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57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磁共振成像装置中,已知有通过在真空空间中配置倾斜磁场线圈整体,来减少倾斜磁场线圈的振动导致的噪音的静音化技术。在该静音化技术中,例如,通过在形成为圆筒状的静磁场磁铁以及径管各自的侧端固定密闭盖,从而在配置于静磁场磁铁与径管之间的倾斜磁场线圈的周围形成密闭容器。并且,通过由真空泵排出该密闭空间的空气,从而在倾斜磁场线圈的周围形成真空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118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有时在倾斜磁场线圈上,例如设置对倾斜磁场线圈供给电流的电缆所连接的电极部、或容纳校正静磁场的不均匀性的铁片(shim)的铁片托盘等。当对这些部件进行维护时,使密闭容器内回复到大气状态之后,取下密闭盖而进行作业,非常花费时间。因此,在以往的技术中,存在对于倾斜磁场线圈的维护性差的情况。(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案)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静磁场磁铁、倾斜磁场线圈、径管(bore tube)、以及密闭空间形成部。静磁场磁铁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圆筒内的空间发生静磁场。倾斜磁场线圈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配置在上述静磁场磁铁的圆筒内并对上述静磁场附加倾斜磁场。径管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配置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圆筒内。密闭空间形成部在上述静磁场磁铁的内周侧与上述径管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包围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密闭空间。并且,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上述密闭空间相接触。


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以及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I)。图3B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以及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2)。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的形状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径管的侧端附近以及径管支承部的径管侧的端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以及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以及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首先,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另外,以下,将磁共振成像装置称为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如图I所示,MRI装置100具有静磁场磁铁I、倾斜磁场线圈2、RF线圈3、顶板4、倾斜磁场电源5、发送部6、接收部7、序列控制装置8、计算机系统9。 静磁场磁铁I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使圆筒内的空间发生静磁场。例如,静磁场磁铁I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真空容器Ia和在真空容器Ia中浸溃于冷却液的超导线圈lb,使作为摄像区域的孔(静磁场磁铁I的圆筒内的空间)内发生静磁场。倾斜磁场线圈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被配置在静磁场磁铁I的圆筒内并对静磁场附加倾斜磁场。例如,倾斜磁场线圈2是具有主线圈2a和屏蔽线圈2b的ASGC (ActiveShield Gradient Coil :有源屏蔽梯度线圈)。主线圈2a通过从倾斜磁场电源5供给的电流来对X轴、Y轴、Z轴的方向施加倾斜磁场。屏蔽线圈2b发生消除主线圈2a的杂散磁场的磁场。在此,在主线圈2a与屏蔽线圈2b之间,形成有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在该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中,插入有收容用于校正孔内的磁场的不均匀的铁片2e的铁片托盘2d。针对该倾斜磁场线圈2的整体结构,在后面详细地说明。RF线圈3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侦彳,以隔着被检体P对置的方式进行固定。该RF线圈3对被检体P照射从发送部6发送来的RF脉冲,另外,通过氢原子核的励磁来接收从被检体P放出的磁共振信号。顶板4在未图示的床上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摄影时载置着被检体P而向孔内移动。倾斜磁场电源5根据来自序列控制装置8的指示,对倾斜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发送部6根据来自序列控制装置8的指示,对RF线圈3发送RF脉冲。接收部7检测通过RF线圈3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并对于序列控制装置8发送将检测到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数字化而得到的原始数据。序列控制装置8在基于计算机系统9的控制下,通过分别驱动倾斜磁场电源5、发送部6以及接收部7来进行被检体P的扫描。并且,进行扫描的结果,如果从接收部7发送原始数据,则序列控制装置8将该原始数据发送至计算机系统9。计算机系统9控制MRI装置100整体。具体而言,该计算机系统9具有接收由操作者进行的各种输入的输入部、根据由操作者输入的摄像条件使序列控制装置8执行扫描的序列控制部、根据从序列控制装置8发送出的原始数据来重建图像的图像重建部、存储重建后的图像等的存储部、显示重建后的图像等各种信息的显示部、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控制各功能部的动作的主控制部等。
接着,针对倾斜磁场线圈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2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倾斜磁场线圈2具有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主线圈2a和屏蔽线圈2b。主线圈2a通过从倾斜磁场电源5供给的电流来在X轴、Y轴、Z轴的方向发生倾斜磁场。屏蔽线圈2b发生消除主线圈2a的杂散磁场的磁场。另外,在主线圈2a与屏蔽线圈2b之间,形成多个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是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一个端面或者两个端面形成开口部的孔,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长度方向涵盖全长地形成。该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在主线圈2a以及屏蔽线圈2b所夹着的区域,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另外,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通过将与铁片托盘2d的大小一致地制作的方管状的部件埋入倾斜磁场线圈2而形成。另外,在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中插入铁片托盘2d。铁片托盘2d用非磁性且非导电性材料的树脂制成,形成大致柱状。在铁片托盘2d中,收纳规定数量的铁片2e。该铁片托盘2d以插入铁片托盘插入导向2c,并分别位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中央的方式进行固定。
