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0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
背景技术
医院中心供氧终端使用的墙式浮标氧气吸入器是医院的基础给氧装置,目前普遍应用于住院患者急救给氧和湿化氧疗,成本低、操作简便,使用科室多、用量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空气和水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霉菌等非发酵致病菌,或因医院病区空气消毒不充分,或因中心供氧管路及接头受到污染,或因注入的湿化液不符合规定,或因氧气吸入器消毒流程及装配操作不规范,病菌就会随空气或湿化液进入潮化瓶内,在潮湿的潮化瓶内富氧环境中得到快速繁殖。由中央供氧终端进入的医用氧气通过受污染的湿化液,就会形成颗粒状感染性气溶胶,患者吸入这种受到感染的湿化氧气后,气道极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加剧病患。经祝仲珍等人研究,《医用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有效控制》表明,经消毒但尚未使用的潮化瓶和潮化管保管数天后进行检测,细菌污染率达到18.0%,患者使用后进行检测,细菌污染率更会高达82.5%。可见保管不规范和经患者使用过的潮化瓶、潮化管均会成为受非发酵病菌污染的最主要载体,这种因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引起院内患者呼吸道感染成为院感风险的重大隐患。因此,氧气吸入器的潮化瓶消毒和管理是医院防止医源性感染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使用,卫生部门要求每天必须对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使用的潮化瓶和潮化管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患者使用的氧气吸入管路及外用器械实行一人次使用,有效杜绝交叉感染。对于潮化瓶的重复应用,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消毒管理方法,通常采用:(1)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消毒后潮化瓶干燥保管不方便。(2)环氧乙烷灭菌。所用的专用消毒设备较为昂贵,消毒后瓶内会有一定的残余物,瓶内水垢也难以彻底清除。(3)高压灭菌。必须由中央供应室统一消毒,流程长、成本高,消毒后的潮化瓶无菌保 管效期仍然较短。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潮化瓶、潮化管是医院感染源之一,在使用中存在院内交叉感染隐患,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控的共识。针对医院对潮化瓶消毒规范的严格要求和上述消毒方法的不足,曾有多种技术改进方案,如《一种解决吸氧环节系统性污染的输氧装置》(ZL200920179106.7)、《一次性封闭式即用氧气湿化瓶》(ZL200720031642.3)等,均是采用潮化瓶出厂前在瓶内预装“符合临床规范要求的无菌蒸馏水,并加盖瓶盖密封”,但因这种一次性产品制作成本贵、体积大、重量重、运输成本高,增加了患者医疗负担和医院医疗成本,难以为临床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潮化瓶内预装的无菌蒸馏水因多种原因影响,储存期短,时常会出现水质变质不能使用,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一种组合医用氧气湿化瓶》(申请号2011110400666.2)提出一种新的一次性使用湿化器(或湿化杯)与氧气湿化瓶组合使用。在其技术解决方案中,“外形体积小于湿化瓶外壳”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氧气湿化器“置于湿化瓶外壳中”,使用时,“进氧嘴的内孔直接与湿化器瓶口内盖上的进氧孔连通”。或者,“湿化瓶外壳内放置有一次性使用的湿化杯”,“湿化杯的杯口密封覆盖有封口膜”,使用时,“导氧杆的另一端穿过封口膜伸入湿化杯内,并深入湿化水中”。上述方案不足的是,在湿化瓶内置如前所述的湿化器或湿化杯,桶形结构的湿化瓶内壁与湿化器外表面之间、湿化瓶上盖内壁与湿化杯封口膜外表面之间均会存有较大的气体空间。氧气经过湿化水成为湿化氧气后,无论湿化氧气是“通过湿化器瓶口内盖上的出氧孔进入腔体”流出,还是从湿化杯“封口膜与导氧杆之间的缝隙流出进入腔体”,当湿化氧气进入湿化瓶腔体时,带有一定工作压力的湿化氧气将首先充满湿化瓶腔体内部剩余空间,必然要与湿化器(或湿化杯)外表面紧密接触后,才会“通过出氧嘴进入输氧管道,供患者吸氧”。上述结构的湿化器和湿化杯在人工搬运、装箱运输和使用保管中,湿化器外表面和湿化杯封口膜外表面必然要与空气或其他物件接触,受其污染无容置疑。临床使用时,一般不会再对湿化器外表面和湿化杯封口膜外表面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因为不仅此时的消毒操作繁琐费时,也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受到污染的湿化器外表面或湿化杯封口膜外表的非发酵致病菌,在湿化瓶腔体的富氧环境中将会快速繁殖,增大其危害。当带有压力的湿化氧气无论是从湿化器“出氧孔”流出,还是从“缝隙”流出,进入湿化瓶腔体经过受到污染的湿化器(或湿化杯)外表面后,再提供患者吸用时,就难以确保医用湿化氧气的无菌流程环境,此时,“灌装有灭菌消毒湿化用水”的湿化器(或湿化杯)最终并不能提供出临床需要的无菌湿化氧气,患者吸入的湿化氧气不再洁净。湿化杯使用时“导氧杆直接穿过封口膜进入湿化水”,更会直接将封口膜表面的污染物带入湿化水中,直接污染无菌的湿化水。简而言之,上述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做到医用氧气在湿化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却不能确保湿化氧气在输出过程中的全程无菌,一个不能确保无菌的氧气湿化系统,将会成为新的院感隐患,引发更多不确定的医源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潮化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无法确保无菌的氧气湿化系统,易受污染、消毒不便、成本高,会引起医源性院内交叉感染的技术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符合医院消毒规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确保氧气湿化和湿化氧气输出全程无菌的专用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由外瓶盖1、外瓶3、内杯盖2和内杯4组成,其特点是外瓶盖I上端螺纹9旋接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下端部,设置于内杯盖2上端的杯口直接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的出气接头7连通,确保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直接与出气接头7连通。 