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73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退变、创伤、肿瘤等多种伤患的手术治疗,具有手术视野大、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疗效确切等众多优点,约占颈椎外科手术的50%以上。颈椎手术的关键在于减压、植骨和融合,而良好的植骨融合可以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稳定性,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植骨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为自体髂骨、肋骨或腓骨植骨,其二为同种异体骨植骨,其三为采用钛网的原位植骨。其中,采用钛网的原位植骨方式由于操作方便,能避免供骨区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而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青睐。术中将椎体次全切除的碎骨块填充入钛网,植入减压槽中,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局部减压后的“废弃”碎骨达到自体骨植骨融合的目的,同时可有效的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稳定性。然而,随着临床疾病谱的改变,手术需要切除多节段(2个或2个以上)椎体的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以及颈椎肿瘤在临床上愈来愈常见。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较短节段手术有其特殊性,由于其减压植骨范围较大,植骨延迟融合甚至不融合以及假关节发生率增高,如使用钛网植骨术后极易发生钛网沉陷,有文献报道两椎体切除植骨的手术失败率为6 %,而三椎体为71 %。此外,多节段颈椎病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僵直或反屈,而目前临床所设计使用的多节段重建钛网没有前凸曲度,无法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手术往往无法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影响其疗效。中国专利申请CN 201040010Y,授权公告日2008年3月沈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完全接触式脊柱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该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脊柱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是由柱状主体及两端独特设计的全接触式上、下端面组成;上端面为环状穹隆形,在冠状面上拱形隆起,靠近端面部分的外壁加厚,类似一环形垫圈,一方面使钛网与终板呈面式接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接触面上钛网的强度。下端面同样为环状,在矢状面上向后上倾斜,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形态相匹配。该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术后钛网沉陷问题,但是在两节段或两节段以上椎体次全接触手术中,上下垂直的圆柱形主体不符合人体形态学结构,难以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因此,亟需要一种适用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使用,能避免术后发生沉陷,并重建良好生理曲度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但是目前关于这类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形与颈椎椎体终板解剖学特点完全匹配,并具有与颈椎生理曲度相同的弧度且能避免术后发生沉陷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由柱状主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组成,所述的柱状主体为弧形的管状体。[0007]所述的柱状主体弧度为17-27度。所述的柱状主体的横断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所述的柱状主体长20-80mm,管壁厚度l_2mm。所述钛网的上端面呈环状,在矢状面上向上拱起呈穹隆形,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上端面布满点状突起。所述的上端面向上伸出一卡齿。所述钛网的下端面呈环状,在矢状面上呈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状,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下端面布满点状突起。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1、柱状主体呈弧形,符合人体形态学结构,可以较好的恢复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理曲度,提高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2、上端面呈环状穹窿形,外圈有一环形加厚结构,可使钛网与终板呈面式接触,同时增加了接触面上钛网的强度。3、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带有点状突起,能够防止钛网发生移位和滑脱。4、下端面在矢状面上采用斜形设计,有助于恢复和维持椎体的生理曲度,扩大椎管容积,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柱状主体2.上端面3.下端面11.镂空结构21.上端面加厚结构22.上端面点状突起23.卡齿31.下端面加厚结构32.下端面点状突起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是由柱状主体1、上端面2和下端面3组成。所述的柱状主体1为一管状体,整体呈弧形,弧度为22-27度,柱状体1的长度为20-80mm,管壁厚度为l_2mm,横断面呈圆形,直径10-14mm,在柱状主体1上有许多菱形网状镂空结构11,其边长为3_4mm。所述上端面2呈环状,其矢状面向上拱起呈穹窿形,隆起高度为l_4mm,上端面2的外圈有一个加厚结构21,宽度为l_5mm,厚度为l_5mm,在整个上端面2上布满点状突起22,突起的高度为0. 5-lmm,所述的上端面2向上伸出一卡齿23,所述卡齿23的高度为2_3mm。所述下端面3呈环状,在矢状面上呈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状,倾角为4度,其外圈设有一个环形的加厚结构31,宽度为l_5mm,厚度为l_5mm,在整个下端面3上布满点状突起32,突起的高度为0. 5-lmm。[00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柱状主体1整体呈22-27度的弧形,使得在植入多节椎骨手术中,多节段钛网能够形成符合人体形态学的曲度,避免对脊柱产生挤压,造成脊柱的挤压损伤;所述柱状主体1的横断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方形;所述柱状主体1为管状体,内部用于填充植骨的碎骨块;所述镂空结构11有利于碎骨块与外部骨块互相融合;所述上端面2呈穹窿形是为了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形状互补;所述下端面3呈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状,是为了和下位椎体的上终板形状互补,有助于维持和恢复生理曲度;所述卡齿23 —方面可嵌入上位椎体前方皮质骨内,与点状突起共同防止钛网发生移位、滑脱,另一方面可便于标记钛网前后方向;所述上端面2的加厚结构21以及下端面3的加厚结构31增加了钛网和终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钛网的稳定性;所述上端面2的点状突起22和下端面3的点状突起32起到防止钛网移位和滑脱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节段植骨重建钛网在使用时,首先按照常规手术步骤施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至彻底减压、减压槽修整完毕后,在上位椎体的正前方椎体下缘使用枪状咬骨钳咬开一小口,Casper撑开器适当撑开,测量减压槽的长度及横径,选取合适型号的钛网,在柱状主体1内部填充满碎骨块,用血管钳或把持器将钛网植入减压槽中,松开撑开器,使钛网前方卡齿嵌入上位椎体下缘骨质中。常规安装一颈前路钛网固定手术节段,透视检查钛网位置是否理想。本实用新型的钛网能够形成符合人体形态学的脊柱生理曲度,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由柱状主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主体为弧形的管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主体弧度为 17-27 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主体的横断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主体长 20-50mm,管壁厚度 l_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网的上端面呈环状,在矢状面上向上拱起呈穹隆形,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上端面布满点状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面向上伸出一"^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网的下端面呈环状,在矢状面上呈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状,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下端面布满点状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它由柱状主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组成,所述的柱状主体是弧度为22-27度的弧形管状体,所述上端面在矢状面上向上拱起呈穹隆形,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上端面布满点状突起,所述下端面在矢状面上呈向后上方倾斜的斜面状,外圈为一环形加厚结构,整个下端面布满点状突起。其优点表现在柱状主体呈弧形,符合人体形态学结构,可以较好的恢复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理曲度,提高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上下端面的独特设计,扩大了融合器与椎体终板的接触面,可有效避免术后钛网沉陷。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313684SQ20112040648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新伟, 陈宇, 陈德玉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