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71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对助行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老年人市场也不断被关注,最近几年对老年用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现在我国生产的老年助行器主要有手杖、肘杖、腋杖、四脚助行器以及动力型助行器等,我国的老年人普遍使用的是无动力型助行器,助行器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功能与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而且价格很高,高档一点的助行器一般用在医疗方面,而作为一种为普通老年人带来便利的日常工具情况则相对较少,在结构与功能方面设计的有好多不足之处,人机工程原理应用很少,缺少产业标准,不能真正的为老年人服务,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国内产品在满足助行功能的情况下,对于使用者的情感反应注意的比较少,消费者在选择相应产品时比较局限。在助行器方面,目前表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受经济水平的制约,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缓慢。目前国内的生产商主要生产制作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助行器,高科技助行器领域相对比较空白,如动力式助行器的研制还在初级阶段,使用还未能普及,在技术、人机、产品要素等的结合方面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研究。2、现有市场上助行器具的色彩单一、造型缺乏人性关怀,给人乏味枯燥的感觉。产品质量低下,安全性无法保证。如一部分木制拐杖带着毛刺便进入了市场,具有调节功能的部件的联结结构松动或者脱落,杖头橡胶材料低劣,在使用过程中较易被戳穿等等。很多产品只是具备实用性,没有全面照顾到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不能带来精神层面上的享受。3、现在市场上功能齐全一点的无动力助行器,是带有座椅功能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简单的,另一种是结构复杂的。结构简单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轮子,使用者需要每走一步,必须抬起一次助行器,这样才可以行走,容易产生疲劳,很不方便;另一种是有两个轮子的,当使用者行走的时候,必须一直抬起助行器的后支架,这样容易产生疲劳,也很不方便;结构复杂的带座椅功能的助行器,有四个轮子,都带有手闸,但使用者一般都为老年人或病人,他们一般灵活性低、反应慢、记忆力差,很容易就忘记在坐之前锁死手闸,这样存在很大的危险,而且老年人或病人由于他们特殊的心理原因,他们不喜欢看起来造型复杂和笨重的产品,这会使他们觉得操作起来麻烦复杂,他们会从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情绪。4、产品的细节设计欠缺,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如一些助行杖的把手设计,没有考虑到手握式的形态,设计的比较刚硬,用起来舒适感不强。还有一些产品没有全面地、充分地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与缓冲情况,以至于使用者用起来很费力,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总之目前我国老年人助行器的开发生产还处于初期,各方面还不成熟,发展还不够完善、全面,开发研制资金比较欠缺,设计者与生产商的经验尚浅,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科学地分析老年人生活,开发出真正为老年人服务的、新颖的、人性化的助行产品。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随时制动,而且不需要手闸,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危险,安全性、稳定性特别好,又可以任意的改变行走方向;此助行器可以满足使用者休息的需要,并附有一定的人文色彩与情趣;扶手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握的舒适,推的省力,并有一定的手握范围,有一定空间的活动余地,避免了长时间的一种握力姿势引起手的酸痛;此助行器高度可以调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此助行器由机架(I)、座面(2)、靠背(3)、手柄套(4)、万向轮(5)、后轮(6)、弹性卡(7)、转动连杆(8)、连杆(9)、高度调节管(10)构成;座面(2)与靠背(3)通过转动连杆(8)连接起来,并通过连杆(9)与机架⑴相连;万向轮(5)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⑴前支脚上;后轮(6)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I)后支脚上;手柄套(4)分别套在机架(I)左右两端的扶手位置;弹性卡(7)套在座面(2)折起时与机架(I)的相交处。此助行器的后轮(6)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整个轮子是呈圆形,在受到外力时,其形状会发生变形。