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436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固定用的髓内钉,属于骨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交锁髓内钉适用于治疗股骨、胫骨干各种类型稳定性或不稳定性骨折,交锁髓内钉采用轴向型固定方式,具有固定力强、可防止骨折旋转、短缩、分离移位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在骨折固定方式中,有静力固定和动力固定两种方式。静力型锁定方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产生应力遮挡作用,且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遮挡作用更趋明显,不利骨折愈合。静力固定时间过久,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临床研究发现,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可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刺激,减少骨折端应力遮挡效应,促进后期骨痂塑形。同时,动力化后髓内钉螺孔与锁钉、髓内钉与骨内膜之间的微动可刺激外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动力化是骨折延迟愈合较好的方法。因此, 在静力型髓内钉治疗骨折时,发现骨折愈合与塑形较慢时需去除交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 适宜的应力环境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端获得相对稳定后,把静力固定动力化,髓内钉动力化可以显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目前,在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的时,静力型髓内钉需要行二次手术取出一侧锁定来实现动力化,进行二次手术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此外,髓内钉动力化手术仍然可能发生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二次手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用进行二次手术即可完成由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固定的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它由髓内钉、螺钉组成,螺钉穿在髓内钉的螺孔内,其改进之处是,髓内钉的螺孔内的螺钉周围的螺孔空间或螺钉上填充或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上述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所述髓内钉的螺孔为椭圆螺孔,螺钉穿在椭圆螺孔的一端,椭圆螺孔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形成可吸收镁合金层。上述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所述髓内钉的螺孔为长螺孔,螺钉穿在长螺孔的中央,长螺孔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上述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所述髓内钉的螺孔为正常孔,螺钉表层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或螺钉整体为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0011]髓内钉的螺孔内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通过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镁合金自术后4-6个月开始吸收,1-3个月完全吸收,螺孔内出现可以允许螺钉相对移动的空间,通过螺钉在椭圆螺孔或长螺孔内移动实现由静力固定向动力固定的转化,从而可以显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螺钉表层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或螺钉整体为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制作可以使螺钉在使用中被吸收,达到与螺孔填充可吸收镁合金具有相同的效
^ 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髓内钉1、螺孔2、螺钉3、可吸收镁合金层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髓内钉1、螺钉3组成,螺钉3穿在髓内钉1的螺孔2内,髓内钉1内的螺钉3周围的螺孔2空间或螺钉3上填充或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图中显示,髓内钉1的螺孔2为椭圆螺孔2,螺钉3穿在椭圆螺孔2的一端,椭圆螺孔2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通过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镁合金层4自术后4-6个月开始吸收,1-3个月完全吸收,螺孔2内出现可以允许螺钉3相对移动的空间,通过螺钉3在椭圆螺孔2内移动实现由静力固定向动力固定的转化。图中显示,髓内钉1的螺孔2为长螺孔2,螺钉3穿在长螺孔2中,长螺孔2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在制作髓内钉1时,两部分可吸收镁合金4 可以为紧密连接的整体。长螺孔2的功能与椭圆螺孔2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是髓内钉1的螺孔2为正常孔,螺钉3表层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或螺钉3整体为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4制作。通过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螺钉3自术后4-6个月开始吸收,1-3个月完全吸收,实现动力化。
权利要求1.一种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它由髓内钉(1)、螺钉(3)组成,螺钉(3)穿在髓内钉(1)的螺孔(2)内,其特征在于髓内钉(1)的螺孔(2)内的螺钉(3)周围的螺孔 (2)空间或螺钉(3)上填充或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 IT(I)的螺孔(2)为椭圆螺孔(2),螺钉(3)穿在椭圆螺孔(2)的一端,椭圆螺孔(2)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钉(1)的螺孔(2)为长螺孔(2),螺钉(3)穿在长螺孔(2)的中央,长螺孔(2)的其余空间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髓内钉(1)的螺孔(2)为正常孔,螺钉(3)表层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4),或螺钉(3)整体为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制作。
专利摘要一种能通过自吸收实现动力化的髓内钉,属于骨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自动完成由静力固定变为动力固定,其技术方案是它由髓内钉、螺钉组成,螺钉穿在髓内钉的螺孔内,髓内钉螺孔内的螺钉周围的螺孔空间或螺钉上填充或覆盖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本实用新型的髓内钉的螺孔内填充有微弧氧化处理的可吸收镁合金层,通过控制微弧氧化的程度使可吸收镁合金自动吸收,螺孔内出现可以允许螺钉相对移动的空间,实现由静力固定向动力固定的转化,从而可以显著增加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要求;螺钉表层覆盖有可吸收镁合金层,或螺钉整体为可吸收镁合金制作具有与螺孔填充可吸收镁合金层相同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72GK202288443SQ2011203280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张奇, 张英泽, 王娟, 陈伟 申请人:张英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