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98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按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背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的需求量变得十分巨大,从而为消费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在按摩行业中,按摩器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ー种。按摩器是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它不仅拥有八大仿真功能,让您确实体会到针灸、推拿、按摩、锤击、火罐、刮痧、痩身、免疫调节八种功能的美妙感觉,还有治疗高血压的独特功效。当使用按摩器对人体进行按摩时,可达到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的目的,还可以达到缓解疲劳、减轻各种疼痛、放松身体减轻压カ以及減少皮肤皱纹的目的。因此,按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的背部按摩器存在以下的不足。现有的背部按摩器一般只做整个背部的按摩,而不能选择地对背部中的某ー个部位处进行按摩,这使得现有的背部按摩器不能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而灵活的调整按摩的范围,从而使得现有的背部按摩器没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式背部按摩器,该循环式背部按摩器能使移动座在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按摩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包括座体、移动座、驱动器、按摩头及循环控制器。所述移动座呈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驱动器内置于所述移动座内,所述按摩头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座体上移动且同时驱动所述按摩头转动,所述移动座的移动形成ー移动区,所述循环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循环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较佳地,所述循环控制器包括第一模式单元、第二模式单元及驱动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模式单元及第ニ模式单元均与所述驱动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处理单元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模式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移动座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起始点,所述第二模式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移动座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终点,所述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述移动座做循环移动的循环轨迹。其中,通过上述的第一模式单元、第二模式単元及驱动处理单元,使得循环控制器的结构简単,对驱动器的控制更可靠。 较佳地,所述座体安装有直线导轨,所述移动座呈移动的套于所述直线导轨上并沿所述直线导轨做往复的移动进而形成所述移动区,所述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模式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移动座对应地设置有供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相抵触用的触点;通过上述的直线导轨,使得移动座在座体上做可靠的直线往复移动;通过上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使得第一模式单元能可靠地控制驱动器驱使移动座在移动区内上做往复的移动。较佳地,所述直线导轨为两个,两所述直线导轨呈间隔开的并排设置,该并排设置的直线导轨能更好地对移动座支撑,从而使得移动座在座体上的移动更平稳可靠。较佳地,所述按摩头沿所述移动座的中心呈对称的设置,使得按摩头除了具有揉的功能,还具有捏的功能。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还包括中间传动组件, 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蜗杆、中间齿轮组、两传动轴和两蜗轮,所述蜗杆安装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蜗杆呈啮合的位于两所述蜗轮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移动座枢接,所述蜗轮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按摩头呈偏心的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移动座枢接,且所述中间齿轮组的ー侧与ー个所述蜗轮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组的另ー侧与所述座体啮合传动,以使得驱动器通过所述中间传动组件便能同步地驱动移动座和按摩头作动吋,还能简化中间传动组件的结构。更具体地,所述座体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导轨相平行的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外側,且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齿条相啮合,以使得移动座在座体上的移动更可靠。同时,所述移动座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轨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枢接有与所述直线导轨接触滚动的滚轮,以进一步地降低移动座与直线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移动座在直线导轨上的移动更容易。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器和循环控制器的配合下,驱使移动座在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的同吋,还驱动按摩头转动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按摩要求;且在任意段的间距极小时,即能使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能做定点按摩的目的;同时还能简化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结构以降低制造成本。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I的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驱动器、移动座、按摩头及中间传动组件装配在一起时的装配图。图4为图3分解图。图5为图3另ー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循环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參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參阅图I和图2,及图5图6,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包括座体10、移动座20、驱动器30、按摩头40及循环控制器50。