接着,针对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A以及3B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在此,图3A示出与静磁场中心的下侧的部分相关的剖面,针对倾斜磁场线圈2示出铁片托盘导向2c所在的位置的剖面,针对静磁场磁铁I只示出外侧的框体。另外,图3A只示出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两个侧端中一个侧端,另一个侧端是与图3A所示的结构对称的结构。另外,倾斜磁场线圈2例如通过设置于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的支承结构(未图示),以保持在距离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规定的高度的位置上的方式来支承。如图3A所示,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圆筒内,配置有图I中省略了图示的径管10。径管1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圆筒内形成放置被检体的空间。另外,径管10防止放置于圆筒内的被检体与倾斜磁场线圈2接触。另外,在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配置有在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侧与径管10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包围倾斜磁场线圈2的密闭空间、且使倾斜磁场线圈2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密闭空间的外侧的密闭空间形成部。由此,倾斜磁场线圈2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变为不与密闭空间形成部所形成的密闭空间接触的状态。并且,通过密闭空间形成部形成的密闭空间使用未图示的真空泵来保持为真空状态。另夕卜,在此所说的真空状态也包括与真空相接近的低压状态。例如,如图3A所示,密闭空间形成部具有第I密闭部件11和第2密闭部件12。第I密闭部件11被配置在径管10的外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面的间隙处,将该间隙密闭。另外,第2密闭部件12被配置在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面的间隙处,将该间隙密闭。这些第I密闭部件11以及第2密闭部件12例如是环状地形成的橡胶制的密封(也被称为封装)。这样,通过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配置将径管10的外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面的间隙密闭的第I密闭部件11,从而在径管10的外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13。另外,通过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配置将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面的间隙密闭的第2密闭部件12,从而在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14。
另外,以第I密闭部件11以及第2密闭部件12为边界,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将位于密闭空间13以及14的外侧。由此,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将暴露于大气中。在此,由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部与外周部以及内周部相比面积较小,因此,从侧端部发出的声辐射较小。从而,将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部暴露于大气中而导致的噪音的增加较小。另外,如图3A所示,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位于密闭空间13以及14的外侧的侧端上,形成通过铁片托盘导向2c插入铁片托盘2d的开口部。一般而言,对静磁场的均匀性进行调整时,从倾斜磁场线圈中取出铁片托盘,并增减位于铁片托盘内的铁片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入铁片托盘2d的开口部暴露于密闭空间之外,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铁片托盘2d的拔出插入。由此,能够减少静磁场均匀性的调整所花费的作业工时。另外,如图3A所示,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位于密闭空间13以及14的外侧的侧 端设置有电极部15。该电极部15连接有从倾斜磁场电源5向倾斜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的电缆16。一般而言,已知如果倾斜磁场线圈的电极部被配置在真空中,则当向倾斜磁场线圈供给大的电流时可能在电极部发生放电。为了防止该放电,例如,电极部用硅等绝缘体覆盖。因此,例如,当确认电极部的连接状态时,需要在取下绝缘体之后进行确认。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极部15暴露于密闭空间之外,因此,能够防止电极部15所发生的放电。因此,由于不需要将电极部15用绝缘材料覆盖,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电极部15的连接状态。从而,能够减少电极部15的维护所花费的作业工时。另外,如图3A所示,设置有一侧的端部固定于静磁场磁铁I、而另一侧的端部隔着防振部件18支承径管10的径管支承部17。在此,防振部件18例如是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部件。利用该径管支承部17,能够防止密闭部件11被径管10的重量(也包含被检体的重量)压坏。为了使从倾斜磁场线圈2向静磁场磁铁I或径管10传播的振动变小,第I密闭部件11以及第2密闭部件12优选使用柔软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径管支承部17来支承径管10,因此,能够使用更柔软的密闭部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倾斜磁场线圈2的振动的传播。另外,由于径管10经由防振部件18来支承,因此,能够防止从倾斜磁场线圈2向静磁场磁铁I传播的振动经由径管支承部17向径管10传播。另外,在此针对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两个侧端是图3A所示的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只有一个侧端是图3A所示的结构。此时,另一个端部是以下的结构,即例如另一个侧端与以往的MRI装置相同地被密闭盖固定于静磁场磁铁I以及径管10各自的侧端。另外,在图3A中,示出了为了使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全部位于密闭空间的外侧而设置第I密闭部件11以及第2密闭部件12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3B所示,以使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的一部分位于密闭空间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第I密闭部件111以及第2密闭部件112。