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47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吸收性物品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有中药材料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内有中药材料。吸收体具有基底吸收体、和配置在基底吸收体与表面片之间的中间吸收体,在该中间吸收体内含有中药材料。[0003]专利文献I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吸收体内有中药材料,因此,除了吸收功能外,还具有除臭功能、温暖身体的功效、增进食欲的功效等的中药功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2269号公报(0023段、0029段、图3等)实用新型内容[0005]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中间吸收体由混合了浆料和中药材料的混合材料、和包住该混合材料的外包片构成,较之基底吸收体,配置在靠近使用者的肌肤接触面侧。另一方面,基底吸收体由层积了浆料的层积体、和包住层积体的薄纸构成。[0006]在中间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外侧,沿长度方向形成了压缩部,该压缩部是在厚度方向压缩基底吸收体和表面片而形成的。当由使用者的腿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挤压这样构成的吸收性物品时,基底吸收体经由压缩部被朝宽度方向内侧挤压,在宽度方向被压缩,朝使用者侧变形为凸状。[0007]例如,当基底吸收体朝使用者侧变形为凸状时,比基底吸收体靠近肌肤接触面侧的中间吸收体也朝着使用者侧变形为凸状,从而中药材料就更加接近使用者侧。但是,基底吸收体的层积体,是被薄纸包着的,在被朝宽度方向内侧挤压时在薄纸的作用下其变形被抑制,难于朝着使用者侧变形为凸状。因此,不能使中药材料接近使用者,从而不能充分发挥中药材料的功效。[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容易地使中药材料接近使用者、更有效地赋予中药成分的吸收性物品。[0009]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I)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不透液性的背面片(背面片20)、和配置在上述表面片与上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30); 上述吸收体至少具有由浆料纤维层积成的层积体(吸收芯32);在上述层积体的肌肤接触面侧,配置着含有功能性片材(片材80);在上述吸收体物品的宽度方向,上述片材的两端部配置在上述层积体的两端部的内侧;在上述表面片和上述层积体上,在上述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形成了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表面片和上述层积体而形成的压缩部(第I压缩部 23);上述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与构成上述层积体的浆料纤维相接。[0010]其中,功能性片材是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经由粘接剂与构成上述层积体的浆料纤维粘接。[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片材从平面上看是矩形,具有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且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的4个角部;上述压缩部具有第 I压缩部和第2压缩部,上述第I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长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角部的宽度方向内侧。[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第I压缩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是朝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形状。[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片材包括外包片;上述外包片配置于上述片材的上述表面片侧的面和上述片材的上述层积体侧的面;用于使体液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扩散的体液扩散部形成于上述外包片。[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体液扩散部是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外包片而形成的凹陷部或形成于上述外包片的孔部;上述体液扩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上述体液扩散部是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外包片而形成的凹陷部或形成于上述外包片的孔部;上述体液扩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隔开间隔、不连续地形成。[0017]根据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提供容易使中药材料接近使用者而可更加有效地赋予中药成分的吸收性物品。