所述移动座20呈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座体10上,所述驱动器30内置于所述移动座20内,所述按摩头40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0上,所述驱动器30驱动所述移动座20在所述座体10上移动且同时驱动所述按摩头40转动,实现移动座20移动和按摩头40转动的同步,所述移动座20的移动形成一移动区(即是图2中,移动座20由座体10前端的极限位置处移动到座体10后端的极限位置所形成的移动轨迹),所述循环控制器50与所述驱动器30电性连接,所述循环控制器50通过所述驱动器30驱动所述移动座20在所述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结合图4,具体地,如下较优者,上述提到的循环控制器50包 括第一模式单元51、第二模式单元52及驱动处理単元53。所述第一模式单元51及第ニ模式单元52均与所述驱动处理单元5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处理单元53与所述驱动器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模式单元51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単元53控制所述驱动器30驱使所述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起始点,所述第二模式单元52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所述驱动器30驱使所述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终点,所述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述移动座20做循环移动的循环轨迹。其中,通过上述的第一模式单元51、第二模式单元52及驱动处理単元53,使得循环控制器50的结构简単,对驱动器30的控制更可靠。同吋,为使得移动座20能在座体20上做直线的往复移动,且使得上述的移动区形成一个直线的移动区,故在所述座体10安装有直线导轨11,所述移动座20呈移动的套于所述直线导轨11上并沿所述直线导轨11做往复的移动进而形成所述移动区,所述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70,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0与所述第一模式単元51电性连接,所述移动座20对应地设置有供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70相抵触用的触点(图中未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11为两个,两所述直线导轨11呈间隔开的并排设置,该并排设置的直线导轨11能更好地对移动座20支撑,从而使得移动座20在座体10上的移动更平稳可靠,当然,上述的直线导轨11还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及六个等等,它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择的,请不要因上述的举例而限定该直线导轨11的数量。其中,为使得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间能划分成若干移动区段,故可以在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行程开关80,该第二行程开关80位于上述两个第一行程开关70之间,而上述的循环控制器50还对应的设置有与第二行程开关80电性连接的第三模式单元54,该第三模式单元54通过第二行程开关80与第一行程开关70的配合以实现第三模式单元54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座20在由第二行程开关80和第一行程开关70之间以排列组合原理所围成的移动区段内做循环移动,该排列组合原理是按照高等数学里的排列组合原理进行组合的,也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而通过上述的直线导轨11,使得移动座20在座体10上做可靠的直线往复移动;通过上述的第一行程开关70,使得第一模式单元51能可靠地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区内上做往复的移动。再者,上述提到的按摩头40沿移动座20的中心呈对称的设置,以使得按摩头40除了具有揉的功能,还具有捏的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还包括中间传动组件60,该中间传动组件60包括蜗杆61、中间齿轮组63、两传动轴64和两蜗轮62,所述蜗杆61安装在所述驱动器30的输出端上,所述蜗杆61呈啮合的位于两所述蜗轮62之间,使得蜗杆61能同步地驱使两蜗轮62转动,所述传动轴64与所述移动座20枢接,所述蜗轮62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64的下端,所述按摩头40呈偏心的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64的上端(即是图2中左侧的蜗轮62安装在左侧的传动轴64的下端,右侧的蜗轮62安装在右侧的传动轴64的下端,同理,左侧的按摩头40安装在左侧的传动轴64的上端,右侧的按摩头40安装在右侧的传动轴64的上端),所述中间齿轮组63与所述移动座20枢接,且所述中间齿轮组63的左侧与右侧的所述蜗轮62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组63的右侧与所述座体10啮合传动,以使得驱动器30通过所述中间传动组件60便能同步地驱动移动座20和按摩头40作动时,还能简化中间传动组件60的结构。而实现中间齿轮组63与座体10的啮合传动方式是在座体10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11相平行的齿条12,该齿条12位于上述的右直线导轨11的外侧,且中间齿轮组63与齿条12相啮合传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齿轮组63包括第一中间齿轮63a、第二中间齿轮63b及第三中间齿轮63c,该第一中间齿轮63a安装在右侧的传动轴64上并位于右侧的蜗轮62的下方,第三中间齿轮63c枢接于移动座20上并位于第一中间齿轮63a的前方,第二中间齿轮63b枢接于移动座20上并位于第一中间齿轮63a和第三中间齿轮63c之间,且第二中间齿轮63b均与第一中间齿轮63a和第三中间齿轮63c啮合,第三中 间齿轮63c还与上述的齿条12相啮合,从而使得驱动器30能可靠地驱使移动座20和按摩头40作同步的作动。最后,上述提到的移动座20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轨11配合的移动槽21,所述移动槽21内枢接有与所述直线导轨11接触滚动的滚轮22,以进一歩地降低移动座20与直线导轨1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移动座20在直线导轨11上的移动更容易。值得注意者,上述提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及后端的建立是以图2为基准的,上述的驱动器30较优的选择为电机以简化提供旋转功能的驱动器30的结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要对人体的整个背部进行按摩时,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循环控制器50中的第一模式单元51,使该第一模式单元51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起始点;由于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70,故使得在移动区内移动的移动座20接触到移动区初始位置或者終止位置处的第一行程开关70时,此时第一模式单元51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改变驱动器30原来的驱动方向,从而使得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做与原来相反的移动,因而实现移动座20在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处第一行程开关70和終止位置处第一行程开关80之间做往复移动的目的;当要对人体进行局部按摩时,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循环控制器50的第二模式单元52,该第二模式单元52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终点,并在循环起始点和循环终点建立后,此时的移动座20在循环控制器50的作用下只能在上述的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做循环移动,从而使上述的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距离形成所述移动座20做循环移动的循环轨迹,因而实现移动座20在移动区任意段做循环移动的目的;当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模式单元51和第二模式单元52使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的距离极小时,此时驱动器30使得移动座20在座体10上的移动近似静止状态,故使得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能做定点的按摩。