后轮(6)由轮毂(11)、弹簧(12)、圆弧胎(13)、销钉(14)构成;轮毂有六个支撑脚,由中心向边缘,厚度逐渐降低,由悬臂梁的原理,采用此结构,受力性能好,承受的压力大;轮毂(11)的六个支脚末端分别连接六个圆弧胎(13),此圆弧胎(13)采用防滑耐磨并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弹簧(12)的一端连接轮毂(11),另一端连接圆弧胎(13),此弹簧(12)的弹性具有一定的要求(有多种不同弹性的弹簧,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握力以及需要助行器支持力的大小来选用,保证达到可以随时制动又可以随时行走的效果),强度不能太强,在弹簧的拉力下,整体呈圆形,此时六个圆弧胎(13)形成了一个以轮毂(11)中心为圆心的圆,六个圆弧胎(13)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结构的优点是,当老人在行走的时候,后轮(6)中与地面接触的圆弧胎(13)交替缓慢过渡,达到很好的过度,所以对地面平整度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广,由于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要求,当向下的分力大一些的话,后轮(6)就会变为制动的状态,从而达到随时制动的效果,稳定性、安全性能好,而且不需要手闸,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现在的一些带座椅的助行器都带有手闸,使用者一般都为老年人或病人,他们一般灵活性低、反应慢、记忆力差,很容易就忘记在坐之前锁死手闸,这样存在很大的危险。前轮是两个万向轮(5),可以任意改变方向,打破了以往的定向轮,只能朝一个方向走,这样老年人可以为所欲为的行走,前面两个万向轮(5),后面两个有着特殊结构的后轮(7),两者一结合,达到了完美的效果,这样既可以随心改变方向,又可以随时制动。把座椅与助行器的结构结合起来,达到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把助行器的整体用作座椅的支架,在助行器的适当位置添加两块塑料板,分别构成座椅的座面(2)与靠背(3),座面(2)与靠背(3)分别采用中国轴画的形式,整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轴画(轴画有不同的图案与风格,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用),当行走的时候把座面(2)与靠背(3)收合在一起,这样整体就成了一幅半折叠的画,当休息的时候,把座面(2)与靠背(3)打开,一幅意境深远的轴画展现在眼前,座依在上面,感觉像躺在美丽的大自然当中,享受天籁之音,如沐春风,怡然自乐。扶手最重要的是握的舒服、行走时省力,手握部分的摩擦力要大,避免打滑。基于以上,机架(I)的扶手是一段倾斜过渡的弧段,此结构在行走的时候水平有一定的分力,t匕单靠摩擦时更加的省力,打破了以往的水平扶手的不足;其次,此弧段有一定的过渡范围,这样手握范围增大,有一定空间的活动余地,避免了长时间的一种握力姿势引起手的酸痛;再次,此结构符合人在行走时的手握姿势,这样握得更加舒适。手握处带有手柄套(4),根据《助行架》执行版GB/T14728,1-2006国家标准,规定手柄套外径尺寸> 20mm, ( 50mm。手柄套直接受力,更换频率较高,所以此部件可以更换。该部位符合人体尺寸,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加以设计,在材料上采用了耐磨、较柔软、摩擦力大且吸汗的材料,这样即避免打滑又使得握的舒适,行走的方便。机架(I)的四支脚与四个高度调节管(10)相连接,高度调节管(10)有多个高度调节孔,与机架(I)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可以随时制动,而且不需要手闸,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适用范围广,对地面平整度要求低,安全性与稳定性好;前轮采用了两个万向轮,这样行走起来更加灵活方便;为了使老年人休息方便,助行器增加了座椅功能,座椅结构采用了轴画的形式,整体更富有情趣;扶手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成倾斜过渡的圆弧段,以便握的舒服,推的省力,并有一定的手握范围,有一定空间的活动余地,避免了长时间的一种握力姿势引起手的酸痛;助行器的高度可以调节,可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整体简洁,操作方便,让他们从心理上感知到产品的便捷性,如果一个产品使用程序复杂,老年人容易出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折起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示意正视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轮子的示意平面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座椅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座面(2)与靠背(3)通过转动连杆⑶连接起来,并通过连杆(9)与机架⑴相连;万向轮(5)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⑴前支脚上;后轮(6)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⑴后支脚上;手柄套(4)分别套在机架(I)左右两端的扶手位置;弹性卡(7)套在座面(2)折起时与机架(I)的相交处。[0027]在图6中,后轮(6)由轮毂(11)、弹簧(12)、圆弧胎(13)、销钉(14)构成;轮毂有六个支撑脚,由中心向边缘,厚度逐渐降低,如图7所示;轮毂(11)的六个支脚末端分别连接六个圆弧胎(13),弹簧(12)的一端连接轮毂(11),另一端连接圆弧胎(13),此弹簧(12)的弹性具有一定的要求(有多种不同弹性的弹簧,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握力以及需要助行器支持力的大小来选用,保证达到可以随时制动又可以随时行走的效果),此时六个圆弧胎