接着,针对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形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形状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例如,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在第I密闭部件11抵接的位置形成槽部2f,在第2密闭部件12抵接的位置形成槽部2g。其结果,第I密闭部件11的倾斜磁场线圈2侧的端部与槽部2f卡合,第2密闭部件12的倾斜磁场线圈2侧的端部与槽部2g卡合。由此,例如,即使在为了使密闭空间13处于真空状态,通过真空泵来吸出密闭空间13的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I密闭部件11由于密闭空间13内的压力的降低而朝向密闭空间13的中央地被吸引。同样地,能够防止密闭部件12由于密闭空间14内的压力的降低而朝向密闭空间14的中央地被吸引。接着,针对径管10的侧端附近以及径管支承部17的径管10侧的端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径管10的侧端附近以及径管支承部17的径管10侧的端部的结构的图。在径管10的侧端附近,设置有调整径管支承部17中的径管10侧的端部与径管10的间隔的间隔调整部。例如,如图5所示,在径管10的侧端附近安装螺栓19。该螺栓19与形成于径管10的侧端附近的通孔螺合,并且前端与置于径管支承部17的端部的防振部件18抵接。通过使该螺栓19旋转,使径管10的位置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以径管10的中心轴通过磁场中心的方式,容易地调整径管10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具有在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侧与径管10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包围倾斜磁场线圈2的密闭空间的密闭空间形成部。另外,倾 斜磁场线圈2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密闭空间形成部所形成的密闭空间相接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一边将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以及内周配置于密闭空间,一边容易地进行对于设置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的电极部15或铁片托盘2d的维护。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倾斜磁场线圈2的振动导致的噪音,并且提高对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维护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径管10的外周面与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来将倾斜磁场线圈2密闭。从而,与设置用于密闭倾斜磁场线圈2的密闭容器的情况相比较,由于能够使径管10的内径变大,因此,能够加大放置被检体的空间。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不用在静磁场磁铁I以及径管10的侧端安装密闭盖就能形成密闭空间,因此,能够不依存于静磁场磁铁I的形状地将倾斜磁场线圈2密闭。另外,当将倾斜磁场线圈2整体配置于密闭容器内时,密闭容器的轴长会变长。因此,如果要扩大作为被检体的插入口的孔的开口部,则孔的轴长会进一步变长,MRI装置100会变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配置在密闭空间之夕卜,因此,能够使孔的轴长变短,即使在将孔的开口部扩大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更小型的MRI装置100。(第2实施方式)接着,针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第I实施方式所示的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设置有排出密闭空间的空气的排出口的情况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6示出与静磁场中心的下侧的部分相关的剖面,针对倾斜磁场线圈2示出不存在铁片托盘导向2c的位置的剖面,针对静磁场磁铁I只示出外侧的框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与在此图示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添加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如图6所示,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不存在铁片托盘导向2c的位置上,在位于密闭空间13以及14的外侧的侧端设置有排出密闭空间13的空气的排出口 20。该排出口 20连接有与未图示的真空泵连通的耐真空软管21。另外,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线圈内部,形成有从排出口 20通向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侧的密闭空间14的流路22。其结果,通过驱动真空泵,经由流路22、排出口 20以及耐真空软管21来排出密闭空间14的空气,密闭空间14变为真空状态。另外,在此,针对形成有从排出口 20通向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侧的密闭空间14的流路2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形成有例如通向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侧的密闭空间13的流路。或者,也可以形成有从排出口 20分支为2条而分别通向密闭空间13以及14的流路。或者,通向密闭空间13的多个流路和通向密闭空间14的多个流路也可以分别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不同的位置。另外,在倾斜磁场线圈2上,设置使空气在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侧的密闭空间14与形成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侧的密闭空间13之间流通的流路。例如,如图6所示,形成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贯通的通孔23。由此,能够使空气经由通孔23而在密闭空间13与密闭空间14之间自由地流通。或者,例如,如图6所示,当在与设置有排出口 20的侧端相反的侧端设置第I密闭部件24以及第2密闭部件25时,在各密闭部件上形成从密闭空间的内侧通向外侧的小的通孔。并且,设置连接形成于第I密闭部件24 的通孔26和形成于第2密闭部件25的通孔27的细的管28。由此,能够使空气经由管28而在密闭空间13与密闭空间14之间自由地流通。这样,通过设置使空气在密闭空间13与密闭空间14之间流通的流路,能够容易地使密闭空间13以及14整体处于真空状态。(第3实施方式)接着,针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设置有电极部15或铁片托盘导向2c的开口部等。在此,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暴露于大气中的面积越小,从倾斜磁场线圈2发出的声辐射也越小。因此,也可以根据设置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的部件的位置来变更密闭部件的位置。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电极部的位置变更第2密闭部件12的位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7示出与静磁场中心的下侧的部分相关的剖面,针对倾斜磁场线圈2示出铁片托盘导向2c所在的位置的剖面,针对静磁场磁铁I只示出外侧的框体。另外,图7只示出静磁场磁铁I以及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两个侧端中一个侧端,另一个侧端是与图3A所示的结构对称的结构。