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495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情绪等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以体液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病症。高血压患者一般为肥胖者、中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肾病的人,酗酒、吸烟多的人也易患高血压,如患有高血压而置之不理,就会积劳成疾日益恶化,待出现脑中风、动脉硬化、冠心病、肾衰竭、半身不遂、腰颈椎病再治疗,一是治疗时间长花费多,二是错过了早日康复的良机。降压药物治疗有(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6)血管扩张剂如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但是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大、费用高、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该膏剂疗效高,费用低,使用方便简捷,无毒副作用,愈后不复发。本发明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吴茱萸90 120份、丹参80 100份、川芎30 50份、钩藤40 60份、汉防己30 50份、白芷40 60份、肉桂30 50份、野菊花40 60份、杜仲100 130份、天麻30 50份、狗脊80 100份、远志30 50份、酸枣仁40 60份、冰片20 40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炼蜜150 250份、羊毛脂100 250份、丙二醇70 150份。该贴膏的制备方法是将吴茱萸、川芎、钩藤、汉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远志、酸枣仁、冰片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勻,备用;丹参、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20 1.25 (60 0C )的清膏;炼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热熔融后,不断搅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继续搅拌混勻,待温度降至45 55°C时加入上述清膏搅拌,混勻;加入上述细粉,搅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胶贴,即得。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是降的越快越好,而是一个长期对全身的动静脉调节治疗过程,其出发点不在于单纯降低血压,而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和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近年来的治疗实践证明,降压中药贴膏治疗高血压病,确有降压、改善心脑血流供求失衡的作用,是对高血压及经络脏腑全面调节,通过活血化瘀使全身的血管恢复弹性,因而能明显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理改变的康复。降压中药贴膏是调整人体理想的药物,是中老年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脑血管、糖尿病、颈腰椎病的一种的好的选择,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中药贴膏2-3个疗程后(1个疗程为20天),药物中的有效活性分子进入血液,直达病变部位,在平稳降压过程中,以滋肝补肾为主,修复人体受损的各组织器官,逐步控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调节人体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在平稳降压中起到协调与综合治疗功能,从根本上彻底逆转高血压发病机制,是从高血压的发病根源入手,起到降压与恢复人体受损机能正常化和整体调治并发症等多重功效。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运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精选出有降压之效的中药,敷贴在诸经百脉相通的“神阙”穴(即脐中)及涌泉穴,以调和阴阳而达“阴平阳秘”。同时,通过经脉的作用,使药物直至患病的部位,达到防治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目的。本发明不仅对高血压能彻底根治,而且能全面调整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对心、脑、肾疗效更佳。本发明采用中草药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经过清洗,烘干等工艺,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草药分别粉碎成细粉与提取成浸膏,按配比掺和混勻而成,该贴膏剂,使用方便,循序降压,疗效稳定,治疗彻底,无任何毒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其高血脂、冠心病等伴发病。本发明的特点1、中医特色,平衡阴阳、标本兼治。它突破传统的治疗局限,该药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心、脑、肾等重要脏腑的病变,整体调整;滋肝补肾潜阳,打破传统的为降压而降压,它能调整各脏腑的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的上实下虚及风火痰瘀;诸药和合,打破常规疗法,它是用多种药物,改善供血循环,调控失调的血压,纠正阴阳平衡,解除平滑肌痉挛,使血压逆向转化;清瘀排污,能降低血脂和血粘度,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减少血管阻力,恢复血管弹性,缓解心脏压力(如由此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等症)。2、技术上的突破,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渗透技术,直接施于患处,透皮吸收,多层次、多靶位施药,药物直接渗入病灶皮肤深层组织;避免药物量的损失及对人体内脏器官的药害。3、产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它对皮肤表皮组织、皮下组织无损伤,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总结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心得独创出简捷实用有效的高血压贴膏疗法,平稳降压。