[0018]图1是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肌肤接触面侧看的平面图。[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背面图。[0020]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的示意剖面图。图4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形态的图。[0022]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的图。[0023]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折叠工序的示意图。[0024]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折叠工序的示意图。[0025]附图标记的说明[0026]I…吸收性物品,IA…吸收性本体,IB…翼部,10…表面片,20…背面片,23…第I 压缩部,24…第2压缩部,25···第3压缩部,26…第4压缩部,27···点状压缩部,30…吸收体,31…吸收片,32…吸收芯,32A…下侧吸收芯,32B…上侧吸收芯,41...侧片,41E…内侧端部,43…折翼部,44···臀翼部,51···本体粘合区域,52···翼粘合区域,61···本体片,62…翼片,65…本体粘接区域,66...翼粘接区域,70…包装片,71…相向面,72…非相向面,75…粘合带,80···片材,81···混合材料,82···外包片,83···体液扩散部,100···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FLl…第I长度方向折痕,FL2…第2长度方向折痕,FWl…第I宽度方向折痕,FW2…第2宽度方向折痕,L···长度方向,T…厚度方向,W…宽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至图7,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和用包装片70包装着该吸收性物品I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图1是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肌肤接触面侧看的平面图,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背面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的示意剖面图。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具有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该吸收性物品I的包装片70。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例如是生理用卫生巾。[0028]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是通过在吸收性物品I配置在包装片70上的状态下折叠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而单个包装吸收性物品I的。图1和图2示出了用包装片70 单个包装了吸收性物品I后将吸收性物品I打开了的状态。关于该吸收性物品I的包装形态,将在后面详细说明。[0029]吸收性物品I具有吸收性本体IA和较之吸收性本体IA朝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翼部1B。吸收性本体IA具有用于透过液体的透液性的表面片10、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0和吸收体30。吸收性本体IA是表面片10、背面片20和吸收体30层积的部分, 翼部IB是位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0030]吸收体30配置在表面片10(或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80)与背面片20之间。因此, 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置在吸收性物品I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 W的中央部分。[0031]翼部IB具有折翼部43和臀翼部44。折翼部43配置在与使用者的排泄口接触的排泄口接触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臀翼部44配置在折翼部43的后方。另外,吸收性物品 I具有在宽度方向W设在吸收体30外侧的侧片41。[0032]另外,排泄口接触区域是在吸收性物品I中与使用者的阴道口接触的区域,例如是当吸收性物品I被用于使用者的内裤时配置在内裤的2个腿围开口之间的区域。另外, 排泄口接触区域的中心是使用者的排泄口所接触的区域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中心。例如 ,在具有折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折翼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是排泄口接触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另外,在不具有折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最短的位置是排泄口接触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中心。[0033]表面片10是用于透过体液等液体的透液性片。表面片10至少覆盖吸收体30和片材80的表面。表面片10若是无纺布、纺织布、有孔塑料片、网眼片等透过液体的构造的片状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纺织布、无纺布的素材,可以任意使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0034]为了抑制液体在表面片10上流淌,可以在表面片10的肌肤接触侧的面上实施凹凸加工;也可以在成形由无纺布构成的表面片10时通过吹喷空气而在无纺布上形成不均匀的单位面积重量。另外,也可在表面片10与吸收体30之间设置用于将体液从表面片10 侧引入吸收体30侧的第二片。[0035]背面片20的长度与表面片10的长度大致相同。背面片20可采用以聚乙烯、聚丙烯等为主体的薄膜、透气性的树脂薄膜、将透气性树脂薄膜接合在纺粘型或射流喷网型等无纺布上的片等。背面片20优选采用具有在使用时无不适感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由不透液性的聚乙烯薄膜构成。[0036]吸收体30含有由薄纸或无纺布构成的吸收片31、和浆料纤维层积而成的吸收芯 32。吸收芯32较之吸收片31配置在肌肤接触侧。吸收芯32具有下侧吸收芯32A和上侧吸收芯32B。