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35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涉及ー种骨科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治疗四肢所有长骨干骨折的髓内锁定型髓内钉。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发展,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类骨折治疗的方法多种多祥有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骨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髓内钉内固定。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治疗创伤总的发展方向是切ロ小、创伤小、手术简单、手术时问短、术后恢复快、可以早期活动和行走。在骨折的治疗手段中,内固定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容易引起股四头肌粘连,影响膝关节功能,且钢板取出后发生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带锁髓内钉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并且费用较高。选择钢板内固定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正确掌握钢板固定的原则和内固定技术,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折阻碍了骨折端的形变,使骨折端不发生微动,骨的愈合缺少外骨痴,愈合强度较低。另外,钢板为偏心性固定,由于钢板对骨面的压迫和产生的应カ遮挡效应,使局部皮质骨血液循环受阻,出现局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缓慢。患者发生再骨折与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操作中骨膜剥离范围大有一定联系。对骨膜的广泛剥离会造成骨膜缺损、坏死,会影响外骨痴的形成,甚至影缺损、坏死,甚至影响骨折愈合。骨膜的完整性对保护骨折的稳定性极为重要并利于膜内成骨。回顾以往,骨折的患者在钢板取出前,X线片骨折线完全消失,取钢板时检查骨折愈合,但骨折端外骨痴少,也说明骨膜损伤较重。钢板内固定手术后,骨折端血供受到干扰,愈合时间较长。若在术后10个月以前取出钢板,则因骨痴未成熟,有发生再骨折的危险。所以,应推迟钢板取出时间,一定要在骨折塑形完成后取出,一般在术后I. 5-2年取出。近年来在治疗股骨及胫骨等肢体骨折上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髓内钉技术和器材,髓内钉属于骨折内固定新技术,该技术采用髓内钉加上斜行或横行锁钉,使之与整个长骨形成ー个整体,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骨折端的旋转和剪力,防止骨折处发生旋转移位,从而将髓内钉的适应症扩大到粉碎性、长斜形以及股骨两端的骨折等,増加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骨折愈合率,降低了感染率,为骨折的治疗增加了ー种更符合生物学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技术仍存在如下缺陷目前交锁髓内钉在骨折远近端锁钉往往会遇到定位不准确,固定的螺钉难以准确地穿过髓内钉孔,手术操作难度大,设备要求高,需瞄准装置,皮肤切ロ较多,创伤大,失血多,锁钉失误多,易造成再骨折,手术时间长和固定不牢固,X线下定位射线对手术者及患者有伤害,后期锁钉产生局部应カ集中,出现断钉,影响骨折愈合。带锁髓内钉由于锁钉位于长骨干的两端,须增加7-8处手术切ロ,安装锁定的操作繁琐,副损伤大;手术中,因髓内钉左右摆动与主定位杆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使高度尺不能准确定位,导致髓内钉锁孔与主定位杆锁孔发生错位,导致手术延时,増加患者及大夫的X线下裸照时间,从而损伤其身体。交锁髓内钉的锁钉则阻碍了纵向刺激,除非再次手术去除一端锁定钉,即髓内针动カ化。这样即造成了再次手术的弊端。在骨折端粉碎严重,骨愈合延迟的情况下,而无锁钉的旋入髓内钉可有纵向微移,生物刺激骨折端,加速骨痂形成,但如果负重过大,也会造成短縮移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手术容易,耗时少,只有ー处切ロ的髓内锁定型髓内钉,该髓内钉为中心型带锁髓内钉,具有轴向持骨的稳定性,可抗剪弯折旋等多方位移位,在骨干纵轴存在纵向动态生理压应カ值,可诱导成骨,且无应カ遮挡和应カ集中及偏向应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包括钉体,中心杆和两对倒齿钩;钉体为中空的管状,中心杆位于钉体的内部,中心杆上设置有两对倒齿钩,每对倒齿钩包含两个三角形的齿片,两个齿片之间及倒齿钩和中心杆之间为活动链接;钉体上开有两对锁定孔,倒齿钩从锁定孔伸出钉体;中心杆的尾部设置有尾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不需C臂X线机的照射,直接从内向外锁定,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了大夫及患者的X线裸射,并可抗剪、弯、折、旋等多方位移位,并且只有ー处切ロ,不影响患者美观,依然是骨干中心固定的优点。而且二次手术直接推进,再拔出的简单操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ー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钉体,2.齿片,3.倒齿钩,4.中心杆,5.尾帽,6.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ー种全内锁定的带锁髓内钉的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钉体1,中心杆4和两对倒齿钩3 ;钉体I为中空的管状,中心杆4位于钉体I的内部,中心杆4上设置有两对倒齿钩3,每对倒齿钩3包含两个三角形的齿片2,两个齿片2之间及倒齿钩3和中心杆4之间为活动链接;钉体I上开有两对锁定孔6,倒齿钩3从锁定孔6伸出钉体I ;中心杆的尾部设置有尾帽5,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ー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主要由钉体I、中心杆4和倒齿钩3构成,钉体I为外圆而内有两条轨道的中空管状,且包括远端,主干和近端三部分,其中远端和近端各设有两个倒锥形锁孔6。中心杆4的近端和远头上设置有倒齿钩3,倒齿钩3为双叶可调型,与中心杆4之间为活动链接,使得倒齿钩3的两个齿片2可以绕着铰链转动,该倒齿钩3与钉体I内中空的双轨道内径相匹配,在使用时,把中心杆4伸入钉体I的空腔内,当倒齿钩3滑过锁定孔后,回抽中心杆4,倒齿钩3从锁定孔6中伸出,则锁定骨质,再用尾帽5固定钉体I和中心杆4,则手术结束。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不需C臂X线机的照射,直接从内向外锁定,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了大夫及患者的X线裸射,并可抗剪、弯、折、旋等多方位移位,并且只有ー处切ロ,不影响患者美观,依然是骨干中心固定的优点。而且二次手术直接推迸,再 拔出的简单操作。
权利要求1.ー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钉体(1),中心杆(4)和两对倒齿钩(3);钉体(I)为中空的管状,中心杆(4)位于钉体(I)的内部,中心杆(4)上设置有两对倒齿钩(3),每对倒齿钩(3)包含两个三角形的齿片,两个齿片之间及倒齿钩(3)和中心杆(4)之间为活动链接;钉体(I)上开有两对锁定孔(6),倒齿钩(3)从锁定孔(6)伸出钉体(I);中心杆的尾部设置有尾帽(5),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包括钉体,中心杆和两对倒齿钩;钉体为中空的管状,中心杆位于钉体的内部,中心杆上设置有两对倒齿钩,每对倒齿钩包含两个三角形的齿片,两个齿片之间及倒齿钩和中心杆之间为活动链接;钉体上开有两对锁定孔,倒齿钩从锁定孔伸出钉体;中心杆的尾部设置有尾帽,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手术容易,耗时少,只有一处切口的中心型自内向外锁定髓内钉,该髓内钉具有轴向持骨的稳定性,可抗剪弯折旋等多方位移位,在骨干纵轴存在纵向动态生理压应力值,可诱导成骨,且无应力遮挡和应力集中及偏向应力。
文档编号A61B17/72GK202397580SQ20122000114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张建林 申请人:张建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