当药服到一定程度时,药效缓慢缓释,人体自身机体调控血压机制开始逐步正常化,直到根本康复并长久稳定;彻底根治,不需长期服药,当药物中的基因调节和植物中的活性分子进入人体后,激活并调节紊乱的内分泌系统,使其趋于正常分泌。使用3 4个疗程,机体功能康复,血压均能达到正常,并加以巩固,且不反弹,处于健康状态。本发明的效果与常规降压药相比,降压中药贴膏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一是本着从高血压的发病根源入手,针对并发症的转化而研制的,用众多的药对人体全面调节,从清脑降压,到活血化瘀,滋肝补肾。二是本着增强细胞的活力,迅速溶解血栓,清除血管内的淤积,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弹性。三是本着用众药和合,在降低血脂和血粘度的同时,能有效清除血管中多余的有害物质,从根本上逆转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最后达到康复的目的。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应以虚实为纲,不同的病因病症,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在整个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必须调整阴阳,滋肝补肾、清肝泻火、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这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药物中,各种药在体内起到各自的作用,单靠某种药物治疗或几味药物治疗,效果不那么理想。用药如用兵,必须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逆转其病理机制,防止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步入根本治疗、整体康复,标本兼治的最佳治疗境界。


图1是贴膏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g)吴茱萸95g、丹参85g、川芎40g、钩藤50g、汉防己45g、白芷50g、肉桂40g、野菊花55g、杜仲110g、天麻45g、狗脊90g、远志40g、酸枣仁40g、冰片25g、月桂氮卓酮15g、炼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 实施例2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g)吴茱萸100g、丹参90g、川芎35g、钩藤45g、汉防己50g、白芷45g、肉桂35g、野菊花50g、杜仲100g、天麻35g、狗脊85g、远志35g、酸枣仁55g、冰片30g、月桂氮卓酮15g、炼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实施例3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g)吴茱萸105g、丹参95g、川芎55g、钩藤40g、汉防己35g、白芷45g、肉桂35g、野菊花45g、杜仲105g、天麻35g、狗脊95g、远志45g、酸枣仁50g、冰片35g、月桂氮卓酮15g、炼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以上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是将处方中各味中药材按照中国药典及药品标准该品种项下规定净制,贴膏的制备方法是将吴茱萸、川芎、钩藤、汉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远志、酸枣仁、冰片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勻,备用;丹参、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20 1. 25 (60 0C )的清膏;炼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热熔融后,不断搅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继续搅拌混勻,待温度降至45 55°C时加入上述清膏搅拌,混勻;加入上述细粉,搅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胶贴,即得。使用方法外用贴敷,直接贴于神阙穴、涌泉穴,2天更换一贴,20天为一个使用周期。注意事项1、孕妇,皮肤破损处禁用。2、皮肤过敏者慎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制成吴茱萸90 120份、丹参80 100份、川芎30 50份、钩藤40 60份、汉防己30 50份、白芷40 60份、肉桂30 50份、野菊花40 60份、杜仲100 130份、天麻30 50份、狗脊80 100份、远志30 50份、酸枣仁40 60份、冰片20 40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炼蜜150 250份、羊毛脂100 250份、丙二醇70 150份;上述贴膏的制备方法是将吴茱萸、川芎、钩藤、汉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远志、酸枣仁、冰片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勻,备用;丹参、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药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20 1. 25的清膏;炼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热熔融后,不断搅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继续搅拌混勻,待温度降至45 55°C时加入上述清膏搅拌,混勻;加入上述细粉,搅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胶贴,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外用贴膏,主要成份由吴茱萸、丹参、钩藤、汉防己、野菊花、川芎、狗脊、远志、冰片等组成,具有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定眩安神。本发明药剂不同于以往单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采用穴位贴膏法,多层次多靶位,防与治、标与本同治,治法独特,疗效可靠。
文档编号A61K36/8988GK102552712SQ20121004600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汪世龙 申请人:汪世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