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入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炎性肌病、硬皮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炎、痛风等多种以累积骨及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多数风湿病需要长期、终身服药,西医采用非留体抗炎药、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免疫治疗,副作用多,病人耐受性差。中医治疗风湿病具有悠久历史,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药药效作用温和而持久,毒副作用小,患者接受长期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发挥中医药治疗顽痹的优势,结合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使顽痹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预防和改善骨质破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西医采用的免疫治疗副作用多、病人耐受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治疗顽痹、骨关节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具有宣透伏邪、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强壮筋骨的功效。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顽痹证。并且具有药效作用温和持久、毒副作用小,患者长期治疗耐受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21 93份、制草乌21 93份、南蛇藤 140 620份、鹿衔草140 620份、模柳105 465份、青嵩105 465份、草果105 465 份、白芍O 372份、知母O 372份。本发明还可做以下改进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27 84份、制草乌27 84份、南蛇藤 180 560份、鹿衔草180 560份、槟榔135 420份、青蒿135 420份、草果135 420 份、白芍27 348份、知母81 261份。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3份、制草乌3份、南蛇藤20份、鹿衔草20 份、槟榔15份、青蒿15份、草果15份、白芍6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形式为口服剂型。所述口服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膏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为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21 93份的制川乌、21 93份的制草乌和105 465份的槟榔用药材量 3倍以上的50 8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I 3小时,合并滤液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C密度为I. 02 I. 05g/ml的浸膏;
4
2).将105 465份的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挥发油用 β-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其中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I : 2 I : 10,30°C 60°C 搅拌I 4小时,(TC 15°C冷藏静置,抽滤,30°C 60°C干燥后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步骤1,2的药渣与余下的南蛇藤140 620份、鹿衔草140 620份、 青蒿105 465份、白芍O 372份、知母O 372份的原料药一起加水煎煮I 3小时, 煎煮液过滤后再与步骤2)中的蒸馏后水溶液合并,浓缩成60°C密度为I. 02 I. 05g/ml的浸膏;4).将步骤I)、步骤3)得到的提取液采用柱层析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将分离得到的产品粉碎至细粉。5).将上述步骤制备出的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所需药物剂型。本发明还可做以下改进步骤5)中,将步骤3)所得浸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步骤I)所得浸膏合并,浓缩至60°C时密度为I. 20 I. 25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颗粒, 用于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将步骤I)和步骤3)所得的提取物采用柱层析方法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或硅胶进一步分离纯化,将分离得到的产品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颗粒,用于制备成胶囊剂或片剂。所述干燥过程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步骤4)中,将步骤3)所得浸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步骤I)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2)所得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矫味剂和稀释剂水,制成口服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在治疗风湿性疾病时,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药物组合,具有宣透伏邪、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强壮筋骨的功效,不需要使用非留体抗炎药、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药效作用温和持久、毒副作用小,患者长期治疗耐受性好,解决了西医药物治疗副作用多,病人耐受性差等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合理高效,可将药物中活性成分提取完全,满足治疗要求。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治疗顽痹、骨关节疼痛类疾病。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颗粒剂的制备准备制川乌30g、制草乌30g、南蛇藤200g、鹿衔草200g、槟榔150g、青蒿150g、草果150g、白苟60g、知母150g。制备方法取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用6倍量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在60°C密度为I. 02g/mL的浸膏;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油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挥发油用β_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60°C搅拌2 小时,4°C冷藏静置,抽滤,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上述药渣与南蛇藤、鹿衔草、青蒿一起加 6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将上述草果蒸馏后水溶液合并,浓缩成
5在60°C密度为1.05g/mL的浸膏,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上述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的浸膏合并,浓缩至60°C时密度为I. 20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 再与上述挥发油包结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玉米淀粉等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制成颗粒剂。实施例2 :胶囊剂的制备准备制川乌21g、制草乌93g、南蛇藤140g、鹿衔草620g、槟榔105g、青蒿465g、草果 105g。制备方法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油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挥发油用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50°C搅拌I小时,4°C 12°C冷藏静置,抽滤,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制川乌、制草乌、槟榔、白芍用6倍量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在60°C密度为I. 05g/mL的浸膏;上述药渣与剩余药材一起加 6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浓缩成在药材与药液比为I : I的浸膏, 合并上述两种浸膏,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用80 %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60°C时密度为
I.25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结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装入胶囊壳。实施例3 :片剂的制备准备制川乌27g、制草乌84g、南蛇藤180g、鹿衔草560g、槟榔135g、青蒿420g、草果 135g。制备方法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油的水溶液另器收集,I : 2 I : 10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I : 4),50°c搅拌2小时,冰箱冷藏静置,抽滤,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用8倍量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在60°C密度为I. 02g/mL的浸膏;上述药渣与剩余药材一起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将上述草果蒸馏后水溶液合并,浓缩成在60°C密度为I. 05g/mL的浸膏,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上述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的浸膏合并,浓缩至60°C时密度为1.20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结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与制备片剂常用的赋形剂如淀粉等制成湿颗粒,烘干,添加润滑剂或助流剂,压片。实施例4 丸剂的制备准备制川乌27g、制草乌84g、南蛇藤180g、鹿衔草560g、槟榔135g、青蒿420g、草果135g、白芍27g。制备方法白芍粉碎成细粉g;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油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挥发油用β -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45°C搅拌2小时,4°C冷藏静置,抽滤,低温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用6倍量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在60°C密度为I. 02g/mL的浸膏;上述药渣与剩余药材一起加6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并将上述草果蒸馏后水溶液合并,浓缩成在60°C密度为I. 05g/mL的浸膏,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上述制川乌、制草乌和槟榔的浸膏合并,浓缩至60°C时密度为I. 20g I. 25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白芍药材细粉、挥发油包结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炼蜜制