上述方案中,为确保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直接与出气接头7连通,所述内杯盖2上端杯口外壁与外瓶盖I杯口内壁吻合和/或内杯盖2的整个外壁与外瓶盖I内壁吻合,所述潮化瓶外瓶盖I瓶口内沿设置有护圈13。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瓶盖I下端设置有凹槽11,外瓶3上端设置有凸块12,二者快速插接配合。上述方案中,所述外瓶盖I与外瓶3或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的杯沿上较好设置有硅胶垫14或用弹性同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制成进行配合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和内杯4,可以通过硅胶垫14或用弹性同质高分子材料密封,也可以在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的杯沿上较好设置凸凹结构,采用机械密封方式密封(如图13所示),形成整体结构的内杯,均为一次性使用。本发明是发明人通过实践总结摸索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不能确保湿化氧气在输出过程中全程无菌的技术难题,本发明公开的内杯盖2和内杯4结构,可以使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而通过设置于内杯盖2上端的杯口直接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出气接头7连通。从结构设计上,湿化后的氧气既确保了不进入内杯盖2外壁与外瓶盖I内壁之间的空隙,也不进入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与一次性使用潮化管6配合应用,可以完全确保潮化瓶腔体内氧气湿化、氧气输出全过程的无菌操作。由一次性使用潮化管6流出的氧气,经过潮化芯10进入无菌湿化液5后,生成的湿化氧气在潮化瓶腔体内只与经消毒处理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盖2内壁、内杯4内壁和无菌湿化液5液面上的空间安全接触,直接从出气接头7的出氧口输出,与外呼吸管路组成送氧通道系统,可确保向患者提供高质量无菌湿化氧气,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使用湿化氧气的安全性。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措施后,能更为有效地将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医源性院感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本发明的产品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便、连接快速、湿化气流噪音低,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和内杯4均为一次性使用,可大大减少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临床使用时潮化瓶的带菌率和带菌量,有效杜绝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使用中可能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外瓶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瓶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杯盖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内杯盖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内杯盖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为内杯盖结构示意图之四。图8为内杯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为内杯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0为内杯与内杯盖组合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1为内杯与内杯盖组合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2为内杯与内杯盖组合结构示意图之三。图13为内杯与内杯盖组合结构示意图之四。图14为本发明产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外瓶盖;2.内杯盖;3.外瓶;4.内杯;5.无菌湿化液
6.一次性使用潮化管;7.出气接头;8.氧气吸 入器阀体;9.上端螺纹;10.潮化芯;
11.凹槽;12.凸块;13.护圈;14.硅胶垫或弹性同质高分子材料;15.杯沿凹槽;16.凸杯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1和图14所示:本例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由外瓶盖1、外瓶3、内杯盖2和内杯4组成,其特点是外瓶盖I上端螺纹9旋接于氧气吸入器阀体8下端部,内杯盖2杯口外壁与外瓶盖I杯口内壁吻合(吻合指紧配合、贴合不留空隙)和/或内杯盖2的整个外壁与外瓶盖I内壁吻合(图中未给出),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而通过设置于内杯盖2上端的杯口直接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出气接头7连通,最大程度上确保了氧气湿化全过程的无菌化操作。如图2-3所示:本例所示的外瓶盖I下端设置有凹槽11,外瓶3上端设置有凸块12,二者快速插接配合,配合紧密。 如图2所示:本例所示的潮化瓶外瓶盖I上端瓶口内沿设置有护圈13,其作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防止湿化后的氧气向内杯盖2杯口外壁泄出,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内杯盖2上端圆柱形瓶口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如图8所示:本例所示的外瓶盖I与外瓶2或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即图中杯沿处设置有硅胶垫14或用弹性同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制成。