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7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次性注射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医疗行业的日益发展,对医疗器械的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注射器在医疗器械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为避免给人类或动物输入或取出介质时发生交叉感染,一次性注射器作为常规的医疗器械已在现代医学业广泛使用,在使用过后即作为医用垃圾处理。[0003]注射器通常由一空心针筒、一安装在空心针筒内的推杆、配装在针筒内的定程活塞及位于推杆前端的针头组成,针筒内壁与活塞过盈配合,形成封闭空间,将液体吸入或推出针筒。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推杆回拉时将活塞抽出针筒,针筒后端(相对于针头)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两侧形成限位凸起,所述两侧限位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推杆前端设有与限位凸起相对应的限位台阶,当推杆回拉时,限位台阶落入环形凹槽内后被限位。[0004]虽然限位台阶落入环形凹槽后被限位,便在较大的拉力下能被拉出,因此不能完全实现一次性使用,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出现了锁扣叶片结构,代替以往简单的限位台阶结构,锁扣叶片由上、下叶片组成,如图1所示,上、下叶片对称布置,叶片相背弯曲,这样在叶片进入环形凹槽时,展开叶片上下抵住环形凹槽壁,即锁紧推杆,一般拉力均无法拉出推杆,既便是施加较大的拉力,拉出了推杆,锁扣叶片反向受力弯曲,便会折断,如此拉出推杆也无法再使用,确保注射器的一次性使用。[0005]然而,上述锁扣叶片结构能够确保“一次性”的使用安全性,但在注射器生产及组装时,都出现了困难。成型锁扣叶片结构,必然会增加成型模具,提高生产成本;同时,在组装时,推杆插入针筒的过程中,由于锁扣叶片与针筒内壁之间存在一定过盈量,因此使组装难度增加,易产生叶片在组装时即发生折断,废品率较高,浪费较大。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注射器,通过结构的改进,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组装,减少不良品的产生。[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及针头,所述推杆设置于针筒内,推杆前端套设有密封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靠近尾端设有限位凹槽,且该限位凹槽的对应筒口侧的后槽壁高于另一侧的前槽壁0.1 mm 0.35 mm ;所述密封胶塞外缘面上设有至少一条密封筋与底部的冲切边,所述冲切边与所述后槽壁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 mm 0.3 mm,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冲切边至所述密封筋的距离。[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胶塞通常有I 2条密封筋,密封筋用于与针筒内壁密封,防止药液的渗漏。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塞采用邵氏硬度在40度 100度之间橡胶构成,密封胶塞底部为冲切边,冲切边与限位凹槽后槽壁过盈配合,当注射完毕回拉推杆时,密封胶塞在经过限位凹槽,冲切边卡于后槽壁上,落于限位凹槽内,无法被再拉出;又因密封胶塞密封筋与所述针筒内壁密封,因而密封筋的外径必然大于前槽壁处的内径,当密封胶塞落入限位凹槽时,也就无法不能被推进,使推杆卡死于限位凹槽内。利用密封胶塞代替以往的限位筋之类的结构,简化了注射器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密封胶塞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组装时,可挤压变形后塞于针筒内,进入针筒后恢复原状,形成密封,避免了以往叶片结构的折断问题,提高成品率,减少浪费。[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针筒内壁设有内凹式滑道及环形槽,所述内凹式滑道与环形槽之间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内凹式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一外套筒,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一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限位凹槽,所述外套筒的内缘面为一锥面,且对应于所述内套筒侧的内周径小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周径,构成所述后槽壁,所述内套筒相对于外套筒侧的端面构成所述前槽壁。[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套筒相对于外套筒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与所述针筒内壁连接。