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6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牡丹皮30-45g,吴茱萸20-30g,茜草20-30g,艾叶20-30g,龙胆草10-20g,牛膝10-20g,川芎10-20g,野菊花10-20g,车前子10-20g,黄连10-20g,柴胡10-20g,地骨皮10-20g,牡蛎10-20g,旱莲草10-20g。本发明工艺简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具体为:本发明的中药原料药多为入肝经的药物,泻肝火,疏上逆。本组方药性平衡,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通过治疗89例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治愈率92.6%,良好率90.1%。
【专利说明】肝火上逆型鼻舰患者用中药组合物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
[0003]【背景技术】
[0004]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是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肺、胃、肝火热偏盛,迫血妄行,以致血溢清道,从鼻孔流出而成鼻衄,亦有少数由肾精亏虚或气虚不摄所致者。鼻衄亦称为衄。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或鼻大衄。也就是常见的出鼻血。
[0005]鼻衄,症名。指鼻出血。《内经》对此有丰富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但“鼻衄”之证名,则见于《千金要方》卷六。《证治准绳?杂病》:“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动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所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馎辛热,或坠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因也。”鼻衄,食少体倦,而赤,神情恍惚者,宜茜草丸、伏龙肝汤施治;鼻衄量多者,宜茅花汤。外治可用十散塞鼻,山桅炭吹鼻,白矾末吹鼻等法,又可用温水浸足法。阴虚衄血者,宜大剂量生地煎服。
[0006]鼻衄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肺、胃、肝之火热为主,火性上炎,循经上蒸鼻之脉络而为衄;虚证者,多见于肝肾阴虚,虚火上越,灼伤脉络而致衄,或因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为衄。在辨证治疗方面,鼻衄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血色的深浅,以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实证鼻衄,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虚证鼻衄,若肝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为主;若脾气虚弱者,则应补脾摄血止血。
[0007]鼻衄的病因如 :肺经热盛型、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胃热炽盛型、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也说:“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馎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
肝肾阴虚型、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证因脉治》卷二说:“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景岳全书》卷三十也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脾不统血型,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0008]肝火上逆型、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肝火上逆型的鼻衄患者,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当遵循清肝泻火,凉血止血的原则。传统的组方如: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0009]处方:龙胆草15克,桅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0010]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旨在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0011]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0-45g,吴茱萸20-30g,茜草20-30g,艾叶20_30g,龙胆草10_20g,牛膝10-20g,川芎10-20g,野菊花10-20g,车前子10_20g,黄连10_20g,柴胡10_20g,地骨皮10-20g,牡蛎 10-20g,旱莲草 10-20g。
[0014]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0-40g,吴茱萸20-`25g,茜草20-25g,艾叶20_25g,龙胆草10_15g,牛膝10_15g,川芎10-15g,野菊花10-15g,车前子10_15g,黄连10_15g,柴胡10_15g,地骨皮10-15g,牡蛎 10-15g,旱莲草 10-15g。
[0015]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40-45g,吴茱萸25-30g,茜草25_30g,艾叶25_30g,龙胆草15_20g,牛膝15-20g,川芎15-20g,野菊花15-20g,车前子15_20g,黄连15_20g,柴胡15_20g,地骨皮15-20g,牡蛎 15-20g,旱莲草 15-20g。
[0016]或者,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2-42g,吴茱萸22-28g,茜草22_28g,艾叶22_28g,龙胆草12_18g,牛膝12-18g,川芎12-18g,野菊花12-18g,车前子12_18g,黄连12_18g,柴胡12_18g,地骨皮12-18g,牡蛎 12-18g,旱莲草 12-18g。
[0017]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散剂如下:
粉碎的步骤: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
所述60~85°C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0018]本发明的使用可以将组合物水煎服,一日服两次。
[0019]或者将制备得的散剂水冲服,一日服两次。[0020]本发明的优点为,工艺简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具体为:本发明的中药原料药多为入肝经的药物,泻肝火,疏上逆。以牡丹皮为君药,吴茱萸,茜草,艾叶为臣药,龙胆草,牛膝,川芎,车前子,黄连,柴胡,地骨皮,牡蛎,旱莲草为佐药,野菊花为使药。本组方药性平衡,符合一君三臣九佐大制方的组配原则,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通过治疗89例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治愈率92.6%,良好率90.1%。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组方如下:
牡丹皮30-45g,吴茱萸20-30g,茜草20-30g,艾叶20_30g,龙胆草10_20g,牛膝10-20g,川芎10-20g,野菊花10-20g,车前子10_20g,黄连10_20g,柴胡10_20g,地骨皮10-20g,牡蛎 10-20g,旱莲草 10-20g。
[0023]或者,
