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94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技术领域慢性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附件炎有程度不同的腹痛,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盆腔充血,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粘连。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时轻时重,并伴有白带增多、腰疼、月经失调等,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妇科检查时双侧或单侧附件区压痛,增厚感,或出现压痛性的包块,白细胞数目升高或正常。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较难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中医认为附件炎,病因多为产后或经期经脉空虚,如不注意卫生,湿热内侵,余邪淤积,就会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而发病。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叶金花草15-20份、败酱草15-20份、川乌10-15份、茯苓10-12份、薏苡仁12-15份、山海棠12-15份、荔枝核12-15份、乌药10-12份、野丁香根10-12份、乳香9-11份、川弯12-15份、莪术15-20份、甘草5-7份。优选的,该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叶金花草18份、败酱草18份、川乌12份、茯苓11份、薏苡仁14份、山海棠13份、荔枝核13份、乌药11份、野丁香根11份、乳香10份、川芎14份、莪术18份、甘草6份。制备方法将上药用水煎,煎液浓缩至IOOml保留灌肠。方中小叶金花草归胃,肠;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败酱草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川乌入心经、肝经、肾经、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茯苓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薏苡仁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山海棠归肝、脾、肾经;祛风湿,祛瘀通络。荔枝核归肝、胃经;行气止痛,祛寒散滞。乌药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野丁香根入肝、肾经;活血调经,消炎止痛。乳香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川芎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莪术归肝、脾经;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甘草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临床资料I、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8月到2010年10月收治慢性附件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年龄在20 56岁(平均35. I ± 12. 5岁),病程在0. 5 9年(平均2. 5± I. 3年)。对照组70例,年龄21 54岁,平均36. 2± 11. 5岁,病程0. 9 10年(平均2.4±1.4)年。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以上所述的中药灌肠剂50ml/次灌肠,I次/日。对照组采用青霉素800万U土生理盐水250ml日I次静点,甲硝唑注射液250ml日2次静点。两 组均10天为一个疗程。3、疗效标准疮愈症状基本消失,白带明显减少,内诊检查双侧附件无增厚,超声波检查附件片状阴影消失;好转症状减轻,下腹稍有坠胀及疼痛,超声波检查附件稍有增厚;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内诊检查及超声波提示附件有炎。4、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70例,其中痊愈44例(62.9%),好转24例(34. 3%),无效2例(2. 9% ),总有效率达到97. I %;对照组70例,其痊愈28例(40. 1% ),好转30例(42.9% ),无效12例(17. I % ),总有效率82. 9%。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称取小叶金花草18g、败酱草18g、川乌12g、茯苓llg、薏苡仁14g、山海棠13g、蒸枝核13g、乌药llg、野丁香根Hg、乳香10g、川弯14g、莪术18g、甘草6g。灌肠时,药温以37-39°C为宜,注入一次性输液瓶中,将针头拔下,将输液器下端插入一次性肛管,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及肛管后,将肛管缓慢插入15 20cm,将中药浓煎液缓慢灌入,臀部左侧卧位30min实施例二 称取小叶金花草15g、败酱草15g、川乌10g、茯苓10g、薏苡仁12g、山海棠12g、蒸枝核12g、乌药10g、野丁香根10g、乳香9g、川弯12g、莪术15g、甘草5g。方法同上。实施例三称取小叶金花草20g、败酱草20g、川乌15g、茯苓12g、薏苡仁15g、山海棠15g、蒸枝核15g、乌药12g、野丁香根12g、乳香llg、川弯12g、莪术20g、甘草7g。方法同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叶金花草15-20份、败酱草15-20份、川乌10-15份、茯苓10-12份、薏苡仁12-15份、山海棠12-15份、荔枝核12-15份、乌药10-12份、野丁香根10-12份、乳香9_11份、川弯12-15份、莪术15-20份、甘草5-7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小叶金花草18份、败酱草18份、川乌12份、茯苓11份、薏苡仁14份、山海棠13份、荔枝核13份、乌药11份、野丁香根11份、乳香10份、川芎14份、莪术18份、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中药灌肠剂。中医认为附件炎,病因多为产后或经期经脉空虚,如不注意卫生,湿热内侵,余邪淤积,就会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而发病。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小叶金花草、败酱草、川乌、茯苓、薏苡仁、山海棠、荔枝核、乌药、野丁香根、乳香、川芎、莪术、甘草制成灌肠剂,经我院临床试验,在治疗慢性附件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2.9%、97.1%,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文献所报道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P15/00GK102671145SQ20121018252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苏庆侦 申请人:苏庆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