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口鼻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75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口鼻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口鼻交换器。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将合适的导管插入气管内迅速解除气道不通,保证氧的供应的一项急救技术。它是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径路之一,其特点是:①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便于呼吸管理或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③减少无效腔和降低呼吸道阻力,从而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或脓血;⑤防止呕吐或返流致误吸窒息的危险;⑥便于气管内用药(吸入或滴入),以进行呼吸道内的局部治疗。气管插管是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ICU中许多危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实施人工通气。在ICU中也有部分危重症患者并无机械通气的必要,但由于肺部感染排痰困难或由于某些原因 导致通气不畅(如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舌根后坠),也经常需要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以保持起到通畅,解决通气和排痰问题。现目前存在病人对口腔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差,表现为烦躁,坚决要求拔管,有时甚至自行拔管,从而造成通气障碍、窒息等。故而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拔出口腔气管插管,换经鼻明视插管;或拔管后,换经鼻盲探插管。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难度系数大:经口气管插管时喉镜对咽喉的不良刺激,使患者对换管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造成对操作不合作,即使全麻醉诱导下经口腔插管已经很困难,拔管后再次经鼻腔插管难度则更大;(2)换管失败则无法进行机械通气,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及缺氧,甚至危机生命;(3)由于换管技术难度大,风险闻,易引起医疗纠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口鼻交换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管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出现换管失败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气动口鼻交换器,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内设有一根连接线,且该连接线两端均位于软管夕卜,其中一端设有一个便于随气动吸入或吐出人体体内的便吸体,所述连接线的直径不大于 3mm η进一步地,所述便吸体上还连接有一个牵引线,且该牵引线的直径不大于3mm。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由细线和与其相连的支撑线组成,所述细线与便吸体相连,支撑线位于软管内并延伸至软管外部。更进一步地,所述便吸体为小胶囊、小球或小气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I)本发明在软管内设有一根连接线,且在连接线一端设有便吸体,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插管时,且需要从口腔插入时,只需让病人吞入便吸体,然后将软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需要使用胃镜,还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当需要从鼻腔插入气管时,病人只需从鼻腔吸入便吸体,然后软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进行盲探插管的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痛苦。(2)本发明在连接线由细线和支撑线组成,在进行插管时,细线作牵引作用,使软管能够顺着便吸体顺利的进入人体内,而支撑线其支撑作用,便于在插管时,软管能够在支撑线的作用下顺着牵引线进入人体内。(3)本发明在临床使用时,还可以将便吸体从鼻腔吸入之后再从口腔吐出,或将便吸体从口腔吞入从鼻腔喷出,从而实现将鼻腔和口腔连通的导线及导管,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盲探插管,对病人再度造成痛苦。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软管,2-连接线,3-便吸体,4-牵引线,5-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气动口鼻交换器,所述软管I内设有一根连接线2,且该连接线2两端均位于软管I外,其中一端设有一个便`于吸入或吐出人体体内的便吸体3,所述连接线2的直径不大于3_,为了能够顺利的将便吸体通过气流吸入或吞入人体体内,故而所述便吸体3为小胶囊、小球或小气泡,本实施例选用小胶囊作为便吸体,当需要对病人进行插管时,从口腔插入时,只需让病人吞下便吸体,然后将软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需要使用胃镜,还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当需要从鼻腔插入气管时,病人只需从鼻腔吸入便吸体,然后软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进行盲探插管的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当需要从鼻腔插入食管时,同样只需从鼻腔吸入随后吐下,再将软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食管即可;另外为了将便吸体拉出人体体内,以便于医生更好的对病人进行抢救,所述便吸体3上还连接有一个牵引线4,且该牵引线的直径不大于3mm,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拉动牵引线将便吸体拉出体外,使得软管留在人体内,从而医生能够更方便的治疗病人。另外,本发明在临床使用时,还可以将便吸体从鼻腔吸入之后再从口腔吐出,同时也可通过口腔吸入之后再从鼻孔出气将便吸体从鼻腔吹出,可实现将鼻腔和口腔连通,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盲探插管,对病人再度造成痛苦。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气流带动便吸体运动,从而实现各腔的连通,在现有技术中还未发现有同样原理的设计诞生,故而本发明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从而也体现出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连接线2由细线和与其相连的支撑线组成,所述细线与便吸体3相连,支撑线位于软管I内并延伸至软管I外部;这样在进行插管时,细线作牵引作用,使软管能够顺着便吸体顺利的进入人体内,而支撑线其支撑作用,便于在插管时,软管能够在支撑线的作用下顺着牵引线进入人体内。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牵引线远离便吸体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滴管,该牵引线端头位于滴管管口内,且该牵引线的直径正好与滴管管口内径相等,当需要拉出便吸体或需要插入软管时,可通过滴管慢慢滴加水将牵引线润湿,保证牵引线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 然与本发明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气动口鼻交换器,包括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I)内设有一根连接线(2),且该连接线(2)两端均位于软管(I)外,其中一端设有一个便于随气动吸入或吐出人体体内的便吸体(3),所述连接线(2)的直径不大于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口鼻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吸体(3)上还连接有一个牵引线(4),且该牵引线的直径不大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口鼻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2)由细线和与其相连的支撑线组成,所述细线与便吸体(3)相连,支撑线位于软管(I)内并延伸至软管(I)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口鼻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吸体(3)为小胶囊、小球或小气泡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口鼻交换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管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出现换管失败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气管,所述气管内设有一根连接线,且该连接线两端均位于气管外,其中一端设有一个便于吸入或吞入人体体内的便吸体,所述连接线的直径不大于3mm。当需要从口腔插入气管时,只需让病人吐下便吸体,然后将气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需要使用胃镜,还可降低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当需要从鼻腔插入气管时,病人只需从鼻腔吸入便吸体,然后气管顺着连接线插入病人体内,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进行盲探插管的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M16/00GK103239784SQ2013101473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5日
发明者徐辉, 巢阳, 蒋明德, 庞玉玲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