牡丹皮30-40g,吴茱萸20-25g,茜草20-25g,艾叶20_25g,龙胆草10_15g,牛膝10_15g,川芎10-15g,野菊花10-15g,车前子10_15g,黄连10_15g,柴胡10_15g,地骨皮10-15g,牡蛎 10-15g,旱莲草 10-15g。
[0024]或者,
牡丹皮40-45g,吴茱萸25-30g,茜草25_30g,艾叶25_30g,龙胆草15_20g,牛膝15-20g,川芎15-20g,野菊花15-20g,车前子15_20g,黄连15_20g,柴胡15_20g,地骨皮15-20g,牡蛎 15-20g,旱莲草 15-20g。
[0025]或者,
牡丹皮32-42g,吴茱萸22-28g,茜草22_28g,艾叶22_28g,龙胆草12_18g,牛膝12-18g,川芎12-18g,野菊花12-18g,车前子12_18g,黄连12_18g,柴胡12_18g,地骨皮12-18g,牡蛎 12-18g,旱莲草 12-18g。
[0026]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散剂如下:
粉碎的步骤: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
所述60~85°C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0027]本发明的使用可以将组合物水煎服,一日服两次。
[0028]或者将制备得的散剂水冲服,一日服两次。
[0029]具体例子I
江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为肝火上逆型鼻衄,使用如下组方:
牡丹皮30g,吴茱萸20g,茜草20g,艾叶20g,龙胆草10g,牛膝10g,川芎10g,野菊花10g,车前子10g,黄连10g,柴胡10g,地骨皮10g,牡蛎10g,旱莲草10g。
[0030]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所述60~85°C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0031]或者将制备得的散剂水冲服,一日服两次。7天痊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0032]具体例子2
郎某,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火上逆型鼻衄,服用如下组方:
牡丹皮45g,吴茱萸30g,茜草30g,艾叶30g,龙胆草20g,牛膝20g,川芎20g,野菊花20g,车前子20g,黄连20g,柴胡20g,地骨皮20g,牡蛎20g,旱莲草20g。
[0033]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
所述60~85°C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0034]或者将制备得的散剂水冲服,一日服两次。9天痊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0035]具体例子3
王某,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火上逆型鼻衄,服用如下组方:
牡丹皮40g,吴茱萸25g,茜草`25g,艾叶25g,龙胆草15g,牛膝15g,川芎15g,野菊花15g,车前子15g,黄连15g,柴胡15g,地骨皮15g,牡蛎15g,旱莲草15g。
[0036]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
所述60~85°C下加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0037]或者将制备得的散剂水冲服,一日服两次。8天痊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0038]具体例子4
吴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脉弦数。服用如下组方:
牡丹皮32g,吴茱萸22g,茜草22g,艾叶22g,龙胆草12g,牛膝12g,川芎12g,野菊花12g,车前子12g,黄连12g,柴胡12g,地骨皮12g,牡蛎12g,旱莲草12g。
[0039]上述组合物洗净,切碎,水煎服,早晚各一次,8天痊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0040]具体例子5
陆某,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服用如下组方:
牡丹皮42g,吴茱萸28g,茜草28g,艾叶28g,龙胆草18g,牛膝18g,川芎18g,野菊花18g,车前子18g,黄连18g,柴胡18g,地骨皮18g,牡蛎18g,旱莲草18g。
[0041]上述组合物洗净,切碎,水煎服,早晚各一次,9天痊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0042]比较数据:随机选用100人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其中50人作为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另外50人作为对照组,服用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比较数据表如下;
组别I治愈时间I鼻腔感染I局部血管损伤I止血速度
-治疗组7-10关一 97%治愈^ 96%愈合快 —
-对照组|l2-15天丨83%治愈丨92%愈合|一般 —
本发明工艺简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具体为:本发明的中药原料药多为入肝经的药物,泻肝火,疏上逆。以牡丹皮为君药,吴茱萸,茜草,艾叶为臣药,龙胆草,牛膝,川芎,车前子,黄连,柴胡,地骨皮,牡蛎,旱莲草为佐药,野菊花为使药。本组方药性平衡,符合一君三臣九佐大制方的组配原则,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效果显著,通过治疗89例治疗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治愈率92.6%,良好率90.1%。
【权利要求】
1.一种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0-45g,吴茱萸20-30g,茜草20-30g,艾叶20_30g,龙胆草10_20g,牛膝10-20g,川芎10-20g,野菊花10-20g,车前子10_20g,黄连10_20g,柴胡10_20g,地骨皮10-20g,牡蛎 10-20g,旱莲草 10-2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0-40g,吴茱萸20-25g,茜草20-25g,艾叶20_25g,龙胆草10_15g,牛膝10_15g,川芎10-15g,野菊花10-15g,车前子10_15g,黄连10_15g,柴胡10_15g,地骨皮10-15g,牡蛎 10-15g,旱莲草 10-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40-45g,吴茱萸25-30g,茜草25_30g,艾叶25_30g,龙胆草15_20g,牛膝15-20g,川芎15-20g,野菊花15-20g,车前子15_20g,黄连15_20g,柴胡15_20g,地骨皮15-20g,牡蛎 15-20g,旱莲草 15-2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活性组分: 牡丹皮32-42g,吴茱萸22-28g,茜草22_28g,艾叶22_28g,龙胆草12_18g,牛膝12-18g,川芎12-18g,野菊花12-18g,车前子12_18g,黄连12_18g,柴胡12_18g,地骨皮12-18g,牡蛎 12-18g,旱莲草 12-18g。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肝火上逆型鼻衄患者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散剂如下: 粉碎的步骤:将各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粒度为80~110目; 混合的步骤:将上述步骤所得细粉投入混合搅拌机充分混匀; 加热的步骤:将混匀后的细粉在60~85°C下加热20~40分钟; 所述60~85°C下加 热20~40分钟的步骤连续重复两次,用于进一步间歇低温灭菌。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479792SQ20131038100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严中明 申请人:严中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