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发病人数最多的一类心肌炎,具有流行性,现在较10年前发病率上升了 10倍以上,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病,多发生于人群中病毒感染流行之时,在病毒感染流行期约有5%的病人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 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心肌炎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所引起,非感染性心肌炎则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近年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不断加深。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很多,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等,其中尤以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最多见,因为心肌对此病毒表现特别敏感,心肌膜对该病毒有特殊的亲和力。病人感染柯萨奇病毒后,约有5%的累及心脏。心脏各处的心肌细胞皆可发生灶性坏死;坏死灶中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单核细胞,有时也有中性粒细胞,有时炎细胞反应不明显。坏死灶最终为纤维化取代,并且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较成人严重。病毒性心肌炎至今无特效治疗,现代医学一般都是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主要为减轻心脏负担、注意休息和营养;同时针对出现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并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有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过后,常常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期的治疗,少则半年,有的甚至1-2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中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在症状控制、心功能的改善,心肌的恢复及整个机体功能的调节方面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最常见的为柯萨基病毒B6,其他如柯萨基病毒A、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也可能致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理至今未完全了解,目前提出学说主要有病毒学说、免疫学说和生化机制学说等。多数证据表明,其病理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为病毒感染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随着病程的进展,病毒感染可激发免疫病理过程,从而加重或造成新的心肌损伤,这一过程慢而持久。目前,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约有60% 88 %的病人在发病前两周左右有过发热、咽痛、身痛等上感或腹泻等先驱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医学内科领域的常见病,危害性极大,但至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注射给药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药味较多,且均采用煎剂口服,还没有中药注射剂型,对于口服剂型来讲较多不仅机体对药物吸收缓慢,而且使用也不方便。直接影响到该类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使用范围。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 竭或心源性休克。约有60% 88%的病人在发病前两周左右有过发热、咽痛、身痛等上感或腹泻等先驱病毒感染史,而病毒的感染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临床治疗此病时,主要采用防栓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和搭桥手术治疗等措施。病毒性心肌炎则多采用西药抗生素,例如口服病毒唑、静脉注射肌苷、门冬酸钾镁、维生素C等,其总体效果不明显,治愈率低,而且毒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目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尚存在许多不足,如西医治疗仍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且不易坚持,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的中药问世,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药味较多,且均采用煎剂口服,还没有中药注射剂型,对于口服剂型来讲较多不仅机体对药物吸收缓慢,而且使用也不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齐U,症见形体肥胖,胸闷气憋,头晕而胀,心悸,胸中有时刺痛,气短,纳呆,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滑或结代,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知母10 20份,西洋参10 20份,红花10 20份,香附10 20份,赤芍10 20份,五味子10 20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20份,葛根10 20份,生地黄10 20份,沙参10 20份,丝瓜络10 20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20份,玉竹10 20份,白僵蚕10 20份,蒲黄10 20份,远志10 20份,地龙10 20份,水蛭10 20份。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知母10 15份,西洋参10 15份,红花10 15份,香附10 15份,赤芍10 15份,五味子10 15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15份,葛根10 15份,生地黄10 15份,沙参10 20份,丝瓜络10 20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20份,玉竹10 20份,白僵蚕10 20份,蒲黄10 20份,远志10 20份,地龙10 20份,水蛭10 20份。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为知母10 20份,西洋参10 20份,红花10 20份,香附10 20份,赤芍10 20份,五味子10 20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20份,葛根10 20份,生地黄10 20份,沙参10 15份,丝瓜络10 15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15份,玉竹10 15份,白僵香10 15份,蒲黄10 15份,远志10 15份,地龙10 15份,水蛭10 15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的制备步骤包括a、先将银杏叶、水蛭、白僵蚕与地龙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b、再将所述其余原料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得药液静置;C、将结晶物混合到步骤b的药液中,浓缩后加入淀粉或糊精压制。