[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内、外套筒构成限位凹槽的前、后槽壁,利用外套筒内缘面上的锥面,在组装推杆时,为密封胶塞提供导向,外套筒沿内凹式滑道滑动,将密封胶塞推送至内套筒处,使密封胶塞保持收缩状态,避免卡于限位凹槽内;而在推杆回拉时,密封胶塞在通过内套筒时,借助内套筒上的导向斜面,通过内套筒,在密封胶塞经过内套筒后,由于外套筒对应于所述内套筒侧的内周径小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周径,即可看作为推杆经过的针筒的内径被缩小了,因此密封胶塞底部的冲切边抵于外套筒端面上,带动外套筒沿内凹式滑道向针筒尾端开口侧移动,从而内、外套筒之间形成间隙构成所述限位凹槽,密封胶塞落于该限位凹槽内,且为原始展开状态,密封筋抵于内套筒端面上,冲切边的下端面抵于外套筒端面上,而外套筒在移动至内凹式滑道末端后,抵于内凹式滑道末端壁上,无法脱出针筒,因此,推杆进入卡死状态,无法再进行推或拉的操作,构成注射器的“一次性”使用。[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胶塞外缘面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筋,中间为第二密封筋,底部为冲切边,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与所述冲切边至所述第一密封筋的距离相配合。[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胶塞的邵氏硬度在50度 70度之间,这样既保证了注射时的密封性,也保证了推杆回拉时不会因为太软而变形过大,直接拉出针筒。[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15]1、本实用新型中针筒上设置限位凹槽,当密封胶塞落入限位凹槽后,冲切边抵于后槽壁上,密封筋抵于前槽壁上,形成对推杆的前后限位,代替以往的限位筋结构,同时利用前、后槽壁的高度差,使密封胶塞易于组装推入,以同样的力不能被拉出,从而杜绝了注射器再次使用的可能,保证了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0016]2、针筒内设置内、外套筒,分别构成限位凹槽的前、后槽壁,组装时,通过外套筒在针筒滑道内的滑动,及内套筒上导向斜面的引导,对密封胶塞的推入及拉出进行收紧,使密封胶塞变形收缩,避免卡死,而在使用时,密封胶塞展开,落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内,限位准确,与以往的结构相比,利用密封胶塞的弹性,使组装方便,避免报废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0017]3、本实用新型中,密封胶塞的邵氏硬度在40度 100度之间,既保证了注射时的密封性,也保证了推杆回拉时不会因为太软而变形过大,直接拉出针筒。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针筒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24]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针筒结构示意图;[0026]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0027]其中:1、针筒;2、推杆;3、针头;4、密封胶塞;5、限位凹槽;6、后槽壁;7、前槽壁;8、第一密封筋;9、第二密封筋;10、冲切边;11、内凹式滑道;12、环形槽;13、限位台阶;14、夕卜套筒;15、内套筒;16、锥面;17、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9]实施例一:参见图1 4所示,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1、推杆2及针头3,所述推杆2设置于针筒I内,推杆2前端套设有密封胶塞4,所述针筒I靠近尾端设有限位凹槽5,且该限位凹槽5的对应筒口侧的后槽壁6高于另一侧的前槽壁7有0.2 mm ;所述密封胶塞4外缘面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筋8,中间为第二密封筋9,底部为冲切边10,所述限位凹槽5的宽度与所述冲切边10至所述第一密封筋8的距离相配合,所述冲切边10与所述后槽壁6为过盈配合单边过盈量为0.1 mm,所述密封胶塞4采用邵氏硬度45度的橡胶构成。[0030]在注射器组装时,利用密封胶塞4的弹性,变形收缩,进入针筒I后展开,第一密封筋8、第二密封筋9与针筒I内壁密封,完成组装。待注射完毕后,推杆2回拉,密封胶塞4底部的冲切边10经过前槽壁7,密封胶塞4收缩变形,到达后槽壁6时,由于后槽壁6的高度大于前槽壁7,因而中空针筒I被撑开的筒径无法满足冲切边10通过后槽壁6的需要,密封胶塞4便被卡住,落入限位凹槽5内,冲切边10下端面抵于后槽壁6的上端面,密封胶塞4展开,第一密封筋8抵于前槽壁7的下端面,不能继续向后拉动,也不能向前推动,推杆2被锁定限位。[0031]实施例二:如图5 9所示,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1、推杆2及针头3,所述推杆2设置于针筒I内,推杆2前端套设有密封胶塞4,所述针筒I靠近尾端设有限位凹槽5,且该限位凹槽5的对应筒口侧的后槽壁高于另一侧的前槽壁0.3 mm ;所述密封胶塞4外缘面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筋8,中间为第二密封筋9,底部为冲切边10,所述限位凹槽5的宽度与所述冲切边10至所述第二密封筋9的距离相配合,所述冲切边10与所述后槽壁为过盈配合单边过盈量为0.3 mm,所述密封胶塞4采用邵氏硬度60度的橡胶成型构成;所述针筒I内壁设有内凹式滑道11及环形槽12,所述内凹式滑道11与环形槽12之间设有限位台阶13,所述内凹式滑道11内滑动连接有一外套筒14,所述环形槽12内设有一内套筒15,所述外套筒14与所述内套筒15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限位凹槽5,所述外套筒14的内缘面为一锥面16,且对应于所述内套筒15侧的内周径小于所述内套筒15的内周径,构成所述后槽壁,所述内套筒15相对于外套筒14侧的端面构成所述前槽壁,所述内套筒15相对于外套筒14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导向斜面17,该导向斜面17与所述针筒I内壁连接,便于密封胶塞4在拉回时通过内套筒15。