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70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与骶前结直肠直肠吻合用的侧侧吻合器,即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顽固性便秘患者,外科手术是内科治疗失败的最后手段,目前常用的外科手术是施行结肠次全切除以消除结肠慢传输病因,同时行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以纠正盆底直肠的解剖和功能紊乱,解除出口梗阻的病因,为了保证吻合成功,在具体手术过程中必须先在升结肠的离断端装入29毫米吻合器的抵针座,然后扩肛后置入吻合器于齿状线上2cm做直肠壁戳孔引出吻合器中心杆套入升结肠残端的抵针座,进行升结肠和直肠残端吻合。再经肛门通过直肠吻合口将线形切割闭合器的两臂分别置入升结肠和直肠残端进行升结肠-直肠侧侧吻合即完成整个手术。申请人发现现有的侧侧吻合器的吻合部均为直线形结构,与具体的骶前生理结构不匹配,会导致吻合时人体组织的变形及吻合器置入困难,另一方面,现有的侧侧吻合器只有两排钉合钉,在大多数情况下,两排钉已足够使用,但对于升结肠与直肠侧侧吻合的患者来说,由于直肠后壁较厚的系膜组织和受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经常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的现象,增加术后治疗难度。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吻合针密度不够,吻合口受力后易发生局部渗血造成的,因此强化吻合口力度和吻合针密度是保证直结肠侧侧吻合的又一重要措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便秘患者进行直结肠侧侧吻合时因缝合密度不够而出现出血的现象,设计一种既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又能增加缝合密度的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它包括吻合头部I和操作手柄部2,其特征是所述的吻合头部I呈弧形结构并设有至少三排钉合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直结肠的特点将钉合部设计成弧形结构,更便于操作和钉合力量的一致,不会对人体组织造城牵拉伤害。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钉合排数使得结合面的钉合密度大大增加,能从根本上防止术后出血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加快患合的伤口愈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钉合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3]如图1-2所示。[0014]一种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它包括吻合头部I和操作手柄部2,其中的操作手柄部2与现有的侧侧吻合器(如型号为AKLCB-75)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再增加一路驱动第三排钉合钉的机构,而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很容易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侧侧吻合器的最大区别有二,一是,吻合头部I呈弧形结构,因此更加符合人体工学, 可减少吻合过程中人体组织挤压伤的发生,如图I所示。第二个特点是钉合部分设有至少三排钉合机构3,具体的钉合机构也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如图2所示。[0015]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它包括吻合头部(I)和操作手柄部(2),其特征是所述的吻合头部(I)呈弧形结构并设有至少三排钉合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骶前结直肠弧形侧侧吻合器,它包括吻合头部(1)和操作手柄部(2),其特征是所述的吻合头部(1)呈弧形结构并设有至少三排钉合机构。本实用新型根据直结肠的特点将钉合部设计成弧形结构,更便于操作和钉合力量的一致,不会对人体组织造城牵拉伤害。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钉合排数使得结合面的钉合密度大大增加,能从根本上防止术后吻合口出血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加快患合的术后康复。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02801708SQ2012204010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宁, 姜军, 冯啸波, 丁威威, 刘建磊 申请人:李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