另外,倾斜磁场线圈2例如通过设置于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的支承结构(未图示),以保持在位于距离静磁场磁铁I的内周面规定的高度的位置的方式来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针对与前面所图示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铁片托盘导向2c的外周侧中的侧端面上不设置电极等部件。因此,例如,如图7所示,在倾斜磁场线圈2中的外周侧的侧端面配置有密闭部件30。此时,例如,如图7所示,在与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面之间设置有夹着密闭部件30的固定部件29。该固定部件29的例如一个端部经由密闭部件31固定于静磁场磁铁I的侧端面。此时,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面以及固定部件29上的密闭部件30抵接的位置,为了不吸入到密闭空间14而形成用于固定密闭部件30的位置的槽部。这样,例如,通过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面中不设置部件的位置配置密闭部件30,从而能够使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侧端暴露于大气中的面积变小。由此,能够使从倾斜磁场线圈2发出的声辐射变小,能够将倾斜磁场线圈2的振动导致的噪音抑制为更小。
(其他实施方式)以上,针对第I、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MRI装置具有ASGC作为倾斜磁场线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即使是具有不包含屏蔽线圈的倾斜磁场线圈的MRI装置,也同样能够实施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MRI装置具有包含铁片托盘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即使是具有不包含铁片托盘的倾斜磁场线圈的MRI装置,也同样能够实施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使通过密闭空间形成部形成的密闭空间处于真空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必使密闭空间形成真空。即使在不使密闭空 间形成真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密闭的空间内配置倾斜磁场线圈,来减少倾斜磁场线圈所发出的噪音。根据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倾斜磁场线圈的振动导致的噪音,同时提高对于倾斜磁场线圈的维护性。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进行说明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同等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 静磁场磁铁,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圆筒内的空间发生静磁场; 倾斜磁场线圈,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配置在上述静磁场磁铁的圆筒内并对上述静磁场附加倾斜磁场; 径管,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配置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圆筒内;以及密闭空间形成部,在上述静磁场磁铁的内周侧与上述径管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包围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密闭空间, 其中,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上述密闭空间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中的位于上述密闭空间的外侧的上述侧端,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插入有容纳铁片的铁片托盘,该铁片用于校正上述静磁场的不均匀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中的位于上述密闭空间的外侧的上述侧端,设置有对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供给电流的电缆所连接的电极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上述密闭空间形成部具有 第I密闭部件,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配置在上述径管的外周面与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内周面的间隙处并将该间隙密闭;以及 第2密闭部件,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侧端附近,配置在上述静磁场磁铁的内周面与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外周面的间隙处并将该间隙密闭。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上,在上述第I密闭部件以及上述第2密闭部件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槽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还具备一个端部固定于上述静磁场磁铁、另一个端部隔着防振部件支承上述径管的径管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还具备间隔调整部,调整上述径管支承部中的上述径管侧的端部与上述径管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中的位于上述密闭空间的外侧的上述侧端,设置有排出上述密闭空间的空气的排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上,设置有使空气在形成于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外周侧的密闭空间与形成于上述倾斜磁场线圈的内周侧的密闭空间之间流通的流路。
全文摘要
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具备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径管(10)、密闭空间形成部(11、12、111、112、30、31)。静磁场磁铁(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圆筒内的空间发生静磁场。倾斜磁场线圈(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被配置在上述静磁场磁铁(1)的圆筒内并对上述静磁场附加倾斜磁场。径管(1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配置在上述倾斜磁场线圈(2)的圆筒内。密闭空间形成部(11、12、111、112、30、31)在上述静磁场磁铁(1)的内周侧与上述径管(10)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包围上述倾斜磁场线圈(2)的密闭空间。并且,上述倾斜磁场线圈(2)的至少一个侧端的至少一部分不与上述密闭空间相接触。
文档编号A61B5/055GK102711604SQ20128000044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山下正干, 浅井宽人, 渡边广太, 胜沼步, 高森博光 申请人: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