当操作人员要改变移动座20在上述的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移动的循环轨迹时,此时操作人员再次操作第一模式单元51,此时的第一模式单元51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使驱动器30停止作动,当驱动器30停止作动时,此时操作人员又一次操作第一模式单元51,使第一模式单元51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新的循环起始点;当移动座20在座体10移动到所要的位置时,此时操作人员操作第二模式单元52,使该第二模式单元52通过驱动处理单元53控制驱动器30驱使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新的循环终点,此时使得移动座20只能在上述新的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做循环移动进而形成新的循环轨迹,从而改变移动座20在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移动的循环轨迹。其中,操作人员还可以利用第ニ行程开关80与第一行程开关70的组合关系,并配合第三模式单元54,也可以实现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做多种循环移动的目的,该控制方式与移动座20在移动区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间内做循环移动的控制方式是相同的,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器30和循环控制器50的配合下,驱使移动座20在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的同吋,还驱动按摩头40转动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按摩要求;且在任意段的间距极小吋,即能使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能做定点按摩的目的;同时还能简化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100的结构以降低制造成本。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掲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包括座体、移动座、驱动器、按摩头及循环控制器,所述移动座呈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驱动器内置于所述移动座内,所述按摩头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座体上移动且同时驱动所述按摩头转动,所述移动座的移动形成ー移动区,所述循环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循环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控制器包括第一模式单元、第二模式单元及驱动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模式单元及第ニ模式单元均与所述驱动处理単元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处理单元与所述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模式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移动座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起始点,所述第二模式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移动座在移动区内移动并形成循环终点,所述循环起始点至循环终点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述移动座做循环移动的循环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安装有直线导轨,所述移动座呈移动的套于所述直线导轨上并沿所述直线导轨做往复的移动进而形成所述移动区,所述移动区的初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模式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移动座对应地设置有供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相抵触用的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为两个,两所述直线导轨呈间隔开的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沿所述移动座的中心呈对称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传动组件,所述中间传动组件包括蜗杆、中间齿轮组、两传动轴和两蜗轮,所述蜗杆安装在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所述蜗杆呈啮合的位于两所述蜗轮之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移动座枢接,所述蜗轮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按摩头呈偏心的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移动座枢接,且所述中间齿轮组的ー侧与ー个所述蜗轮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组的另ー侧与所述座体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导轨相平行的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直线导轨的外侧,且所述中间齿轮组与所述齿条相Ρ 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轨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枢接有与所述直线导轨接触滚动的滚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包括座体、移动座、驱动器、按摩头及循环控制器。移动座呈移动的设置于座体上,驱动器内置于移动座内,按摩头设置于移动座上,驱动器驱动移动座在座体上移动且同时驱动按摩头转动,移动座的移动形成一移动区,循环控制器与驱动器电性连接,循环控制器通过驱动器驱动移动座在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在驱动器和循环控制器的配合下,驱使移动座在移动区内任意段做循环移动且同时驱动按摩头转动,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按摩要求,且在任意段的间距极小时,即能使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能做定点按摩的目的,同时还能简化本实用新型循环式背部按摩器的结构。
文档编号A61H15/00GK202446458SQ20112052541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武济群 申请人:武济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