所述步骤b中,其余原料药加水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静置,去上清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剂型为注射阵粉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香附,三七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b、再将银杏叶、水蛭、地龙和白僵蚕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C、将其余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d、将得到的结晶物放入得到的药糊中浓缩,去乙醇,静置;e、干燥后粉状,用紫外线杀菌,装瓶。所述步骤c中,加入所用原料药之和5-7倍量的水,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保持气压在O. 04-0. 06mPa煎煮2小时,提取其水溶性成分;重复上述步骤再次提取I. 5小时,提取液过滤100目筛;用吸附树脂精制滤液后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密度I. 33-1. 35,其中输入空气压力为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 -O. 088mPa,静置备用;所述步骤d中,将得到的结晶物放入步骤c中得到的药糊中,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保持气压为0.04-0.06mPa,提取I小时;滤提取液过100目筛;真空浓缩滤液,至生药量I 1W/V;浓缩液加乙醇沉淀;乙醇沉淀液用100目筛滤过;真空浓缩滤液,进气压力为 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0. 088mPa ;使用葡聚糖凝胶色谱精制,用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密度I. 33-1. 35,静置。所述步骤e中,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药粉放入紫外线室10-12个小时杀菌消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的剂型,其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齐 、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滴丸剂或针粉剂。本发明能快速入血,直达心肌,迅速增强心肌收缩力,且解毒化瘀,清热宣肺,解毒清心为主;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合用,消除内热,强心脉,补肾气,助心肾之阳辅以化痰利水等法,达到迅速缓解病情,挽救病患生命的作用。且原材料便宜,制备方法简单,可大量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本发明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创造较好的社会价值及经济利.、/■
Mo
具体实施例方式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是由邪毒外犯,内舍于心所致,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律失常等症,多属于祖国医学“心悸” “怔忡” “胸痹” “虚劳”等范畴。病毒性心肌炎涉及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多年来对该病的治疗经验和实验研究证实,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安神宁心兼以解毒为法,治疗以气阴两虚证或挟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佳。
心居胸中,主血脉,藏神。在体为脉,脉为血之府。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根于中焦,会于心肺。外邪侵袭,首犯营卫,其邪滞而不散,留而未去,或去而未尽,可循脉道,内舍于心。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虚则心失濡养,均可形成本病。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惧忧迫,令人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惊动不定。”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因此本病之初,多见邪毒袭表犯肺之症,继之邪气内舍于心,而出现心气被扰、心之气血失和、气阴受损诸证。本病早期多为心肺同病。病至中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心之气阴两亏或气血阻滞的证候。亦有因素体或诱因等差别,表现为气阳不足;痰湿内蕴;肝胆郁热,心气不足;或心肾阳虚,水气凌心等症候者。总之本病的病位在心,而兼及他脏。病机属虚或本虚标实,而多为虚实夹杂证候。心电图常见Q-T间期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对于本病的治疗,初期以清热宣肺,解毒清心为主;中后期则根据气血阴阳的盛衰偏颇分别以益气养阴,或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合用,或益气宁心与疏肝泄热合用,或助心肾之阳辅以化痰利水等法。方中当归补中益气,生精养血;黄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红花、丹参和三七活血化瘀;香附温经通阳;莪术利气宽胸;人参皂苷具明显的扩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黏度及周围血管阻力作用,西洋参能降低和消除氧自由基,从而防护心肌免受缺血损伤,补益心脾。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含葡萄糖醛酸、胆碱等,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加强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输出量,同时可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酸,改善微循环;当归、红花可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远志可抗心律失常,降低心率,显著降低动脉压峰值;川芎,玉竹、沙参能镇静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冠脉循环。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均为活血祛痰之品,以达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作用。但胸痹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常虚实夹杂为患,所谓虚,不外气、血、阴、阳之亏虚;实常为气滞、痰浊、寒凝,故临床需在基本药物上,随证加减,灵活施治。本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寒凝或阴虚、气滞等,但以气虚血瘀为主证。方中地龙活血化瘀通络;黄芪、益气行血、温通阳气,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功;五味子补气扶正,加强抵抗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僵蚕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黄芪的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能提高心排量和心脏指数,丝瓜络解毒,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等功效;水蛭具有扩张血管、兴奋心脏、增强冠脉血流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补脾养心、行气利水、活血化瘀之功。患者服用益气活血中药后,症状得到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共奏活血通络、益气通阳之功效,标本兼顾。