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37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治疗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放射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放射诊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常用的放射诊断仪器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仪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仪器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 CT)仪器等等。其中,PET仪器是专门为探测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堙没辐射并进行断层显像的仪器,是以一种脏器内、外或脏器与病变之间的显像剂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的脏器和病变显像方式。诊断时将放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示踪药物注入人体内,核素放射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电子结合,发生湮灭产生的Y射线穿出人体,在体外用PET测定,仪器记录穿出人体的符合射线强度,通过这些射线可知道人体内正电子的分布情况并扫描成像。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正电子断层扫描时,采用的多为32环PET。但采用32环PET扫描一个体位需9分钟以上,扫描一个全身六个体位的话就需约一个小时,这样就导致病人的检测时间比较长,治疗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系统,能够提高放射诊断的治
疗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系统,包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相互配合的直线导轨和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可滑动地固定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固定在滑块上的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固定在滑块上的一棒源装置;用于操纵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和所述棒源装置的运动的机电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为两组或三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装置;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装置;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进一步地,每一组PET装置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的机架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架底座上的PET机架,所述PET机架上固定有PET探测器、准直器和位于PET内桶外的三个棒源屏蔽体;位于所述PET机架前侧的前屏蔽体;位于所述PET机架后侧的后屏蔽体。进一步地,所述棒源装置包括一棒源机架;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的三个棒源;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旋转的第一动力模块;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径向移动的第二动力模块;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机架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三动力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模块包括与所述棒源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所述驱动齿轮、从而带动所述棒源在所述PET装置的内桶进行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模块包括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带动所述棒源径向移动至与所述棒源屏蔽体一一对应的位置的棒源移动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动力模块包括与所述棒源机架相连接的丝杠;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通过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棒源装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二驱动马达。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底座的宽度为四0讓。进一步地,当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为三组PET装置时,所述棒源的长度为 IOOOmm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放射诊断系统包括有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这样在进行放射诊断治疗时,一次可同时获得多个不同部位的成像,提高了对全身的扫描速度,提高了放射诊断的治疗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对病人的放射性剂量,减少放射诊断的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射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括96环PET的放射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ET机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ET机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ET机架和机架底座装配后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棒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棒源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4[004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括96环PET的放射诊断系统的运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放射诊断时,对病人的检测时间比较长,治疗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系统,能够提高放射诊断的治疗效率。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射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底座 10 ;设置在底座10上、相互配合的直线导轨11和多个滑块12,多个滑块12可滑动地固定在直线导轨11上;固定在滑块12上的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13 ;固定在滑块12上的一棒源装置14;用于操纵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13和棒源装置14的运动的机电控制装置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射诊断系统,放射诊断系统包括有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这样在进行放射诊断治疗时,一次可同时获得多个不同部位的成像,提高了对全身的扫描速度,提高了放射诊断的治疗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对病人的放射性剂量,减少放射诊断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上设置有直线导轨和多个滑块,将放射诊断装置固定在滑块上即可实现放射诊断装置在底座上的直线移动,这样既可以方便维护放射诊断装置,还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在底座上增加其它一台或多台医疗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可以为两组或三组PET装置;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CT装置; 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因为每组PET装置包括32环的探测器,因此两组PET装置的组合可以称为64环PET,三组PET装置的组合可以称为96环PET。下面以96环PET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放射诊断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图2为包括 96环PET的放射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放射诊断系统包括PET装置21、 22和23。以PET装置21为例,PET装置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的机架底座;固定在机架底座上的PET机架24,PET机架M上固定有PET探测器、准直器和位于PET内桶外的三个棒源屏蔽体25 (图中仅显示其中一个棒源屏蔽体);位于PET机架M前侧的前屏蔽体沈;位于 PET机架M后侧的后屏蔽体27。在本实施例中,前一组PET装置的后屏蔽体可以作为后一组PET装置的前屏蔽体,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放射诊断系统中,一共有一个前屏蔽体和三个后屏蔽体。本实施例中的PET装置和棒源装置均可以在机电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利用滑块在直线导轨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工作状态和屏蔽状态下,棒源屏蔽体固定在PET机架上, 在维护保养时,棒源屏蔽体可以随棒源一起移出。图3为PET机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PET机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机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PET机架和机架底座装配后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PET机架的宽度可以为90mm,机架底座的宽度可以为^Omm,每一 PET装置所占的总宽度为四4. 5mm。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为96环PET设置一个外壳,将三组PET 装置都包含在内,棒源装置位于外壳之外。