[0032]组装时,当推杆2快速推入时,外套筒14沿内凹式滑道11滑动,将密封胶塞4推送至内套筒15处,使密封胶塞4保持收缩状态,避免卡于限位凹槽5内;而在推杆2回拉时,密封胶塞4在通过内套筒15时,借助内套筒15上的导向斜面17,通过内套筒15,在密封胶塞4经过内套筒15后,由于外套筒14对应于所述内套筒15侧的内周径小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周径,即可看作为推杆2经过的针筒I的内径被缩小了,因此密封胶塞4外上的冲切边10抵于外套筒14端面上,带动外套筒14沿内凹式滑道11向针筒I尾端开口侧移动,从而内套筒15、外套筒14之间形成间隙构成所述限位凹槽5,冲切边10和第二密封筋9落入内套筒15、外套筒14之间的间隙内,第二密封筋9上端面抵于内套筒15端面上,冲切边10的下端面抵于外套筒14端面上,而外套筒14在移动至内凹式滑道11末端后,抵于内凹式滑道11末端壁上,无法脱出针筒1,因此,当密封胶塞4落入限位凹槽5内后,便对推杆2进行了卡死,无法再进行推或拉的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及针头,所述推杆设置于针筒内,推杆前端套设有密封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靠近尾端设有限位凹槽,且该限位凹槽的对应筒口侧的后槽壁高于另一侧的前槽壁0.lmm 0.35 mm ;所述密封胶塞外缘面上设有至少一条密封筋与底部的冲切边,所述冲切边与所述后槽壁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 mm 0.3 mm,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前槽壁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 mm 0.3 mm,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冲切边至所述密封筋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内壁设有内凹式滑道及环形槽,所述内凹式滑道与环形槽之间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内凹式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一外套筒,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一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限位凹槽,所述外套筒的内缘面为一锥面,且对应于所述内套筒侧的内周径小于所述内套筒的内周径,构成所述后槽壁,所述内套筒相对于外套筒侧的端面构成所述前槽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相对于外套筒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与所述针筒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塞外缘面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筋,中间为第二密封筋,底部为冲切边,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与所述冲切边至所述第一密封筋的距离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推杆及针头,推杆设置于针筒内,推杆前端套设有密封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靠近尾端设有限位凹槽,且该限位凹槽的对应筒口侧的后槽壁高于另一侧的前槽壁0.1㎜~0.35㎜;所述密封胶塞外缘面上设有至少一条密封筋与底部的冲切边,所述冲切边与所述后槽壁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0.3㎜,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前槽壁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0.3㎜,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冲切边至所述密封筋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利用密封胶塞与限位凹槽的配合,代替了以往的限位结构,简化结构,实现注射器的“一次性”安全使用,且易于组装。
文档编号A61M5/178GK203043163SQ2012206560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胡文忠 申请人:苏州市雅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