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可升阳补气,《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活血生血,口,五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皂甙及α-酪氨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黄芪还能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再给氧”损伤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维持心肌细胞搏动功能,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保护细胞超微结构,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增强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甙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与黄芪生药中钙离子浓 度无关;并证实黄芪甙IV是其有效成分,其可以使心肌细胞中cAMP升高,激活依赖AT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蛋白磷酸化,钙离子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升高,促进肌浆网钙离子释放,从而使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加强。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红花性温,味辛。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浙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现代实验表明红花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作用1.抑制心脏作用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红花因含红花黄素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从而达到保护心肌改善功能的作用。红花黄素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另外,红花黄素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对凝血过程诸多环节如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交联等有抑制作用。香附气平,味辛微苦微甘。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纲目》载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香附具有良好的理气解郁作用,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三七性甘味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三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耐氧能力,改善微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川芎入肝、脾、三焦三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纲目》载"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芎嗪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还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度。银杏叶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功能主治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抗凝固,有一定概率提高记忆力。银杏叶虽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病,但不能同时服用其它治心血管药物(例如阿司匹林)。银杏,在地球上已存在了一亿五千万年,其寿命之长居各植物之首,被科学家称为“植物活化石”。银杏的叶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国内外众多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银杏叶中可提取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5种;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酣,男子阴疡病。《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 蒲黄甘,平。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蒲黄提取物对离体蛙心、兔心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使心脏停搏于舒张状态;并有降低家兔血压的作用。蒲黄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蒲黄中所含的槲皮素(亦是胆碱脂酶抑制剂)有关。长苞香蒲花粉中的异鼠李甙凰有提高心肌cAMP水平的活性。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 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丝瓜络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毒,他痈。《本草便读》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症,故云解毒耳。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萎、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疗效显著。西洋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葛根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等症。生地黄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之可也。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I %的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使离体心的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续5分钟.沙参浸液(1:40)无溶血现象,但能与红细胞作用变色而发生浑浊沉淀.珊瑚菜根的水浸液在低浓度时对蟾蜍离体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对蟾蜍在体心脏,其作用亦相似;给麻醉兔静脉注射,能使其血压稍微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依然存在。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玉竹的作用1、玉竹含有的留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古代医书中记载有利用蚂蟥治疗多种疾病,谓其“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消积聚……”。医圣张仲景用其祛邪扶正,治疗“瘀血”、“水结”之症,显示了其独特的疗效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先将银杏叶500g、地龙IOOOg和水蛭IOOOg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a ;再将所述其余原料药知母lOOOg,西洋参lOOOg,红花lOOOg,香附lOOOg,赤芍lOOOg,五味子lOOOg,三七lOOOg,黄芪lOOOg,葛根lOOOg,生地黄IOOOg,沙参IOOOg,丝瓜络IOOOg,银杏叶IOOOg,川芎IOOOg,玉竹IOOOg,白僵蚕IOOOg,蒲黄lOOOg,远志lOOOg,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 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b ;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C,将a,b和c混合后调入蜂蜜制成蜜炼丸剂。