下侧吸收芯32A与吸收片31的肌肤接触侧的面相接。上侧吸收芯32B较之下侧吸收芯32A与肌肤接触侧的面相接。[0037]吸收片可用薄纸或无纺布形成。作为构成吸收片的无纺布,可采用由热塑性纤维构成并经亲水性处理的无纺布、或由亲水性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另外,构成吸收片31的无纺布也可以采用通过气流成网法将亲水性纤维或粉体形成为片状的气流成网片。[0038]吸收芯32是由浆料纤维层积而成的。吸收芯32的浆料纤维不被薄纸、无纺布覆盖就与表面片10接触。吸收芯32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层积体。[0039]吸收芯32,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比吸收片31小。另外,上侧吸收芯32B, 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比下侧吸收芯32A小。上侧吸收芯32B的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下侧吸收芯32A的大。上侧吸收芯32B配置在包含排泄口接触区域的中央区域CA。[0040]上侧吸收芯32B,从图1所示的平面图看,设在由在厚度方向压缩表面片10和吸收体30而形成的压缩部所包围的区域。中央区域CA,从平面上看,是由后述第I压缩部所包围的区域。[0041]吸收片31的密度比吸收芯32的密度大,吸收片31和吸收芯32都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并伸出到后述第I压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被导引到第I压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体液扩散到密度较高的吸收片上,体液也被输送到吸收芯32的下方区域。由于将体液扩散而提高吸收效率,所以,不容易超出包含排泄口接触区域的中央区域内的吸收容量。[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吸收芯32B和下侧吸收芯32A是一体化的。上侧吸收芯32B 和下侧吸收芯32A可以分开形成,也可以一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吸收芯32是通过将上侧吸收芯32B和下侧吸收芯32A —体化而形成的。在吸收片31和吸收芯32形成为分体的构造时,可以用热熔型粘接剂等的粘接剂加以粘合。[0043]在吸收体30与表面片10之间设置了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80。片材80至少配置在排泄口接触区域。排泄口接触区域是与使用者密接的区域。通过把片材80设在包含该排泄口接触区域的中央区域,可将中药成分容易地赋予使用者。另外,排泄口接触区域是体液排出最多的区域。通过把片材80设在中央区域,可以用芳香成分来减轻体液的气味,提高使用感。片材80与吸收芯的浆料纤维接触。片材80从平面上看是矩形片状,具有作为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且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的4个角部80A、80B、80C、80D。片材的角部具有位于前侧的前角部80A、80B和位于后侧的后角部80C、80D。关于片材80的构造将在后面详细说明。[0045]从平面看,在片材80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形成了压缩部。该压缩部是至少在厚度方向压缩吸收体30和表面片10而形成的。压缩部具有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 第I压缩部23在片材80的宽度方向外侧沿长度方向配置。第2压缩部24配置在片材80 的长度方向外侧。第2压缩部24配置在片材80的角部80A、80B、80C、80D的宽度方向内侧。[0046]具体地说,在片材80的前角部80A、80B的长度方向外侧且宽度方向内侧配置着第 2压缩部24,在前角部80A、80B的长度方向内侧且宽度方向外侧配置着第I压缩部23。第 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分尚地配置着。[0047]例如,如果将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连续地配置成环状并在其内侧配置片材80,则片材80的角部与环状的压缩部干扰,不能使片材的面积足够大。[0048]但是,由于将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分离地配置并在其间隙内配置片材的角部,所以,与把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连续地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将角部配置在第I压缩部23与第2压缩部24之间,可以配置更大面积的片材。[0049]另外,由于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断开而不连续,所以,可抑制体液沿着压缩部过度地扩散。例如,若沿第I压缩部扩散的体液也沿第2压缩部扩散,则体液可能过于朝长度方向扩散。但是,第I压缩部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与第2压缩部断开,从而可以抑制体液从第I压缩部朝第2压缩部扩散。[0050]这样构成的吸收性物品1,在使用者使用的状态下被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内侧挤压时,以第I压缩部为基点朝宽度方向内侧变形。图4是表示使用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I的变形形态的示意图。图4是以图3所示的剖面为基准、安装于内裤S的状态。图4 (a)是变形前的状态,图4 (b)是变形后的状态。[0051]在变形前的状态下,如图4 (a)所示,吸收性物品I的片材80是大致平滑的状态, 与使用者的排泄口相向地配置着。在从该状态对配置着上侧吸收芯32B的中央区域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时,如图4 (b)所示,一对第I压缩部23朝宽度方向内侧变形。[0052]若吸收性物品I被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挤压,则比压缩部更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吸收芯经由压缩部受到挤压。