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剪线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233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剪线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剪线剪。
背景技术
剪线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操作。在手术中,术者使用医用剪线剪,直视下将剪线剪的刃体张开,一侧刃口紧贴丝线下滑,直至线结部位,再以线剪长轴为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剪线剪的头部约45°,术者施力于剪线剪的手柄,使两片刃口收紧,于线结上方约2-3mm处剪断丝线,完成剪线操作。但目前该操作存在诸多不足:在患者体内深部手术时,由于术野狭长或有组织器官遮挡,暴露显示不充分,术者无法清晰直视操作部位的线结,只能凭借剪线剪刃口触碰滑过丝线的感觉,将剪线剪移动下滑至线结部位,再旋转剪线剪头部将丝线剪断。这一操作过程极易出现失误,致线结遗留线头过长,造成异物刺激反应。或线头过短导致线结滑脱,丝线结扎操作失效。而且直线设计的剪刀刃口无法控制在剪线时,丝线后滑自刃口退出造成剪线失败。这些不足均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出血量等。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剪线剪都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一些具有能控制线结线头长度功能的医用剪线剪,例如中国专利CN03253640.2,发明名称为“外科手术剪线剪”,公告号为CN2675052Y,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剪线剪,是由两片各自带有剪刀手持柄、剪刀片、卡线叉的线剪片通过其上面的轴孔用转动轴连为一体。其特征是剪刀片尖端上连有卡线叉,该卡线叉向剪刀片刀刃相反的方向倾斜15-20°。但该剪线剪使用时,由于卡线叉尖部向前及两侧开口突出于剪刀头部,增大剪线剪头部的表面积,占据手术部位空间,且进入术野操作时卡线叉分散突出的尖部易刺伤局部组织器官,尤其在深部脏器手术时尤为危险,不适于手术中快速准确地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安全准确的医用剪线剪,在外科手术剪线时能便捷准确地控制丝线线结的线头长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剪线剪,包括第一剪刀元件及第二剪刀元件,通过联合轴连结于一体;第一剪刀元件和第二剪刀元件均由剪刀刃体和手柄组成;所述的剪刀刃体的冠状面为三角形,矢状面为矩形;剪刀刃体的上底为刃口面,刃口面的内侧缘为刃口缘;剪刀刃体的下底为刃底面,刃底面的内侧缘为刃底缘;在剪刀刃体的内侧面,刃底缘较刃口缘向剪刀中线方向高出约1.0mm。所述的剪刀刃体的刃口面和刃底面之间的厚度为2mm。第一剪刀元件和第二剪刀元件的刃口缘对合形成剪切力。更优的,位于剪刀刃体的刃底缘接近剪刀头端的部位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呈弧形,凹槽的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为0.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双侧剪刀刃体打开,利用处于下方的一片剪刀刃体突出的刃底缘的凹槽紧贴丝线下滑至线结部位,刃底面和刃口面之间的2mm厚度正好将线结尾部的丝线长度控制为2mm,收紧手柄即可剪断丝线,留下2mm线头。这样剪刀剪线时无需旋转剪刀头部即可精确地留下2mm的线头长度,防止线头过长或过短。凹槽也有效地阻止了剪线时丝线的滑脱,有固定丝线的效果。非常适合血管结扎、组织器官缝合等深部手术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该医用剪线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三角形冠状面的剪刀刃体的表面积小,方便进入手术操作部位,减小误伤周围组织器官的风险。2、该医用剪线剪设计灵巧,剪刀刃体在迅速剪线的同时还能留下精确的线头长度,也无需人为地通过旋转剪刀头部来判定剪线时预留线头长度的数值,从而防止线头过长或过短造成的不利危害。剪刀头部的凹槽有固定丝线的效果,可以阻止剪线时丝线的滑脱。这些设计能极大地加快手术进程,节约宝贵的手术时间,对临床十分有利。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刀刃体的刃底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剪刀刃体的刃口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剪刀刃体的矢状面图。其中:第一剪刀元件A,第二剪刀元件B,联合轴C,剪刀刃体1、手柄2,刃口面11,刃口缘12,刃底面13,刃底缘14,剪刀头端15,凹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医用剪线剪,包括第一剪刀元件A及第二剪刀元件B,通过联合轴C连结于一体;第一剪刀元件和第二剪刀元件均由剪刀刃体I和手柄2组成;所述的剪刀刃体I的冠状面为三角形,矢状面为矩形;剪刀刃体I的上底为刃口面11,刃口面11的内侧缘为刃口缘12 ;剪刀刃体I的下底为刃底面13,刃底面13的内侧缘为刃底缘14 ;在剪刀刃体I的内侧面,刃底缘14较刃口缘12向剪刀中线方向高出约1.0mm。实施例2:其余同实施例1,剪刀刃体I的刃口面11和刃底面13之间的厚度为2mm。两个剪刀元件A、B的刃口缘12对合形成剪切力。位于剪刀刃体I的刃底缘14接近剪刀头端15设置有一凹槽16,凹槽16为弧形其宽度与深度比值为0.8。实施例3:使用时将双侧剪刀刃体I打开,利用处于下方的一片剪刀刃体I突出的刃底缘14的凹槽16紧贴丝线下滑至线结部位,刃底面13和刃口面11之间的2mm厚度正好将线结尾部的丝线长度控制为2mm,收紧手柄即可剪断丝线,留下2mm线头。这样剪刀剪线时无需旋转剪刀头部即可精确地留下2mm的线头长度,防止线头过长或过短。凹槽16也有效地阻止了剪线时丝线的滑脱,有固定丝线的效果。非常适合血管结扎、组织器官缝合等深部手术的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剪线剪,包括第一剪刀元件(A)及第二剪刀元件(B),通过联合轴(C)连结于一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刀元件(A)和第二剪刀元件(B)均由剪刀刃体(I)和手柄(2)组成;所述的剪刀刃体(I)的冠状面为三角形,矢状面为矩形;剪刀刃体(I)的上底为刃口面(11),刃口面(11)的内侧缘为刃口缘(12);剪刀刃体(I)的下底为刃底面(13),刃底面(13)的内侧缘为刃底缘(14);在剪刀刃体(I)的内侧面,刃底缘(14)较刃口缘(12)向剪刀中线方向高出约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剪线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剪刀刃体(I)的刃口面(11)和刃底面(13)之间的厚度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剪线剪,其特征在于,位于剪刀刃体(I)的刃底缘(14)接近剪刀头端(15)的部位设置有一凹槽(16),凹槽(16)呈弧形,凹槽(16)的宽度与深度的比值为0.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剪线剪,包括第一剪刀元件(A)及第二剪刀元件(B),通过联合轴(C)连结于一体;第一剪刀元件(A)和第二剪刀元件(B)均由剪刀刃体(1)和手柄(2)组成;所述的剪刀刃体(1)的冠状面为三角形,矢状面为矩形;剪刀刃体(1)的上底为刃口面(11),刃口面(11)的内侧缘为刃口缘(12);剪刀刃体(1)的下底为刃底面(13),刃底面(13)的内侧缘为刃底缘(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安全准确,在外科手术剪线时能便捷准确地控制丝线线结的线头长度。
文档编号A61B17/04GK202982098SQ2012207125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周海燕, 禹宝庆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