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知母1500g,西洋参1200g,红花lOOOg,香附IOOOg,赤芍IOOOg,五味子1200g,三七IOOOg,黄芪IOOOg,葛根IOOOg,生地黄IOOOg,沙参lOOOg,丝瓜络1300g,银杏叶lOOOg,川芎lOOOg,玉竹IOOOg,白僵蚕lOOOg,蒲黄1400g,远志1200g,银杏叶500g,地龙IOOOg和水蛭IOOOg加10倍量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 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I. 08 (200C );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组份药;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每粒胶囊装0.4g。可以每12粒为一板。本发明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先将银杏叶1000g、水蛭1500g、白僵蚕1500g与地龙1500g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再将所述其余原料药知母1500g,西洋参1200g,红花1200g,香附1200g,赤芍1500g,五味子1500g,三七1500g,黄芪1500g,葛根1500g,生地黄1800g,沙参1500g,丝瓜络1500g,川芎1500g,玉竹1500g,蒲黄1200g,远志1500g,加水放
入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静置,去上清液,得药液静置;将结晶物混合到上述得到的药液中,浓缩后加入淀粉或糊精压制。本发明注射针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香附1500g,三七15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再将银杏叶lOOOg、水蛭1500g、地龙1500g和白僵蚕1500g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将其余的原料药知母1500g,西洋参1500g,红花1500g,香附1500g,赤芍1500g,五味子1500g,三七1500g,黄芪1500g,葛根1500g,生地黄1500g,沙参1500g,丝瓜络1500g,川芎1500g,玉竹1500g,蒲黄1500g,远志1500g,加入所用原料药之和5-7倍量的水,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保持气压在O. 04-0. 06mPa煎煮2小时,提取其水溶性成分;重复上述步骤再次提取I. 5小时,提取液过滤100目筛;用吸附树脂精制滤液后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密度I. 33-1. 35,其中输入空气压力为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0. 088mPa,静置备用;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结晶物放入得到的药糊中,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保持气压为O. 04-0. 06mPa,提取I小时;滤提取液过100目筛;真空浓缩滤液,至 生药量I : 1W/V ;浓缩液加乙醇沉淀;乙醇沉淀液用100目筛滤过;真空浓缩滤液,进气压力为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0. 088mPa ;使用葡聚糖凝胶色谱精制,用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密度I. 33-1. 35,静置。去乙醇,静置;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药粉放入紫外线室10-12个小时杀菌消毒。本发明也可制成滴丸剂,用针粉剂得到的药粉滴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却,即得滴丸剂。滴丸机技术参数如下滴灌温度保持85_95°C,冷凝液液体石蜡温度低于8°C,滴头内径为I. 6mm,滴头外径为2. 5mm,滴头距离液体石腊表面距离为15cm;离心,转速SOO-IlOOrpm, 15分钟后,除去石蜡即可。为快速起效,本发明滴丸被制成可在舌下迅速溶解吸收的小丸,它能快速入血,直达心肌。毒理学试验实验例I :本发明急性毒性试验一、试验材料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_25g,雌雄各半,山东医药大学生物试验室育种。药物本发明片剂,含O. 0388g生药/片。二、方法I、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 4,11. 5,9. 2,7. 4(g. kg-Ι),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O. 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2、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O. 5ml (每ml含生药O. 36g),总药量为18g生药/kg. d,相当临床成人50Kg体重用量的300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三、试验结果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18g/Kg. 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即选用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0倍药量,并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 > 18g/Kg. d。实验例2 :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的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通过小白鼠一次性灌胃给予本发明滴丸剂,最高浓度35%,最大灌胃容量O. 4ml/10g,剂量14g/kg(每g药粉相当于IOg生药),连续观察7天,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因浓度和剂量无法增加,故未能测出该药的LD50。最大耐受量测定以最高浓度,最大灌胃容量,小白鼠灌胃给药3次,间隔5小时,然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例死亡。药粉剂量为>42g/kg.日(每g药粉相当于IOg生药),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420倍。长期毒性试验为观察长期用药是否产生毒性反应,分别给予大鼠本品药粉饲月艮,按成人临床日用量的70倍和35倍(即7g/kg/日和3. 5g/kg/日),连续给药8周,未见大鼠的行为、进食、体重出现异常,与对照组比,血常规,肝肾功能,各种重要脏器均无异常改变,在所用药剂量范围内,未曾发现本品的任何毒副反应。通过动物的急慢性毒性试验证 实,本品用药安全范围较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复方制剂。实验例3 :体内抗CB3病毒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滴丸剂对CB3病毒所致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提高小鼠体内中和抗体浓度,明显抑制Vero细胞坏死率,其抑制百分率可达400%,并明显降低给药组小鼠血清病毒滴度。病理学检查显示,给药组小鼠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明显小于病毒对照组,提示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实验例4 :麻醉开胸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试验显示本发明滴丸剂可明显降低动脉血压及总外周阻力;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末期压、±dp/dtmax ;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心搏指数;并减少心肌氧利用率和耗氧指数。