由高弹性海绵制备,截面呈流线型,符合人眼周生理结构特征,质地柔软,佩戴舒适。另外,垫圈与眼周皮肤紧密接触,可有效避免汗液及雨水流入眼内而造成的感染。固定带为松紧带,佩戴舒适,暂时不使用时可取下挂于脖子上,收纳方便。

图1为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1、外凸型罩片;2、垫圈;3、固定带;4、固定孔;5、罩片连接孔;6、罩片连接带;7、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术后用护眼罩,由下述结构构成两片外凸型罩片1,在每片外凸型罩片1的外侧设有固定带3连接用固定孔4,每片外凸型罩片1的内侧设有罩片连接孔5,两个罩片连接孔5通过罩片连接带6连接,在每片距外凸型罩片1的内侧设有垫圈2, 外凸型罩片1上设有透气孔7,透气孔7设在外凸型罩片1的外边缘8-12mm之间。固定带 3为松紧带;垫圈2为海绵垫圈。每个外凸型罩片上设有8个透气孔,透气孔为椭圆型。
权利要求1.术后用护眼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结构构成两片外凸型罩片,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外侧设有固定带连接用固定孔,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内侧设有罩片连接孔,两个罩片连接孔通过罩片连接带连接,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后侧设有垫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用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型罩片上设有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用护眼罩,其特征在于透气孔设在距外凸型罩片的外边缘8-12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用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用护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海绵垫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眼罩,尤其涉及一种术后眼保护用的术后用护眼罩。术后用护眼罩,由下述结构构成两片外凸型罩片,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外侧设有固定带连接用固定孔,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内侧设有罩片连接孔,两个罩片连接孔通过罩片连接带连接,在每片外凸型罩片的后侧设有垫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可有效保持眼部气体交换通畅,有利于患者恢复,佩戴舒适。
文档编号A61F9/04GK202136475SQ2011202265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何伟 申请人:何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