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16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背景技术
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咽痛、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全年均有可能发病,尤以春季多见。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六淫或疫毒乘虚侵及人体而病,六淫外邪侵及肺卫,卫阳被遏,营卫失和则可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西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氨酚美沙酚等,其见效快,但不良反应多;也有中药, 如复方板蓝根、复方双花、羚翘解毒片等,其存在见效较慢、治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见效快、疗效显著持久的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金银花22-26份、连翘22-26份、甘草22-26份、
荆芥穗22-2 6份、桔梗16-20份、淡豆豉16-20份、
薄荷16-20份、牛蒡子10-14份、淡竹叶10-14份、
黄芩10-14份、芦根16-20份、白芷10-14份、
炒桅子16-20份、羚羊角3-7份、牛黄10-14份、
柴胡16-20份、川芎16-20份、羌活10-14份、
鹅不食草10-14份、梅花冰片4-8份、薄荷脑3-7份。
其优选的各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
金银花24份、连翘24份、甘草24份、
荆芥穗24份、桔梗18份、淡豆豉18份、
薄荷18份、牛蒡子12份、淡竹叶12份、
黄芩12份、芦根18份、白芷12份、
炒桅子18份、玲羊角5份、牛黄12份、
柴胡18份、川芎18份、羌活12份、
鹅不食草12份、梅花冰片6份、薄荷脑5份。
该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将上述重量的金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黄芩、芦根、白芷、炒桅子、羚羊角、牛黄、柴胡、川芎、羌活、鹅不食草混合,研磨粉碎,过 100目筛得药粉,备用;
(2)将上述重量的梅花冰片、薄荷脑在低温下打碎,然后迅速将其加入到步骤(I)制得的药粉中,混合均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用法用量: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般一天见效,3天即可痊愈。本发明所采用的各活性成分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金银花: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风热感冒,湿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荆芥穗: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风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淡豆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懊侬不眠;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主治风热表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胁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通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痈肿疮毒,便秘;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紐,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芦根:清热除烦,透疹解毒。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疫,解河豚鱼毒;白芷: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炒桅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筋脉拘挛;肝阳头疼眩晕,肝火目赤肿痛以及血热出血,温病发斑,痈肿疮毒;牛黄:清心凉肝,豁痰开窍,清热解毒。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窍闭,惊痫抽搐,小儿急惊,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痈疽疔毒;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羌活: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鹅不食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哮喘,喉痹, 耳聋,目赤翳膜,疟疾,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
梅花冰片: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痈肿,痔疮,蛲虫病;
薄荷脑:疏风,清热。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齿痛,皮肤瘙痒。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益肺平喘、清热解毒之功,对证属邪热侵袭肺卫,表郁较甚者,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症状具有明显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专门用于治疗感冒,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要求,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持久,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无刺激性,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体外贴敷安全可靠,见效快,药源充足,价格适宜,能从根本上治疗感冒,减轻病人的痛苦。共治疗2680例,总有效率达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金银花24千克、连翅24千克、甘草24千克、荆芥穗24千克、桔梗18千克、淡S.豉 18千克、薄荷18千克、牛蒡子12千克、淡竹叶12千克、黄芩12千克、芦根18千克、白芷12 千克、炒桅子18千克、羚羊角5千克、牛黄12千克、柴胡18千克、川芎18千克、羌活12千克、鹅不食草12千克、梅花冰片6千克、薄荷脑5千克;
该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将上述重量的金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黄芩、芦根、白芷、炒桅子、羚羊角、牛黄、柴胡、川芎、羌活、鹅不食草混合,研磨粉碎,过 100目筛得药粉,备用;
(2)将上述重量的梅花冰片、薄荷脑在低温下打碎,然后迅速将其加入到步骤(I) 制得的药粉中,混合均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
用法用量: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般一天见效,3天即可痊愈。
实施例2:
该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金银花22千克、连翘22千克、甘草22千克、荆芥穗22千克、桔梗16千克、淡豆豉 16千克、薄荷16千克、牛蒡子10千克、淡竹叶10千克、黄芩10千克、芦根16千克、白芷10 千克、炒桅子16千克、羚羊角3千克、牛黄10千克、柴胡16千克、川芎16千克、羌活10·千克、鹅不食草10千克、梅花冰片4千克、薄荷脑3千克。
制备方法与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金银花26千克、连翘26千克、甘草26千克、荆芥穗26千克、桔梗20千克、淡豆豉20千克、薄荷20千克、牛蒡子14千克、淡竹叶14千克、黄芩14千克、芦根20千克、白芷14千克、炒桅子20千克、羚羊角7千克、牛黄14千克、柴胡20千克、川芎20千克、羌活14千克、鹅不食草14千克、梅花冰片8千克、薄荷脑7千克。制备方法与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临床观察:(I)临床资料本发明人于2001年至今,对2680例感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1350例,女1330例。⑵治疗方法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 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般一天见效,3天即可痊愈。(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2010例,占75%;显效295例,占11%;有效241例,占9%;无效134例,总有效率95%。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及时减轻病状。典型病例:病例1:安某,女,46岁,发热恶寒,并伴有头晕头痛,四肢及腰背酸痛无力,全身不适,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中药组合物,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天后见效,使用3天痊愈。病例2:张某,女,23岁,受凉感冒,自感怕冷,流鼻涕,打喷嚏,咽喉肿痛,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中药组合物,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天后见效,使用3天痊愈,未复发。病例3:曾某,女,33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头痛咳嗽,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中药组合物,每次取该中药组合物药粉5-10克用适量的蜂蜜调成丸体,再将丸体压平,分别贴在大椎穴、天突穴和双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贴一次,一次贴24小时,一天后见效,使用3天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金银花22-26份、连翘22-26份、甘草22-26份、 荆芥穗22-26份、桔梗16-20份、淡豆豉16-20份、 薄荷16-20份、牛蒡子10-14份、淡竹叶10-14份、 黄芩10-14份、芦根16-20份、白芷10-14份、 炒桅子16-20份、羚羊角3-7份、牛黄10-14份、 柴胡16-20份、川芎16-20份、羌活10-14份、 鹅不食草10-14份、梅花冰片4-8份、薄荷脑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金银花24份、连翘24份、甘草24份、 荆芥穗24份、桔梗18份、淡豆豉18份、 薄荷18份、牛蒡子12份、淡竹叶12份、 黄芩12份、芦根18份、白芷12份、 炒桅子18份、玲羊角5份、牛黄12份、 柴胡18份、川芎18份、羌活12份、 鹅不食草12份、梅花冰片6份、薄荷脑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以金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黄芩、芦根、白芷、炒栀子、羚羊角、牛黄、柴胡、川芎、羌活、鹅不食草、梅花冰片、薄荷脑为活性成分,按一定的重量份数组成。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专门用于治疗感冒,将多种药物适当配合,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以适应复杂病情的治疗要求,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持久,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无刺激性,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体外贴敷安全可靠,见效快,药源充足,价格适宜,能从根本上治疗感冒,减轻病人的痛苦。共治疗2680例,总有效率达95%。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3251842SQ20131021027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吴萍 申请人:吴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