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疾人所使用的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自行控制上下楼梯的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一般仅适用于平地推行,不能解决自行上下楼梯的问题,给行动不便的乘坐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市场上也有针对此问题研发的爬楼梯轮椅,但都是改变轮椅的转轮结构,或者设置履带的方式,对楼梯的仰角及阶高有一定要求,并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 可自行控制上下楼梯的轮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I、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横向支杆7、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设有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连接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横向支杆7向两端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向下伸长,滑轮72带动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伸缩杆为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支杆7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连接处的万向节8设有角度固定片。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中间支杆4,中间支杆4的顶端与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连接,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I的两侧,滑轮72带动中间支杆4及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的后侧,配备一套支撑架装置2。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并列设置的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内分别设有滑轮72A及滑轮72B,该两个滑轮固定连接再与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交替向前移动,带动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的轴向一段一段地位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支撑架装置,使轮椅沿支撑架装置2的横向支杆均速滑动的方式,达到轮椅自由上下楼梯的目的,轮椅的乘坐者可自行完成,大大改善了轮椅乘坐者上下楼梯的不便。并且通过支撑架装置的固定,可平稳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I、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支撑架装置2为字母E型,如图所示,设有中间支杆4、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及横向支杆7,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横向支杆7沿轴向设有滑槽71,横向支杆7内设置与滑槽71配合的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与中间支杆4的顶端连接。支撑架装置2的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I的两侧,此时需要相互平行的两套支撑架装置2。支撑架装置2各支杆为可伸缩杆,可以是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这样不会影响轮椅外观,动力装置3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可设置在轮椅扶手处。轮椅水平运动时,支撑架装置2为收缩状态,遇到楼梯需下楼时,通过控制装置31打开升降开关,中间支杆4向上升起,升至预定高度后停止上升并锁定,根据楼梯的俯角调整横向支杆7的垂直方向,使横向支杆7与楼梯接近平行,然后打开伸长开关,横向支杆7向两端伸长,向下伸长的长度大于向上伸长的长度,伸长至宽于楼梯的适当长度后停止伸长并锁定;再次打开升降开关,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分别向下伸长,伸长至预定长度后停止并锁定,内置三脚固定架51伸出,支撑到地面。中间支杆4向上提拉轮椅主体1,使轮椅主体I与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级台阶的高度。也可以是中间支杆不动,继续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使横向支杆7升高,同时带动轮椅主体I升高,至轮椅主体I与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级台阶的高度,以上伸长或升高的长度可预先设定,也可以由控制装置来自行控制。打开位移开关,由动力装置3中的电动机(可以是减速机,以平衡向下的势能)控制滑轮72匀速向下滑动,由滑轮72带动中间支杆4及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移动至地面上空停止,中间支杆4下放轮椅主体I至地面,稳定后打开收缩开关,依次收回三脚固定架、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及中间支杆4。遇到需要上楼时,则根据楼梯的仰角调整横向支杆7的垂直方向,并且横向支杆7向上伸长的长度大于向下伸长的长度,其他工作方式与下楼时相同。中间支杆4的另一端部还可以固定在轮椅主体的后侧,此时仅需要一套支撑架装置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I、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如图所示,支撑架装置2设有横向支杆7、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的 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横向支杆7沿轴向设有滑槽71,横向支杆7内设置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连接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支撑架装置2可以是一套,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两套,两套支撑架装置2会使运行更稳固。支撑架装置2各支杆为可伸缩杆,可以是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动力装置3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可设置在轮椅扶手处。轮椅水平运动时,支撑架装置2为收缩状态,遇到楼梯需下楼时,根据楼梯的俯角调整横向支杆7的垂直方向,使横向支杆7与楼梯接近平行,通过控制装置31打开伸长开关,横向支杆7向两端伸长,向下伸长的长度大于向上伸长的长度,伸长至宽于楼梯的适当长度后停止伸长并锁定;打开升降开关,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分别向下伸长,伸长至预定长度后停止并锁定,内置三脚固定架伸出,支撑到地面。继续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使横向支杆7升高,同时带动轮椅主体I升高,至轮椅主体I与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级台阶的高度。以上伸长或升高的长度可预先设定,也可以由控制装置来自行控制。打开位移开关,由动力装置3中的电动机(可以是减速机,以平衡向下的势能)控制滑轮72匀速向下滑动,由滑轮72带动中间支杆4及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移动至地面上空停止,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下放轮椅主体I至地面,稳定后打开收缩开关,依次收回三脚固定架、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及横向支杆7。