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药包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96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药包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健康保健用药包巾。
背景技术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人过中年,气血就慢慢地开始衰退,步入老年更加严重。当人体受寒气、湿气、邪气入侵后,慢慢地经络受阻,气血不通,致使风湿等顽疾百病俱生,从而降低生活品质。针对人体保健的需要,红外线理疗仪,振动按摩器等各式理疗器械及内服保健品相继被开发使用。但理疗器械可移动性差,不能随时使用,使用维护成本高;内服保健品虽然针对性强,但价格昂贵,消费群体局限性强,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保温,安全无副作用,适用性强,使用成本低的药包巾。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药包巾,包括一药包巾本体,其特征是药包巾本体内的填充物由如下组分按重量比构成:松针20%;绿茶20%;艾叶15%;·
苏叶5%;白芷5% ;小茴香10%;食盐25%;所述填充物为颗粒状,填充物的各组分按如上重量比称取后,分别加工粉碎成颗粒,然后混合均匀,装入药包巾。药包巾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或采用直充电加热方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松针,根据本草纲目说明,松针的精华具疗伤、祛风、行气、活血作用,有利人体长生之功效。(2)绿茶,与其它茶品相比,其茶多酚含量最高。现代人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同时,也处于辐射的侵害当中,绿茶中的茶多酚能有效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侵害。(3)艾叶,根据本草纲目说明,苏叶本入药,从古至今堪称一宝,医学上多用于针灸,它有祛邪、止血、止痛、祛风、驱寒之功效。(4)苏叶,根据本草纲目说明,苏叶本入药,现代人把它引入食品香料中使用。苏叶具有抗感冒,能解毒、祛寒、行气、祛咳嗽的功效。(5)白芷,根据本草纲目说明,白芷本入药,现代人把它引入食品香料中使用。白芷能解表,抗感冒,祛风、驱寒、行气、止痛的功效。(6)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还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7)食盐可以使药包袋中的颗粒填充物在微波加热中不易被烤焦,连续使用不易变质,保持药包的功效;同时能增加药包袋中颗粒填充物的流动性和保温性能。本发明药包巾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或采用直充电加热方式,方便加热使用。使用时,将加热后的药包巾将敷于身体需要部位,即可起到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保温等保健作用。本发明多功能药包巾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包裹在脚部或披在肩周、颈部、腰部、膝盖等人体需要的部位;在冬季还可以放入被窝中,起到保暖保健的作用。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消费群体不受限制,适用性强,使用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多功能·药包巾,包括药包巾本体I,药包巾本体I内设有填充物层11和直充电加热层12 ;填充物层11内的填充物由如下组分按重量比构成:松针20%;绿茶20%;艾叶15%;苏叶15%;白£5%;小茴香10%;食盐25%;填充物层11内的填充物为颗粒状,填充物各组分按如上重量比称取后,分别加工粉碎成颗粒,混合均匀后装入药包巾填充物层11。在使用时,将直充电加热层12与外部电源连通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药包巾敷于身体需要部位即可。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药包巾本体I的直充电加热层12去掉,药包巾采用微波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本发明多功能药包巾消费群体不受限制,使用范围广,如家庭、宾馆、旅途、机关、企业、医院、养老院等均可使用;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包裹在脚部或披在肩周、颈部、腰部、膝盖等人体需要的部位;在冬季还可以放入被窝中,起到保暖保健的作用;连续使用不易变质,药效持久,使用成本低。
权利要求
1.多功能药包巾,包括一药包巾本体,其特征是:药包巾本体内的填充物由如下组分按重量比构成: 松针20% ; 绿茶20 % ; 艾叶15% ; 苏叶5% ; 白芷5% ; 小茴香10% ; 食盐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药包巾,其特征是:所述的填充物为颗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药包巾,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包巾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或采用直充电加热方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药包巾,包括一药包巾本体,特点是药包巾本体内的颗粒填充物由20%松针,20%绿茶,15%艾叶,5%苏叶,5%白芷,10%小茴香,25%食盐按重量比构成;药包巾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或采用直充电加热方式。本发明药包巾具有活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保温等保健作用;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包裹在脚部或披在肩周、颈部、腰部、膝盖等人体需要的部位;在冬季还可以放入被窝中,起到保暖保健的作用,连续使用不易变质,药效持久。
文档编号A61K36/82GK103239566SQ20121002771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8日
发明者余新邦 申请人:余新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