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37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的构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是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术治疗方法,其往往与化学治疗同时进行,同时也可为晚期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提供一种姑息治疗。但放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时,也可对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杀伤。临床上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0RN)。而针对ORN的治疗,目前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构建ORN动物模型用于研究ORN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由于放射线对正常组织具有损伤作用,因此在大鼠下肢ORN模型构建过程中对其它部位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放疗装置由钴60变成了直线加速器,而国内外文献均未报到用直线加速器构建大鼠下肢ORN模型的放疗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此问题发明了该装置,其可以在成功构建大鼠下肢ORN模型的同时能有效保护下肢外的健康组织,特别对雄性大鼠的睾丸部位进行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保护大鼠非放疗区域健康组织,可以有助大鼠ORN模型的构建的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的构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上底面开放的长方体和两块铅板,所述长方体下底面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为大鼠身体放置区域,第二区域为放疗区域,第三区域为爪部牵拉区域,上述三个区域分别用两个隔板隔开,每个隔板靠近下底面的区域设置若干半圆弧形洞口,第三区域对应半圆弧形洞口的地方设置突出物,使得所述突出物与半圆弧形洞口分布在一直线上;所述两块铅板一块正好覆盖第一区域,另一块正好覆盖第三区域。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长方体的长度为35-40cm,宽度为27-30cm,高度为4_5cm,其中,第一区域宽度为15_16cm,第二区域宽度为5_6cm,第三区域宽度为7_8cm,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等于长方体的高度,但大于半圆弧形洞口的高度。作为又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半圆弧形洞口半径为3-4cm,每个洞口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4cmο作为又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铅板一块的大小为长35_40cm,宽15_16cm,另一块的大小为长35_40cm,宽7_8c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I)装置大小尺寸经过多次试验,三个区域划分精准,能有效保护大鼠非放疗区域健康组织,这样可以有助大鼠ORN模型的构建;(2 )可以同时进行多只大鼠下肢ORN模型的构建,这样既节省了构建模型的时间节又约了放疗成本;(3)装置使用方便,大鼠全麻后放在装置内,用橡皮筋固定放疗下肢爪掌上部即可;(4)本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图1为本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号所示为I—长方体;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隔板;141——半圆弧形洞口 ;15——突出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1. 5只型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一上底面开放的长方体I和两块铅板(图示未画出),所述长方体I下底面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11为大鼠身体放置区域,为保护区域,第二区域12为放疗区域,第三区域13为爪部牵拉区域,也为保护区域,上述三个区域分别用两个隔板14隔开,每个隔板14靠近下底面的区域设置5个半圆弧形洞口 141,第三区域13对应半圆弧形洞口 141的地方设置突出物15,使得所述突出物15与半圆弧形洞口 141分布在一直线上;所述两块铅板一块正好覆盖第一区域11,另一块正好覆盖第三区域13。长方体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27cm,高度为5cm,其中,第一区域宽度为15cm,第二区域宽度为5cm,第三区域宽度为7cm,隔板的高度为5cm。半圆弧形洞口半径为3cm,每个洞口之间的间距为4cm。隔板14上设置5个半圆弧形洞口 141,对应第三 区域13上的突出物15也是5个。铅板正好覆盖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 —块的大小为长35cm,宽15cm,另一块的大小为长35cm,宽7cm。本装置采用有机树脂玻璃制成,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半园弧形洞口 141的边缘要打磨光滑,以免给下肢造成创伤影响ORN模型的构建。另外,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半圆弧形洞口 141和第三区域13的突出物15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便于牵拉和保护下肢。突出物15的作用是牵拉下肢并固定,可以是螺丝拧上去,也可以与长方体一体。为了操作简便,在第三区域13突出物15后面的区域可以不要加隔板,这样便于操作。中间两个隔板14可以是固定于长方体本体,也可以是活动的,待大鼠放置完毕后再装上。本装置使用方便,大鼠全麻后放在装置内,用橡皮筋固定放疗下肢爪掌上部即可。可以同时进行5只大鼠下肢ORN模型的构建,这样既节省了构建模型的时间又节约了放疗成本。实施例2. 6只型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长方体的长度为40cm,宽度为30cm,高度为5cm,其中,第一区域宽度为16cm,第二区域宽度为6cm,第三区域宽度为8cm,隔板的高度为5cm。半圆弧形洞口半径为3cm,每个洞口之间的间距为4cm。隔板14上设置6个半圆弧形洞口 141,对应第三区域13上的突出物15也是6个。铅板正好覆盖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一块的大小为长40cm,宽16cm,另一块的大小为长40cm,宽8cm。本装置可以同时进行6只大鼠下肢ORN模型的构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上底面开放的长方体和两块铅板,所述长方体下底面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为大鼠身体放置区域,第二区域为放疗区域,第三区域为爪部牵拉区域,上述三个区域分别用两个隔板隔开,每个隔板靠近下底面的区域设置若干半圆弧形洞口,第三区域对应半圆弧形洞口的地方设置突出物,使得所述突出物与半圆弧形洞口分布在一直线上;所述两块铅板一块正好覆盖第一区域,另一块正好覆盖第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的长度为35-40cm,宽度为27-30cm,高度为4-5cm,其中,第一区域宽度为15-16cm,第二区域宽度为5-6cm,第三区域宽度为7_8cm,所述隔板的高度小于等于长方体的高度,但大于半圆弧形洞口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形洞口半径为3_4cm,每个洞口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板一块的大小为长35-40cm,宽15-16cm,另一块的大小为长35_40cm,宽7_8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鼠下肢放射性骨坏死模型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上底面开放的长方体和两块铅板,所述长方体下底面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为大鼠身体放置区域,第二区域为放疗区域,第三区域为爪部牵拉区域,上述三个区域分别用两个隔板隔开,每个隔板靠近下底面的区域设置若干半圆弧形洞口,第三区域对应半圆弧形洞口的地方设置突出物,使得所述突出物与半圆弧形洞口分布在一直线上。本装置大小尺寸经过多次试验,三个区域划分精准,能有效保护大鼠非放疗区域健康组织,这样可以有助大鼠ORN模型的构建。可以同时进行多只大鼠下肢ORN模型的构建,这样既节省了构建模型的时间节又约了放疗成本。
文档编号A61N5/00GK202892670SQ20122053961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邹多宏, 张志愿, 吴轶群, 蒋欣泉, 何悦, 王绍义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