这时,吸收芯的靠片材侧的面,不配置薄纸等而与浆料纤维接触。另外,浆料纤维比较柔软而柔软地变形。[0053]因此,在吸收性物品I被朝着宽度方向内侧挤压时,浆料纤维容易变形为凸状,另外,浆料纤维的变形并未被薄纸等所抑制,所以,直接传递给片材80。与变形前的状态相比, 上侧吸收芯32B向使用者侧接近。这样,表面片10和片材80更接近使用者地配置。[0054]另外,第2压缩部在宽度方向延伸。当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作用力时, 由第2压缩部抑制朝宽度方向内侧的变形,可抑制第I压缩部间的吸收芯过于变形成为凸状。[0055]另外,压缩部还具有第3压缩部25、第4压缩部26和点状压缩部27。第3压缩部 25比位于前侧的第2压缩部24配置得更靠前侧。第4压缩部26比位于后侧的第2压缩部24配置得更靠后侧。点状压缩部27配置在第I压缩部23的宽度方向外侧和第2压缩部24的长度方向外侧。[0056]点状压缩部27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压缩部27配置在第I压缩部23的宽度方向外侧而并未配置在第I压缩部23的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当吸收性物品I被使用者的腿等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时,第I压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 (形成了点状压缩部的区域)保持平滑的状态,同时,第I压缩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配置着上侧吸收芯32B的区域)容易接近使用者侧。[0057]另外,第I压缩部23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由于形成了点状压缩部27,所以,刚性提高,容易把来自宽度方向外侧的应力传递给第I压缩部23。因此,配置在第I压缩部 23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片材80更容易与使用者密接,可以将中药材料的成分赋予使用者。[0058]另外,第I压缩部2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构成为,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状,第I 压缩部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最长。因此,在对吸收性物品施加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宽度方向内侧的力而变形成凸状时,可易于确保变形部分的高度,片材80容易与身体密接。另外, 沿第I压缩部扩散的体液,朝着长度方向外侧逐渐地朝宽度方向内侧流动。因此,可以抑制侧漏。[0059]吸收性物品的压缩部只要在厚度方向T至少压缩表面片10和吸收体30地形成即可,可以采用各种构造。例如,可以用加压加工、压花加工形成,其形状可以是网格状、蜂窝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I压缩部23和第2压缩部24分别由非连续配置的多个压缩部构成,但也可以形成为连续的线状。[0060]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片材80是能与吸收体30分离的构造。例如,若长时间使用吸收性物品,则吸收体30因湿气等而卷曲,吸收体30有时不朝使用者侧变形为凸状。但是, 由于片材80能与吸收体30分离,所以,即使在吸收体30卷曲而不变形成为凸状的情况下, 表面片10和片材80也与吸收体30分离,表面片10和片材80能朝身体侧变形。[0061]表面片10、片材80、吸收体30、背面片20,为了防止其层间分离,也可以接合起来。 它们的接合可单独或组合地采用压花加工、超声波、热熔型粘接剂等。另外,为了防止使用时吸收体的压溃、卷曲,或为了调节吸收体的厚度,也可以对吸收体实施压花加工。[0062]侦彳片41配置在表面片10的两侧。侧片41可选用与表面片10同样的材料。但是, 为了防止经血越过侧片41流到吸收性物品I的外方,该侧片41优选具有疏水性或防水性。 具体地说,例如有纺粘型无纺布、SMS无纺布等,尤其是,为了减轻摩擦对肌肤的刺激,优选采用气穿型无纺布。[0063]侦彳片41覆盖吸收体30的侧缘的一部分和翼部1B。侦彳片4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41E,在后述第I长度方向折痕FLl及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的宽度方向外侧,与第I长度方向折痕FLl及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相邻地配置着。在吸收性物品I中,表面片10、侧片41和背面片20的周缘接合而将吸收体30封在其内。作为表面片10和背面片20的接合方法,可组合热压花加工、超声波或热熔型粘接剂的任一种或多种。[0065]在背面片20的与内裤接触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涂敷了粘合剂的粘合区域。粘合区域包含本体粘合区域51 (见图3)和翼粘合区域52 (见图3)。本体粘合区域51设在吸收性本体IA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上。翼粘合区域52设在翼部IB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翼粘合区域52只设在折翼部43,但也可以设在臀翼部44上。[0066]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本体粘合区域51,被作为剥离片的本体片61覆盖着;翼粘合区域52被作为剥离片的翼片62覆盖着。由本体片61和翼片62来防止粘接剂在使用前劣化。[0067]本体片61配置在本体粘合区域51与包装片70之间。本体片61的本体粘合区域 51侧的面被实施了剥离处理,可与本体粘合区域51分离。翼片62的翼粘合区域52侧的面被实施了剥离处理,可与翼粘合区域52分离。[0068]本体片61和翼片62分别通过粘接剂与包装片70粘接着。在包装片70的本体片及翼片侧的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本体粘接区域65和翼粘接区域66。在本体粘接区域65涂敷了用于粘接本体片61的粘接剂。在翼粘接区域66涂敷了用于粘接翼片62的粘接剂。