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77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检测导管,特别涉及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
背景技术
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睡眠时上气道扩张肌松弛,造成上气道狭窄,引起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常在夜间出现通气下降、呼吸衰竭;其原因是由于夜间上气道阻力增高还是呼吸中枢驱动下降或者两者均参与不清楚。由于上气道阻力增高和呼吸中枢驱动下降造成的呼吸衰竭治疗方法不同,鉴别二者甚为重要。然而目前尚无一种能同时检测呼吸中枢驱动及上气道阻力的导管。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正常呼吸的动力约70%来自膈肌,反映膈肌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跨膈肌压,另外膈肌肌电信号也是评价膈肌功能的指标之一,因此,跨膈肌压和膈肌肌电信号是评价呼吸中枢驱动的重要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检测上气道阻力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导线的导线管腔;还包括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上部的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测量上气道压;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中部的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测量食道压;和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下部的胃微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测量胃压;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 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的压力接触面分别与上气道、食道、胃部相连通, 其导线通过导线管腔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所述导管本体内还设有用于与大气相连通的大气管腔;所述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均为差压微压力传感芯片,均设有两个压力接触面;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所述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上气道相连通,另一压力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所述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食道相连通,另一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胃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胃部相连通,另一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所述的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还包括食道电极,用于记录膈肌肌电信号; 所述食道电极位于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之间的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其导线通过导线管腔引出后与人体外的信号放大器相连接。所述食道电极包括一个接地的参考电极和9个记录电极;9个记录电极之间形成 5个记录导联,每一导联的两个记录电极之间均有3个记录电极相隔;参考电极与其最近邻的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cm,相邻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mm。
3[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可以通过位于导管本体上部的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测量上气道压,再根据体外所测的流量得到上气道阻力;同时可通过位于导管本体中部的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测量食道压,下部的胃微压力传感芯片测量胃压,从而得到跨膈肌压(胃压与食道压之差);还可以通过食道电极获得膈肌肌电信号;本实用新型具有同时检测上气道阻力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功能,避免了为获取上述信号而不得不在病人身上插入多条导管痛苦和繁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1,还包括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5、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6、胃微压力传感芯片17和食道电极1 10。如图2所示,所述导管本体11内设有用于容纳导线13的导线管腔12和用于与大气相连通的大气管腔14。其中,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5为差压微压力传感芯片,设有两个压力接触面, 用于测量上气道压(以大气压为参考),安装在导管本体11的上部;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5位于上气道内,其中一个压力接口与上气道相连通,另一压力接口与大气管腔14相连通,其导线13通过导线管腔12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6为差压微压力传感芯片,设有两个压力接触面,用于测量食道压(以大气压为参考);安装在导管本体11的中部,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6位于食道内,其中一个压力接触面与食道相连通,另一压力接触面与大气管腔14相连通,其导线13通过导线管腔12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胃微压力传感芯片17为差压微压力传感芯片,设有两个压力接触面,用于测量胃压(以大气压为参考);安装在导管本体11的下部,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胃微压力传感芯片17位于胃部,其中一个压力接触面与食道相连通,另一压力接触面与大气管腔14相连通,其导线13通过导线管腔12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食道电极1 10,用于记录膈肌肌电信号;依次排列于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之间的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其导线13通过导线管腔12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其中食道电极10为参考电极,食道电极1 9作为记录电极,9个记录电极形成5个导联导联I由食道电极1与和食道电极5组成,导联II由食道电极2和食道电极6组成,导联III食道电极3和食道电极7组成,导联IV由食道电极4和食道电极8组成;导联V由食道电极5和食道电极9组成。食道电极10 (即参考电极)与其最近邻的记录电极(食道电极9)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cm;记录电极1 9之间的距离很小,本实施例采用1mm。应用本实用新型检测呼吸阻力与动力的检测过程如下(1)将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于人体内,其中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5置放于下咽部,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16位于食道,胃微压力传感芯片17置放于胃部,食道电极5置于膈肌水平;(2)检测上气道阻力记录上气道压,结合体外记录的呼吸气流,计算上气道阻力;上气道阻力=(上气道压-口腔压)/气流。由于口腔压很容易从接口器内测出,气流可在体外通过连接接口器的流量头测出,所以获得上气道压后就可计算出上气道阻力。检测跨膈肌压记录食道压、胃压,根据跨膈肌压=胃压-食道压,可计算出跨膈肌压;检测膈肌肌电信号从来自5个导联的膈肌肌电信号中动态地选择最强的信号作为呼吸中枢驱动。(3)根据上气道阻力及呼吸中枢驱动(跨膈肌压、膈肌肌电信号)的大小判断病人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原因。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导线的导线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上部的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中部的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安装在导管本体的下部的胃微压力传感芯片;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的压力接触面分别与上气道、食道、胃部相连通,其导线通过导线管腔引出后与人体外的压力微处理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内还设有用于与大气相连通的大气管腔;所述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均为差压微压力传感芯片,均设有两个压力接触面;当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置放于人体内进行测量时,所述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上气道相连通,另一压力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所述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食道相连通,另一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所述胃微压力传感芯片的一个压力接触面与胃部相连通,另一接触面与大气管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食道电极,用于记录膈肌肌电信号;所述食道电极位于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和胃微压力传感芯片之间的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其导线通过导线管腔引出后与人体外的信号放大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食道电极包括一个接地的参考电极和9个记录电极;9个记录电极之间形成5个记录导联,每一导联的两个记录电极之间均有3个记录电极相隔;参考电极与其最近邻的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cm,相邻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阻力与动力检测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纳导线的导线管腔,还包括用于检测上气道压的上气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检测食道压的食道微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检测胃微压力传感芯片和用于检测膈肌肌电信号的食道电极。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同时检测上气道阻力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功能,避免了多次往病人体内插入导管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B5/085GK202235374SQ2011203145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罗远明, 邱志辉, 钟南山 申请人:罗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