遇到需要上楼时,则根据楼梯的仰角调整横向支杆7的垂直方向,并且横向支杆7向上伸长的长度大于向下伸长的长度,其他工作方式与下楼时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I、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如图所示,支撑架装置2设有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及并列设置的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内分别设有滑轮72A及滑轮72B,该两个滑轮固定连接再与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11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0036]支撑架装置2各支杆为可伸缩杆,可以是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动力装置3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可设置在轮椅扶手处。轮椅水平运动时,支撑架装置2为收缩状态,遇到楼梯需下楼时,根据楼梯的俯角调整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的垂直方向,使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与楼梯接近平行,通过控制装置31打开伸长开关,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向两端伸长,向下伸长的长度大于向上伸长的长度,伸长至适当长度后停止伸长并锁定;打开升降开关,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分别向下伸长,伸长至预定长度后停止并锁定,内置三脚固定架51伸出,支撑到地面。继续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使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升高,同时带动轮椅主体I升高,至轮椅主体I与地面的高度大于一级台阶的高度。以上伸长或升高的长度可预先设定,也可以由控制装置来自行控制。打开位移开关,由动力装置3中的电动机(可以是减速机,以平衡向下的势能)控制滑轮72A及滑轮72B匀速向下滑动,由滑轮72A及滑轮72B带动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轴向位移,移动至横向支杆的前端停止,此时收起横向支 杆7A两端的连接的三脚固定架51,然后向前移动横向支杆7A,横向支杆7B、滑轮72A及滑轮72B不动,至横向支杆7A的尾端靠近滑轮72A时停止,下放两端三脚固定架51。稳定后收起横向支杆7B两端的连接的三脚固定架51,然后向前移动横向支杆7B,横向支杆7A、滑轮72A及滑轮72B不动,至横向支杆7B的尾端靠近滑轮72B时停止,下放两端三脚固定架51。再次打开位移开关,由控制装置31控制滑轮72A及滑轮72B匀速向下滑动,移动至横向支杆的前端停止,以此类推,一段一段地向下位移直至地面,稳定后打开收缩开关,依次收回三脚固定架、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及横向支杆7A、横向支杆7B。本实施例中,采用交替移动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达到向前移动的方式,使支撑架装置2的横向支杆长度减小,可提高支撑架装置2的承重力,使本实用新型更稳固。遇到需要上楼时,仅方向相反,其他工作方式与下楼时相同。在上述三种实施例中,横向支杆7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连接处的万向节8是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与横向支杆7有灵活的角度,以便在上、下楼梯时根据楼梯的俯、仰角度来调整,但为了稳固性考虑,万向节8还设有角度固定片,在确认横向支杆7的倾斜角度后,固定万向节8的角度。支撑架装置2为钢质材料,优选采用高碳钢,各支杆的承重为至少100公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在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领域,将轮椅替换为汽车即可,可帮助汽车跨越河流,或者其它障碍物。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I)、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其特征是,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横向支杆(7)、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设有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连接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横向支杆(X)向两端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向下伸长,滑轮(72)带动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为支撑架装置⑵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⑵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伸缩杆为 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支杆(7)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连接处的万向节(8)设有角度固定片。
5.如权利要求I 4任意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中间支杆⑷,中间支杆⑷的顶端与横向支杆⑵上的滑轮(72)连接,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I)的两侧,滑轮(72)带动中间支杆(4)及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⑵轴向位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的后侧,配备一套支撑架装置(2)。
7.如权利要求I 4任意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并列设置的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内分别设有滑轮(72A)及滑轮(72B),该两个滑轮固定连接再与轮椅主体(I)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Jk)及横向支杆(7B)交替向前移动,使轮椅主体(I)沿横向支杆的轴向一段一段地位移。
专利摘要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1)、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横向支杆(7)、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设有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连接轮椅主体(1)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横向支杆(7)向两端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向下伸长,滑轮(72)带动轮椅主体1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轮椅沿支撑架装置(2)的横向支杆均速滑动的方式,达到轮椅自由上下楼梯的目的,轮椅的乘坐者可自行完成,改善了轮椅乘坐者上下楼梯的不便。
文档编号A61G5/06GK202637315SQ2012201499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陈司明 申请人:陈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