[0069]本体粘接区域65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以比本体粘合区域51短的宽度且比本体粘合区域51数量多的方式并排配置着。另外,翼粘接区域66以比翼粘合区域52短的宽度且比翼粘合区域52数量多的方式并排配置着。[0070]包装片70单个包装吸收性物品I。包装片70具有相向面71和非相向面72。相向面71在吸收性物品I的背面片20侧,与吸收性物品I相向。非相向面72在收容着吸收性物品I的状态下位于外侧。[0071]另外,包装片70,出于提高质感等的目的,也可在包装片70的表面实施圆点状压花、绉纹状压花那样的表面加工。作为包装片7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的塑料薄膜、尼龙薄膜等各种薄膜、使无纺布层叠而成的薄膜等。[0072]由于本体片61和翼片62与包装片70粘接着,所以,若使吸收性物品I从包装片 70分离,则本体片61和翼片62与包装片70 —起从吸收性物品I分离,从而本体粘合区域 51和翼粘合区域52露出。[0073]另外,粘合剂和粘接剂例如可采用热熔型粘接剂。另外,本体片和翼片可用不降低粘合剂的粘合力地实施了可剥离的剥离处理的纸、薄膜、无纺布构成。例如,可以把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薄膜上涂敷了硅酮树脂的片、在纸上层叠涂敷了硅酮树脂的聚乙烯薄膜的片,作为本体片61和翼片62使用。[0074]这样构成的吸收性物品I和包装片70,在沿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的预定折叠位置,把吸收性物品I的表面片10作为内侧地折叠起来。在吸收性物品I折叠的状态下, 包装片70的长度方向L的一个端部粘贴在包装片70上。包装片70的端部用粘合带75粘贴在包装片70的一部分上。[0075]下面,基于图5来详细说明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80。图5是表不片材80的图。(a) 是平面图,(b)是(a)中的B-B剖面图,(c)是表示后述的体液扩散部的变型例的图。片材 80的至少一部分,从平面上看,被压缩部包围着。[0076]片材80由混合材料81和外包片82构成。混合材料81是至少混合含有浆料的吸收材料与中药材料而成的。外包片82配置于片材的表面片侧的面以及片材的层积体侧的 面。[0077]片材80的中药材料,具体地说,可采用作为天然药物的艾叶、当归、香附子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中药材料由单位面积重量7g/m2的飞蓬、单位面积重量7g/m2的当归、单位面积重量7g/m2的香附子构成。[0078]作为艾叶的功效,有温暖身体、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分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腹痛、胃灼热、泻肚、便秘、出鼻血、血尿、痔疮等。[0079]作为当归的功效,针对血色不良、惧冷、血循环障碍,作为补血、强壮、镇痛药,可用于妇科病。[0080]作为香附子的功效,作为通经、净血、镇痛、镇静药,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障碍等妇科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胃炎。[0081]片材80希望被配置在与使用者的排泄口接触的排泄口接触区域。片材8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例如是20 60mm,优选是20 40mm。另外,片材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是20 120mm,优选是 50 80mm。[0082]另外,与中药材料一起混合的吸收浆料可使用与吸收片31中所用的吸收浆料同样的材料。希望片材80的密度比吸收芯32的密度高。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吸收芯的密度是O. 5 O. 10g/cm3,片材的密度是O. 10 O. 30g/cm3。[0083]通过使片材80的密度比吸收芯32的密度高,可以提高片材中的体液的引入性, 可把滞留于肌肤的经血瞬间地引入。另外,由于片材的密度比较高,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等、暴露于湿度大的环境下的情况下,刚性也难于降低,可防止片材80 的卷曲。[0084]由于片材80的密度比较高,所以,体液的扩散性增加,即使是少量的经血,也能与较多的中药材料接触。通常,片材的中药成分通过与液体接触而容易有效地扩散。因此,通过提高片材80的扩散性,即使是少量的经血,也能发挥较多中药成分的功效。[0085]另外,宽度方向的片材与第I压缩部之间的区域,不配置片材80且不形成压缩部。 因此,宽度方向的片材与第I压缩部之间的区域,成为密度比配置着片材的区域低且密度比形成有第I压缩部的区域低的低密度区域。[0086]通常,一次排出大量经血时,经血不透过高密度的片材而是在表面片上移动。这时,由于在片材与第I压缩部之间设置了低密度区域,所以,能利用该低密度区域把在表面片上移动的经血引入吸收体侧。因此,可以抑制侧漏。[0087]另外,在片材80上,形成了用于使体液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扩散的体液扩散部83。片材内所含的中药成分通过与体液的接触,而容易释放其成分。通过使与片材接触后的体液在长度方向扩散,可以释放更大范围内的中药材料的成分,可提高中药成分的效果O体液扩散部83可以由在厚度方向压缩外包片而形成的凹陷部或形成在外包片上的孔部形成。凹陷部或孔部,可以如图5 (a)所示那样沿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也可以如图 5 (c)所示那样在长度方向隔开间隔不连续地形成。例如,根据凹陷部或孔部沿长度方向连续的结构,即使是少量的体液,也容易在产品的长度方向扩散,中药材料的成分容易遍及到整体。另外,根据凹陷部或孔部在长度方向不连续的结构,使用者从表面片侧接触时不容易感觉到由凹陷部或孔部所带来的硬度,可提高使用感。[0089]本实施方式的体液扩散部83是在厚度方向压缩外包片82而形成的凹陷部,在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通过这样形成凹陷部,可以在该凹陷部的作用下使体液在长度方向扩散。[0090]另外,片材80的外包片82由薄纸或无纺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单位面积重量为14g/m2的薄纸构成。