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504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述组分并按重量配比制作:主药:苏叶20-60g,吴茱萸10-30g、黄连10-30g、百合20-40g。辅料:蔗糖,糊精适量。本中药服用简便,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适用于治疗因胃火上逆所引起的呃逆患者。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中医辨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
[0003]中医药治疗呃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制的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颗粒剂,从而提供一种疗效好且副作用小易于为广大患者接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0005]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药:苏叶20_60g,吴茱萸10-30g、黄连10-30g、百合20-40g。辅料:蔗糖,糊精适量。
[0006]上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以上配比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浓缩后加其两倍量的乙醇拌匀、沉淀后取得上清液;回收乙醇后浓缩得浸膏,加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即得。
[0007]按照上述方法制造出来的颗粒剂具有泄热通腑止呃等作用,对治疗胃火上逆型呃逆疗效确切。
[0008]实施例1
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主药:苏叶20g,吴茱萸10g、黄连10g、百合20g。辅料:蔗糖,糊精适量。
[0009]上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以上配比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浓缩后加其两倍量的乙醇拌匀、沉淀后取得上清液;回收乙醇后浓缩得浸膏,加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即得。
[0010]实施例2
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主药:苏叶40g,吴茱萸20g、黄连20g、百合30g。辅料:蔗糖,糊精适量。
[0011]上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0012]实施例3
一种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其特征在于由主药:苏叶60g,吴茱萸30g、黄连30g、百合40g。辅料:蔗糖,糊精适量。
[0013] 上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呃逆的颗粒剂及制造方法,主要由下述组分并按重量配比制作,主药:苏叶 20-60g,吴茱萸 10-30g、黄连 10-30g、百合 20_40g。
2.辅料:蔗糖,糊精适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以上配比的药材,加水煎煮两次,滤过,滤液浓缩,浓缩后加其两倍量的乙醇拌匀、沉淀后取得上清液;回收乙醇后浓缩得浸膏,加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即得。
【文档编号】A61K36/8967GK103893519SQ201210567438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郝智慧, 张会梅, 付海宁 申请人:青岛康地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