对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晌。综上所述,该药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并增加心肌供血供氧,降低心肌耗氧,虽然减弱心肌收缩力,但不减少心输出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实验例5 :抗垂体后叶素所诱发的心肌缺血试验显示本发明蜜炼丸剂可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诱发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因此,从药效学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本品具有抗CB3病毒,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是一个较理想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其疗效。药理学实验实验I:小白鼠常压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实验方法与结果取ICR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空白对照组、本发明中药制剂(蜜炼丸剂)高剂量组(I. 8g/kg)、中剂量组(O. 9g/kg)、低剂量组(0.45g/kg)、肌苷片对照组(2g/kg)。各治疗组按上述剂量分别加水煎煮浓缩成药液,给药容量为O. 3ml/10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4天。于末次给药后I小时,将小白鼠放入250ml内装钠石灰的具塞磨口玻璃瓶中,密封,观察各组每只小鼠死亡时间,结果见表I。表I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组别 [ 动I 存活时r 与空白对照比较p
物数(n) 间(min)值
空白对照1020. 5 ±—
组I 8
本发明中1028. 7 ±< U 01
药制剂组(高)3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知母10 20份,西洋参10 20份,红花10 20份,香附10 20份,赤芍10 20份,五味子10 20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20份,葛根10 20份,生地黄10 20份,沙参10 20份,丝瓜络10 20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20份,玉竹10 20份,白僵蚕10 20份,蒲黄10 20份,远志10 20份,地龙10 20份,水蛭10 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知母10 15份,西洋参10 15份,红花10 15份,香附10 15份,赤芍10 15份,五味子10 15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15份,葛根10 15份,生地黄10 15份,沙参10 20份,丝瓜络10 20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20份,玉竹10 20份,白僵蚕10 20份,蒲黄10 20份,远志10 20份,地龙10 20份,水蛭10 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知母10 20份,西洋参10 20份,红花10 20份,香附10 20份,赤芍10 20份,五味子10 20份,三七10 20份,黄芪10 20份,葛根10 20份,生地黄10 20份,沙参10 15份,丝瓜络10 15份,银杏叶10 15份,川弯10 15份,玉竹10 15份,白僵蚕10 15份,蒲黄10 15份,远志10 15份,地龙10 15份,水蛭10 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步骤包括 a、先将银杏叶、水蛭、白僵蚕与地龙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 b、再将所述其余原料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得药液静置; C、将结晶物混合到步骤b的药液中,浓缩后加入淀粉或糊精压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再将所述其余原料药加水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中,第一次加5-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静置,去上清液。
6.—种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剂型为注射粉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香附,三七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 b、再将银杏叶、水蛭、地龙和白僵蚕用乙醇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 C、将其余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煎煮两次,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 d、将得到的结晶物放入得到的药糊中浓缩,去乙醇,静置; e、干燥后粉状,用紫外线杀菌,装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加入所用原料药重量份之和5-7倍量的水,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保持气压在O. 04-0. 06mPa煎煮2小时,提取其水溶性成分;重复上述步骤再次提取I. 5小时,提取液过滤100目筛;用吸附树脂精制滤液后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密度I. 33-1. 35,其中输入空气压力为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0. 088mPa,静置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得到的结晶物放入步骤C中得到的药糊中,放入多功能提取罐,保持气压为O. 04-0. 06mPa,提取I小时;滤提取液过100目筛;真空浓缩滤液,至生药量I : 1W/V ;浓缩液加乙醇沉淀;乙醇沉淀液用100目筛滤过;真空浓缩滤液,进气压力为O. 04-0. 06mPa,真空度为O. 076-0. 088mPa ;使用葡聚糖凝胶色谱精制,用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密度I. 33-1. 35,静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药粉放入紫外线室10-12个小时杀菌消毒。
10.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Π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滴丸剂或针粉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阴虚内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知母10~20份,西洋参10~20份,红花10~20份香附10~20份,赤芍10~20份,五味子10~20份,三七10~20份,黄芪10~20份,葛根10~20份,生地黄10~20份,沙参10~20份,丝瓜络10~20份,银杏叶10~15份,川芎10~20份,玉竹10~20份,白僵蚕10~20份,蒲黄10~20份,远志10~20份,地龙10~20份,水蛭10~20份。本发明能快速入血,直达心肌,迅速增强心肌收缩力,且解毒化瘀,清热宣肺,解毒清心为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合用,助心肾之阳辅以化痰利水等法,达到迅速缓解病情,挽救病患生命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9/04GK102772665SQ2012102988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杨高林 申请人:杨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