图7为棒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棒源装置是用于实现T扫功能的,棒源装置中的棒源是由直径约为IOmm左右的管以及其中的放射源组成的,在棒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棒源在PET内桶进行旋转扫描;在棒源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需要对棒源进行屏蔽。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放射诊断装置为96环PET,棒源的长度约为IOOOmm左右。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棒源装置包括一棒源机架71 ;固定在棒源机架 71上的三个棒源76 ;固定在棒源机架71上、用于驱动棒源76旋转的第一动力模块;固定在棒源机架71上、用于驱动棒源76径向移动的第二动力模块;固定在棒源机架71上、用于驱动棒源机架71在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三动力模块。其中,第一动力模块包括与棒源76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74 ;与从动齿轮74相啮合的驱动齿轮73 ;以及用于驱动驱动齿轮73的第一驱动马达72。在棒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驱动马达72驱动驱动齿轮73、进而带动棒源76在PET装置内桶进行旋转扫描, 三个棒源76的旋转通过碳刷与第一动力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动力模块包括棒源移动子模块75,棒源移动子模块75对应于棒源 76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共有三个棒源76,则对应地,也设置有三个棒源移动子模块75,每一棒源移动子模块可以带动相对应的棒源76径向移动。在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棒源移动子模块75带动棒源76沿箭头77的方向,径向移动至与棒源屏蔽体一一对应的位置。在棒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棒源移动子模块75带动棒源76沿与箭头77相反的方向,径向移动至工作位置。图8为棒源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三动力模块包括与棒源机架71相连接的丝杠81 ;用于驱动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在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二驱动马达 (未标示)。在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第二驱动马达可以通过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沿箭头82的方向或与箭头82相反的方向在直线导轨上移动。下面以放射诊断装置为96环PET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放射诊断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在放射诊断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图2所示,PET装置和棒源装置不可以移动, 均处于锁定状态。此时,机电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马达72工作,带动棒源装置的棒源76 在96环PET的内桶进行旋转扫描。在放射诊断系统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棒源76进行屏蔽。这时,如图9所示,PET 装置和棒源装置解除锁定状态,均可以在直线导轨上移动。机电控制装置首先控制第二驱动马达工作,通过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沿箭头91的方向在直线导轨上移动,将棒源装置移动至离96环PET至少IOOOmm的距离;机电控制装置再控制棒源移动子模块75带动棒源76 沿箭头77的方向径向移动,使棒源76移动至与96环PET的棒源屏蔽体一一对应的位置; 之后,机电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马达工作,通过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沿与箭头91相反的方向在直线导轨上移动,使棒源76分别进入对应的棒源屏蔽体行屏蔽。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PET装置设有三个棒源屏蔽体,96环PET共有三组棒源屏蔽体,每组的棒源屏蔽体处于各自PET装置的相同位置,在对棒源进行屏蔽时,每一棒源同时进入每组中的三个棒源屏蔽体进行屏蔽。[0071]如果放射诊断系统需要开始工作,与上述的步骤类似,机电控制装置首先控制第二驱动马达工作,通过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沿箭头91的方向在直线导轨上移动,将棒源装置移动至离96环PET至少IOOOmm的距离,使棒源76分别退出对应的棒源屏蔽体;机电控制装置再控制棒源移动子模块75带动棒源76沿与箭头77相反的方向径向移动,使棒源76 移动至工作位置;然后,机电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马达工作,通过丝杠81带动棒源装置沿与箭头91相反的方向在直线导轨上移动,使棒源装置移动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棒源76位于PET的内桶。之后,PET装置和棒源装置不可以移动,均处于锁定状态。机电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马达72工作,带动棒源装置的棒源76在96环PET的内桶进行旋转扫描,放射诊断系统开始工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96环PET包括了三个PET装置,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放射诊断系统扫描一个病人全身一般只需两个床位,大大提高了全身扫描速度,节省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病人的放射性剂量,节省检查成本。并且对于96环PET, 棒源长度约1000mm,如果棒源屏蔽体设置在PET内桶,在PET内桶对棒源进行屏蔽,会缩小 PET的工作空间,而本实施例中,棒源屏蔽体设置在PET内桶外,选择在外部对棒源进行屏蔽,拓展了 PET的工作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放射诊断系统并不仅仅限于使用96环PET,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将96环PET替换为64环PET、CT-PET放射诊断装置或核磁-PET放射诊断装置,只需要将对应的放射诊断装置固定到底座上或者从底座上去除即可,操作方便。如果将96环PET替换为64环PET,只需要将其中一组PET装置从底座上去除,一次可以实现扫描全身四个体位;如果将96环PET替换为CT-PET放射诊断装置,只需要将其中两组PET装置从底座上去除,并将一个CT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可以一次实现CT成像和PET成像;如果将96环PET替换为核磁-PET放射诊断装置,只需要将其中两组PET装置从底座上去除,并将一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可以一次实现核磁共振成像和PET成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相互配合的直线导轨和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可滑动地固定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固定在滑块上的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 固定在滑块上的一棒源装置;用于操纵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和所述棒源装置的运动的机电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为 两组或三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装置;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装置;或一组PET装置和一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组PET装置包括 固定在滑块上的机架底座;固定在所述机架底座上的PET机架,所述PET机架上固定有PET探测器、准直器和位于 PET内桶外的三个棒源屏蔽体;位于所述PET机架前侧的前屏蔽体; 位于所述PET机架后侧的后屏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源装置包括 一棒源机架;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的三个棒源;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旋转的第一动力模块;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径向移动的第二动力模块;固定在所述棒源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棒源机架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三动力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模块包括 与所述棒源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所述驱动齿轮、从而带动所述棒源在所述 PET装置的内桶进行旋转的第一驱动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模块包括 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带动所述棒源径向移动至与所述棒源屏蔽体一一对应的位置的棒源移动子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模块包括 与所述棒源机架相连接的丝杠;用于在所述棒源装置处于屏蔽状态时,通过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棒源装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的第二驱动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座的宽度为^K)mm。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放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为三组PET装置时,所述棒源的长度为10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系统,属于放射治疗领域。其中,该放射诊断系统,包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相互配合的直线导轨和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可滑动地固定在所述直线导轨上;固定在滑块上的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固定在滑块上的一棒源装置;用于操纵所述至少两组放射诊断装置和所述棒源装置的运动的机电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高放射诊断的治疗效率。
文档编号A61B6/00GK202235413SQ2011203047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张建, 牛绍龙, 翟巧波, 马健 申请人: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