图4-13为不同形状的内杯盖2或内杯4以及内杯盖2与内杯4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即为图7内杯盖的杯沿凹槽15与图9内杯的凸杯沿16插接配合示意图。本例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和内杯4均为一次性使用,可大大减少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临床使用时潮化瓶的带菌率和带菌量,有效杜绝氧气吸入器使用中可能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内杯盖2和内杯4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本例外瓶盖1、外瓶3、内杯盖2和内杯4的结合部杯沿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其重叠放置,缩小了杯体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包装和降低运输成本。本例所述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和内杯4(如图4、图5、图6所示),可以通过硅胶垫14或用弹性同质高分子材料密封(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在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的杯沿上较好设置凸凹结构(如图7、图9所示),即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的凸凹插接结构的具体位置可以灵活设计,采用机械密封方式密封(如图13所示),形成整体结构的内杯,均为一次性使用。下面通过图14所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如图可见:由一次性使用潮化管6流出的氧气,经过潮化芯10进入无菌湿化液5后,生成的湿化氧气在潮化瓶腔体内只与经消毒处理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盖2内壁、内杯4内壁和无菌湿化液5液面上的空间安全接触,直接从出气接头7的出氧口输出,与外呼吸管路组成送氧通道系统,确保潮化瓶腔体内氧气湿化全过程的无菌操作,向患者提供高质量无菌湿化氧气,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使用湿化氧气的安全性。潮化瓶体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的腔体空间直接与出气接头7连通,本例所述内杯4外壁与外瓶3内壁之间也可以留有空隙,该空隙可进一步消除氧气湿化产生的气泡噪音,起到隔音消音的效果,湿化氧气不能在此空隙内经过,更是杜绝了不洁的内外杯体表面对湿化氧气的污染。本发明所述外瓶盖I与外瓶2或内杯盖2与内杯4等各元件的结构形状设计可以任意设计,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由外瓶盖(I)、外瓶(3 )、内杯盖(2 )和内杯(4 )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瓶盖(I)上端螺纹(9)旋接于氧气吸入器阀体(8)下端部,设置于内杯盖(2)杯口的湿化后的氧气出口直接与氧气吸入器阀体(8)的出气接头(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盖(2)杯口外壁与外瓶盖(I)杯口内壁吻合和/或内杯盖(2)的整个外壁与外瓶盖(I)内壁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盖(I)下端设置有凹槽(11),外瓶(3)上端设置有凸块(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盖I与外瓶2或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设置有娃胶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和内杯(4)合为一体形成整体内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潮化瓶外瓶盖(I)上端瓶口内沿设置有护圈(13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瓶盖(I)上端螺纹(9)规格为M30x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潮化瓶内置的内杯盖(2) 和内杯(4)的结合部的杯沿上设置有凸凹插接结构。
9.一种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由外瓶盖(I)、外瓶(3 )、内杯盖(2 )和内杯(4 )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瓶盖(I)上端螺纹(9)旋接于氧气吸入器阀体(8)下端部,设置于内杯盖(2)杯口的湿化后的氧气出口直接与氧气吸入器阀体(8)的出气接头(7)连通,外瓶盖(I)下端设置有凹槽(11),夕卜瓶(3)上端设置有凸块(12),夕卜瓶盖I与外瓶2或内杯盖2与内杯4的结合部设置有硅胶垫(14 ),所述潮化瓶外瓶盖(I)上端瓶口内沿设置有护圈(13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它由外瓶盖(1)、外瓶(3)、内杯盖(2)和内杯(4)组成,外瓶盖(1)上端螺纹(9)旋接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下端部,湿化后的氧气不经过内杯(4)与外瓶(3)之间的腔体,而通过设置于内杯盖(2)上端的杯口直接与浮标式氧气吸入器阀体(8)出氧接头(7)连通,外瓶盖(1)下端设置有凹槽(11),外瓶(3)上端设置有凸块(12),内杯(4)和内杯盖(2)为一次性使用产品,重量轻、操作简便、连接快速、湿化气流噪音低,可大大减少潮化瓶的带菌率和带菌量,有效杜绝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使用中可能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M16/16GK103083774SQ2013100505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5日
发明者吴大勇, 刘麒麟, 蔡羽嘉, 黄琪杰 申请人:吴大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