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51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中药配制的内服药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头痛疾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头疼,是头部严厉痛苦的温和情况;有时候脖子痛也许被解释作为头疼。头疼有各种各样的起因,从累眼到静脉窦洞的发炎到对生命有威胁的脑炎、脑癌、脑膜炎和大脑动脉瘤。虽然头疼是相当常见的,但其实许多头疼的起因是可以避免的。最常见类型的头疼是紧张性头疼。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各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的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体表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内传,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头为元神所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均可导致头疼。中医中药治疗头疼的方法很多,例如白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川芎具有活血化淤、通络、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菊花清肝明目,可明显改善因风阳上扰引起的头痛。中药马来眠对失眠引起的头疼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可让医师通过对病情程度和体质进行具体分析后进行中医辨症施治,以减少头疼发作的次数、时间和频率,改善症状,继而使头疼逐渐消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25-40、独活10-30、苦参50-80、细辛8-12、麝香0.5-0.8、炮附子50-70、全当归80-120、川芎90-110、天麻60-80 、白芷30-60、羌活40-80、姜半夏40-60、丹参50-70、炒枣仁50-80、蜈蚁 20-40。所述的用于头疼的中药,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30-40、独活15-20、苦参 60-70、细辛 10-11、麝香 0.6-0.8、炮附子 60-70、全当归 90-100、川芎 90-110、天麻70-80、白芷30-60、羌活50-60、姜半夏40-50、丹参50-60、炒枣仁50-60、蜈蚣30-40。将麝香、蜈蚣研磨,将余药放入烘箱内,在60-80摄氏度下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充分混合,以无菌装I克为胶囊,每日3次,每次4-6粒,用温开水送服。本发明治愈率在9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25g、独活10g、苦参50g、细辛8g、麝香0.5g、炮附子50g、全当归80g、川芎90g、天麻60g、白芷30g、羌活40g、姜半夏40g、丹参50g、炒枣仁50g、蜈蚣20g。实施例2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40g、独活30g、苦参80g、细辛12g、麝香0.Sg、炮附子70g、全当归120g、川芎110g、天麻80g、白芷60g、羌活80g、姜半夏60g、丹参70g、炒枣仁80g、蜈蚣40g。实施例3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30g、独活20g、苦参60g、细辛10g、麝香0.6g、炮附子60g、全当归100g、川芎100g、天麻70g、白芷50g、羌活60g、姜半夏50g、丹参60g、炒率仁60g、蜈蚁30g。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25-40、独活10-30、苦参50-80、细辛8-12、麝香O. 5-0. 8、炮附子50-70、全当归80-120、川芎90-110、天麻60-80、白芷30-60、羌活40-80、姜半夏40-60、丹参50-70、炒枣仁50-80、蜈蚣20-4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头疼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30-40、独活15-20、苦参60-70、细辛10-11、麝香O. 6-0. 8、炮附子60-70、全当归90-100、川芎90-110、天麻70-80、白芷30-60、羌活50-60、姜半夏40-50、丹参50-60、炒枣仁50-60、蜈蚣30-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头疼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菊花25-40、独活10-30、苦参50-80、细辛8-12、麝香0.5-0.8、炮附子50-70、全当归80-120、川芎90-110、天麻60-80、白芷30-60、羌活40-80、姜半夏40-60、丹参50-70、炒枣仁50-80、蜈蚣20-40。将麝香、蜈蚣研磨,将余药放入烘箱内,在60-80摄氏度下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充分混合,以无菌装1克为胶囊,每日3次,每次4-6粒,用温开水送服。本发明治愈率在90%以上。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251817SQ2012100338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张利新 申请人:张利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