(13)形成了一个以轮毂(11)中心为圆心的圆,六个圆弧胎(13)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其行走的时候,把座面(2)与靠背(3)折合起来,座面
(2)的画轴结构恰好卡在弹性卡(7)里,此时整体是一幅折起的轴画,手握着手柄套(4),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手握位置,以握的舒服,推的省力为主,在行走的过程中,后轮¢)中与地面接触的圆弧胎(13)交替缓慢过渡,很稳定、很安全,万向轮(5)可以任意的改变行走方向。如
图1所示,当使 用者想休息时,把座面⑵与靠背(3)打开,座面⑵与靠背(3)组合成了一幅完整的轴画,使用者手扶助行器转身坐在上面,此时后轮(6)处于V形锁死状态,很安全,且不需要手闸,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危险。当前老年人是一个数目多而其复杂的群体,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老年人由于人生阅历、生活环境的差异,生理与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我国大范围的老年人人体尺寸测量工作很难完成,造成高龄者人体尺度的基础资料库很难建立,而且高龄人群中残疾的发生率较高,大大降低了功能尺寸在设计中应用的价值,因此可调整性原则在老年人产品设计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机架(I)的四支脚与四个高度调节管(10)相连接,高度调节管(10)有多个高度调节孔,与机架(I)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调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它由机架(I)、座面(2)、靠背(3)、手柄套(4)、万向轮(5)、后轮¢)、弹性卡(7)、转动连杆(8)、连杆(9)、高度调节管(10)构成;座面⑵与靠背(3)通过转动连杆⑶连接起来,并通过连杆(9)与机架⑴相连;万向轮(5)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⑴前支脚上;后轮(6)与高度调节管(10)相连,并连接在机架⑴后支脚上;手柄套⑷分别套在机架⑴左右两端的扶手位置;弹性卡(7)套在座面(2)折起时与机架(I)的相交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后轮(6)由轮毂(11)、弹簧(12)、圆弧胎(13)、销钉(14)构成;轮毂有六个支撑脚,由中心向边缘,厚度逐渐降低;轮毂(11)的六个支脚末端分别连接六个圆弧胎(13),弹簧(12)的一端连接轮毂(11),另一端连接圆弧胎(13),此时六个圆弧胎(13)形成了一个以轮毂(11)中心为圆心的圆,六个圆弧胎(13)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后轮(6)所用的弹簧(12)的弹性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有多种不同弹性的弹簧,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情况来选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座面(2)与靠背(3)可以打开与折合,当打开时可以坐在上面,座面(2)与靠背(3)分别采用中国轴画的形式,整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轴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机架(I)的扶手是一段过渡的弧段,扶手处套有手柄套(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机架(I)的四支脚与四个高度调节管(10)相连接,高度调节管(10)有多个高度调节孔,与机架(I)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高度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其特征是:当座面(2)与靠背(3)折合在一起时, 座面(2)的画轴结构恰好卡在弹性卡(7)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便捷舒适美观可调节性的无动力四脚框架助行器,此助行器结构简洁、美观、操作方便,它有两个特殊结构的后轮,此结构可以随时制动,而且不需要手闸,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危险,且对地面平整度要求低,适用范围广,安全性与稳定性好;前轮采用了两个万向轮,这样行走起来更加灵活方便;为了使老年人休息方便,助行器增加了座椅功能,座椅结构采用了中国轴画的形式,整体更富有情趣与人文色彩;扶手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成倾斜过渡的圆弧段,以便握的舒服,推的省力;助行器的高度可以调节,可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950904SQ20122056908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瑞锋, 贺孝梅 申请人:王瑞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