6成水泛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实施例5 口服液的制备准备制川乌30g、制草乌30g、南蛇藤200g、鹿衔草200g、槟榔150g、青蒿150g、草果150g、白芍348g、知母90g。制备方法上述药材,草果提取挥发油,用β_环糊精包合,药渣与剩余药材一起加4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挥发油包合物及适量蜂蜜、蔗糖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矫味剂,制成口服液。实施例6 口服液的制备准备制川乌30g、制草乌30g、南蛇藤200g、鹿衔草200g、槟榔150g、青蒿150g、草果150g、白苟60g、知母348g。制备方法上述所有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及挥发油乳浊液,第二次I. 5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85%乙醇使含醇量为40 %,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挥发油,挥发油乳浊液及适量蜂蜜、蔗糖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矫味剂,制成口服液。实施例7:临床应用病例选择标准观察2009年I月至2011年6月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RA(类风湿)病人60例,其中女48例,男1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37. 7岁。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28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基本相似,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 O. 05),具有可比性。给药方法雷公藤多甙组(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甙片(由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007),每次10mg,每日3次。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组(治疗组)实施例I所制备的颗粒剂,每袋装4g,温水冲服, 一次I袋,一日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治疗期间停用其它免疫调节药物及与治疗本病有关的其它药物,嘱患者适度保暖,忌劳累、风冷潮湿及过度发汗,忌食膏粱厚味、油腻、辛辣、醇酒荤腥等食物。8周为I个疗程,观察I个疗程。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①关节疼痛程度0级为无痛,I级为轻度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 2级为中度痛、常影响睡眠,3级为重度痛、日夜持续难忍,分别计0、1、2、3分;②晨僵时间;③关节肿胀数;④关节压痛数;⑤关节功能分数;记录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血沉(ESR,采用Western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变化,并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等情况。每周观察患者用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根据2004年8月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I。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O. 01)表I两组临床疗效比较(η)
组另Ijη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9154293. 33α对照组303912680. 00注与对照组比较,Δ P < O. 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比较见表2。治疗后2组5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压痛数 2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O. 05),提示改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压痛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s)
组另U关I疼痛程度忌僵时间关1肿胀数关1压痛数关1功能分数治疗组治疗前2. 42±0· 4858. 86 士 10. 436. 12±1· 0114. 61 ±2. 5220. 22 ±4. 95
(η = 30)治疗后O. 95±0· 39*δ20. 26土丄3. 17*2. 25±丄.12*3. 48土丄.04'δ5. 58±2· 76*对照组治疗前2. 41±0· 3058. 68±11· 976. 09±1· 1214. 45±2· 7120. 56±4· 63(η = 30)治疗后I. 07±0. -15*2,1. 75±17. 6*2. 25±1. 06-4. 71 ±1. 08·5. 85 ±2. 5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O. 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Ρ < O. 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比较见表3。两组在恢复或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P < O. 01),并且治疗组改善ESR,CRP, RF优于对照组(P < O. 05)。表3两组治疗如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x±s)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21 93份、制草乌21 93份、南蛇藤140 620份、鹿衔草140 620份、槟榔105 465份、青蒿105 465份、草果105 465份、白芍O 372份、知母O 372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27 84份、制草乌27 84份、南蛇藤180 560份、鹿衔草180 560份、槟榔135 420份、青蒿135 420份、草果135 420份、白芍27 348份、知母81 261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3份、制草乌3份、南蛇藤20份、鹿衔草20份、槟榔15份、青蒿15份、草果15份、白芍 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任一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形式为口服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膏剂或口服液。
6.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21 93份的制川乌、21 93份的制草乌和105 465份的槟榔用药材量3倍以上的50 8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I 3小时,合并滤液过滤,将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60°C密度为I. 02 I. 05g/ml的浸膏;2).将105 465份的草果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和水进行包合,其中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I : 2 I : 10,30°C 60°C搅拌 I 4小时,(TC 15°C冷藏静置,抽滤,30°C 60°C干燥后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步骤1,2的药渣与余下南蛇藤140 620份、鹿衔草140 620份、青蒿 105 465份、白芍O 372份、知母O 372份的原料药一起加水煎煮I 3小时,煎煮液过滤后与步骤2)中的蒸馏后水溶液合并,浓缩成60°C密度为I. 02 I. 05g/ml的浸膏;4).将步骤I)、步骤3)得到的提取液采用柱层析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将分离得到的产品粉碎至细粉。5).将上述步骤制备出的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所需药物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步骤 3)所得浸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步骤I)所得浸膏合并,浓缩至60°C时密度为I. 20 I.25g/ml的稠膏,经过干燥,将所得的干燥物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颗粒,用于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I)和步骤3)所得的提取物采用柱层析方法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或硅胶进一步分离纯化,将分离得到的产品粉碎至细粉,再与上述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组合制成颗粒,用于制备成胶囊剂或片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过程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步骤3) 所得浸膏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步骤I)所得浸膏合并,加入步骤2)所得挥发油包合物的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矫味剂和稀释剂水,制成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中药领域。该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比组成制川乌21~93份、制草乌21~93份、南蛇藤140~620份、鹿衔草140~620份、槟榔105~465份、青蒿105~465份、草果105~465份、白芍0~372份、知母0~372份。该组合物具有宣透伏邪、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强壮筋骨的功效,并且药效作用温和持久、毒副作用小,患者长期治疗耐受性好,解决了西医药物治疗副作用多,病人耐受性差等问题。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合理高效,可将药物中活性成分提取完全,满足治疗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治疗顽痹、骨关节疼痛类疾病。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2579947SQ20121003386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陈志煌, 韦嵩, 韩丽萍 申请人:韦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