外包片82和混合材料81可以用粘接剂等接合,也可以不接合。[0091]吸收性物品等的硬度例如可用JIS-1096规定的格利(Gurley)法测定。另外,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例如可用下述测定方法来测定。在用包装体包装着的吸收性物品中,打开包装体,将折叠着的吸收性物品展开,对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部分测定其厚度和面积。接着,从吸收性物品切出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部分,测定切出的部分的重量。接着,从切出的部分去掉表面片和背面片等吸收体以外的部分,测定吸收体的重量。根据吸收体的重量、和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的部分的面积,算出单位面积重量。 根据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算出密度。[0092]另外,厚度可用以下测定方法测定。具体地说,使取样的吸收性物品含浸液体氮、 冻结后,用切刀切断,恢复到常温后,用电子显微镜(例如々-二 > 7社制VE7800),用50倍的倍率测定。这里,之所以要将取样的吸收性物品冻结是为了防止切断时的压缩引起厚度变动。[0093]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吸收性物品I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对于未说明的方法, 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第I步,进行表面片生成工序。具体地说,例如通过热熔接来粘接表面片与侧片41。[0094]接着,作为第2步,进行片材成形工序。具体地说,将中药材料与吸收材料混合而生成混合材料,把该混合材料配置在外包片彼此之间。[0095]作为第3步,进行吸收体成型工序。具体地说,用成型滚筒,把作为吸收体的材料的浆料成型而成型吸收体30。另外,从第I步到第3步的制造工序也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顺序。[0096]在弟4步中,进彳丁接合工序。具体地说,把在弟I步中接合的表面片及侧片、在弟 2步中成型的片材、和在第3步中成型的吸收体接合起来。[0097]在第5步中,进行压缩工序。具体地说,在厚度方向压缩吸收体30和表面片10而形成压缩部。[0098]在第6步中,进行背面片接合工序。具体地说,把形成了压缩部的吸收体及表面片等与背面片接合。在接合了背面片后,具有涂敷粘接剂的工序。经过上述工序,可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0099]下面,基于图6和图7来说明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方法。图6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工序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的折叠形态的示意立体图。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100的折叠工序具有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第I折叠工序、第2折叠工序、切断工序、第3折叠工序、第4折叠工序和带粘贴工序。[0100]在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lOl中,将吸收性物品1、本体片61和翼片62配置在包装片70上。可以把吸收性物品I配置在单个包装I个吸收性物品I的尺寸的包装片70上, 也可以例如隔开预定间隔地把多个吸收性物品配置在沿运送方向连续的包装片上。[0101]在第I折叠工序S102中,从宽度方向的、包含吸收性物品I的一个端部侧的端部区域侧,以沿长度方向L的第I长度方向折痕FLl (见图1)为基点,将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朝内侧折返。图7 (a)示出了经第I折叠工序成为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在第2折叠工序S103中,从宽度方向W的、包含吸收性物品I的另一个端部侧的端部区域侧,以沿长度方向L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 (见图1)为基点,将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朝内侧折返。图7 (b)示出了经第2折叠工序成为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0103]接着,在切断工序S104中,以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为基点被折返的吸收性物品 I和包装片70的连续体,沿着如下的切断线被切断,该切断线沿着宽度方向。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通过被切断而成为单个产品的长度。[0104]在第3折叠工序S105中,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以沿宽度方向W的第I宽度方向折痕FWl为基点被折返。在第3折叠工序S105中,用折叠板P从上方推压来折叠运送的吸收性物品I及包装片70。[0105]在第4折叠工序S106中,包装片70和吸收性物品I以沿宽度方向W的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为基点被折返。[0106]在带粘贴工序S107中,用粘合带75把包装片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粘贴在包装片的表面上。图7 (c)示出了粘贴了粘合带75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粘合带75以一端接合在包装片的长度方向的前端部而另一端以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为基点折返的状态,可剥离地粘贴在包装片的表面上。[0107]根据该折叠方法,可以用包装片70将吸收性物品I紧凑地包装。具体地说,与把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的平面面积展开时相比,可成为大约1/9,所以,能使吸收性物品紧凑。 通过使吸收性物品I小型化,在收纳在装饰包、小手提袋等的包内时,可不大幅占用包的收纳空间,便于携带。另外,通过把吸收性物品I紧凑地包装,在使用时携带到卫生间等内时, 即使以不折返的状态拿在手中,也可不被他人看见。[0108]如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对成为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和图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该公开显然可以想到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0109]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除了生理用卫生巾外,还可以是内裤衬垫(白带片)、失禁垫等。本实用新型还包含这里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仅由从上述说明适当而来的权利要求书中的实用新型特定事项所限定。[011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不与浆料纤维粘接,而是与浆料纤维接触,但是,也可以与浆料纤维粘接。通过将浆料纤维与片材粘接,使得浆料纤维的变形容 易传递到片材上。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上述表面片与上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上述吸收体至少具有由浆料纤维层积而成的层积体;在上述层积体的肌肤接触面侧配置着功能性片材;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述片材的两端部配置在上述层积体的两端部的内侧;在上述表面片和上述层积体上,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表面片及上述层积体而形成的压缩部形成于上述片材的宽度方向外侧;上述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与构成上述层积体的浆料纤维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经由粘接剂与构成上述层积体的浆料纤维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材从平面上看是矩形,具有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且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的4个角部;上述压缩部具有第I压缩部和第2压缩部,上述第I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长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角部的宽度方向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材从平面上看是矩形,具有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且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的4个角部;上述压缩部具有第I压缩部和第2压缩部,上述第I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长度方向外侧;上述第2压缩部配置在上述片材的上述角部的宽度方向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压缩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是朝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压缩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中央是朝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形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材包括外包片;上述外包片配置于上述片材的上述表面片侧的面和上述片材的上述层积体侧的面;用于使体液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扩散的体液扩散部形成于上述外包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体液扩散部是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外包片而形成的凹陷部或形成于上述外包片的孔部;上述体液扩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体液扩散部是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外包片而形成的凹陷部或形成于上述外包片的孔部;上述体液扩散部在上述长度方向隔开间隔、不连续地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易于使中药材料接近使用者而可更有效地向使用者赋予中药成分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10)、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0)和吸收体(30),吸收体至少具有由浆料纤维层积而成的吸收芯(32),在吸收芯(32)的肌肤接触面侧配置着含有中药材料的片材(80)。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片材的两端部配置在吸收芯(32)的两端部的内侧,在表面片和吸收芯(32)上,在片材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压缩表面片和吸收芯而形成的第1压缩部(23),片材的非肌肤接触侧的面与构成吸收芯(32)的浆料纤维接触。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2821854SQ20122024131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小松慎平, 柏木政浩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